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氏以為然,故事秦。
秦欲攻安邑,恐齊救之,則以宋委于齊,曰:宋王無道,為木人以寫寡人,射其面。
寡人地絕兵遠,不能攻也。
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
巳得安邑、塞女戟,因以破宋,為齊罪。
秦欲攻韓,恐天下救之,則以齊委于天下,曰:齊王四與寡人約,四欺寡人,必率天正以攻寡人者三,有齊無秦,有秦無齊,必伐之,必兇之。
巳得宜陽、少曲,緻蔺石,因以破齊,為天下罪。
秦欲攻魏,重楚,則以南陽委于楚,曰:寡人固與韓且絕矣,殘均陵、塞??阨,苟利于楚,寡人如自有之。
魏棄與國而合于秦,因以塞于阨,為楚罪。
兵困于林中,重燕、趙,以膠東委于燕,以濟西委于趙,趙得講于魏,至公子延因犀首屬行而攻趙,兵傷于礁石,遇敗于陽馬而重魏,則以葉蔡委于魏。
巳得講于趙,則劫魏不為割,困則使太後弟穰侯為和,嬴則兼欺舅與母。
适燕者曰以膠東,适趙者曰以濟西,适魏者曰以葉蔡,适楚者日以塞??阨,适齊者曰以宋。
此必今言如循環,用兵如刺蜚,母不能制,男不能約。
龍賈之戰,岸門之戰,封陵之戰,高商之戰,趙莊之戰,秦之所殺三晉之民數百萬,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西河之外,上雒之地,三川、晉國之礿,三晉之牛,秦祠如此其大也。
而燕、趙之秦者,皆以争事秦說其王,此臣之所大患也。
燕昭王不行,蘇代複重于燕,燕使約諸侯從親如蘇秦時,或從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蘇氏之從約。
代、厲皆以壽死,名顯諸侯。
魯國 曹沬 曹沬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
莊公好力,曹沐為魯将,與齊戰,三敗,比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複以為将。
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
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沬執七首劫齊桓公。
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将何欲?曹沬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巳甚矣。
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
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
既巳言,曹沬投其化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顔色不變,辭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約。
管仲曰:不可。
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
曹沬三戰所兇地,盡複予魯。
楚國 申鳴 楚申鳴者,孝聞于國。
王欲授之相,申鳴辭不受。
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鳴對曰:舍父之孝子,而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祿于國,立義于庭,汝樂,吾無憂也,吾欲汝之相也。
申鳴曰:諾。
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
居三年,不公為亂,殺司馬子期。
申鳴将往死之,父止之曰:棄父而死,其可乎?申鳴曰:聞夫仕者,身歸于君,而祿歸于親。
今既棄子事君,得無死其難。
遂往,而以兵圍之。
白公謂石乞曰:申鳴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圍我,吾為之柰何?石乞曰:申鳴者,天下。
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
申鳴聞之必來,因與之語。
白公日善,則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鳴曰:子與吾,吾與子分楚國。
子不與吾子,父則死矣。
申鳴流涕而應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
吾聞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祿者畢其能。
今巳不得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殺曰公,其父亦死。
王賞之金百斤。
申鳴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難,非忠臣也;定君之國,殺臣之父,非孝子也。
名不可兩立,行不可雨全,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殺。
優孟優孟者,故楚之樂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谏。
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棗脯。
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椁大夫禮葬之。
左右争之,以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谏者,罪至死。
優孟聞之,入殿門,仰天大哭。
王驚而問其故。
優孟曰:馬者,王之所愛也。
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
王曰:何如?對曰:臣請以雕玉為棺,文梓為椁,梗楓、豫章為題湊,發甲卒為穿圹,老弱負土。
齊、趙陪位于前,韓、魏翼衛其後,廟食太牢,翼以萬戶之邑。
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
王曰:寡人之過,一至此乎!為之柰何?優孟曰:請為大王六畜葬之,以壟竈為椁,銅曆為棺,赍以姜棗,薦以木蘭,祭以稱糧,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腸。
于是王乃使以馬屬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
楚相孫叔敖知其賢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死,汝必貧困。
若往見優孟,言:我孫叔敖之子也。
居數年,其子窮困負薪,逢優孟,與言曰:我孫叔敖之子也。
父目死時,屬我貧。
因往見優孟。
優孟曰:若無遠有所之。
即為孫叔敖衣冠,抵掌談語。
歲餘,像孫叔敖。
楚王左右不能别也。
莊王置酒,優孟前為壽,莊王大驚,以為孫叔敖複生也,欲以為相。
優孟曰:請歸,與婦計之,三日而為相。
莊王許之。
三曰後,優孟複來。
王曰:婦言謂何?孟曰:婦言慎無為楚相,不足為也。
如孫叔敖之為楚相,盡忠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無立錐之地,貧困負薪,以自飲食,必如孫叔敖,不如自殺。
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難以得食,起而為吏,身貪鄙者餘财,不顧恥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為奸,觸大罪,身死而家滅,貪吏安可為也?念為廉吏,奉法守職,竟死不敢為非,廉吏安可為也。
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不足為也。
于是莊王謝優孟,乃召孫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戶,以奉其祀,後十世不絕。
此知可以言時矣。
成文子 昔思革子、成文子三人相與為友,聞楚成王好士,三子相傳,與俱往,見之于豪嵚岩之間,卒遇飄風暴雨,俱伏于空柳之下,衣寒糧乏,度不俱活。
三人相視歎曰:與其俱死也,豈若并衣糧于一人哉!二子以革為賢,推衣與之。
一卷終
秦欲攻安邑,恐齊救之,則以宋委于齊,曰:宋王無道,為木人以寫寡人,射其面。
寡人地絕兵遠,不能攻也。
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
巳得安邑、塞女戟,因以破宋,為齊罪。
秦欲攻韓,恐天下救之,則以齊委于天下,曰:齊王四與寡人約,四欺寡人,必率天正以攻寡人者三,有齊無秦,有秦無齊,必伐之,必兇之。
巳得宜陽、少曲,緻蔺石,因以破齊,為天下罪。
秦欲攻魏,重楚,則以南陽委于楚,曰:寡人固與韓且絕矣,殘均陵、塞??阨,苟利于楚,寡人如自有之。
魏棄與國而合于秦,因以塞于阨,為楚罪。
兵困于林中,重燕、趙,以膠東委于燕,以濟西委于趙,趙得講于魏,至公子延因犀首屬行而攻趙,兵傷于礁石,遇敗于陽馬而重魏,則以葉蔡委于魏。
巳得講于趙,則劫魏不為割,困則使太後弟穰侯為和,嬴則兼欺舅與母。
适燕者曰以膠東,适趙者曰以濟西,适魏者曰以葉蔡,适楚者日以塞??阨,适齊者曰以宋。
此必今言如循環,用兵如刺蜚,母不能制,男不能約。
龍賈之戰,岸門之戰,封陵之戰,高商之戰,趙莊之戰,秦之所殺三晉之民數百萬,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西河之外,上雒之地,三川、晉國之礿,三晉之牛,秦祠如此其大也。
而燕、趙之秦者,皆以争事秦說其王,此臣之所大患也。
燕昭王不行,蘇代複重于燕,燕使約諸侯從親如蘇秦時,或從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蘇氏之從約。
代、厲皆以壽死,名顯諸侯。
魯國 曹沬 曹沬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
莊公好力,曹沐為魯将,與齊戰,三敗,比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複以為将。
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
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沬執七首劫齊桓公。
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将何欲?曹沬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巳甚矣。
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
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
既巳言,曹沬投其化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顔色不變,辭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約。
管仲曰:不可。
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
曹沬三戰所兇地,盡複予魯。
楚國 申鳴 楚申鳴者,孝聞于國。
王欲授之相,申鳴辭不受。
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鳴對曰:舍父之孝子,而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祿于國,立義于庭,汝樂,吾無憂也,吾欲汝之相也。
申鳴曰:諾。
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
居三年,不公為亂,殺司馬子期。
申鳴将往死之,父止之曰:棄父而死,其可乎?申鳴曰:聞夫仕者,身歸于君,而祿歸于親。
今既棄子事君,得無死其難。
遂往,而以兵圍之。
白公謂石乞曰:申鳴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圍我,吾為之柰何?石乞曰:申鳴者,天下。
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
申鳴聞之必來,因與之語。
白公日善,則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鳴曰:子與吾,吾與子分楚國。
子不與吾子,父則死矣。
申鳴流涕而應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
吾聞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祿者畢其能。
今巳不得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殺曰公,其父亦死。
王賞之金百斤。
申鳴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難,非忠臣也;定君之國,殺臣之父,非孝子也。
名不可兩立,行不可雨全,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殺。
優孟優孟者,故楚之樂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谏。
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棗脯。
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椁大夫禮葬之。
左右争之,以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谏者,罪至死。
優孟聞之,入殿門,仰天大哭。
王驚而問其故。
優孟曰:馬者,王之所愛也。
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
王曰:何如?對曰:臣請以雕玉為棺,文梓為椁,梗楓、豫章為題湊,發甲卒為穿圹,老弱負土。
齊、趙陪位于前,韓、魏翼衛其後,廟食太牢,翼以萬戶之邑。
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
王曰:寡人之過,一至此乎!為之柰何?優孟曰:請為大王六畜葬之,以壟竈為椁,銅曆為棺,赍以姜棗,薦以木蘭,祭以稱糧,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腸。
于是王乃使以馬屬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
楚相孫叔敖知其賢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死,汝必貧困。
若往見優孟,言:我孫叔敖之子也。
居數年,其子窮困負薪,逢優孟,與言曰:我孫叔敖之子也。
父目死時,屬我貧。
因往見優孟。
優孟曰:若無遠有所之。
即為孫叔敖衣冠,抵掌談語。
歲餘,像孫叔敖。
楚王左右不能别也。
莊王置酒,優孟前為壽,莊王大驚,以為孫叔敖複生也,欲以為相。
優孟曰:請歸,與婦計之,三日而為相。
莊王許之。
三曰後,優孟複來。
王曰:婦言謂何?孟曰:婦言慎無為楚相,不足為也。
如孫叔敖之為楚相,盡忠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無立錐之地,貧困負薪,以自飲食,必如孫叔敖,不如自殺。
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難以得食,起而為吏,身貪鄙者餘财,不顧恥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為奸,觸大罪,身死而家滅,貪吏安可為也?念為廉吏,奉法守職,竟死不敢為非,廉吏安可為也。
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不足為也。
于是莊王謝優孟,乃召孫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戶,以奉其祀,後十世不絕。
此知可以言時矣。
成文子 昔思革子、成文子三人相與為友,聞楚成王好士,三子相傳,與俱往,見之于豪嵚岩之間,卒遇飄風暴雨,俱伏于空柳之下,衣寒糧乏,度不俱活。
三人相視歎曰:與其俱死也,豈若并衣糧于一人哉!二子以革為賢,推衣與之。
一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