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明柘浦徐廣廣居甫輯
明平昌黃國士允符甫校
楚國
伍子胥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員。
員父曰伍奢,員兄曰伍尚,其先曰伍舉,以直谏事楚莊王有顯,故其後世有名于楚。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為太傅,費無忌為少傳。
無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無忌為太子取婦于秦。
秦女好,無忌馳歸報平王曰:秦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
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絕愛幸之,生子轸,更為太子取婦。
無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
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殺已,乃因讒太子建。
建母,蔡女也,無寵于平王。
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備邊兵。
頃之,無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
日: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無怨望,願王少自備也。
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諸侯,目欲入為亂矣。
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問之。
伍奢知無忌讒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獨柰何以讒賊小臣,疏骨肉之親乎?無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見禽。
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馬奮揚往殺太子。
行未至,奮揚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誅。
太子建亡奔宋。
無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
可以其父質而召之,不然,且為楚患。
王使使謂伍奢曰:能緻汝二子則生,不能則死。
伍奢曰:尚為人仁,呼必來。
員為人剛,??忍诟,能成大事。
彼見來之并禽,其勢必不來。
王不聽,使人召二子,曰:來,吾生汝父。
不來,今殺奢也。
伍尚欲往,員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
我父也,恐有脫者,後生患,故以父為質,詐召二子。
二子到,則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報耳。
不如奔他國,借力以雪父之恥,俱滅無為也。
伍尚曰:我知往終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後不能雪恥,終為天下笑耳。
謂員可去矣,汝能報殺父之雠,我将歸死。
尚既就執,使者捕伍胥,伍胥貫虧執矢,向使者。
使者不敢進,伍胥遂兇。
聞太子建之在宋,往從之。
奢聞子胥之兇也,日:楚國君臣且苦兵矣。
伍尚至楚,楚并殺奢與尚也。
伍胥既至宋,宋有華氏之亂,乃與太子建俱奔于鄭,鄭人甚善之。
太子建又适晉,晉頃公曰:太子既善鄭,鄭信太子,太子能為我内應,而我攻其外,滅鄭必矣。
滅鄭而封太子,太子乃還鄭。
事未會,會自私欲殺其從者,從者知其謀,乃告之于鄭。
鄭定公與子産誅殺太子建。
建有子名勝。
伍胥懼,乃與勝俱奔吳。
到昭關,昭關欲執之,伍胥遂與勝獨身步走,幾不得脫。
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漁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
伍胥既渡,解其劍曰:此劍直百金,以與父。
父曰:楚國之法,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圭,豈徒百金劍邪?不受。
伍胥未至吳而疾止,中道乞食。
至于吳。
吳王僚方用事,公子光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見吳王。
久之,楚平王以其邊邑鐘離與吳邊邑卑梁氏俱蠶,兩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
至于兩國舉兵相伐。
吳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鐘離、居巢而歸。
伍子胥說吳王僚曰:楚可破也,願複遣公子光。
公子光謂吳王日:彼伍胥父兄為聊于楚,而勸王伐楚者,欲以自報其雠耳,伐楚未可破也。
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殺王而自立,未可說以外事,乃進專諸于公子光,退而與太子建之子勝耕于野。
五年而楚平王卒。
初,平王所奪太子建秦女,生子轸,竟立為後,是為王。
吳王僚因楚喪,遣二公子将兵往襲楚,楚發兵絕吳兵之後,不得歸。
吳國内空,而公子光乃令專諸襲刺吳王僚而自立,是為吳王阖廬。
阖廬既立得志,乃召伍員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
楚誅其大臣卻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孫伯嚭亡奔吳,吳亦以嚭為大夫。
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絕,不得歸。
後聞阖盧弑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
阖盧立三年,乃興師與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吳反。
二将軍因欲至郢,将軍孫武曰:民勞,未可,且待之。
乃歸。
四年,吳伐楚,取六、與潛。
五年,伐越,敗之。
六年,楚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吳,吳使伍員迎擊,大破楚軍于豫章,取楚之居巢。
九年,吳王阖廬謂子胥、孫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對曰:楚将囊瓦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
阖廬聽之,悉興師與唐、蔡伐楚,與楚夾漢水而陳。
吳王之弟夫槪将兵請從,王不聽,遂以其屬五千人擊楚将子常,子常敗,走奔鄭。
于是吳乘勝而前,五戰,遂至郢。
巳卯,楚昭王出奔。
庚辰,吳王入郢,王出兇,入雲夢。
盜擊王,王走鄖。
鄖公弟懷曰:平王殺我父,我殺其子,不亦可乎?鄖公恐,其弟殺王,與王奔随。
吳兵圍随,謂随人曰:周之子孫在漢川者,楚盡滅。
之。
随人欲殺王,王子綦匿王,巳自為王以當之。
随人蔔與王于吳,不吉,乃謝吳,不與王。
始,伍員與申包胥為交,員之亡也,謂包胥曰:我必覆楚。
包胥曰:我必存之。
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巳。
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謂子胥曰:子之報雠,其巳甚乎!吾聞之,人衆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
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于聊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曰:為我謝。
申包胥曰:吾日暮塗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許。
包胥立于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
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擎吳。
六月,敗吳兵于稷。
會吳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盧弟夫概乃兇歸,自立為王。
阖廬聞之,乃釋楚而歸,擊其弟夫概,夫概敗走,遂奔楚。
楚昭王見吳有内亂,乃複入郢,封夫概于堂溪,為
員父曰伍奢,員兄曰伍尚,其先曰伍舉,以直谏事楚莊王有顯,故其後世有名于楚。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為太傅,費無忌為少傳。
無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無忌為太子取婦于秦。
秦女好,無忌馳歸報平王曰:秦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
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絕愛幸之,生子轸,更為太子取婦。
無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
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殺已,乃因讒太子建。
建母,蔡女也,無寵于平王。
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備邊兵。
頃之,無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
日: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無怨望,願王少自備也。
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諸侯,目欲入為亂矣。
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問之。
伍奢知無忌讒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獨柰何以讒賊小臣,疏骨肉之親乎?無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見禽。
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馬奮揚往殺太子。
行未至,奮揚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誅。
太子建亡奔宋。
無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
可以其父質而召之,不然,且為楚患。
王使使謂伍奢曰:能緻汝二子則生,不能則死。
伍奢曰:尚為人仁,呼必來。
員為人剛,??忍诟,能成大事。
彼見來之并禽,其勢必不來。
王不聽,使人召二子,曰:來,吾生汝父。
不來,今殺奢也。
伍尚欲往,員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
我父也,恐有脫者,後生患,故以父為質,詐召二子。
二子到,則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報耳。
不如奔他國,借力以雪父之恥,俱滅無為也。
伍尚曰:我知往終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後不能雪恥,終為天下笑耳。
謂員可去矣,汝能報殺父之雠,我将歸死。
尚既就執,使者捕伍胥,伍胥貫虧執矢,向使者。
使者不敢進,伍胥遂兇。
聞太子建之在宋,往從之。
奢聞子胥之兇也,日:楚國君臣且苦兵矣。
伍尚至楚,楚并殺奢與尚也。
伍胥既至宋,宋有華氏之亂,乃與太子建俱奔于鄭,鄭人甚善之。
太子建又适晉,晉頃公曰:太子既善鄭,鄭信太子,太子能為我内應,而我攻其外,滅鄭必矣。
滅鄭而封太子,太子乃還鄭。
事未會,會自私欲殺其從者,從者知其謀,乃告之于鄭。
鄭定公與子産誅殺太子建。
建有子名勝。
伍胥懼,乃與勝俱奔吳。
到昭關,昭關欲執之,伍胥遂與勝獨身步走,幾不得脫。
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漁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
伍胥既渡,解其劍曰:此劍直百金,以與父。
父曰:楚國之法,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圭,豈徒百金劍邪?不受。
伍胥未至吳而疾止,中道乞食。
至于吳。
吳王僚方用事,公子光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見吳王。
久之,楚平王以其邊邑鐘離與吳邊邑卑梁氏俱蠶,兩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
至于兩國舉兵相伐。
吳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鐘離、居巢而歸。
伍子胥說吳王僚曰:楚可破也,願複遣公子光。
公子光謂吳王日:彼伍胥父兄為聊于楚,而勸王伐楚者,欲以自報其雠耳,伐楚未可破也。
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殺王而自立,未可說以外事,乃進專諸于公子光,退而與太子建之子勝耕于野。
五年而楚平王卒。
初,平王所奪太子建秦女,生子轸,竟立為後,是為王。
吳王僚因楚喪,遣二公子将兵往襲楚,楚發兵絕吳兵之後,不得歸。
吳國内空,而公子光乃令專諸襲刺吳王僚而自立,是為吳王阖廬。
阖廬既立得志,乃召伍員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
楚誅其大臣卻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孫伯嚭亡奔吳,吳亦以嚭為大夫。
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絕,不得歸。
後聞阖盧弑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
阖盧立三年,乃興師與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吳反。
二将軍因欲至郢,将軍孫武曰:民勞,未可,且待之。
乃歸。
四年,吳伐楚,取六、與潛。
五年,伐越,敗之。
六年,楚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吳,吳使伍員迎擊,大破楚軍于豫章,取楚之居巢。
九年,吳王阖廬謂子胥、孫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對曰:楚将囊瓦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
阖廬聽之,悉興師與唐、蔡伐楚,與楚夾漢水而陳。
吳王之弟夫槪将兵請從,王不聽,遂以其屬五千人擊楚将子常,子常敗,走奔鄭。
于是吳乘勝而前,五戰,遂至郢。
巳卯,楚昭王出奔。
庚辰,吳王入郢,王出兇,入雲夢。
盜擊王,王走鄖。
鄖公弟懷曰:平王殺我父,我殺其子,不亦可乎?鄖公恐,其弟殺王,與王奔随。
吳兵圍随,謂随人曰:周之子孫在漢川者,楚盡滅。
之。
随人欲殺王,王子綦匿王,巳自為王以當之。
随人蔔與王于吳,不吉,乃謝吳,不與王。
始,伍員與申包胥為交,員之亡也,謂包胥曰:我必覆楚。
包胥曰:我必存之。
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巳。
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謂子胥曰:子之報雠,其巳甚乎!吾聞之,人衆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
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于聊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曰:為我謝。
申包胥曰:吾日暮塗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許。
包胥立于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
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擎吳。
六月,敗吳兵于稷。
會吳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盧弟夫概乃兇歸,自立為王。
阖廬聞之,乃釋楚而歸,擊其弟夫概,夫概敗走,遂奔楚。
楚昭王見吳有内亂,乃複入郢,封夫概于堂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