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見近錄

關燈
富執政,日務興作。

    時章郇公為相,張文定因往見之,語以近日諸公頗務興作,如何郇公不答,凡數問之,曰:“得象每見小兒跳踯作戲,禁止不得,到觸着牆自退耳。

    方其舉步時,勢難遏也。

    ”未幾,三公悉罷。

    文定嘗曰:事不可競,古諺曰遲是疾,疾是遲。

    斯甚有理,當其盛衰之際,不勞力而成,不勞慮而敗,理之常也。

     寶元、康定間,西人犯邊,用兵累歲,遼人窺我,遣使求關南之地。

    富文忠既行,疑時相與己不協,辄發國書觀之,乃與所授詞果不同。

    馳歸,請對,具言之。

    诏付文忠詣學士院,視學士改書然後行。

    元授書五函,皆許其添歲賜也。

    每出一函,待不從,然後旋出之。

    文忠辄留二函于雄州。

    既至,文忠抗論不屈,徐出一書,遼人意未厭,複出一書,至于三,遼人密探文忠箧中止有三書,遂從約。

    文忠使還,持二函以歸,歲減聘者二十萬。

     庾嶺險絕聞天下。

    蔡子直為廣東憲,其弟子正為江西憲,相與協議,以磚甃其道,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南北三十裡,若行堂宇間。

    每數裡,置亭以憩客,左右通渠流泉,涓涓不絕,紅白梅夾道,行者忘勞。

    予嘗至嶺上,仰視青天如一線,然既過嶺,即青松夾道,以達南雄州。

    太平久矣,遐迩同風,非有前世南北之異。

     江西舊漕鹽至州,有餘,悉輸于官。

    漕舟沿江貨所附私鹽,既盡,遂盜官物。

    鹽盡,鑿舟沈之,聲言風水。

    每歲抛失十三四,而盜取監臨,私貨抵法,枕藉于市。

    蔡子正為江西憲,建言:鹽至江西,有出剩者,乞據其數給江西價之半,朝廷從之。

    今數十年,官物既鮮盜竊而舟獲完歸,刑法為減,百世之利也。

    中間,浮淺之人或再減其直,其弊如初。

    張颉為江西憲也,神宗戒其謹守蔡挺之法,于今賴焉。

     太祖一日幸後苑,觀牡丹。

    召宮嫔,将置酒。

    得幸者以疾辭,再召,複不至。

    上乃親折一枝,過其舍而簪于髻上。

    上還,辄取花擲于地,上顧之曰:“我艱勤得天下,乃欲以一婦人敗之耶”即引佩刀截其腕而去。

     金城夫人得幸太祖,頗恃寵。

    一日宴射後苑,上酌巨觥以勸太宗,太宗固辭,上複勸之。

    太宗顧庭下,曰:“金城夫人親折此花來,乃飲。

    ”上遂命之,太宗引射而殺之。

    即再拜,而泣抱太祖足,曰:“陛下方得天下,宜為社稷自重。

    ”而上飲射如故。

     張乖崖布衣時,客長安旅次。

    聞鄰家夜聚哭,甚悲,訊之其家,無它故。

    乖崖詣其主人,力叩之,主人遂以實告,曰:“某在官,失不自慎,嘗私用官錢,為家仆所持,欲娶長女,拒之則畏禍,從之則女子失身,約在朝夕,所以舉家悲泣也。

    ”乖崖明日至門首,候其仆出,即曰:“我白汝主人,假汝至一親家。

    ”仆遲遲,強之而去。

    出城,使導馬前。

    至崖間,即疏其罪,仆倉皇間,以刃揮墜崖中。

    歸,告其鄰曰:“盛仆已不複來矣,速歸汝鄉,後當謹于事也。

    ” 嶽州唐白鶴寺前有古松,合數圍,平頂如龍形。

    呂洞賓昔嘗憩其下,有一翁自松頂而下,前揖甚敬,洞賓诘之,曰:“我,樹神也。

    ”洞賓曰:“邪耶正耶”翁曰:“若其邪也,安得知真人哉。

    ”言訖,升松而去。

    洞賓即題于寺壁,曰:獨自行時獨自坐,無限世人不識我。

    惟有千年老樹精,分明知是神仙過。

     鄂州黃鶴樓下有石,光澈,名曰石照。

    其右巨石,世傳以為仙人洞也。

    一守關老卒,每晨光即拜洞下。

    一夕,月如晝,見三道士自洞中出,吟嘯久之,将複入洞,卒即從之,道士曰:“汝何人耶”卒具言其所以,且乞富貴。

    道士曰:“此洞間石,速抱一塊去。

    ”卒持而出,石合,無從而入。

    明日,視石,黃金也。

    鑿而貨之,衣食頓富,為隊長所察,執之以為盜也。

    卒以實告官,就其家取石,至郡則金化矣,非金非玉,非石非鉛,至今藏于軍資庫中。

    子瞻有詩記之。

     太祖即位,患方鎮猶習故,常取于民無節,而意多跋扈。

    一日,召便殿,賜飲款曲。

    因問諸方鎮:“爾在本鎮,除奉公上之外,歲得自用,為錢幾何”方鎮具陳之,上喻之曰:“我以錢代租稅之入,以助爾私。

    爾輩歸朝,日與朕相宴樂,何如”方鎮再拜,即诏給侯伯随使公使錢,雖在京,亦聽半給。

    州縣租賦,悉歸公上,民無苛斂之患。

    至今侯伯尚給公使錢,以此也。

     太祖即位,方鎮多偃蹇,所謂“十兄弟”者是也。

    上一日召諸方鎮,授以弓劍,人馳一騎,與上私出固子門大林中。

    下馬酌酒,上語方鎮曰:“此處無人,爾輩要作官家者,可殺我而為之。

    ”方鎮伏地戰恐,上再三喻之,伏地不敢對。

    上曰:“爾輩是真欲我為主耶”方鎮皆再拜,稱萬歲。

    上曰:“爾輩既欲我為天下主,爾輩當盡臣節,今後無或偃蹇。

    ”方鎮複再拜,呼萬歲,與飲盡醉而歸。

     寇忠愍為執政,尚少,上嘗語人曰:“寇準好宰相,但太少耳。

    ”忠愍乃服何首烏,而食三白,須發遂變,于是拜相。

     李文靖端默寡言,堂下花檻頹圯,經歲不問。

    魚軒一日語之,文靖不答,累以為言,文靖曰:“豈以此故動吾一念哉”亦不之問,既薨,盛夏,顔色不變,吐香如蓮花,七日不滅。

     先文正在中書。

    一日,拊其案曰:“安得見李同年耶”李謂文靖也。

    同列叩之,曰:“文靖與某在中書,邊事方紛然,予嘗謂曰:“何日事定文靖曰:“陛下天資高明,有為之君也,今二虜未甯,故不暇。

    某老矣,它日适當公手。

    ”是時,方東封西祀,建立道宮,皆如文靖之言。

     先文正雖年六十,而久病氣索,人或勸其引疾而去。

    文正曰:“予豈不知此者乎顧諸公未有以相代者,恐贻上憂也,甯受貪冒之名以報上恩耳。

    ”文正薨,丁、馮之徒既相,朝廷紛紛,識者歎其先識。

     馬樞密知節,勁直自任,持大笏入朝,上頗怪之,馬曰:“臣見本院長官多欺陛下,臣不怕驚動官家,惱亂宰相,則打殺此厮兒久矣。

    ”上慰勞之。

     孔中丞道輔為州掾,太守到官三日,谒廟。

    廟有蛇,以為神,每祀之,則蛇自神像鼻中直出,飲酒。

    孔方讀祝,蛇出飲,孔厲聲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蛇何為哉”以笏擊蛇死,遂揮像,壞其廟而去。

     梅侍讀詢,以文雅自任,久在侍從,忽求為濠州。

    既被命,見先文正,文正曰:“何以求此”曰:“聊以溫故耳。

    ”文正曰:“待差一通判,去伴舍人讀書。

    ”梅其去怏怏,益不平。

    未幾,差博士呂夷簡通判濠州,梅語人曰:“何處得個呂夷簡來,也會讀書”梅辭文正,适與王沂公同坐堂上,王因以梅語白文正,曰:“君善待呂公,呂公它日與王公同作相,舍人方作學士。

    ”梅愈不平,王亦為過言。

    其後,王沂公、呂文靖同宰席,梅适除學士。

     廣東老媪江邊得巨蚌,部之,得大珠,歸而藏之絮中,夜辄飛去,及曉複還。

    媪懼失去,以大釜煮之。

    至夜,有光燭天,鄰裡驚之,以為火也。

    競往赴之,光自釜出,乃珠也。

    明日,納于官俯,今在韶州軍資庫。

    予嘗見之,其大如彈,狀如水晶,非蚌蛛也。

    其中有北鬥七星,隐然而見,煮之半枯矣,故郡不敢貢于朝。

     鹹平縣僧藏佛牙一株,其大兩指許,淡金色,予嘗請而供之。

    須臾,舍利自牙中出,初如露,巡行牙上。

    或遠數十步,求者辄得。

    予請至四十八粒,欲求為四十九粒也,經夕不可得。

    明日發箧,則已足其數。

    又或謂自有甘露穴中出者,明日再往請之,不得。

    遂出陳州門十數裡請,竟不得,因拜辭。

    而歸拜起,一粒自甘露穴出,其大如綠豆,光彩炳然,後神宗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