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直璺,其文王之德乎?
歌頌。
日: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诎,近而不逼,遠而不攜,遷而不淫,複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匮,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
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見舞衆削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
見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韶漢者曰:聖人之弘也,猶有慚德,聖人之難也。
見舞大夏,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及之?見舞招箾,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焘也,如地之無不載也。
雖甚盛德,無以加矣。
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觀。
去魯,遂使齊,說晏平仲曰:子遠納邑與政,無邑與政,乃免于難。
齊國之政,将有所歸,未得所歸,難未息也。
故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難。
去齊,使于鄭,見子産如舊交,謂子産曰:鄭之執政侈,難将至矣,政必及子。
子為政,慎以禮,不然,鄭國将敗。
去鄭适衛,說遽瑗、史狗、史?、公子荊、瓜叔發、瓜子朝曰:衛多君子,子未有患也。
自衛如晉,将舍于宿。
聞鐘聲,曰:異哉!吾聞之,辯而不德,必加于戮。
夫子獲罪于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可以畔乎?夫子之在此,猶燕之窠于幕也。
君在殉,而可以樂乎?遂去之。
文子聞之,終身不聽琴瑟。
迩晉,說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曰:晉國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謂叔向曰:吾子勉之。
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
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難。
季禮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劄劍,口弗敢言。
季劄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巳死。
協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蒙樹而去。
從者曰:徐君巳死,尚誰予乎?季子日:不然,始吾心巳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七年,楚公子圍弑其王夾敖而代立,是為靈王。
十年,楚靈王會諸侯而以伐吳之朱方,以誅齊慶封。
吳亦攻楚,取三邑而去。
十一年,楚伐吳,至雪婁。
十二年,楚複來伐,次于乾溪,楚師敗走。
十七年,王餘祭卒,弟餘昧立。
王餘昧二年,楚公子棄疾弑其君靈王,代立焉。
四年,王餘昧卒,欲授弟季劄,季劄讓,逃去。
于是吳人曰:先王有命,兄卒第代立,必緻季子。
季子今逃位,則王餘昧後立;今卒,其子當代。
乃立王餘昧之子僚為王。
王僚二年,公子光伐楚,敗而亡王舟。
光懼,襲楚,複得王舟而還。
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來奔,公子光客之。
公子光者,王諸樊之子也,常以為吾父兄第四人,當傳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國。
光父先立,即不傳季子。
光當立,陰納賢士,欲以襲王僚。
八年,吳使公子光伐楚,敗楚師,迎楚故太子建母于居巢以歸,因北伐,敗陳、蔡之師。
九年,公子光伐楚,拔居巢、鐘離。
初,楚邊邑卑梁氏之處女與吳邊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滅而國。
邊邑長聞之,怒而相攻,滅吳之邊邑。
吳王怒,故遂伐楚,取而都而去。
伍子胥之??奔吳,說吳王僚以伐楚之利。
公子光曰:胥之父兄為聊于楚,欲自報其洹耳,未見其利。
于是伍貫知光有他志,乃求勇士專諸,見之光。
光喜,乃客伍子胥。
子胥退而耕于野,以待專諸之事。
十二年久,楚平王卒。
十三年春,吳欲因楚喪而伐之,使公子蓋、餘燭。
庸以兵圍楚之六,潛使季劄于晉,以觀諸侯之變。
楚發兵絕吳兵後,吳兵不得還。
于是吳公子光日:此時不可失也。
告尊諸日:不索何獲我真王嗣當立,吾欲求之。
季子雖至,不吾廢也。
專諸日:王僚可殺也,母老子羽,而兩公子将兵攻楚,楚絕其路。
方今吳外困于楚,而内空無骨鲠之臣,是無柰我何。
光曰:我身,子之身也。
四月甲子,光伏甲士于窟室,而谒王僚飲。
王僚使兵陳于道,自王宮至光之家,門階戶席,皆王僚之親也。
人夾持鼓。
公子光詳為足疾,入幹窟室,使專諸置七首于炙魚之中以進食,手七首刺王僚,铍交于匈,遂弑王僚。
公子光竟立為王,是為吳王阖廬。
阖廬乃以專諸子為卿。
季子至曰:苟先君無廢祀,人民無廢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誰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亂,立者從之,先人之道也。
複命,哭僚墓,複位而待。
吳公子燭庸、蓋餘二人将兵遇圍于楚者,聞公子光弑王僚自立,乃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
王。
阖廬元年,舉伍子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
楚誅伯州犁,其孫伯嚭亡奔吳,吳以為大夫。
三年,吳王阖廬與子胥、伯嚭将兵伐楚,拔舒,殺吳亡将。
二瓜子光謀欲入郢,将軍孫武曰:民勞,未可待之。
四年,伐楚,取六、與灊。
五年,伐越,敗之。
六年,楚使子常、囊瓦伐吳,迎而擊之,大敗楚軍于豫章,取楚之居巢而還。
九年,吳玉阖廬謂伍子胥、孫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二子對曰:楚将子常貪,而唐、蔡皆怨之。
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
阖廬從之,悉興師與唐、蔡西伐。
楚至于漢水,楚亦發兵拒吳,夾水陳。
吳王阖廬弟夫槩欲戰,阖廬弗許。
夫槩曰:王巳屬臣兵,兵以利為上,尚何待焉?遂以其□□□人襲冒楚,楚兵大敗走。
于是吳王遂縱丘追之,比至郢,于□楚五敗。
楚昭王亡出郢,奔鄖。
鄖公弟欲弑昭王,昭王與鄖公奔随,而吳兵遂入郢。
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屍,以報父供。
十年春,越聞吳王之在郢,國空,乃伐吳。
吳使别兵擊越。
楚告急秦,秦遣兵救楚擊吳,吳師敗。
阖廬弟夫槩見秦、越交敗吳,吳王留楚不還。
夫槩亡歸吳,而自立為吳王。
阖廬聞之,乃引兵歸攻夫槩。
天槩敗本楚。
楚昭王乃得以九月複人郢,而封夫槩于堂溪,為堂溪氏。
十二年,吳王使太子夫差我伐楚,取番,楚恐而去,斷徙郡。
十五年,孔子相魯。
十九年夏,吳伐越,越王句踐迎擊之播李。
越使死
日: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诎,近而不逼,遠而不攜,遷而不淫,複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匮,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
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見舞衆削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
見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韶漢者曰:聖人之弘也,猶有慚德,聖人之難也。
見舞大夏,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及之?見舞招箾,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焘也,如地之無不載也。
雖甚盛德,無以加矣。
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觀。
去魯,遂使齊,說晏平仲曰:子遠納邑與政,無邑與政,乃免于難。
齊國之政,将有所歸,未得所歸,難未息也。
故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難。
去齊,使于鄭,見子産如舊交,謂子産曰:鄭之執政侈,難将至矣,政必及子。
子為政,慎以禮,不然,鄭國将敗。
去鄭适衛,說遽瑗、史狗、史?、公子荊、瓜叔發、瓜子朝曰:衛多君子,子未有患也。
自衛如晉,将舍于宿。
聞鐘聲,曰:異哉!吾聞之,辯而不德,必加于戮。
夫子獲罪于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可以畔乎?夫子之在此,猶燕之窠于幕也。
君在殉,而可以樂乎?遂去之。
文子聞之,終身不聽琴瑟。
迩晉,說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曰:晉國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謂叔向曰:吾子勉之。
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
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難。
季禮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劄劍,口弗敢言。
季劄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巳死。
協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蒙樹而去。
從者曰:徐君巳死,尚誰予乎?季子日:不然,始吾心巳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七年,楚公子圍弑其王夾敖而代立,是為靈王。
十年,楚靈王會諸侯而以伐吳之朱方,以誅齊慶封。
吳亦攻楚,取三邑而去。
十一年,楚伐吳,至雪婁。
十二年,楚複來伐,次于乾溪,楚師敗走。
十七年,王餘祭卒,弟餘昧立。
王餘昧二年,楚公子棄疾弑其君靈王,代立焉。
四年,王餘昧卒,欲授弟季劄,季劄讓,逃去。
于是吳人曰:先王有命,兄卒第代立,必緻季子。
季子今逃位,則王餘昧後立;今卒,其子當代。
乃立王餘昧之子僚為王。
王僚二年,公子光伐楚,敗而亡王舟。
光懼,襲楚,複得王舟而還。
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來奔,公子光客之。
公子光者,王諸樊之子也,常以為吾父兄第四人,當傳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國。
光父先立,即不傳季子。
光當立,陰納賢士,欲以襲王僚。
八年,吳使公子光伐楚,敗楚師,迎楚故太子建母于居巢以歸,因北伐,敗陳、蔡之師。
九年,公子光伐楚,拔居巢、鐘離。
初,楚邊邑卑梁氏之處女與吳邊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滅而國。
邊邑長聞之,怒而相攻,滅吳之邊邑。
吳王怒,故遂伐楚,取而都而去。
伍子胥之??奔吳,說吳王僚以伐楚之利。
公子光曰:胥之父兄為聊于楚,欲自報其洹耳,未見其利。
于是伍貫知光有他志,乃求勇士專諸,見之光。
光喜,乃客伍子胥。
子胥退而耕于野,以待專諸之事。
十二年久,楚平王卒。
十三年春,吳欲因楚喪而伐之,使公子蓋、餘燭。
庸以兵圍楚之六,潛使季劄于晉,以觀諸侯之變。
楚發兵絕吳兵後,吳兵不得還。
于是吳公子光日:此時不可失也。
告尊諸日:不索何獲我真王嗣當立,吾欲求之。
季子雖至,不吾廢也。
專諸日:王僚可殺也,母老子羽,而兩公子将兵攻楚,楚絕其路。
方今吳外困于楚,而内空無骨鲠之臣,是無柰我何。
光曰:我身,子之身也。
四月甲子,光伏甲士于窟室,而谒王僚飲。
王僚使兵陳于道,自王宮至光之家,門階戶席,皆王僚之親也。
人夾持鼓。
公子光詳為足疾,入幹窟室,使專諸置七首于炙魚之中以進食,手七首刺王僚,铍交于匈,遂弑王僚。
公子光竟立為王,是為吳王阖廬。
阖廬乃以專諸子為卿。
季子至曰:苟先君無廢祀,人民無廢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誰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亂,立者從之,先人之道也。
複命,哭僚墓,複位而待。
吳公子燭庸、蓋餘二人将兵遇圍于楚者,聞公子光弑王僚自立,乃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
王。
阖廬元年,舉伍子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
楚誅伯州犁,其孫伯嚭亡奔吳,吳以為大夫。
三年,吳王阖廬與子胥、伯嚭将兵伐楚,拔舒,殺吳亡将。
二瓜子光謀欲入郢,将軍孫武曰:民勞,未可待之。
四年,伐楚,取六、與灊。
五年,伐越,敗之。
六年,楚使子常、囊瓦伐吳,迎而擊之,大敗楚軍于豫章,取楚之居巢而還。
九年,吳玉阖廬謂伍子胥、孫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二子對曰:楚将子常貪,而唐、蔡皆怨之。
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
阖廬從之,悉興師與唐、蔡西伐。
楚至于漢水,楚亦發兵拒吳,夾水陳。
吳王阖廬弟夫槩欲戰,阖廬弗許。
夫槩曰:王巳屬臣兵,兵以利為上,尚何待焉?遂以其□□□人襲冒楚,楚兵大敗走。
于是吳王遂縱丘追之,比至郢,于□楚五敗。
楚昭王亡出郢,奔鄖。
鄖公弟欲弑昭王,昭王與鄖公奔随,而吳兵遂入郢。
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屍,以報父供。
十年春,越聞吳王之在郢,國空,乃伐吳。
吳使别兵擊越。
楚告急秦,秦遣兵救楚擊吳,吳師敗。
阖廬弟夫槩見秦、越交敗吳,吳王留楚不還。
夫槩亡歸吳,而自立為吳王。
阖廬聞之,乃引兵歸攻夫槩。
天槩敗本楚。
楚昭王乃得以九月複人郢,而封夫槩于堂溪,為堂溪氏。
十二年,吳王使太子夫差我伐楚,取番,楚恐而去,斷徙郡。
十五年,孔子相魯。
十九年夏,吳伐越,越王句踐迎擊之播李。
越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