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quo這樣就難了。
&rdquo 大林問:&ldquo能不能從共青團中再找出個人來?&rdquo玉華道:&ldquo我們學校裡倒有個對象,是個語文教師,我找她談談看。
&rdquo大林道:&ldquo事不宜遲,我估計小黃一走,立明的組織就會亂,在混亂中難保吳啟超不利用機會動手。
&rdquo玉華也覺得是個大問題:&ldquo你有什麼安排?&rdquo大林道:&ldquo明天我再走一趟,文藝社還有個負責人,是個共青團員,我們碰過幾次頭,一通知他就知道怎樣做啦。
&rdquo玉華吃驚地說:&ldquo你再到立明去?&rdquo大林笑道:&ldquo他有個親戚住在中山大街,也是個進步群衆,我叫他捎個口信去就是了。
&rdquo 可是,第二天當大林派人去通知時,那個共青團員也匆匆地離開學校了,那群衆回複大林說:&ldquo一夜之間,許多學生都不見啦。
&rdquo自然,這是後話。
二 黃洛夫一當大林離開,就急急忙忙地在收拾東西,他的衣服用品不多,最多的還是書籍和文稿。
在匆忙中他把認為該燒該毀的都燒了毀了,該帶的也帶上了,就隻一些他平時心愛的文藝書籍不知該怎麼辦,帶走吧,太累贅,大林也說不要帶,不帶又萬分舍不得。
一時撿起又放下,也不知反複了多少次。
在房間裡轉來轉去,終于,下了決心:&ldquo都去你媽的,全不帶!&rdquo 他從來就是一個人住的。
為了工作便利,他總有辦法用種種理由把同宿舍的人弄跑,後來同學們都認定他有怪癖,不願和他同住在一間房,因而他也就得其所哉,一個人占了一間宿舍。
這時盡管他一個人在宿舍内翻箱倒箧,忙亂不堪,也沒人來注意和打擾。
到他把一切都清理打點好,和衣靠在架床上,才想起他能夠這樣隻顧自己走了嗎?吳啟超果真是個大壞蛋,摸了他的底細,刺州文藝社的成員也兇多吉少,在他們中有不少是CY,是反帝大同盟的盟員,大林雖然說過組織上會另作安排,他是領導,他總有責任。
&ldquo不行,&rdquo他想,&ldquo我總不能這樣,一個人不聲不響地跑掉。
&rdquo要設法通知,又該用什麼方法呢?把這件事對大家公開?大林說過:不得驚動任何人!不通知,萬一吳啟超那大壞蛋真的明天就動手怎麼辦?他想來想去,反複地想着。
終于想出一個自己認為是好辦法的辦法。
他俯身在書桌上寫了這樣一張條子:&ldquo父病,速歸!&rdquo寫完了又想一想:是通知一個人,還是所有的人?臨時又加上一句:&ldquo弟妹們均此。
&rdquo寫完這張紙條便悄悄地踅到第八号宿舍,那兒就住着一位被認為絕對可靠的同學,一位共青團員。
宿舍門沒有上扣,那位同學正在呼呼入睡,在月色的微光中他找到那位同學挂在床架上的外衣,悄悄地把紙條納入口袋中,才返身而出。
将近清晨六點鐘,快近解嚴時間,黃洛夫看看表認為該走了,再遲學校就吹起床号做早操,那時要走也來不及。
他提起随身包袱正待從窗口出去,忽又想起:這樣沒個交代就走,行嗎?不,還得給教務主任留下一張條子。
因此,他又匆匆地寫下這樣一張紙條:&ldquo&hellip&hellip因家父急病,派人前來通知,囑速返家省視。
事關緊急,未及依手續請假,請予寬恕&hellip&hellip&rdquo把紙條放好,匆匆巡視一周,用頗為依戀的心情和一切告别了。
盡管時局不靖,終夜戒嚴,但小民迫于生計,漏夜偷偷來往的還很多,特别是郊區的菜農和臨海漁村的漁民,他們主要依靠的是對城市供應四時蔬菜和魚鮮,因此總是披星戴月,半夜離家,坐在城門口等天亮。
黃洛夫懷着沉重心情,每走一步總覺得有幾十斤重。
從前他粗心大意,認為一切都不成問題,現在卻又誇大了問題的嚴重性,老覺得處處有人注意、跟蹤、監視,對他布下天羅地網,恨不得背上長出翅膀飛天,希望地上能裂開個大口遁地。
什麼理想呀,美麗的想象呀,一股腦都丢開,唯一的希望是出城,盡可能快地出城。
他完全相信大林的話:一出城門就安全了! 他背着那隻随身包袱,七上八下地走過那些橫街小巷,一條過去了又一條。
這時來往的人已經不少,大都是些小商、小販。
人家在趕路,他也在趕路,在不知不覺中也夾雜在一起了。
走得和大家一樣快,似乎他也在為生計奔波。
不久,他到了城牆邊,他認得那條路,一穿出去就是城門了。
城門口設有檢查站,有大隊軍警在把守。
他認為這是最嚴重的一關,他甚至于幻想,吳啟超早料到他會朝這個方向逃跑,因此也早在城門口檢查站上布下人馬,隻等他一到就動手。
他想:要出事一定在這兒!他就是在這種矛盾和混亂的心情中,走近城門口。
這時城門大開,城外的人像潮水似的往裡湧,城裡的又往外擠。
一湧一擠,十分混亂。
檢查站的士兵雖然不少,也都荷槍實彈,氣勢洶洶,但在那股巨大潮湧下,到底還是少數,顯得十分渺小。
對付開頭幾個,他們還虛張聲勢地叱喝幾句,叫罵幾句,搜搜身,問問話。
而後人多了,不勝其煩,也懶得理,改用抽查辦法。
黃洛夫越走近城門,心情越覺沉重,步伐越發遲緩。
他到底怎樣挨近城門口的,也不大記得。
總之,他這時是在城門口,要通過檢查站。
也許他過于緊張,也許他的神色有點倉皇,走在他前頭的人都順利通過了,隻有輪到他通過時,便有一個持槍的人瞪了他一眼,把他從隊伍中拉出來。
黃洛夫很是驚慌,暗自叫苦:&ldquo不出所料,吳啟超布下圈套啦。
&rdquo 那持槍的人用懷疑眼光上下打量他又問:&ldquo你幹什麼的?&rdquo黃洛夫順口答道:&ldquo學生。
&rdquo他的确是個不折不扣的學生模樣。
持槍的人點點頭,表示相信,卻又問:&ldquo到哪兒去?&rdquo黃洛夫對這種問答倒是做了準備:&ldquo回家。
&rdquo也很順口。
持槍的人又問:&ldquo為什麼在這時回家?&rdquo黃洛夫想起給學校留的那張紙條,靈機一動順口地說:&ldquo父親有急病,請大夫看病。
&rdquo持槍的人說:&ldquo大夫呢?&rdquo黃洛夫道:&ldquo大夫不肯現在走,叫我先走一步,一會兒才來。
&rdquo 那持槍的人見他答得也還老實,想放又不想,忽又爆了一句:&ldquo你爸爸害的是什麼病?&rdquo黃洛夫情急智生,故意誇大說:&ldquo霍亂。
&rdquo這一聲&ldquo霍亂&rdquo在那持槍的人身上立刻起了反應:&ldquo走,趕快走!&rdquo黃洛夫還想把包袱遞給他檢查,對方唯恐霍亂感染,一揮手,連聲說:&ldquo走,叫你趕快走!&rdquo黃洛夫正是求之不得,三步當作兩步,一下子也随着人流混出城門。
黃洛夫一走出城門,就像突然長了翅膀要飛起來,心情舒暢極了,步伐也輕快得多。
他一口氣趕了四五裡路,才歇下來。
在大路口有個涼亭,叫五裡亭,亭中擺着不少早點攤子,四鄉人連夜趕路,凡經過這兒都要停下喝喝水,吃點東西,因此亭内十分熱鬧。
黃洛夫揩去頭上汗珠,找到一家甜馃攤,一口氣吃了幾塊甜馃,又喝了兩大碗甜麥粥,才消去一夜未眠又經過一場緊張奔波所引起的疲勞。
難關業已度過,可是新問題又來了:&ldquo萬一找不到關系,找不到馬叔怎麼辦?&rdquo他在鄉下沒熟人,再進城又不可能,因此,他又有幾分着急。
不過,他又想,大林同志既然叫他來,一定也有安排,相信組織不會叫他冒這個險。
離開五裡亭不遠,有座尼庵叫五龍庵,也是個聯絡站,但要在十分緊急時才用。
大林就是叫他到這兒來接頭的。
他一邊忙着裝肚子,解決饑渴問題,一邊向那甜馃攤主打聽。
弄清去向後,他因肚飽,體力也恢複了,便信步走去。
走了一段路,想起去見組織總不能這樣狼狼狽狽,得找個地方洗洗面,把服裝、儀容整饬一下。
便到路旁一個水潭邊,看見有人用汗巾在洗面,他也蹲在一旁掏出面巾用清水洗面。
洗過面,對着那澄清如鏡的水面照了一會兒,覺得頭發太蓬亂,又用濕面巾在頭上胡亂擦着,抽出牙梳梳
&rdquo 大林問:&ldquo能不能從共青團中再找出個人來?&rdquo玉華道:&ldquo我們學校裡倒有個對象,是個語文教師,我找她談談看。
&rdquo大林道:&ldquo事不宜遲,我估計小黃一走,立明的組織就會亂,在混亂中難保吳啟超不利用機會動手。
&rdquo玉華也覺得是個大問題:&ldquo你有什麼安排?&rdquo大林道:&ldquo明天我再走一趟,文藝社還有個負責人,是個共青團員,我們碰過幾次頭,一通知他就知道怎樣做啦。
&rdquo玉華吃驚地說:&ldquo你再到立明去?&rdquo大林笑道:&ldquo他有個親戚住在中山大街,也是個進步群衆,我叫他捎個口信去就是了。
&rdquo 可是,第二天當大林派人去通知時,那個共青團員也匆匆地離開學校了,那群衆回複大林說:&ldquo一夜之間,許多學生都不見啦。
&rdquo自然,這是後話。
二 黃洛夫一當大林離開,就急急忙忙地在收拾東西,他的衣服用品不多,最多的還是書籍和文稿。
在匆忙中他把認為該燒該毀的都燒了毀了,該帶的也帶上了,就隻一些他平時心愛的文藝書籍不知該怎麼辦,帶走吧,太累贅,大林也說不要帶,不帶又萬分舍不得。
一時撿起又放下,也不知反複了多少次。
在房間裡轉來轉去,終于,下了決心:&ldquo都去你媽的,全不帶!&rdquo 他從來就是一個人住的。
為了工作便利,他總有辦法用種種理由把同宿舍的人弄跑,後來同學們都認定他有怪癖,不願和他同住在一間房,因而他也就得其所哉,一個人占了一間宿舍。
這時盡管他一個人在宿舍内翻箱倒箧,忙亂不堪,也沒人來注意和打擾。
到他把一切都清理打點好,和衣靠在架床上,才想起他能夠這樣隻顧自己走了嗎?吳啟超果真是個大壞蛋,摸了他的底細,刺州文藝社的成員也兇多吉少,在他們中有不少是CY,是反帝大同盟的盟員,大林雖然說過組織上會另作安排,他是領導,他總有責任。
&ldquo不行,&rdquo他想,&ldquo我總不能這樣,一個人不聲不響地跑掉。
&rdquo要設法通知,又該用什麼方法呢?把這件事對大家公開?大林說過:不得驚動任何人!不通知,萬一吳啟超那大壞蛋真的明天就動手怎麼辦?他想來想去,反複地想着。
終于想出一個自己認為是好辦法的辦法。
他俯身在書桌上寫了這樣一張條子:&ldquo父病,速歸!&rdquo寫完了又想一想:是通知一個人,還是所有的人?臨時又加上一句:&ldquo弟妹們均此。
&rdquo寫完這張紙條便悄悄地踅到第八号宿舍,那兒就住着一位被認為絕對可靠的同學,一位共青團員。
宿舍門沒有上扣,那位同學正在呼呼入睡,在月色的微光中他找到那位同學挂在床架上的外衣,悄悄地把紙條納入口袋中,才返身而出。
将近清晨六點鐘,快近解嚴時間,黃洛夫看看表認為該走了,再遲學校就吹起床号做早操,那時要走也來不及。
他提起随身包袱正待從窗口出去,忽又想起:這樣沒個交代就走,行嗎?不,還得給教務主任留下一張條子。
因此,他又匆匆地寫下這樣一張紙條:&ldquo&hellip&hellip因家父急病,派人前來通知,囑速返家省視。
事關緊急,未及依手續請假,請予寬恕&hellip&hellip&rdquo把紙條放好,匆匆巡視一周,用頗為依戀的心情和一切告别了。
盡管時局不靖,終夜戒嚴,但小民迫于生計,漏夜偷偷來往的還很多,特别是郊區的菜農和臨海漁村的漁民,他們主要依靠的是對城市供應四時蔬菜和魚鮮,因此總是披星戴月,半夜離家,坐在城門口等天亮。
黃洛夫懷着沉重心情,每走一步總覺得有幾十斤重。
從前他粗心大意,認為一切都不成問題,現在卻又誇大了問題的嚴重性,老覺得處處有人注意、跟蹤、監視,對他布下天羅地網,恨不得背上長出翅膀飛天,希望地上能裂開個大口遁地。
什麼理想呀,美麗的想象呀,一股腦都丢開,唯一的希望是出城,盡可能快地出城。
他完全相信大林的話:一出城門就安全了! 他背着那隻随身包袱,七上八下地走過那些橫街小巷,一條過去了又一條。
這時來往的人已經不少,大都是些小商、小販。
人家在趕路,他也在趕路,在不知不覺中也夾雜在一起了。
走得和大家一樣快,似乎他也在為生計奔波。
不久,他到了城牆邊,他認得那條路,一穿出去就是城門了。
城門口設有檢查站,有大隊軍警在把守。
他認為這是最嚴重的一關,他甚至于幻想,吳啟超早料到他會朝這個方向逃跑,因此也早在城門口檢查站上布下人馬,隻等他一到就動手。
他想:要出事一定在這兒!他就是在這種矛盾和混亂的心情中,走近城門口。
這時城門大開,城外的人像潮水似的往裡湧,城裡的又往外擠。
一湧一擠,十分混亂。
檢查站的士兵雖然不少,也都荷槍實彈,氣勢洶洶,但在那股巨大潮湧下,到底還是少數,顯得十分渺小。
對付開頭幾個,他們還虛張聲勢地叱喝幾句,叫罵幾句,搜搜身,問問話。
而後人多了,不勝其煩,也懶得理,改用抽查辦法。
黃洛夫越走近城門,心情越覺沉重,步伐越發遲緩。
他到底怎樣挨近城門口的,也不大記得。
總之,他這時是在城門口,要通過檢查站。
也許他過于緊張,也許他的神色有點倉皇,走在他前頭的人都順利通過了,隻有輪到他通過時,便有一個持槍的人瞪了他一眼,把他從隊伍中拉出來。
黃洛夫很是驚慌,暗自叫苦:&ldquo不出所料,吳啟超布下圈套啦。
&rdquo 那持槍的人用懷疑眼光上下打量他又問:&ldquo你幹什麼的?&rdquo黃洛夫順口答道:&ldquo學生。
&rdquo他的确是個不折不扣的學生模樣。
持槍的人點點頭,表示相信,卻又問:&ldquo到哪兒去?&rdquo黃洛夫對這種問答倒是做了準備:&ldquo回家。
&rdquo也很順口。
持槍的人又問:&ldquo為什麼在這時回家?&rdquo黃洛夫想起給學校留的那張紙條,靈機一動順口地說:&ldquo父親有急病,請大夫看病。
&rdquo持槍的人說:&ldquo大夫呢?&rdquo黃洛夫道:&ldquo大夫不肯現在走,叫我先走一步,一會兒才來。
&rdquo 那持槍的人見他答得也還老實,想放又不想,忽又爆了一句:&ldquo你爸爸害的是什麼病?&rdquo黃洛夫情急智生,故意誇大說:&ldquo霍亂。
&rdquo這一聲&ldquo霍亂&rdquo在那持槍的人身上立刻起了反應:&ldquo走,趕快走!&rdquo黃洛夫還想把包袱遞給他檢查,對方唯恐霍亂感染,一揮手,連聲說:&ldquo走,叫你趕快走!&rdquo黃洛夫正是求之不得,三步當作兩步,一下子也随着人流混出城門。
黃洛夫一走出城門,就像突然長了翅膀要飛起來,心情舒暢極了,步伐也輕快得多。
他一口氣趕了四五裡路,才歇下來。
在大路口有個涼亭,叫五裡亭,亭中擺着不少早點攤子,四鄉人連夜趕路,凡經過這兒都要停下喝喝水,吃點東西,因此亭内十分熱鬧。
黃洛夫揩去頭上汗珠,找到一家甜馃攤,一口氣吃了幾塊甜馃,又喝了兩大碗甜麥粥,才消去一夜未眠又經過一場緊張奔波所引起的疲勞。
難關業已度過,可是新問題又來了:&ldquo萬一找不到關系,找不到馬叔怎麼辦?&rdquo他在鄉下沒熟人,再進城又不可能,因此,他又有幾分着急。
不過,他又想,大林同志既然叫他來,一定也有安排,相信組織不會叫他冒這個險。
離開五裡亭不遠,有座尼庵叫五龍庵,也是個聯絡站,但要在十分緊急時才用。
大林就是叫他到這兒來接頭的。
他一邊忙着裝肚子,解決饑渴問題,一邊向那甜馃攤主打聽。
弄清去向後,他因肚飽,體力也恢複了,便信步走去。
走了一段路,想起去見組織總不能這樣狼狼狽狽,得找個地方洗洗面,把服裝、儀容整饬一下。
便到路旁一個水潭邊,看見有人用汗巾在洗面,他也蹲在一旁掏出面巾用清水洗面。
洗過面,對着那澄清如鏡的水面照了一會兒,覺得頭發太蓬亂,又用濕面巾在頭上胡亂擦着,抽出牙梳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