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聞,兩個媽媽的小孩子換錯了,隻錯了一天,第二天便糾正了,可她倆都哭了,舍不得。
一個喜歡她抱的小孩子有一個酒窩兒,另一個喜歡的則是雙眼皮,你看麻煩不麻煩?秧寶寶則告訴她學校裡的事情,張柔桑如何與一個小四眼狗做了朋友,小四眼狗樣樣學張柔桑,真正東施效颦!當然,蔣芽兒的事不能不說。
這時,她方才想起蔣芽兒。
因為今天是這般快樂,就更覺着蔣芽兒不幸,更加心疼蔣芽兒了。
臨近元旦,準備辦喜事的人多了,閃閃便忙起來。
閃閃已經停止做風鈴,布貼畫什麼的。
壁上的原有的畫,也已送得差不多了。
就在這時,收到東北寄來的一幅刨屑畫。
一艘帆船在波濤之上,上空是翻卷的白雲,鑲在一個桦木的框裡。
确實非常别緻。
閃閃将畫挂在如今空落落的牆上,端詳許久,心裡不知在想什麼。
她稱化妝為“畫面孔”,其中多少含有着自嘲。
不過,這并不妨礙她認真負責地對待生意。
客人坐到她跟前,她先要仔細打量,看幾号粉底配她原本的膚色,再配何種眼影,眼線,腮紅,唇紅。
第二要看臉形,結合了眉形和眼形,哪裡需要給些陰影,哪裡又需亮些。
凡是文過眉或文過眼線的,閃閃一律不接,她對人說:你已經文過了,無須再化妝了。
倘若求她給打打粉底,掃些腮紅,修修唇形,她就說:那你不說不劃算了?一樣花錢,隻做一半。
再要說:那就收一半費用,閃閃則抱歉地笑笑:我隻做全套,不做半套。
将人家辭出門外。
背地裡她對自家人,或者要好的同學朋友說:一張臉文過眉,文過眼線,就算是受了傷,壞了,再要挽救,隻有去醫院。
很快,閃閃的“新娘化妝”做出了名氣,有一些還沒做新娘,喜歡忸怩作态的小姑娘,也來化妝,然後跑到小小影樓拍婚紗照。
令人驚異地,華舍人一下子變得舍得化錢了。
要說,閃閃的收費不算低,可人們掏得很爽氣。
也有還價慣了的要還價,可你知道閃閃的脾氣,一點不屈就的。
還價的人立刻就不好意思了,把話收回去,坐到閃閃跟前。
等閃閃要往臉上擦粉底了,生怕方才惹閃閃不高興,手下做顔色,不由解釋幾句,說着玩玩的,怎麼怎麼。
閃閃一聲不響,隻管手下操作,各号的筆,各号的顔色,一點一點描上去。
完事後,鏡子裡一看,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人現在,閃閃的藝術畫廊熱鬧起來,連帶着,老街口上的小小影樓也熱鬧了。
新娘和假新娘們,在這頭化了妝,再跑到老街口上,進影樓拍照。
擱舊的婚紗送到柯橋洗衣店裡幹洗,織補,熨燙,開始起用了。
還新進了幾套古裝戲服,供拍照者挑眩就見那影樓小小的店堂間裡,時常壅塞着妝容鮮麗的美女。
櫥窗裡放舊的相片,換了新的。
上面的人物多是本鎮的明星。
也有人流連了,看那相片,互告相中人是誰家的囡,住哪條河沿與蒼子,做什麼工作,如意郎君又是何人。
有一日,秧寶寶與蔣芽兒放了學,從影樓前走過,門口蹿出老闆娘妹囡,拉住這兩位小姐,手裡送上一隻荸荠籃,籃裡不知盛了什麼,沉甸甸的,說道:帶給李老師家的囡吃!秧寶寶盯着妹囡看,看得妹囡都有些發毛,然後笑了:閃閃吃?閃閃會得吃你的東西,當閃閃什麼人!妹囡勉強笑道:我的東西為什麼不能吃?又當我什麼人?秧寶寶斂起笑容,厲聲說:你是秦桧,專門作奸作怪!妹囡氣得渾身打顫,追了秧寶寶說:你小小的人,說話這麼毒,不怕嘴上生瘡!秧寶寶拉了蔣芽兒一溜煙兒地跑了。
想起妹囡一系列不光彩的行徑,心下十分解氣。
走出一段,才想起身邊的蔣芽兒。
方才與妹囡對嘴,從頭至尾,她不發一言,隻是低了頭,要禁又愁上心頭。
秧寶寶攙着她的手,那手一動不動,貼着秧寶寶的手心,有一些依賴,又有一些呆。
秧寶寶更緊地握着她的手,兩人走過水泥橋,向蔣芽兒家走去。
差不多走到蔣芽兒家五金店鋪門口,又要如通常那樣,穿過店堂,來到後院。
蔣芽兒鑽進貓圈,秧寶寶坐在貓圈外的木料方子上,一裡一外地寫作業……秧寶寶忽站住腳,牽住蔣芽兒的手說:我們今天不到貓圈裡去!蔣芽兒不說話,隻是掙着手。
秧寶寶不放開,說:我們去陸國慎那裡,抱小好玩!蔣芽兒疑惑地看她一眼,秧寶寶被自己突發的念頭激動起來:我們去抱小好,小好很聰明,會打噴嚏,會打哈欠,還會打嗝,走,走啊!蔣芽兒被她拖了兩步,又站住,說出一句話:陸國慎不肯的。
秧寶寶睜大眼睛,跺了一下腳:你當是誰?是陸國慎呀!說罷,她拖起蔣芽兒,再不讓她停下,跑過街面,鑽進門洞,蹬上了二樓,摸出鑰匙,開了門。
與蔣芽兒兩人,穿過客堂間,走過陽台,一頭紮進陸國慎房間。
陸國慎正給小好喂奶,聽了秧寶寶的請求,很慷慨地拔出xx頭,掩掩衣服,将鉛筆頭樣的一卷小好送到蔣芽兒懷裡。
蔣芽兒不由伸出手接住,小好就到了她手裡。
因為突然被抽出xx頭,不曉得發生了什麼事情,似乎是需要了解一下周圍的情況,小好轉了轉臉,掀起一隻眼睛的眼皮,看了一下。
秧寶寶狂喜地叫道:蔣芽兒,她看你,她看你了!蔣芽兒臉一紅,笑了。
這是河南人偷走貓之後,蔣芽兒頭一回笑,秧寶寶歡喜得幾乎落淚。
抱了一會兒小好,還給陸國慎,秧寶寶建議到客堂去做功課,蔣芽兒也沒反對。
秧寶寶不放心地攙着她的手,生怕她突然一起念,又回到貓圈去。
牽着蔣芽兒走過陽台,回到客堂間,竟然看見妹囡坐沙發上,茶幾上端端正正放着那隻被秧寶寶拒絕了的荸荠籃,正與李老師說話。
看見秧寶寶進來,笑着說:喲,嶽飛來了!因當了李老師,不敢胡亂放肆,秧寶寶裝聽不見,拉了蔣芽兒到吃飯桌上,攤開本子寫作業。
李老師不曉得其中的典故,自然聽不懂,沒法搭腔,接着與妹囡應酬。
妹囡說,自己家磨了些糯米,蒸了各色年糕,讓李老師和閃閃嘗味道,要是喜歡,家裡還有好多。
李老師說:這也太過客氣了,怎麼好意思吃你的年糕,還是留給你家自己的老小吃吧!妹囡很誠懇地說:我是誠心誠意送給你們吃的,要不是閃閃化妝化得好,哪會有人來小小影樓拍婚紗照?婚紗都要叫老鼠拖去娶親用了。
秧寶寶這邊聽了,不由與蔣芽兒相對看一眼,一笑。
蔣芽兒這是第二次笑了。
李老師說:妹囡你也忒擡舉她了,一句話要兩頭說,倘若不是有小小影樓,也不會有這樣多人要化妝,化了妝給誰看去?所以是互惠互利,你要是給她送年糕,她就當與你送湯團。
妹囡皮厚地說:閃閃給我送湯團,我就吃!話鋒一轉:所以你也要收我的年糕。
李老師隻得笑。
妹囡以為李老師這就算收下了,更是話裡調蜜:李老師你福氣好的來,又抱孫,又抱孫囡,人丁這麼旺,還都是人裡的尖子,閃閃現在做出名了四鄉八裡都曉得此地的新娘化妝!李老師則緊着擺手:哪裡有如此好的光景,全靠大家幫襯,店面是對面蔣老闆,半送半租,賃得來的,又有你家小小影樓招攬的生意,沾光而已。
妹囡向沙發邊上坐了坐,與李老師離得近一些,說:其實,我說,這個店面退給蔣老闆算了,不需要,閃閃到我那裡去,辟一間房給她,專做化妝間,一分租金不要,也省得這些小姑娘化了妝,端着張臉從鎮梢上走到鎮當中,李老師你說是不是?妹囡說到此時,才說到正題上。
李老師說:小孩子的事情我從來不過問,你自己與她去談吧!妹囡本是想繞過閃閃,因曉得閃閃是個曆害人,不好說話,才迂回地找李老師。
不想李教師還是要她與閃閃自己說,不由神色有些畏縮。
李老師手已提着了籃兒,要遞回給妹囡,現看她這樣的心灰,便有些不忍,改了話頭說:年糕我收下了,家中這些老小都是饞嘴貓,謝謝你,妹囡!妹囡臉上這才略有些喜色,又說了些好話,退出門,下樓找閃閃說話去了。
李老師打開荸荠籃蓋,果然是各色年糕,便招兩個孩子過來看。
有一種綠色的糕,拿到鼻前嗅嗅,有一股荠菜的清香。
李老師說,這其實是艾果糕,原先是在清明時分,用艾和米粉做成,現在季節不對,采不到艾,就換作荠菜幹。
籃中又有一種褐色糕,則是用幹菜做成,也是艾果糕一類的。
再有,雪白的糕中摻有松仁,李老師告訴說,這種糕是叫做樊江松子糕。
因為在紹興東邊,臯埠鎮邊上一個極小的鎮子,樊江,最盛産。
在此基礎上,妹囡又發展了嵌瓜子,嵌葡萄幹,各種開頭點綴其中,花色各異,香味也各異。
又有一種松花色的團子,本名為“松花馍粢”,裡面有餡兒,一是芝麻白糖,一是細豆沙。
這此都是講得上名堂的,另外,還有沒名目的:赤豆色的,苔條色的,棗色的,菊花色的;長的,方的,扁的,團的。
李老師不由說:妹囡何苦開影樓呢?不如開糕團店了!這其中的好多色,早已經失傳,她居然還會蒸。
李老師各色挑一塊,用張幹淨報紙包了,讓蔣芽兒帶回去。
又挑了少許幾樣,拿進廚房上籠蒸起。
這邊兩個,收拾好書包,一個拿好年糕,一個送着,下樓去。
出門洞,見妹囡正從畫廊裡走出,雙方裝做看不見,交臂而過。
過了街面,走至蔣芽兒家店門口,秧寶寶拉住蔣芽兒,請求道:蔣芽兒,你今天已經笑過兩次,一定要再笑一次,湊足三笑。
蔣芽兒很為難地低下頭。
她不笑,秧寶寶就不松手,不讓她回家。
冬日天短,此時天色已有些暗了,兩人帶僵持着,局面有些僵持着,局面有些尴尬。
一個高女人從跟前走過,穿大紅滑雪衫,瘦腿牛仔褲像兩根筆杆筒,頭發在腦後束一把,不小心踩了菜皮,滑了一跤,一邊罵一邊爬起來。
方才認出,不是女人,是男人。
不是别人,而抄書郎。
兩人一起笑了。
蔣芽兒害羞地勾住秧寶寶的頸脖,兩人擁抱着,感到心心相櫻各自在心中發誓:永遠,永遠要好,永不分離。
等秧寶寶回來,晚飯已經出來了。
吃到一半時,閃閃才上樓來,問小毛在幼兒園乖不乖,一邊洗手拿碗盛飯。
待她坐定,李教師就問她有沒有應妹囡的話。
閃閃說:這如何能應?要應下來,我不就變成給她妹囡打工了?李老師又問她是如何說的,要笑生樣話有幾樣說,可把人說得笑起來,也可把人說得跳起來。
閃閃告訴道:我就說,我到别人家地方不自在,想那妹囡也是聽得懂的。
李老師覺着話雖然露骨了些,卻可斷了妹囡的念,也好,便不再問了。
一家人吃了飯,又吃了糕,各回各的房間。
隔了一天,李老師讓秧寶寶上學去時,順便把妹囡的荸荠籃還了。
籃裡的糕換了兩斤蓮心,兩斤桂圓。
秧寶形容詞拎到影樓,往店堂中間地上一放,不看妹囡一眼,轉身跑了。
可是,千萬不要以為這就算完。
還沒完呢!妹囡是把這當開端的。
自此,她幾乎隔日就要過來送一樣東西。
而且,非常坦然地敲開門,徑直走入。
是吃的,直接送進竈間;是用的,就穿過陽台,放在李老師房間的書桌上。
你要與她推讓争執,她就說:你當是誰?當是外人呀!非常熟稔的口氣。
送的東西裡有自家腌制釀作的苋菜杆,鮮米酒;有鄉下塘裡捉撈的野鼈;有玉石廠裡,出廠價買業的一盒玉石小壺,手指甲大小,一共二十四個,嵌在紅絲絨上。
無旦前一日,又送來一隻半大的鵝娘。
這隻鵝娘被送入陽台的一角。
順手用磚頭壘了一個窩,說養到舊曆年,正好殺了祭祖。
要阻擋妹囡是很難做到的,她行動堅決,說一不二,而且理由這樣充足。
要不收,完全是你的不對,你的無禮,是你做下的冤情。
弄得李老師萬般為難。
李老師一家并不知道,鎮上紛紛揚揚有一種傳說,說“閃亮藝術畫廊”要改成“閃亮影樓”,已經到紹興請了攝影師。
這攝影師不是别人,正是李老師家的一名侄子。
你說妹囡能坐得住? 元旦,秧寶寶的爸爸媽媽沒有來,但因為她做成功一件事,所以補償了她的心情。
這件事情是,她終于,最後徹
一個喜歡她抱的小孩子有一個酒窩兒,另一個喜歡的則是雙眼皮,你看麻煩不麻煩?秧寶寶則告訴她學校裡的事情,張柔桑如何與一個小四眼狗做了朋友,小四眼狗樣樣學張柔桑,真正東施效颦!當然,蔣芽兒的事不能不說。
這時,她方才想起蔣芽兒。
因為今天是這般快樂,就更覺着蔣芽兒不幸,更加心疼蔣芽兒了。
臨近元旦,準備辦喜事的人多了,閃閃便忙起來。
閃閃已經停止做風鈴,布貼畫什麼的。
壁上的原有的畫,也已送得差不多了。
就在這時,收到東北寄來的一幅刨屑畫。
一艘帆船在波濤之上,上空是翻卷的白雲,鑲在一個桦木的框裡。
确實非常别緻。
閃閃将畫挂在如今空落落的牆上,端詳許久,心裡不知在想什麼。
她稱化妝為“畫面孔”,其中多少含有着自嘲。
不過,這并不妨礙她認真負責地對待生意。
客人坐到她跟前,她先要仔細打量,看幾号粉底配她原本的膚色,再配何種眼影,眼線,腮紅,唇紅。
第二要看臉形,結合了眉形和眼形,哪裡需要給些陰影,哪裡又需亮些。
凡是文過眉或文過眼線的,閃閃一律不接,她對人說:你已經文過了,無須再化妝了。
倘若求她給打打粉底,掃些腮紅,修修唇形,她就說:那你不說不劃算了?一樣花錢,隻做一半。
再要說:那就收一半費用,閃閃則抱歉地笑笑:我隻做全套,不做半套。
将人家辭出門外。
背地裡她對自家人,或者要好的同學朋友說:一張臉文過眉,文過眼線,就算是受了傷,壞了,再要挽救,隻有去醫院。
很快,閃閃的“新娘化妝”做出了名氣,有一些還沒做新娘,喜歡忸怩作态的小姑娘,也來化妝,然後跑到小小影樓拍婚紗照。
令人驚異地,華舍人一下子變得舍得化錢了。
要說,閃閃的收費不算低,可人們掏得很爽氣。
也有還價慣了的要還價,可你知道閃閃的脾氣,一點不屈就的。
還價的人立刻就不好意思了,把話收回去,坐到閃閃跟前。
等閃閃要往臉上擦粉底了,生怕方才惹閃閃不高興,手下做顔色,不由解釋幾句,說着玩玩的,怎麼怎麼。
閃閃一聲不響,隻管手下操作,各号的筆,各号的顔色,一點一點描上去。
完事後,鏡子裡一看,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人現在,閃閃的藝術畫廊熱鬧起來,連帶着,老街口上的小小影樓也熱鬧了。
新娘和假新娘們,在這頭化了妝,再跑到老街口上,進影樓拍照。
擱舊的婚紗送到柯橋洗衣店裡幹洗,織補,熨燙,開始起用了。
還新進了幾套古裝戲服,供拍照者挑眩就見那影樓小小的店堂間裡,時常壅塞着妝容鮮麗的美女。
櫥窗裡放舊的相片,換了新的。
上面的人物多是本鎮的明星。
也有人流連了,看那相片,互告相中人是誰家的囡,住哪條河沿與蒼子,做什麼工作,如意郎君又是何人。
有一日,秧寶寶與蔣芽兒放了學,從影樓前走過,門口蹿出老闆娘妹囡,拉住這兩位小姐,手裡送上一隻荸荠籃,籃裡不知盛了什麼,沉甸甸的,說道:帶給李老師家的囡吃!秧寶寶盯着妹囡看,看得妹囡都有些發毛,然後笑了:閃閃吃?閃閃會得吃你的東西,當閃閃什麼人!妹囡勉強笑道:我的東西為什麼不能吃?又當我什麼人?秧寶寶斂起笑容,厲聲說:你是秦桧,專門作奸作怪!妹囡氣得渾身打顫,追了秧寶寶說:你小小的人,說話這麼毒,不怕嘴上生瘡!秧寶寶拉了蔣芽兒一溜煙兒地跑了。
想起妹囡一系列不光彩的行徑,心下十分解氣。
走出一段,才想起身邊的蔣芽兒。
方才與妹囡對嘴,從頭至尾,她不發一言,隻是低了頭,要禁又愁上心頭。
秧寶寶攙着她的手,那手一動不動,貼着秧寶寶的手心,有一些依賴,又有一些呆。
秧寶寶更緊地握着她的手,兩人走過水泥橋,向蔣芽兒家走去。
差不多走到蔣芽兒家五金店鋪門口,又要如通常那樣,穿過店堂,來到後院。
蔣芽兒鑽進貓圈,秧寶寶坐在貓圈外的木料方子上,一裡一外地寫作業……秧寶寶忽站住腳,牽住蔣芽兒的手說:我們今天不到貓圈裡去!蔣芽兒不說話,隻是掙着手。
秧寶寶不放開,說:我們去陸國慎那裡,抱小好玩!蔣芽兒疑惑地看她一眼,秧寶寶被自己突發的念頭激動起來:我們去抱小好,小好很聰明,會打噴嚏,會打哈欠,還會打嗝,走,走啊!蔣芽兒被她拖了兩步,又站住,說出一句話:陸國慎不肯的。
秧寶寶睜大眼睛,跺了一下腳:你當是誰?是陸國慎呀!說罷,她拖起蔣芽兒,再不讓她停下,跑過街面,鑽進門洞,蹬上了二樓,摸出鑰匙,開了門。
與蔣芽兒兩人,穿過客堂間,走過陽台,一頭紮進陸國慎房間。
陸國慎正給小好喂奶,聽了秧寶寶的請求,很慷慨地拔出xx頭,掩掩衣服,将鉛筆頭樣的一卷小好送到蔣芽兒懷裡。
蔣芽兒不由伸出手接住,小好就到了她手裡。
因為突然被抽出xx頭,不曉得發生了什麼事情,似乎是需要了解一下周圍的情況,小好轉了轉臉,掀起一隻眼睛的眼皮,看了一下。
秧寶寶狂喜地叫道:蔣芽兒,她看你,她看你了!蔣芽兒臉一紅,笑了。
這是河南人偷走貓之後,蔣芽兒頭一回笑,秧寶寶歡喜得幾乎落淚。
抱了一會兒小好,還給陸國慎,秧寶寶建議到客堂去做功課,蔣芽兒也沒反對。
秧寶寶不放心地攙着她的手,生怕她突然一起念,又回到貓圈去。
牽着蔣芽兒走過陽台,回到客堂間,竟然看見妹囡坐沙發上,茶幾上端端正正放着那隻被秧寶寶拒絕了的荸荠籃,正與李老師說話。
看見秧寶寶進來,笑着說:喲,嶽飛來了!因當了李老師,不敢胡亂放肆,秧寶寶裝聽不見,拉了蔣芽兒到吃飯桌上,攤開本子寫作業。
李老師不曉得其中的典故,自然聽不懂,沒法搭腔,接着與妹囡應酬。
妹囡說,自己家磨了些糯米,蒸了各色年糕,讓李老師和閃閃嘗味道,要是喜歡,家裡還有好多。
李老師說:這也太過客氣了,怎麼好意思吃你的年糕,還是留給你家自己的老小吃吧!妹囡很誠懇地說:我是誠心誠意送給你們吃的,要不是閃閃化妝化得好,哪會有人來小小影樓拍婚紗照?婚紗都要叫老鼠拖去娶親用了。
秧寶寶這邊聽了,不由與蔣芽兒相對看一眼,一笑。
蔣芽兒這是第二次笑了。
李老師說:妹囡你也忒擡舉她了,一句話要兩頭說,倘若不是有小小影樓,也不會有這樣多人要化妝,化了妝給誰看去?所以是互惠互利,你要是給她送年糕,她就當與你送湯團。
妹囡皮厚地說:閃閃給我送湯團,我就吃!話鋒一轉:所以你也要收我的年糕。
李老師隻得笑。
妹囡以為李老師這就算收下了,更是話裡調蜜:李老師你福氣好的來,又抱孫,又抱孫囡,人丁這麼旺,還都是人裡的尖子,閃閃現在做出名了四鄉八裡都曉得此地的新娘化妝!李老師則緊着擺手:哪裡有如此好的光景,全靠大家幫襯,店面是對面蔣老闆,半送半租,賃得來的,又有你家小小影樓招攬的生意,沾光而已。
妹囡向沙發邊上坐了坐,與李老師離得近一些,說:其實,我說,這個店面退給蔣老闆算了,不需要,閃閃到我那裡去,辟一間房給她,專做化妝間,一分租金不要,也省得這些小姑娘化了妝,端着張臉從鎮梢上走到鎮當中,李老師你說是不是?妹囡說到此時,才說到正題上。
李老師說:小孩子的事情我從來不過問,你自己與她去談吧!妹囡本是想繞過閃閃,因曉得閃閃是個曆害人,不好說話,才迂回地找李老師。
不想李教師還是要她與閃閃自己說,不由神色有些畏縮。
李老師手已提着了籃兒,要遞回給妹囡,現看她這樣的心灰,便有些不忍,改了話頭說:年糕我收下了,家中這些老小都是饞嘴貓,謝謝你,妹囡!妹囡臉上這才略有些喜色,又說了些好話,退出門,下樓找閃閃說話去了。
李老師打開荸荠籃蓋,果然是各色年糕,便招兩個孩子過來看。
有一種綠色的糕,拿到鼻前嗅嗅,有一股荠菜的清香。
李老師說,這其實是艾果糕,原先是在清明時分,用艾和米粉做成,現在季節不對,采不到艾,就換作荠菜幹。
籃中又有一種褐色糕,則是用幹菜做成,也是艾果糕一類的。
再有,雪白的糕中摻有松仁,李老師告訴說,這種糕是叫做樊江松子糕。
因為在紹興東邊,臯埠鎮邊上一個極小的鎮子,樊江,最盛産。
在此基礎上,妹囡又發展了嵌瓜子,嵌葡萄幹,各種開頭點綴其中,花色各異,香味也各異。
又有一種松花色的團子,本名為“松花馍粢”,裡面有餡兒,一是芝麻白糖,一是細豆沙。
這此都是講得上名堂的,另外,還有沒名目的:赤豆色的,苔條色的,棗色的,菊花色的;長的,方的,扁的,團的。
李老師不由說:妹囡何苦開影樓呢?不如開糕團店了!這其中的好多色,早已經失傳,她居然還會蒸。
李老師各色挑一塊,用張幹淨報紙包了,讓蔣芽兒帶回去。
又挑了少許幾樣,拿進廚房上籠蒸起。
這邊兩個,收拾好書包,一個拿好年糕,一個送着,下樓去。
出門洞,見妹囡正從畫廊裡走出,雙方裝做看不見,交臂而過。
過了街面,走至蔣芽兒家店門口,秧寶寶拉住蔣芽兒,請求道:蔣芽兒,你今天已經笑過兩次,一定要再笑一次,湊足三笑。
蔣芽兒很為難地低下頭。
她不笑,秧寶寶就不松手,不讓她回家。
冬日天短,此時天色已有些暗了,兩人帶僵持着,局面有些僵持着,局面有些尴尬。
一個高女人從跟前走過,穿大紅滑雪衫,瘦腿牛仔褲像兩根筆杆筒,頭發在腦後束一把,不小心踩了菜皮,滑了一跤,一邊罵一邊爬起來。
方才認出,不是女人,是男人。
不是别人,而抄書郎。
兩人一起笑了。
蔣芽兒害羞地勾住秧寶寶的頸脖,兩人擁抱着,感到心心相櫻各自在心中發誓:永遠,永遠要好,永不分離。
等秧寶寶回來,晚飯已經出來了。
吃到一半時,閃閃才上樓來,問小毛在幼兒園乖不乖,一邊洗手拿碗盛飯。
待她坐定,李教師就問她有沒有應妹囡的話。
閃閃說:這如何能應?要應下來,我不就變成給她妹囡打工了?李老師又問她是如何說的,要笑生樣話有幾樣說,可把人說得笑起來,也可把人說得跳起來。
閃閃告訴道:我就說,我到别人家地方不自在,想那妹囡也是聽得懂的。
李老師覺着話雖然露骨了些,卻可斷了妹囡的念,也好,便不再問了。
一家人吃了飯,又吃了糕,各回各的房間。
隔了一天,李老師讓秧寶寶上學去時,順便把妹囡的荸荠籃還了。
籃裡的糕換了兩斤蓮心,兩斤桂圓。
秧寶形容詞拎到影樓,往店堂中間地上一放,不看妹囡一眼,轉身跑了。
可是,千萬不要以為這就算完。
還沒完呢!妹囡是把這當開端的。
自此,她幾乎隔日就要過來送一樣東西。
而且,非常坦然地敲開門,徑直走入。
是吃的,直接送進竈間;是用的,就穿過陽台,放在李老師房間的書桌上。
你要與她推讓争執,她就說:你當是誰?當是外人呀!非常熟稔的口氣。
送的東西裡有自家腌制釀作的苋菜杆,鮮米酒;有鄉下塘裡捉撈的野鼈;有玉石廠裡,出廠價買業的一盒玉石小壺,手指甲大小,一共二十四個,嵌在紅絲絨上。
無旦前一日,又送來一隻半大的鵝娘。
這隻鵝娘被送入陽台的一角。
順手用磚頭壘了一個窩,說養到舊曆年,正好殺了祭祖。
要阻擋妹囡是很難做到的,她行動堅決,說一不二,而且理由這樣充足。
要不收,完全是你的不對,你的無禮,是你做下的冤情。
弄得李老師萬般為難。
李老師一家并不知道,鎮上紛紛揚揚有一種傳說,說“閃亮藝術畫廊”要改成“閃亮影樓”,已經到紹興請了攝影師。
這攝影師不是别人,正是李老師家的一名侄子。
你說妹囡能坐得住? 元旦,秧寶寶的爸爸媽媽沒有來,但因為她做成功一件事,所以補償了她的心情。
這件事情是,她終于,最後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