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
章縣方面,槍聲已響,一支從中央蘇區突圍出來的工農紅軍,在國民黨反動派兵力調動部署未定,來個神出鬼沒地奔襲,攻進章縣縣城消滅了當地國民黨軍八千多人,等國民黨援軍趕到,紅軍撤出,卻又不知下落。
一時刺州大為震動,紛傳撤出章縣的紅軍已&ldquo流竄&rdquo刺州地界。
大林送來一封急信:&ldquo有要事,請老黃同志速來一商。
&rdquo老黃接信一想:許久沒和大林見面了,即使沒信來,也該去走趟。
便從潭頭繞道進城。
他一進刺州大城,滿街都在傳說:&ldquo要殺人哩!&rdquo人心惶惶,店鋪都隻開半邊門,保安司令部的巡邏隊,此往彼來甚為頻繁。
老黃到魚行街找到小林,小林把他帶上二樓住所,話未出口就淚水直流:&ldquo日升、天保同志他們完哪。
&rdquo老黃也很吃驚:&ldquo犧牲啦?什麼時候?&rdquo小林一邊抹淚,一邊咽聲地說:&ldquo昨天下午被推出來,都在站籠裡,一共十一位。
&rdquo老黃把足一跌,一陣悲傷,也淚如雨下:&ldquo反動派,你們也要用血來清還!&rdquo當下兩人相對飲泣。
半晌,小林又說:&ldquo大林同志處境也很困難,他叫我不要再到進士第去。
&rdquo老黃抹去淚水:&ldquo也被監視了?&rdquo小林道:&ldquo很有可能,他卻沒說。
&rdquo老黃問:&ldquo那麼,我在什麼地方會他?&rdquo小林道:&ldquo你稍坐一會兒,我去安排。
&rdquo說着先下樓去。
約過一小時他再上來,帶了一個須發蒼白的老頭,介紹給老黃:&ldquo老魏同志。
&rdquo老黃熱烈地和他握手:&ldquo是老魏同志,沒見過面,我卻早知道你。
&rdquo老魏笑微微地說:&ldquo是呀,革命的人到處都是兄弟。
&rdquo說着就請他動身。
他們離開魚行街,繞過大街抄小巷,轉彎抹角地走,最後進了老魏的家。
大林已先在。
小别重逢,分外親熱。
當下兩人就摟成一團,大林說:&ldquo像是幾年不見。
&rdquo老黃也說:&ldquo也有幾個月了。
&rdquo老魏給他們弄好茶水,低聲關照:&ldquo家裡沒人,可以放心談,有事叫一聲,我就在門口。
&rdquo說着,便出去放哨。
大林和老黃一坐定也不多閑話,便就時局問題交換起意見來。
大林說:&ldquo這兒情況很緊,反動派正為章縣吃了大虧瘋狂鎮壓,日升同志等十一人已被推出站籠示衆&hellip&hellip&rdquo老黃點頭表示知道,卻問:&ldquo章縣情形怎樣?&rdquo大林道:&ldquo從蔡監察那兒知道,反動派吃了大虧,周師派去的兩團人幾乎全軍覆沒,高輝被擊斃,雜牌張師聞風棄城而逃,讓周師兩團人完全陷在我軍包圍中。
周維國已趕到省城要求增兵刺州,懲辦那雜牌張師長。
&rdquo老黃興奮極了,連說:&ldquo打得好!打得好!&rdquo 大林又說:&ldquo我軍于占領章縣第三天又主動撤出,現在動向未明,這兒謠言很多,據蔡監察說蔣介石連日派空軍去偵察,找不到紅軍的主力,也很慌亂,一說是化整為零向刺州地界滲透,一說打完這仗後又回老根據地去。
&rdquo老黃問:&ldquo到底哪個可能性大?&rdquo大林道:&ldquo一般的猜測是化整為零的可能性大。
&rdquo老黃問:&ldquo這樣說來也有向我們這方面遊擊的可能?&rdquo大林道:&ldquo我也這樣想。
&rdquo老黃卻又疑惑:&ldquo為什麼市委沒有指示來呢?&rdquo大林道:&ldquo正是這個問題我要找你商量。
從周維國驚慌失措的程度看,似乎紅軍已經到了本州地界;從他挑選了這個時候來殺人&hellip&hellip&rdquo老黃問:&ldquo你怎樣看他在這個時候殺人的意圖?&rdquo大林接下道:&ldquo又似是要顯示他的力量,鎮壓群衆。
&rdquo老黃道:&ldquo我看不矛盾,正因為亂才需鎮壓群衆。
&rdquo 大林問:&ldquo如果這個分析不錯的話,我們的對策又是什麼?&rdquo老黃道:&ldquo讓他更亂!&rdquo大林接着道:&ldquo那十一位同志的家屬,自從她們的親人被捕以後,還一次未和他們見過面,她們堅決要求在他們犧牲前相見一面。
她們要舉行路祭。
這可能有些風險,但我們也很難阻止。
我看也可以借這機會給反動派一點小小打擊,也要給革命壯壯聲勢。
我們的同志可以犧牲流血,但是黨沒有被消滅,沒有失敗,黨還活在人們心中,黨還要領導鬥争!從當前鬥争形勢看有此需要,受難家屬也有這個要求。
因此雖有些風險,但還得鬥一鬥!&rdquo 老黃批準了那個小小的行動計劃,不過,他說:&ldquo不能付出更多代價,我們已經遭受了不少損失了,不能再受打擊!&rdquo 大林站起來理理衣服就要回去,老黃也想返潭頭,分手時老黃忽然想起小林說的一段話,他問:&ldquo你現在處境如何?&rdquo大林笑道:&ldquo有點小小感冒,不要緊,必要時吃上兩片阿司匹林就好哩。
&rdquo老黃卻十分關心:&ldquo不能粗心大意,同志,一有風吹草動就下鄉。
&rdquo大林擺擺手樂觀地說:&ldquo出不了事,放心。
&rdquo匆匆地走了。
大林一走,老黃也想離開,臨到城門口時,忽見人聲喧雜,滿街的人都在奔跑,他心知有異,連忙躲進騎樓下,拉住路人問:&ldquo出了什麼事?&rdquo那人喘息未定地說:&ldquo關上城門哩,保安司令部又在抓人!&rdquo有的又說:&ldquo怕又要拉夫。
&rdquo老黃心想:&ldquo糟了,出不了城!&rdquo連忙躲開大街,抄進橫街小巷,大街不敢走,小巷不認識,正在苦惱中,忽見在一條小巷巷心挑出枝竹竿,上挂一盞油紙燈籠,上寫四個大字&ldquo德記旅舍&rdquo。
老黃心想:有救了! 匆匆地走進德記旅舍,那老闆娘正要上門,一見是老黃,悲喜交集地說:&ldquo老黃呀,是你,趕快進來,又抓人哩。
&rdquo一手就把他拉進去,匆匆地上了大門。
兩人在賬房内坐定,老闆娘問:&ldquo怎樣一去就不見來?得意了吧?現在做什麼大事,看你身上穿的,面色紅閃閃的,一定是得意哩。
&rdquo老黃笑着說:&ldquo發财談不上,隻是幫親戚跑跑腿,做點小買賣,生活倒還安定。
&rdquo老闆娘說:&ldquo這就好哩,這年頭能求得個生活安定就很不錯啦。
&rdquo 老黃問:&ldquo外頭鬧哄哄的,又出什麼事?&rdquo老闆娘道:&ldquo誰知道,聽說章縣在打仗,大城也像是要打仗的樣子,又是殺人,又是戒嚴拉人,鬧得雞犬不甯,也弄不清到底出了什麼事。
總之甯為太平狗,不做亂離人。
老黃現住哪兒?&rdquo老黃道:&ldquo就住在為民鎮,剛剛來談筆買賣,說是戒嚴哩。
&rdquo老闆娘道:&ldquo趁早就在我這兒住下,走不成哩。
&rdquo老黃遲疑着,那老闆娘卻笑開了:&ldquo這次算來走我的親戚,不會像上次叫你擔驚受怕。
&rdquo老黃說:&ldquo那次苦頭确叫我怕。
&rdquo 當夜滿城風雨,槍聲不絕,派出所查夜也特别嚴,但老黃卻安睡無誤,有老闆娘在那兒庇護,果然沒人來麻煩他。
可是第二天清早滿街又鬧開:&ldquo正午時分在南教場殺人!&rdquo老黃焦急地想:&ldquo怎麼又提前啦?&rdquo他關心的是那個計劃,會不會因反動派提前殺人而有所影響。
他到魚行街去,小林不在;到老魏家,老魏也不在;想上進士第,擔心有人監視,臨時把出城計劃打消,又回到德記旅舍,對老闆娘說:&ldquo還有一筆生意沒有談成,過一兩天再走。
&rdquo他想看看情況變化、發展&hellip&hellip 二 為了處決這次十一名所謂&ldquo共犯&rdquo,朱大同是很費一番心思的,正如大林分析的一樣,這次他挑了這個時機來殺人,主要在于安定人心,說明自己還有力量,因此要特别的&ldquo鋪張&rdquo一下。
當日&ldquo犯人&rdquo被取出站籠,播上&ldquo斬條&rdquo,執刑隊浩浩蕩蕩從保安司令部開出。
走在前頭的是一隊手槍隊,緊接上的是号手,五名赤着上身,滿面滿胸黑毛,高大兇獰,手持鬼頭大刀的劊子手。
而後是那十一名被人挾持着的&ldquo正犯&rdquo和騎着高頭大馬、斜佩青天白日執法佩帶、滿面殺氣的&ldquo監斬官&rdquo朱大同,兩旁又都有衛士護衛。
他們故意要來個示威,因此隊伍都是緩步而行,沿途吹打。
走過衙門口,到了十字大街,轉中山大街。
一見這殺人隊,群衆就驚慌奔走,也有懷着好奇心伫立觀望的。
盡管那朱大同在耍威風,做出叫人驚心動魄的樣子,而那即将受處決的人,卻沒一個表示屈辱畏怯的。
被押在最前頭的是宋日升,他須發蓬松,跛着一條腿,一年多來的磨折,已使他面目全非,骨瘦如柴,但他這時還面不改容,目光閃閃,昂頭前進,表示出一個威武不能屈的共産黨員崇高氣節。
他目光四射,如兩把尖刀,望着哪兒,哪兒就出現了一片贊歎聲:&ldquo共産黨真行,不怕死!&rdquo 在他之後是陳天保,那年輕的司機,一上街就大聲地叫喊:&ldquo老鄉們再見了,我們和你們一樣是善良的百姓,隻因不堪國民黨反動派的壓迫,不願過奴隸生活,才起來革命!國民黨反動派想殺我們這十一個來恐吓革命的人們。
他們能殺我們這十一個手無寸鐵的,卻殺不了千千萬萬被壓迫的中國勞苦大衆,殺不完千千萬萬中國共産黨人!&rdquo陳山也在對着那些劊子手殺人犯破口大罵:&ldquo反動派,你們的日子也不多了,紅軍已打到章縣,很快就要來和你們算賬,讨回這筆血債!&rdquo而後,有人在喊口号:&ldquo打倒國民黨反動派!&rdquo&ldquo中國共産黨萬歲!&rdquo&ldquo中華蘇維埃萬歲!&rdquo也有人在唱《國際歌》的:&ldquo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hellip&hellip&rdquo 群衆始而以驚駭的目光注視他們,繼之以同情和贊歎:&ldquo共産黨就是好漢!&rdquo&ldquo有這樣不怕死的共産黨,還怕蔣介石不倒!&rdquo老年人卻搖頭歎氣:&ldquo年輕輕的就&hellip&hellip罪孽!罪孽!&rdquo婦女們掩面痛哭。
這群不屈的烈士就這樣沿途在出國民黨反動派的醜,表示他們對黨、對人民、對革命的忠誠,也表示了他們對敵人的痛恨和蔑視! 正當這支隊伍轉進中山大街,那陳天保宣傳了共産黨不怕死後,又宣傳起反動派出賣祖國的罪行:&ldquo蔣介石不放一槍一彈,用雙手把東三省奉送給日本帝國主義,又集中了百萬大兵來攻打抗日救國的中央蘇區和北上抗日的紅軍。
同胞們,現在你們都該明白了,誰是真正抗日救國,誰是賣國求榮的!&rdquo接着,又高呼:&ldquo打倒蔣介石賣國賊!&rdquo&ldquo打倒禍國害民的國民黨反動派!&rdquo他們就這樣走走停停,對群衆大聲疾呼,使那反動的執刑隊非常害怕,反複地來幹涉,陳天保叫着:&ldquo你們害怕真理,我就偏要宣傳真理!真理是不會在槍杆下屈服的!&rdquo他們叫喊聲更大,更理直氣壯。
弄得那反動派沒一點辦法,朱大同隻好下命令:&ldquo清道!把看熱鬧的人打走!&rdquo群衆被打得四散奔走,但走不遠又都回頭跟上。
他們不再是來看熱鬧,而是來對英勇不屈的戰士表示崇高敬意。
正在這時,從橫巷突然沖出一支人,是一群披麻戴孝的婦女兒童,由天保娘帶頭,又哭又罵地直撞進執刑隊,拉住那些&ldquo犯人&rdquo不放,特别是那些兒童慘切地号哭着:&ldquo爸呀,你不能死!&rdquo婦女也有跪倒在地上死拉住自己親人不放的:&ldquo你死了,叫我們一家怎麼過活呀!&rdquo群衆一見有&ldquo路祭&rdquo的家屬來了,也從四面八方圍上,人很多,一下子就有上千人。
那執刑隊雖拳打足踢,怎樣也打不散這些死死糾纏的婦女兒童和推推擁擁的群衆,那家屬甚至有直沖猛闖地撲到朱大同那兒去&ldquo求情&rdquo。
隊伍一時陷在人圈中動彈不得,秩序因之大亂。
正在拉拉扯扯,糾纏不清時,從大街側旁的三層樓頂,又紛紛揚揚地飄下了些紅紅綠綠的傳單。
朱大同眼快,一見形勢有變,快叫:&ldquo有共産黨放傳單!&rdquo拔出槍對着兩側騎樓頂就射擊。
這一打壞事哩,執刑隊見監斬官開槍,也胡亂開槍,一時槍聲蔔蔔,人如山倒,更有人乘機大叫:&ldquo紅軍打來了!&rdquo&ldquo共産黨進城來了!&rdquo混亂的浪潮銳不可當,四面沖擊,店鋪關門聲、槍聲、群衆驚慌奔走呼叫聲,彙成一片。
群衆動了,&ldquo囚犯&rdquo們也動了,陳天保首先和執刑兵打了起來,他的手被捆綁着,隻好用身子去撞擊敵人,其他的人也拼命和他們撞,一時亂成一團。
有部分婦女在天保娘帶動下,直撲朱大同,要把他拉下馬,這殺人兇手沒想到會有這意外,一時亂了方寸,沒個主意,又鬧不清到底來了多少共産黨,槍是誰打的,扭轉馬頭回頭就跑,士兵見監斬官跑了,也嘩地四處奔逃,都以為紅軍進城。
那朱大同沿中山大街走了一段路,見沒有新的動靜,不過是自相驚擾罷了,想起在倉皇中把&ldquo囚犯&rdquo也丢了,萬一逃脫,如何交差?忙又回頭指揮士兵:&ldquo飯桶!别把共産黨放跑哩!&rdquo當他趕到出事地點,&ldquo囚犯&rdquo和家屬已四散走開,有的沖進橫巷,有的躲進兩旁尚在興建中的洋樓。
朱大同一面開槍,一面大叫:&ldquo抓逃犯!&rdquo剛剛在這時,聞聲從保安司令部開出的人馬也及時趕到,雙方人馬會齊就分頭追趕&ldquo逃犯&rdquo、群衆,當時他們像群瘋狗,見人就抓,就開槍。
一時使整個大城處在恐怖、混亂狀态中&hellip&hellip這就是後來被刺州人津津樂道的&ldquo大鬧法場&rdquo的驚天動地事件。
正當中山大街鬧出了這大事,大林、玉華、吳啟超還有玉華娘正在進士第打小麻将。
吳啟超從清早就來&ldquo拜訪&rdquo,一直不肯離開,大林偷偷地對玉華說:&ldquo陪他玩上這一天,看他怎的?&rdquo兩個人心情特别緊張,卻又不得不裝出若無其事、安定、閑适的模樣,叉過四圈又叫陳媽備飯,飯後又上牌桌。
吳啟超心裡有鬼,也裝作若無其事,他的任務是偵察、探測這兩個重大嫌疑犯的反應:保安司令部在殺他們的人,難道他們會無動于衷?沒一點反應?他拼命地談有關章縣的情況,談宋日升等十一個人将被處決的事情。
玉華有點激動,大林卻很冷淡,他故意地說:&ldquo老吳,大事我們管不了,小事不願管,來,還是玩我們的!&rdquo 當從中山大街方向傳來了槍聲後,三個人都很注意,卻又都不願提起。
大林、玉華在關心這場鬥争,吳啟超覺得槍聲來得不平常。
不久,陳媽匆匆趕進來說:&ldquo吳先生,報社有人找。
&rdquo吳啟超匆匆出去,回來時拿起外套、文明杖就要走。
大林故意問:&ldquo報社有事?&rdquo吳啟超道:&ldquo事情鬧大了,紅軍鬧法場,報社叫我趕快去。
&rdquo玉華激動極了,大林卻說:&ldquo我想,吳先生還是在我們這
一時刺州大為震動,紛傳撤出章縣的紅軍已&ldquo流竄&rdquo刺州地界。
大林送來一封急信:&ldquo有要事,請老黃同志速來一商。
&rdquo老黃接信一想:許久沒和大林見面了,即使沒信來,也該去走趟。
便從潭頭繞道進城。
他一進刺州大城,滿街都在傳說:&ldquo要殺人哩!&rdquo人心惶惶,店鋪都隻開半邊門,保安司令部的巡邏隊,此往彼來甚為頻繁。
老黃到魚行街找到小林,小林把他帶上二樓住所,話未出口就淚水直流:&ldquo日升、天保同志他們完哪。
&rdquo老黃也很吃驚:&ldquo犧牲啦?什麼時候?&rdquo小林一邊抹淚,一邊咽聲地說:&ldquo昨天下午被推出來,都在站籠裡,一共十一位。
&rdquo老黃把足一跌,一陣悲傷,也淚如雨下:&ldquo反動派,你們也要用血來清還!&rdquo當下兩人相對飲泣。
半晌,小林又說:&ldquo大林同志處境也很困難,他叫我不要再到進士第去。
&rdquo老黃抹去淚水:&ldquo也被監視了?&rdquo小林道:&ldquo很有可能,他卻沒說。
&rdquo老黃問:&ldquo那麼,我在什麼地方會他?&rdquo小林道:&ldquo你稍坐一會兒,我去安排。
&rdquo說着先下樓去。
約過一小時他再上來,帶了一個須發蒼白的老頭,介紹給老黃:&ldquo老魏同志。
&rdquo老黃熱烈地和他握手:&ldquo是老魏同志,沒見過面,我卻早知道你。
&rdquo老魏笑微微地說:&ldquo是呀,革命的人到處都是兄弟。
&rdquo說着就請他動身。
他們離開魚行街,繞過大街抄小巷,轉彎抹角地走,最後進了老魏的家。
大林已先在。
小别重逢,分外親熱。
當下兩人就摟成一團,大林說:&ldquo像是幾年不見。
&rdquo老黃也說:&ldquo也有幾個月了。
&rdquo老魏給他們弄好茶水,低聲關照:&ldquo家裡沒人,可以放心談,有事叫一聲,我就在門口。
&rdquo說着,便出去放哨。
大林和老黃一坐定也不多閑話,便就時局問題交換起意見來。
大林說:&ldquo這兒情況很緊,反動派正為章縣吃了大虧瘋狂鎮壓,日升同志等十一人已被推出站籠示衆&hellip&hellip&rdquo老黃點頭表示知道,卻問:&ldquo章縣情形怎樣?&rdquo大林道:&ldquo從蔡監察那兒知道,反動派吃了大虧,周師派去的兩團人幾乎全軍覆沒,高輝被擊斃,雜牌張師聞風棄城而逃,讓周師兩團人完全陷在我軍包圍中。
周維國已趕到省城要求增兵刺州,懲辦那雜牌張師長。
&rdquo老黃興奮極了,連說:&ldquo打得好!打得好!&rdquo 大林又說:&ldquo我軍于占領章縣第三天又主動撤出,現在動向未明,這兒謠言很多,據蔡監察說蔣介石連日派空軍去偵察,找不到紅軍的主力,也很慌亂,一說是化整為零向刺州地界滲透,一說打完這仗後又回老根據地去。
&rdquo老黃問:&ldquo到底哪個可能性大?&rdquo大林道:&ldquo一般的猜測是化整為零的可能性大。
&rdquo老黃問:&ldquo這樣說來也有向我們這方面遊擊的可能?&rdquo大林道:&ldquo我也這樣想。
&rdquo老黃卻又疑惑:&ldquo為什麼市委沒有指示來呢?&rdquo大林道:&ldquo正是這個問題我要找你商量。
從周維國驚慌失措的程度看,似乎紅軍已經到了本州地界;從他挑選了這個時候來殺人&hellip&hellip&rdquo老黃問:&ldquo你怎樣看他在這個時候殺人的意圖?&rdquo大林接下道:&ldquo又似是要顯示他的力量,鎮壓群衆。
&rdquo老黃道:&ldquo我看不矛盾,正因為亂才需鎮壓群衆。
&rdquo 大林問:&ldquo如果這個分析不錯的話,我們的對策又是什麼?&rdquo老黃道:&ldquo讓他更亂!&rdquo大林接着道:&ldquo那十一位同志的家屬,自從她們的親人被捕以後,還一次未和他們見過面,她們堅決要求在他們犧牲前相見一面。
她們要舉行路祭。
這可能有些風險,但我們也很難阻止。
我看也可以借這機會給反動派一點小小打擊,也要給革命壯壯聲勢。
我們的同志可以犧牲流血,但是黨沒有被消滅,沒有失敗,黨還活在人們心中,黨還要領導鬥争!從當前鬥争形勢看有此需要,受難家屬也有這個要求。
因此雖有些風險,但還得鬥一鬥!&rdquo 老黃批準了那個小小的行動計劃,不過,他說:&ldquo不能付出更多代價,我們已經遭受了不少損失了,不能再受打擊!&rdquo 大林站起來理理衣服就要回去,老黃也想返潭頭,分手時老黃忽然想起小林說的一段話,他問:&ldquo你現在處境如何?&rdquo大林笑道:&ldquo有點小小感冒,不要緊,必要時吃上兩片阿司匹林就好哩。
&rdquo老黃卻十分關心:&ldquo不能粗心大意,同志,一有風吹草動就下鄉。
&rdquo大林擺擺手樂觀地說:&ldquo出不了事,放心。
&rdquo匆匆地走了。
大林一走,老黃也想離開,臨到城門口時,忽見人聲喧雜,滿街的人都在奔跑,他心知有異,連忙躲進騎樓下,拉住路人問:&ldquo出了什麼事?&rdquo那人喘息未定地說:&ldquo關上城門哩,保安司令部又在抓人!&rdquo有的又說:&ldquo怕又要拉夫。
&rdquo老黃心想:&ldquo糟了,出不了城!&rdquo連忙躲開大街,抄進橫街小巷,大街不敢走,小巷不認識,正在苦惱中,忽見在一條小巷巷心挑出枝竹竿,上挂一盞油紙燈籠,上寫四個大字&ldquo德記旅舍&rdquo。
老黃心想:有救了! 匆匆地走進德記旅舍,那老闆娘正要上門,一見是老黃,悲喜交集地說:&ldquo老黃呀,是你,趕快進來,又抓人哩。
&rdquo一手就把他拉進去,匆匆地上了大門。
兩人在賬房内坐定,老闆娘問:&ldquo怎樣一去就不見來?得意了吧?現在做什麼大事,看你身上穿的,面色紅閃閃的,一定是得意哩。
&rdquo老黃笑着說:&ldquo發财談不上,隻是幫親戚跑跑腿,做點小買賣,生活倒還安定。
&rdquo老闆娘說:&ldquo這就好哩,這年頭能求得個生活安定就很不錯啦。
&rdquo 老黃問:&ldquo外頭鬧哄哄的,又出什麼事?&rdquo老闆娘道:&ldquo誰知道,聽說章縣在打仗,大城也像是要打仗的樣子,又是殺人,又是戒嚴拉人,鬧得雞犬不甯,也弄不清到底出了什麼事。
總之甯為太平狗,不做亂離人。
老黃現住哪兒?&rdquo老黃道:&ldquo就住在為民鎮,剛剛來談筆買賣,說是戒嚴哩。
&rdquo老闆娘道:&ldquo趁早就在我這兒住下,走不成哩。
&rdquo老黃遲疑着,那老闆娘卻笑開了:&ldquo這次算來走我的親戚,不會像上次叫你擔驚受怕。
&rdquo老黃說:&ldquo那次苦頭确叫我怕。
&rdquo 當夜滿城風雨,槍聲不絕,派出所查夜也特别嚴,但老黃卻安睡無誤,有老闆娘在那兒庇護,果然沒人來麻煩他。
可是第二天清早滿街又鬧開:&ldquo正午時分在南教場殺人!&rdquo老黃焦急地想:&ldquo怎麼又提前啦?&rdquo他關心的是那個計劃,會不會因反動派提前殺人而有所影響。
他到魚行街去,小林不在;到老魏家,老魏也不在;想上進士第,擔心有人監視,臨時把出城計劃打消,又回到德記旅舍,對老闆娘說:&ldquo還有一筆生意沒有談成,過一兩天再走。
&rdquo他想看看情況變化、發展&hellip&hellip 二 為了處決這次十一名所謂&ldquo共犯&rdquo,朱大同是很費一番心思的,正如大林分析的一樣,這次他挑了這個時機來殺人,主要在于安定人心,說明自己還有力量,因此要特别的&ldquo鋪張&rdquo一下。
當日&ldquo犯人&rdquo被取出站籠,播上&ldquo斬條&rdquo,執刑隊浩浩蕩蕩從保安司令部開出。
走在前頭的是一隊手槍隊,緊接上的是号手,五名赤着上身,滿面滿胸黑毛,高大兇獰,手持鬼頭大刀的劊子手。
而後是那十一名被人挾持着的&ldquo正犯&rdquo和騎着高頭大馬、斜佩青天白日執法佩帶、滿面殺氣的&ldquo監斬官&rdquo朱大同,兩旁又都有衛士護衛。
他們故意要來個示威,因此隊伍都是緩步而行,沿途吹打。
走過衙門口,到了十字大街,轉中山大街。
一見這殺人隊,群衆就驚慌奔走,也有懷着好奇心伫立觀望的。
盡管那朱大同在耍威風,做出叫人驚心動魄的樣子,而那即将受處決的人,卻沒一個表示屈辱畏怯的。
被押在最前頭的是宋日升,他須發蓬松,跛着一條腿,一年多來的磨折,已使他面目全非,骨瘦如柴,但他這時還面不改容,目光閃閃,昂頭前進,表示出一個威武不能屈的共産黨員崇高氣節。
他目光四射,如兩把尖刀,望着哪兒,哪兒就出現了一片贊歎聲:&ldquo共産黨真行,不怕死!&rdquo 在他之後是陳天保,那年輕的司機,一上街就大聲地叫喊:&ldquo老鄉們再見了,我們和你們一樣是善良的百姓,隻因不堪國民黨反動派的壓迫,不願過奴隸生活,才起來革命!國民黨反動派想殺我們這十一個來恐吓革命的人們。
他們能殺我們這十一個手無寸鐵的,卻殺不了千千萬萬被壓迫的中國勞苦大衆,殺不完千千萬萬中國共産黨人!&rdquo陳山也在對着那些劊子手殺人犯破口大罵:&ldquo反動派,你們的日子也不多了,紅軍已打到章縣,很快就要來和你們算賬,讨回這筆血債!&rdquo而後,有人在喊口号:&ldquo打倒國民黨反動派!&rdquo&ldquo中國共産黨萬歲!&rdquo&ldquo中華蘇維埃萬歲!&rdquo也有人在唱《國際歌》的:&ldquo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hellip&hellip&rdquo 群衆始而以驚駭的目光注視他們,繼之以同情和贊歎:&ldquo共産黨就是好漢!&rdquo&ldquo有這樣不怕死的共産黨,還怕蔣介石不倒!&rdquo老年人卻搖頭歎氣:&ldquo年輕輕的就&hellip&hellip罪孽!罪孽!&rdquo婦女們掩面痛哭。
這群不屈的烈士就這樣沿途在出國民黨反動派的醜,表示他們對黨、對人民、對革命的忠誠,也表示了他們對敵人的痛恨和蔑視! 正當這支隊伍轉進中山大街,那陳天保宣傳了共産黨不怕死後,又宣傳起反動派出賣祖國的罪行:&ldquo蔣介石不放一槍一彈,用雙手把東三省奉送給日本帝國主義,又集中了百萬大兵來攻打抗日救國的中央蘇區和北上抗日的紅軍。
同胞們,現在你們都該明白了,誰是真正抗日救國,誰是賣國求榮的!&rdquo接着,又高呼:&ldquo打倒蔣介石賣國賊!&rdquo&ldquo打倒禍國害民的國民黨反動派!&rdquo他們就這樣走走停停,對群衆大聲疾呼,使那反動的執刑隊非常害怕,反複地來幹涉,陳天保叫着:&ldquo你們害怕真理,我就偏要宣傳真理!真理是不會在槍杆下屈服的!&rdquo他們叫喊聲更大,更理直氣壯。
弄得那反動派沒一點辦法,朱大同隻好下命令:&ldquo清道!把看熱鬧的人打走!&rdquo群衆被打得四散奔走,但走不遠又都回頭跟上。
他們不再是來看熱鬧,而是來對英勇不屈的戰士表示崇高敬意。
正在這時,從橫巷突然沖出一支人,是一群披麻戴孝的婦女兒童,由天保娘帶頭,又哭又罵地直撞進執刑隊,拉住那些&ldquo犯人&rdquo不放,特别是那些兒童慘切地号哭着:&ldquo爸呀,你不能死!&rdquo婦女也有跪倒在地上死拉住自己親人不放的:&ldquo你死了,叫我們一家怎麼過活呀!&rdquo群衆一見有&ldquo路祭&rdquo的家屬來了,也從四面八方圍上,人很多,一下子就有上千人。
那執刑隊雖拳打足踢,怎樣也打不散這些死死糾纏的婦女兒童和推推擁擁的群衆,那家屬甚至有直沖猛闖地撲到朱大同那兒去&ldquo求情&rdquo。
隊伍一時陷在人圈中動彈不得,秩序因之大亂。
正在拉拉扯扯,糾纏不清時,從大街側旁的三層樓頂,又紛紛揚揚地飄下了些紅紅綠綠的傳單。
朱大同眼快,一見形勢有變,快叫:&ldquo有共産黨放傳單!&rdquo拔出槍對着兩側騎樓頂就射擊。
這一打壞事哩,執刑隊見監斬官開槍,也胡亂開槍,一時槍聲蔔蔔,人如山倒,更有人乘機大叫:&ldquo紅軍打來了!&rdquo&ldquo共産黨進城來了!&rdquo混亂的浪潮銳不可當,四面沖擊,店鋪關門聲、槍聲、群衆驚慌奔走呼叫聲,彙成一片。
群衆動了,&ldquo囚犯&rdquo們也動了,陳天保首先和執刑兵打了起來,他的手被捆綁着,隻好用身子去撞擊敵人,其他的人也拼命和他們撞,一時亂成一團。
有部分婦女在天保娘帶動下,直撲朱大同,要把他拉下馬,這殺人兇手沒想到會有這意外,一時亂了方寸,沒個主意,又鬧不清到底來了多少共産黨,槍是誰打的,扭轉馬頭回頭就跑,士兵見監斬官跑了,也嘩地四處奔逃,都以為紅軍進城。
那朱大同沿中山大街走了一段路,見沒有新的動靜,不過是自相驚擾罷了,想起在倉皇中把&ldquo囚犯&rdquo也丢了,萬一逃脫,如何交差?忙又回頭指揮士兵:&ldquo飯桶!别把共産黨放跑哩!&rdquo當他趕到出事地點,&ldquo囚犯&rdquo和家屬已四散走開,有的沖進橫巷,有的躲進兩旁尚在興建中的洋樓。
朱大同一面開槍,一面大叫:&ldquo抓逃犯!&rdquo剛剛在這時,聞聲從保安司令部開出的人馬也及時趕到,雙方人馬會齊就分頭追趕&ldquo逃犯&rdquo、群衆,當時他們像群瘋狗,見人就抓,就開槍。
一時使整個大城處在恐怖、混亂狀态中&hellip&hellip這就是後來被刺州人津津樂道的&ldquo大鬧法場&rdquo的驚天動地事件。
正當中山大街鬧出了這大事,大林、玉華、吳啟超還有玉華娘正在進士第打小麻将。
吳啟超從清早就來&ldquo拜訪&rdquo,一直不肯離開,大林偷偷地對玉華說:&ldquo陪他玩上這一天,看他怎的?&rdquo兩個人心情特别緊張,卻又不得不裝出若無其事、安定、閑适的模樣,叉過四圈又叫陳媽備飯,飯後又上牌桌。
吳啟超心裡有鬼,也裝作若無其事,他的任務是偵察、探測這兩個重大嫌疑犯的反應:保安司令部在殺他們的人,難道他們會無動于衷?沒一點反應?他拼命地談有關章縣的情況,談宋日升等十一個人将被處決的事情。
玉華有點激動,大林卻很冷淡,他故意地說:&ldquo老吳,大事我們管不了,小事不願管,來,還是玩我們的!&rdquo 當從中山大街方向傳來了槍聲後,三個人都很注意,卻又都不願提起。
大林、玉華在關心這場鬥争,吳啟超覺得槍聲來得不平常。
不久,陳媽匆匆趕進來說:&ldquo吳先生,報社有人找。
&rdquo吳啟超匆匆出去,回來時拿起外套、文明杖就要走。
大林故意問:&ldquo報社有事?&rdquo吳啟超道:&ldquo事情鬧大了,紅軍鬧法場,報社叫我趕快去。
&rdquo玉華激動極了,大林卻說:&ldquo我想,吳先生還是在我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