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十裡;沿河的店鋪擠擠挨挨,酒旗,菜幌,燈籠的流蘇,都絞在一起了。
箍桶鋪裡,堆起着盛米的鬥升;篾席鋪子,是養蠶的匾和席;方木鋪裡,織綢的木梭子,成筐成筐,還有棺材鋪子,鬥大的“财”字,颠倒挂着,底下是裁好的楠木方子,散發着木脂香氣。
柯橋氣象蒸騰,無數的銀兩在此進出。
如今,繁盛還是繁盛,卻是換一番景象。
一些支流水道填平做了大街,一周一周地往外擴。
往昔的船隻換成車水馬龍,最多的是中巴,挂着“紹興”,“杭州”,“蕭山”,“溫州”的牌子,沿途喊着拉客。
住宅樓,商場,酒店,一幢一幢矗着,懸着巨幅廣告牌。
柯橋的老街快給新街擠沒了,剩下那麼掐頭去尾的一截,幾領橋,供紹興,杭州的旅行團來觀光。
所以,街上就又多了些金發碧眼的外國人,跟在搖小旗的導遊後邊,人群裡擠進擠出。
鎮的東南,造起一座輕紡城,面積極大,抵得上一鎮市,裡面交易的是化纖面料,迎接全國的布商。
因此,那華舍鎮子,也改了桑蠶,開起輕紡工廠。
這小鎮子還是傍了柯橋的繁盛。
現在,柯橋的繁盛似乎達到了飽和,發展的餘地汽車汽車小了,就有一些明眼人,留心到柯橋四邊的地界,想來找找機會。
這個夏天裡,華舍鎮上三三兩兩地來一些外鄉人,并不是打工仔的半夜扮,而是穿了名牌恤,皮帶扣上也釘着名牌的标記,挂了手機,腰包,乘了出租車,從柯華公路上過來。
人們統稱他們為老闆。
老闆們四圈裡走一走,中午自然要找地方吃飯,于是,新街與老街上的一些飯鋪,興旺了起來。
老街上的飲鋪多是茶館,一個開水竈,另一個竈上蒸饅頭,再煮一鍋茶葉蛋,豆腐幹,鐵硬的蠶豆。
每早來一些茶客,多是老客,坐到十時許,便收了攤。
現在,就不失時機做了飯店生意。
新街,尤其是鎮碑西邊,教工樓對面,有座“江南樓”。
新起的,三層樓,馬賽克牆面,鋁合金窗框,茶色玻璃。
老闆也是李老師的學生,蔣芽兒父親的同學,最早是在鎮政府裡做一名小幹事,後來辭職出來到柯橋做生意,再回來開這個“江南樓”。
因為關系多,拉得到客人,生意還不錯。
但平時中午是關着的,隻做晚市,現在,中午也有幾分熱鬧了。
有些客人是開私家車來的,停在“江南樓”下,暴曬在太陽裡。
二三時許,走出些客人,預先打開發動機制冷,人呢,面紅耳熱地站在門檐下剔牙,打手機。
這鎮子的尾上,午後的寂靜裡面,就有了些小小的喧嘩。
現在,從紹興開出的出租車,送了客人不想空車回程的,會彎到這裡來拉生意。
多是紫紅面的桑塔納,也有黃殼紅殼的夏利。
靜靜地停在稀疏的樹影底下,也不知等多少時間,然後,不知不覺地,一車一車開走了。
三輪車不歇晌了,慢慢地轉悠,有一些還新張了條紋布的車棚,繃平了,被太陽照得透亮。
秧寶寶伏在陽台上,耳裡灌滿了蟬鳴,看着路對面的動靜。
暑假裡的覺,實在是太足了,她就像是一個患了失眠症的人,很孤獨地挨着時間,忍耐着漫長又恹氣的午後。
對面的風景看上去也是沉悶的,而且,有一種恍惚,就像在夢裡。
那老闆踱着步,對着手機無聲地說着什麼,汽車無聲地震顫着車身。
“江南樓”外牆上的空調外機洶湧地淌着水,也聽不出一點聲音。
有幾次,她看見蔣芽兒的父親,從陽台底下走出來,穿過街,向對面走去。
蔣芽兒的父親是個粗壯的男人,穿一條寬大的藍白條沙灘短褲,上身是一件橘紅色圓領恤衫,已經穿脫了形,松松垮垮地挂在壯碩的肩背上。
黝黑的頸項上圍一條麻花金項鍊。
先前在張墅鄉下的時候,他隻是老老實實種田,後來女人在月子裡得了一種病,此地人叫做“癔症”,神思恍惚,不吃不喝,發起病來會要啼哭,昏厥,甚至尋死。
到處看病,西藥中藥吃了不知道多少,将房子都賣了,地也典給人家種了,不得已,中學同學湊了些本錢給他,開始做建材生意。
一旦做起來,竟是個精明的生意人,又能吃苦,隻二三年便模樣大改。
在此期間,他女人又受了一個吃素的老婆婆的引領,拜了菩薩,四鄉八裡地去燒香念經。
不想,病真的漸漸好了。
即便這樣,他也是不信的,他隻相信流年,曉得運是一輪一輪的,走過背時,自然就有順時。
但也還是供了一尊趙公元帥,早起燒三炷香。
現在,他生意隻能算做到小發,大發遠遠談不上,中間都不是。
這鎮子裡近年來,發迹的例子太多了,程序也相當高,說出去就怕你不信,可是眼見着,一幢幢金磚碧瓦的樓起來了,不怕你不信! 蔣老闆本性是穩紮的,種田呢,又做小了膽子。
看看周圍,都像在做夢,自己呢,是大夢裡邊的小夢,更不敢忘形了。
而他其實又是相當敏銳,很善于捕捉商機。
現在,他越到街對面,站在“江南樓”旁邊。
隔幾步,是一幢三開間的二層水泥樓,比較舊了,房主在别處有了房,并不在此住,空着。
蔣老闆就站在樓與樓中間那個空當裡。
可看見背面的一塊空地,荒着,什麼也沒種。
他站在那裡,嘴角上銜了一支煙,兩隻手微微張開着,腳也分開着。
他的身姿有一種特别的關注,好像是注意聽什麼,又好像在嗅着什麼。
倒不像個生意人,而是像一個老練的種田人,在憑經驗觀察着天氣,季候,風向,土地的生熟度,以決定下一季種什麼作物。
他站了很久,大約是被嘴角上的煙頭烙着了,他驚了一下,拿下煙頭,扔了。
秧寶寶因為注意看蔣芽兒的爸爸,不知覺中探出了身子,于是,便看見樓下的太陽地兒裡,有一個小小的頭。
她轉它也轉,她停它也停。
她伸出手,那頭上就長出了手。
太陽其實已經西斜了一些,陽台的邊緣向外推移着。
她的影子不見了,被罩在一條長方形的影裡。
蔣芽兒的爸爸所站這處,是個風口,隻見他的汗衫鼓蕩着。
他繼續在沉思。
午後的恹氣使人憂郁,但已不那麼尖銳了。
暴曬中褪白了的景物,顔色回來了一層,變得柔和了。
又斜出些影子,顯出了立體感。
身後房間裡起來了些趕碎的聲響,午覺過去了,要開始下半日的生活。
蔣芽兒的爸爸也走回到陽台底下,他自己的店面裡。
對面的私家車也開走了,“江南樓”壁上的空調外機不再滴水,窗戶推開了,可看見屋内牆上的一塊光。
午後的寂靜裡,有一種神奇的景象,現在褪去了,又變回原先的,真實的面目。
秧寶寶聽見身後屋裡,李老師走動的聲音,曉得她收拾了這邊,就要過到那邊,給陸國慎煎藥。
然後,閃閃也要起來,準備準備,開路。
秧寶寶沿着陽台,搶在李老師之前,過到那邊客堂,端坐在沙發上。
李老師的腳步在陽台上響起了,越來越近,然後,紗窗上映出了李老師的影子。
就在李老師推門進來這一刻,秧寶寶拿了本幼兒故事書舉在眼前看着。
李老師從她跟前來回走了幾遭,将小毛的玩具歸攏,閃閃的毛線團拾起來繞好,牆根下的一堆鞋,一雙一雙尖朝裡跟朝外的地放好。
她好像沒有看見秧寶寶。
此時此刻,人還是半醒,注意不到周圍的情形。
所以,李老師并沒有和秧寶寶說什麼,就進了廚房。
然後,瓦罐碰擊的聲音就傳出來了。
再然後,液化氣“嘭”的一聲燃着了。
又過些時,閃閃出來了。
她和李老師的風格不同。
她剛出房門,還慵懶着,眼睛也半開半閉。
可隻一刹那功夫,她的眼睛睜圓了,在房間裡的直動帶着風聲,塑料拖鞋底清脆地敲着磨光的水泥地。
她顯然是在找一本什麼書,二話不說,從秧寶寶手中抽出那本書看了一眼,不等秧寶寶反應過來,又塞回了她手裡,不是這本,再繼續找。
李老師剛才收齊了的房間,此時又攤開了。
小毛也出來了,目光茫然地看看周圍,看秧寶寶拿了一本書,便彎下腰從書背面打量這書。
這天下午,大家都對這本書發生了興趣似的。
閃閃進了廚房,和李老師說話,藥在瓦罐裡沸騰了,發出“突突”的聲氣。
秧寶寶合起書,扔給小毛,灰心地想,今天又不會叫她一起去柯橋醫院看陸國慎的。
她們根本把她忘記了,陸國慎呢,也把她忘記了。
到底不是自己的家!她将手墊有腿下邊,呆坐着。
閃閃在廚房裡哼起了歌,煎好的藥淅淅瀝瀝地滗進保溫瓶。
李老師的聲音也大起來,說着笑話。
小毛不知聽見了什麼,忽然哈哈大笑起來。
大家都很快活,隻有秧寶寶是悲戚的。
這天下午,小毛也跟去了。
秧寶寶起身拉開紗門,走過陽台,回那邊屋去。
身後李老師喊她:秧寶,去不去買菜?秧寶寶冷笑一聲,心裡說:我就隻配買菜!她回到自己的床上,躺下,顧老師正站在書桌前寫字,問她:秧寶寶不便服嗎?她不回答,顧老師也沒有再問,繼續寫他的字。
秧寶寶躺着躺着,卻睡着了。
暑假裡的覺得很亂的,因為随時可以睡。
就這樣,已是接近黃昏的時分,秧寶寶睡着了。
她在午後的寂靜生活裡消耗了體力和精力,現在要補回來。
這時候,這鎮子有些鬧了,可她已經成了個睡倒了覺的小妖怪,人家睡時,她醒着,人家醒了她卻睡了。
房間裡有一時很靜,顧老師将寫好的大字卷起來,出去找同道者交流,李老師一個人買菜去了。
不知從哪裡攀上來一隻貓,在陽台護欄上,腳步柔軟地走過去,并沒有打擾屋裡的睡覺人。
柯橋來的賣水車就停在他們樓下,有人正與賣水人論理,前一日的水裡有一條蟲子,應當調換。
可是,怎麼知道就是這車上的水呢?柯橋賣水車不止一部,賣水人辯道。
他們一句去一句來地說着,雖然不相讓,可也不激烈,聲音在空闊的新街上散開了,也沒打擾樓上的人。
秧寶形容詞在酣甜的睡眠中,這些動靜,她都知道,而且,有一種甜蜜的撫慰的含意。
在這些微小的嘈雜之中,她沉到了睡眠的深處。
她繃緊的小身子這會兒放松與柔軟下來,體内分泌着生長的激素。
要是和一個多月前她剛來這裡時比較一下,你會驚異地發現,她可真長高不少。
她的臉看上去還是那樣,可俊俏了一些,為什麼呢?仔細想一想,是因為各處的輪廓都鮮明了一些,好像被一隻無形的筆描了一遍。
額角的線條出來了,發際生得略低了點,也窄了點,但因為臉頰是窄的,額頭呢,又有些鼓,所以保持了勻稱。
眼睫毛線深了,就顯得長了,而且真有些吊呢!鼻梁的形狀清楚了,雖然不是高挺的鼻梁,可至少不塌。
唇形也出來了,這才發現她的人中挺長,又微微上翹,其實是很俏皮的。
可惜平時總在生氣,繃緊着,現在松開了,顯出了優點。
當然,然後還是黃和
箍桶鋪裡,堆起着盛米的鬥升;篾席鋪子,是養蠶的匾和席;方木鋪裡,織綢的木梭子,成筐成筐,還有棺材鋪子,鬥大的“财”字,颠倒挂着,底下是裁好的楠木方子,散發着木脂香氣。
柯橋氣象蒸騰,無數的銀兩在此進出。
如今,繁盛還是繁盛,卻是換一番景象。
一些支流水道填平做了大街,一周一周地往外擴。
往昔的船隻換成車水馬龍,最多的是中巴,挂着“紹興”,“杭州”,“蕭山”,“溫州”的牌子,沿途喊着拉客。
住宅樓,商場,酒店,一幢一幢矗着,懸着巨幅廣告牌。
柯橋的老街快給新街擠沒了,剩下那麼掐頭去尾的一截,幾領橋,供紹興,杭州的旅行團來觀光。
所以,街上就又多了些金發碧眼的外國人,跟在搖小旗的導遊後邊,人群裡擠進擠出。
鎮的東南,造起一座輕紡城,面積極大,抵得上一鎮市,裡面交易的是化纖面料,迎接全國的布商。
因此,那華舍鎮子,也改了桑蠶,開起輕紡工廠。
這小鎮子還是傍了柯橋的繁盛。
現在,柯橋的繁盛似乎達到了飽和,發展的餘地汽車汽車小了,就有一些明眼人,留心到柯橋四邊的地界,想來找找機會。
這個夏天裡,華舍鎮上三三兩兩地來一些外鄉人,并不是打工仔的半夜扮,而是穿了名牌恤,皮帶扣上也釘着名牌的标記,挂了手機,腰包,乘了出租車,從柯華公路上過來。
人們統稱他們為老闆。
老闆們四圈裡走一走,中午自然要找地方吃飯,于是,新街與老街上的一些飯鋪,興旺了起來。
老街上的飲鋪多是茶館,一個開水竈,另一個竈上蒸饅頭,再煮一鍋茶葉蛋,豆腐幹,鐵硬的蠶豆。
每早來一些茶客,多是老客,坐到十時許,便收了攤。
現在,就不失時機做了飯店生意。
新街,尤其是鎮碑西邊,教工樓對面,有座“江南樓”。
新起的,三層樓,馬賽克牆面,鋁合金窗框,茶色玻璃。
老闆也是李老師的學生,蔣芽兒父親的同學,最早是在鎮政府裡做一名小幹事,後來辭職出來到柯橋做生意,再回來開這個“江南樓”。
因為關系多,拉得到客人,生意還不錯。
但平時中午是關着的,隻做晚市,現在,中午也有幾分熱鬧了。
有些客人是開私家車來的,停在“江南樓”下,暴曬在太陽裡。
二三時許,走出些客人,預先打開發動機制冷,人呢,面紅耳熱地站在門檐下剔牙,打手機。
這鎮子的尾上,午後的寂靜裡面,就有了些小小的喧嘩。
現在,從紹興開出的出租車,送了客人不想空車回程的,會彎到這裡來拉生意。
多是紫紅面的桑塔納,也有黃殼紅殼的夏利。
靜靜地停在稀疏的樹影底下,也不知等多少時間,然後,不知不覺地,一車一車開走了。
三輪車不歇晌了,慢慢地轉悠,有一些還新張了條紋布的車棚,繃平了,被太陽照得透亮。
秧寶寶伏在陽台上,耳裡灌滿了蟬鳴,看着路對面的動靜。
暑假裡的覺,實在是太足了,她就像是一個患了失眠症的人,很孤獨地挨着時間,忍耐着漫長又恹氣的午後。
對面的風景看上去也是沉悶的,而且,有一種恍惚,就像在夢裡。
那老闆踱着步,對着手機無聲地說着什麼,汽車無聲地震顫着車身。
“江南樓”外牆上的空調外機洶湧地淌着水,也聽不出一點聲音。
有幾次,她看見蔣芽兒的父親,從陽台底下走出來,穿過街,向對面走去。
蔣芽兒的父親是個粗壯的男人,穿一條寬大的藍白條沙灘短褲,上身是一件橘紅色圓領恤衫,已經穿脫了形,松松垮垮地挂在壯碩的肩背上。
黝黑的頸項上圍一條麻花金項鍊。
先前在張墅鄉下的時候,他隻是老老實實種田,後來女人在月子裡得了一種病,此地人叫做“癔症”,神思恍惚,不吃不喝,發起病來會要啼哭,昏厥,甚至尋死。
到處看病,西藥中藥吃了不知道多少,将房子都賣了,地也典給人家種了,不得已,中學同學湊了些本錢給他,開始做建材生意。
一旦做起來,竟是個精明的生意人,又能吃苦,隻二三年便模樣大改。
在此期間,他女人又受了一個吃素的老婆婆的引領,拜了菩薩,四鄉八裡地去燒香念經。
不想,病真的漸漸好了。
即便這樣,他也是不信的,他隻相信流年,曉得運是一輪一輪的,走過背時,自然就有順時。
但也還是供了一尊趙公元帥,早起燒三炷香。
現在,他生意隻能算做到小發,大發遠遠談不上,中間都不是。
這鎮子裡近年來,發迹的例子太多了,程序也相當高,說出去就怕你不信,可是眼見着,一幢幢金磚碧瓦的樓起來了,不怕你不信! 蔣老闆本性是穩紮的,種田呢,又做小了膽子。
看看周圍,都像在做夢,自己呢,是大夢裡邊的小夢,更不敢忘形了。
而他其實又是相當敏銳,很善于捕捉商機。
現在,他越到街對面,站在“江南樓”旁邊。
隔幾步,是一幢三開間的二層水泥樓,比較舊了,房主在别處有了房,并不在此住,空着。
蔣老闆就站在樓與樓中間那個空當裡。
可看見背面的一塊空地,荒着,什麼也沒種。
他站在那裡,嘴角上銜了一支煙,兩隻手微微張開着,腳也分開着。
他的身姿有一種特别的關注,好像是注意聽什麼,又好像在嗅着什麼。
倒不像個生意人,而是像一個老練的種田人,在憑經驗觀察着天氣,季候,風向,土地的生熟度,以決定下一季種什麼作物。
他站了很久,大約是被嘴角上的煙頭烙着了,他驚了一下,拿下煙頭,扔了。
秧寶寶因為注意看蔣芽兒的爸爸,不知覺中探出了身子,于是,便看見樓下的太陽地兒裡,有一個小小的頭。
她轉它也轉,她停它也停。
她伸出手,那頭上就長出了手。
太陽其實已經西斜了一些,陽台的邊緣向外推移着。
她的影子不見了,被罩在一條長方形的影裡。
蔣芽兒的爸爸所站這處,是個風口,隻見他的汗衫鼓蕩着。
他繼續在沉思。
午後的恹氣使人憂郁,但已不那麼尖銳了。
暴曬中褪白了的景物,顔色回來了一層,變得柔和了。
又斜出些影子,顯出了立體感。
身後房間裡起來了些趕碎的聲響,午覺過去了,要開始下半日的生活。
蔣芽兒的爸爸也走回到陽台底下,他自己的店面裡。
對面的私家車也開走了,“江南樓”壁上的空調外機不再滴水,窗戶推開了,可看見屋内牆上的一塊光。
午後的寂靜裡,有一種神奇的景象,現在褪去了,又變回原先的,真實的面目。
秧寶寶聽見身後屋裡,李老師走動的聲音,曉得她收拾了這邊,就要過到那邊,給陸國慎煎藥。
然後,閃閃也要起來,準備準備,開路。
秧寶寶沿着陽台,搶在李老師之前,過到那邊客堂,端坐在沙發上。
李老師的腳步在陽台上響起了,越來越近,然後,紗窗上映出了李老師的影子。
就在李老師推門進來這一刻,秧寶寶拿了本幼兒故事書舉在眼前看着。
李老師從她跟前來回走了幾遭,将小毛的玩具歸攏,閃閃的毛線團拾起來繞好,牆根下的一堆鞋,一雙一雙尖朝裡跟朝外的地放好。
她好像沒有看見秧寶寶。
此時此刻,人還是半醒,注意不到周圍的情形。
所以,李老師并沒有和秧寶寶說什麼,就進了廚房。
然後,瓦罐碰擊的聲音就傳出來了。
再然後,液化氣“嘭”的一聲燃着了。
又過些時,閃閃出來了。
她和李老師的風格不同。
她剛出房門,還慵懶着,眼睛也半開半閉。
可隻一刹那功夫,她的眼睛睜圓了,在房間裡的直動帶着風聲,塑料拖鞋底清脆地敲着磨光的水泥地。
她顯然是在找一本什麼書,二話不說,從秧寶寶手中抽出那本書看了一眼,不等秧寶寶反應過來,又塞回了她手裡,不是這本,再繼續找。
李老師剛才收齊了的房間,此時又攤開了。
小毛也出來了,目光茫然地看看周圍,看秧寶寶拿了一本書,便彎下腰從書背面打量這書。
這天下午,大家都對這本書發生了興趣似的。
閃閃進了廚房,和李老師說話,藥在瓦罐裡沸騰了,發出“突突”的聲氣。
秧寶寶合起書,扔給小毛,灰心地想,今天又不會叫她一起去柯橋醫院看陸國慎的。
她們根本把她忘記了,陸國慎呢,也把她忘記了。
到底不是自己的家!她将手墊有腿下邊,呆坐着。
閃閃在廚房裡哼起了歌,煎好的藥淅淅瀝瀝地滗進保溫瓶。
李老師的聲音也大起來,說着笑話。
小毛不知聽見了什麼,忽然哈哈大笑起來。
大家都很快活,隻有秧寶寶是悲戚的。
這天下午,小毛也跟去了。
秧寶寶起身拉開紗門,走過陽台,回那邊屋去。
身後李老師喊她:秧寶,去不去買菜?秧寶寶冷笑一聲,心裡說:我就隻配買菜!她回到自己的床上,躺下,顧老師正站在書桌前寫字,問她:秧寶寶不便服嗎?她不回答,顧老師也沒有再問,繼續寫他的字。
秧寶寶躺着躺着,卻睡着了。
暑假裡的覺得很亂的,因為随時可以睡。
就這樣,已是接近黃昏的時分,秧寶寶睡着了。
她在午後的寂靜生活裡消耗了體力和精力,現在要補回來。
這時候,這鎮子有些鬧了,可她已經成了個睡倒了覺的小妖怪,人家睡時,她醒着,人家醒了她卻睡了。
房間裡有一時很靜,顧老師将寫好的大字卷起來,出去找同道者交流,李老師一個人買菜去了。
不知從哪裡攀上來一隻貓,在陽台護欄上,腳步柔軟地走過去,并沒有打擾屋裡的睡覺人。
柯橋來的賣水車就停在他們樓下,有人正與賣水人論理,前一日的水裡有一條蟲子,應當調換。
可是,怎麼知道就是這車上的水呢?柯橋賣水車不止一部,賣水人辯道。
他們一句去一句來地說着,雖然不相讓,可也不激烈,聲音在空闊的新街上散開了,也沒打擾樓上的人。
秧寶形容詞在酣甜的睡眠中,這些動靜,她都知道,而且,有一種甜蜜的撫慰的含意。
在這些微小的嘈雜之中,她沉到了睡眠的深處。
她繃緊的小身子這會兒放松與柔軟下來,體内分泌着生長的激素。
要是和一個多月前她剛來這裡時比較一下,你會驚異地發現,她可真長高不少。
她的臉看上去還是那樣,可俊俏了一些,為什麼呢?仔細想一想,是因為各處的輪廓都鮮明了一些,好像被一隻無形的筆描了一遍。
額角的線條出來了,發際生得略低了點,也窄了點,但因為臉頰是窄的,額頭呢,又有些鼓,所以保持了勻稱。
眼睫毛線深了,就顯得長了,而且真有些吊呢!鼻梁的形狀清楚了,雖然不是高挺的鼻梁,可至少不塌。
唇形也出來了,這才發現她的人中挺長,又微微上翹,其實是很俏皮的。
可惜平時總在生氣,繃緊着,現在松開了,顯出了優點。
當然,然後還是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