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引相如去。

    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不如囚而厚遇之,使歸趙。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後伐趙,拔石城。

    明年,複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渑池。

    趙王畏秦,欲無行。

    廉頗、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

    趙王遂行。

    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日:王行,度道裡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

    三十曰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渑池。

    秦王飲酒酣日: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

    趙王鼓瑟。

    秦禦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蔺相如前日,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瓶秦王,以相娛樂。

    秦王怒,不許。

    于是相如前進顩,因跪請秦王。

    秦王不肯擊,颔相如日五。

    步之内,相如請得以頸能濺入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加張目比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為一擊缶。

    相如顧趙禦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缺。

    秦之群臣日: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鹹陽為趙王壽。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曰:我為趙将,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戀,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相如聞,不肯與會。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争列。

    巳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于是舍人相與谏之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誼也。

    今君與簾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況将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将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雖驽,獨畏廉将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徙以吾而人在也。

    今而虎共鬥,其勢不俱生。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雠也。

    廉頗聞之,内袒負荊,因賓客至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将軍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為别頸之交。

    是歲,廉頗東攻齊,破其一軍。

    居二年,廉頗複伐齊,幾拔之。

    後三年,廉頗攻魏之防陵、安陽,拔之。

    後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齊,至平邑而罷。

    其明年,趙奢破秦軍阏與下。

     吳國 季劄 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年曆之兄也。

    季曆賢而有聖子昌。

    太王欲立季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發,示不可用,以避季曆。

    季曆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

    太伯之奔荊蠻,自号勾吳。

    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立為吳太伯。

    太伯卒,無子,第仲雍直,是為吳仲雍。

    仲雍卒,子李簡立。

    季簡卒,子叔達立。

    叔達卒,子周章立。

    是時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

    周章巳君吳,因而封之,乃封周章第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虛,是為虞仲,列為諸侯。

    周章卒,子熊遂立。

    熊遂卒,子柯相立。

    柯相卒,子強鸠夷立。

    強鸠夷卒,子餘橋、疑吾立。

    餘橋、疑吾卒,子柯盧立。

    柯盧卒,子周繇立。

    周繇卒,子屈羽立。

    屈羽卒,子夷吾立。

    夷吾卒,子禽處立。

    禽處卒,子轉力。

    轉卒,子頗高立。

    頗高卒,子句卑立。

    是時,晉獻公滅周北虞公,以開晉伐号也。

    句卑卒,子去齊立。

    去齊卒,子壽夢立。

    壽夢立,而吳始益大稱王。

    自太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歈,封其後為二,其一虞在中國,其一吳在夷蠻。

    十二世而晉絕中國之虞。

    中國之虞滅,二世而夷蠻之吳興。

    大凡從太伯至壽夢十九世,王壽夢二年,楚之亡大夫申瓜巫臣怨楚,将子友而奔晉。

    自晉使吳,教吳用兵乘車,令其子為吳行人。

    吳于是始通于中國。

    吳伐楚,十六年,楚共王伐吳,至衡山。

     二十五年,王壽夢卒。

    壽夢有子四人:長曰諸樊,次曰餘祭,次日餘殊,次曰季劄。

    季劄賢而壽夢欲立之年劄讓不可,于是乃字長子諸樊,攝作事,當國。

    王諸樊元年,諸樊已除喪,讓位季劄,季劄謝曰:曹宣公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将立子藏,子臧去之,以成曹君。

    君子曰:能守節矣。

    君義嗣,誰敢幹君?有國,非吾節也。

    劄雖不材,願附于子臧之義。

    吳人固立年劄。

    季劄棄其室而耕,乃舍之。

    秋,吳伐楚,楚敗我師。

     四年,晉平公初立 十三年,王諸樊卒,有命授弟餘祭,欲傳以次,必緻國于季劄而止,以稱先王壽夢之意,具嘉年劄之義,兄弟皆欲緻國,令以漸至焉。

    季劄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王餘祭。

     三年,齊相慶封有罪,自齊來奔吳。

    吳予慶封朱方之縣,以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齊。

    四年,吳使季劄聘于魯,請觀周樂,為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

    歌剕也。

    衛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

    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 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 歌鄭日:其細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 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太公乎?國未可量也。

     歌曲曰:美哉蕩蕩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 歌秦曰:此之謂憂聲。

    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 歌魏日:美哉沨沨乎,大而婉,偷而易行,以德輔此,則盟主也。

     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風乎?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後,誰能若是? 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無譏焉。

     歌小雅日: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也。

     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