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
大林和老黃要去的地方是下下木。
從清源到下下木有六七十裡,沿途要經過許多鄉村,大林雖說:&ldquo今天刺州農村到底是誰家天下,還很難說。
&rdquo但他們還是小心謹慎地避開大路。
刺州農村發展極不平衡,有平原和山區之分,又有僑區和非僑區之分。
一般來說平原比山區好,而僑區又比非僑區富裕。
但僑區與僑區之間也有差别,有富區與窮區的區分。
富鄉,特别是僑彙多的,人口集中,新建築物多,不少是紅磚綠瓦的高樓大廈,有的還設有熱電廠,用電燈照明;窮鄉大都是泥瓦土牆,無地或少地,以出外傭工為主。
他們走過各種類型的村莊,最後橫過刺禾公路到了半山區。
在半山區他們所見的又是另一種景象,這兒村莊不是什麼人多人少問題,根本就荒無人煙。
他們通過幾個村莊遺迹,幾乎全是殘瓦斷垣,不見一人。
老黃問:&ldquo是不是已到了匪區?&rdquo大林搖搖頭:&ldquo還在邊緣地界。
&rdquo不過那著名的青霞山已清晰在望。
此山氣勢磅礴,岡巒起伏,連亘五個縣界,此時正是熱陽當空,青霞一片青翠,群峰重疊,山高林密,風光極為绮麗,老黃拍手叫好:&ldquo可不正是理想的遊擊根據地!&rdquo大林笑笑,續對山腰林木深處一指:&ldquo我們要去的就是這個地方&mdash&mdash下下木!&rdquo老黃更感振奮,連聲說:&ldquo進可攻,退可守,是個好地方!&rdquo 他們歇腳在白龍圩。
這白龍圩是個山區圩集,下下木人開的,因為開的有特色,遠至刺州大城的山貨客商也來趕圩。
下下木人每逢三、六、九,從山裡把木炭、生熟草藥、獸皮、紅糖、豬、牛、雞、鴨運出,而從外地來的客商也在這個時候把大米、鹽巴、鹹魚、布匹、日用百貨運進,互通有無,各取所需,雙方稱便,因此圩越開越大。
他們走到離圩集五裡外的松林口,就和一小隊便衣武裝人員碰上頭,這些人大都認識大林,一見面就親熱地招呼,對那裝束奇特的老黃卻不大放心,悄悄地問:&ldquo你認識他?&rdquo大林隻說聲:&ldquo自己人。
&rdquo對方便放行了。
大林邊走邊說:&ldquo當年開圩也很費一番周折。
下下木原沒圩,買東西賣東西都要到上下木去趕許天雄的青龍圩。
許天雄欺他們山裡人,又是弱房,買東西提高價,賣東西壓低價,手下人還常常調戲年輕婦女,下下木人深惡痛絕,又沒辦法。
黨組織在下下木建立後,有人提起這事,組織上叫大家去讨論,有人提要自己開圩,一讨論幾乎全鄉都贊成,既是群衆要求,組織上也隻有支持。
圩集初開時,困難可真不少,許天雄的人鬧事,外地客商不敢進來,看樣子要垮了。
組織上又叫大家想辦法,老年人說:開圩是個好主意,就是開不下去,人家許天雄有财有勢,我們和他鬥了幾十年還鬥不過。
年輕人卻不同意這看法,他們說開圩是大家同意的,不能虎頭蛇尾,惹人恥笑。
許天雄派人來鬧事,懷的是禍心,我們不能上當,他靠的是那幾百條槍,我們下下木弱雖弱,二百來人槍也還拿得出,和他硬一下看。
我們兩鄉強弱房已打過二三十年,下下木也沒因此被打掉,他想再來較量也不怕。
客商不來也有辦法,派人到為民鎮去貼告白,聲明對來往客商一律保護。
來往保險,有好處,不怕他們不來。
這個主意一出,沒人再反對,許天雄果然不敢再來,客商也多了,從三年前一直維持到現在。
&rdquo 一提起許天雄,老黃就想起旅途中的那場虛驚,他問:&ldquo許天雄的大名我是早在路上聞名,聽說有人一聽到他連魂都吓掉,為什麼下下木人偏不怕?&rdquo大林笑了笑說:&ldquo說來也不奇怪,他們是打強弱房的老冤家、老對手,雙方交手也不下二三十年了。
&rdquo接着,又說了一段掌故:&ldquo據老人說,原本在這一帶隻有一個下木,不分上下木和下下木。
一條龍脈傳下來,一姓許,照他們的說法是&lsquo一杆筆寫不出兩個許字&rsquo。
自從兩兄弟分了家,大哥分的土地肥沃,人丁旺盛,勢力日大,小弟分的土地貧瘠,處境日漸艱難。
強房人越來越富,也越要求對外擴張,弱房人越鬧越窮,實力單薄,無法抵擋,結果就被它一步步地往山裡擠,因此就形成兩個下木的形勢。
強房人住上下木,弱房人住下下木。
這兩房人雖然劃地而居,冤仇卻越結越深。
過去是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打得最兇時雙方都出動二三千人,叫作打強弱房。
要打械鬥不能沒個頭,不能沒有武器,現在上下木的大頭目叫許天雄,下下木的大頭目叫許三多。
雙方為打強弱房,又都設法向外購買武器,現在幾乎家家有武器,人人會打槍。
但是這兩個鄉、兩個人物,走的道路卻又不同。
許天雄憑天時:時局混亂,匪盜蜂起,官府無能為力;憑地利:背靠山惡林深的青霞山,面對刺禾公路,進可攻,退可守;憑實力:有一支以宗親為紐帶的子弟兵,小股匪幫又聞風依附,因而造成許天雄煊赫聲勢,且以搶劫擄掠為生。
而許三多卻參加了共産黨,還把下下木帶動起來,現在已成為我黨在農村工作中的重要據點。
&rdquo 閑談間,他們已不知不覺地進入白龍圩。
這白龍圩設在青霞山腳,原是一片松林,經過一番整頓,已辟成三條垂直大街,以松木為柱,松針為蓋,整齊地蓋了不少圩棚。
進口處有一松木搭成的大牌樓,上書白龍圩三個大字。
走進牌樓,有草屋一間,寫着白龍圩管理處,三條大街各有名稱,那稱為第一街的專供下下木人擺賣土産,稱為第二街的隻供外來客商買賣,第三街幾全是食品攤,各有特色。
大林帶着老黃走進牌樓,到達管理處,但見那兒有幾個武裝人員正在閑散地談着,一見大林都起身招呼,當大林問三多時,又都說:&ldquo三多哥在第三街。
&rdquo 這時日頭已經偏西,圩集也将近散,但街上還是十分喧鬧。
大林、老黃兩人朝第三街走。
不久,果見遠遠一人迎面過來,大林對那人指了指,低聲說:&ldquo就是他!&rdquo老黃定神一看,果是一表人才!那人三十出外,身材魁偉,面呈紫銅色,頭戴竹笠,腳穿多耳麻鞋,一身深藍布褂褲,斜佩着結有紅綢匣子槍一把。
這時他一手提着一挂兩斤來重的豬肉,一手拿着兩瓶燒酒。
跨着大步,正待走進一間米粉攤。
緊緊跟在他背後的,是一個和他差不多年紀的中年婦女,身高體壯,粗眉大口,梳着面幹髻,身穿淡藍布褂褲,背負竹笠,腳穿花布多耳麻鞋。
大林遠遠叫了聲:&ldquo三多!&rdquo那黑漢止住步擡頭來看,也迎将過來,說聲:&ldquo沒想到,你也來啦。
&rdquo大林把老黃介紹給他,三多表示歡迎。
大林又把那中年婦女介紹給老黃:&ldquo苦茶大嫂。
&rdquo不意那身高體壯的中年婦女竟像小姑娘一樣面紅起來。
三多問:&ldquo吃過晌午沒有?&rdquo大林笑道:&ldquo連早飯也沒吃過。
&rdquo三多即對苦茶道:&ldquo再切一斤肉來,我們要好好吃一頓。
&rdquo 苦茶走後,三多就把他們拉進米粉攤。
賣炒米粉的是下下木人,見是三多請客,分外殷勤,送煙送茶,又問吃什麼。
三多說:&ldquo叔公,你且去應付客人,等會兒苦茶來我叫她弄。
&rdquo三個人圍坐着,大林問這一圩人多不多?三多說還可以,隻是聽說有點情況。
大林注意地問:&ldquo是不是又是天雄那邊的人過來找麻煩?&rdquo說時,苦茶已自外提着豬肉、豆腐幹、大蒜進來,問:&ldquo怎樣做法?&rdquo三多輕松地說:&ldquo你管做,我們管吃;你做什麼,我們吃什麼!&rdquo說時大笑,苦茶也不多言,自去準備。
三多接下又道:&ldquo剛才三福來說,有幾個人混進來,行動鬼祟,都是陌生面孔,看來是天雄手下的,卻不知道是從哪一鄉來的,我已叫他去布置。
&rdquo 不久,苦茶把一大盤熱騰騰的豬肉、豆腐幹炒大蒜端出來,米粉攤老闆也端來三大碗米粉湯,還有一壺酒。
大林對苦茶說:&ldquo大嫂,你也來。
&rdquo苦茶推辭道:&ldquo剛用過,那邊還有人等。
&rdquo說着返身出去。
三多舉杯道:&ldquo老黃同志,初到敝鄉,我敬一杯。
&rdquo老黃也說:&ldquo見到你,真高興。
&rdquo雙方注目,一飲而盡。
大林酒量差,不敢沾唇,隻是埋頭在吃菜。
幾杯酒下肚,三多又問:&ldquo老黃同志要住咱鄉?&rdquo老黃看看大林,大林便道:&ldquo老黃同志是上級派來代替陳同志的,像這樣的負責同志我們還能讓他住在不安全的地方?看來大部分時間要住在你們鄉。
&rdquo三多表示興奮道:&ldquo那要再幹一杯!&rdquo又說,&ldquo當初我就對老陳說過,城裡不安全,還是住咱鄉好,他說要革命就不怕殺頭。
真可惜,一個好同志!&rdquo說着有幾分激動,&ldquo現在有了老黃同志,也一樣。
隻要是上級派來的,哪個都一樣,叫幹什麼就幹什麼,無二話。
&rdquo老黃也謙虛幾句:&ldquo我是初來乍到,情況不明,主要靠大家。
&rdquo 正談話間,忽然從管理處那邊傳來一片争吵聲,接着又是幾響槍聲,圩場騷動,群相探詢:&ldquo出了什麼事?&rdquo有人直向米粉攤奔來,報告三多:&ldquo人扣起來啦,怎麼辦?&rdquo三多起身對老黃、大林說:&ldquo我去看看,一會兒就回。
&rdquo當即拽開大步,跟那報信的出去。
三多到了管理處,隻見管理處外曠地上圍着一群人,盡在摩拳擦掌地叫罵、喊打。
當有三個短打漢子,被團團困在垓心,神色驚慌,對三福在進行解釋,那三福雙手叉腰,隻是冷笑。
當三多走近人圈,隻聽得下下木人個個在罵:&ldquo你是瞎子,為什麼不睜開眼睛看看,這是什麼地頭?&rdquo&ldquo誰叫你來搗亂的?&rdquo&ldquo把他們捆起來!&rdquo&ldquo打死他!&rdquo三多推開衆人故意問:&ldquo出了什麼事?&rdquo大家嚷着:&ldquo三多哥來啦!&rdquo&ldquo讓開路!&rdquo 三福過來對他低低說些什麼,三多頻頻點頭,一會兒便對那三個人問:&ldquo你們是哪來的?&rdquo其中有個像是頭目,勉強堆出笑容:&ldquo是個誤會,天大的誤會。
&rdquo三多把眉頭一皺,厲聲喝道:&ldquo我問你是哪個字頭的?&rdquo那頭目遲疑着決不定該不該說,其餘兩個卻很緊張,趕緊慫恿他說明:&ldquo你說吧,都是自己人。
&rdquo那頭目于是才吞吞吐吐地說:&ldquo我們是雄字頭。
&rdquo三多冷笑道:&ldquo原來是許天雄的人。
&rdquo又問:&ldquo聽來你們不是上下木的口音,大概是新入夥的吧?&rdquo那頭目頻頻道歉:&ldquo小子該死,有眼無珠&hellip&hellip&rdquo三多還是不慌不忙:&ldquo入夥時有人告訴過你這兒的規矩沒有?&rdquo那頭目更加慌亂,下下木的人又齊聲喧嚷:&ldquo拿繩子來!&rdquo&ldquo把這些狗日的吊起來!&rdquo
從清源到下下木有六七十裡,沿途要經過許多鄉村,大林雖說:&ldquo今天刺州農村到底是誰家天下,還很難說。
&rdquo但他們還是小心謹慎地避開大路。
刺州農村發展極不平衡,有平原和山區之分,又有僑區和非僑區之分。
一般來說平原比山區好,而僑區又比非僑區富裕。
但僑區與僑區之間也有差别,有富區與窮區的區分。
富鄉,特别是僑彙多的,人口集中,新建築物多,不少是紅磚綠瓦的高樓大廈,有的還設有熱電廠,用電燈照明;窮鄉大都是泥瓦土牆,無地或少地,以出外傭工為主。
他們走過各種類型的村莊,最後橫過刺禾公路到了半山區。
在半山區他們所見的又是另一種景象,這兒村莊不是什麼人多人少問題,根本就荒無人煙。
他們通過幾個村莊遺迹,幾乎全是殘瓦斷垣,不見一人。
老黃問:&ldquo是不是已到了匪區?&rdquo大林搖搖頭:&ldquo還在邊緣地界。
&rdquo不過那著名的青霞山已清晰在望。
此山氣勢磅礴,岡巒起伏,連亘五個縣界,此時正是熱陽當空,青霞一片青翠,群峰重疊,山高林密,風光極為绮麗,老黃拍手叫好:&ldquo可不正是理想的遊擊根據地!&rdquo大林笑笑,續對山腰林木深處一指:&ldquo我們要去的就是這個地方&mdash&mdash下下木!&rdquo老黃更感振奮,連聲說:&ldquo進可攻,退可守,是個好地方!&rdquo 他們歇腳在白龍圩。
這白龍圩是個山區圩集,下下木人開的,因為開的有特色,遠至刺州大城的山貨客商也來趕圩。
下下木人每逢三、六、九,從山裡把木炭、生熟草藥、獸皮、紅糖、豬、牛、雞、鴨運出,而從外地來的客商也在這個時候把大米、鹽巴、鹹魚、布匹、日用百貨運進,互通有無,各取所需,雙方稱便,因此圩越開越大。
他們走到離圩集五裡外的松林口,就和一小隊便衣武裝人員碰上頭,這些人大都認識大林,一見面就親熱地招呼,對那裝束奇特的老黃卻不大放心,悄悄地問:&ldquo你認識他?&rdquo大林隻說聲:&ldquo自己人。
&rdquo對方便放行了。
大林邊走邊說:&ldquo當年開圩也很費一番周折。
下下木原沒圩,買東西賣東西都要到上下木去趕許天雄的青龍圩。
許天雄欺他們山裡人,又是弱房,買東西提高價,賣東西壓低價,手下人還常常調戲年輕婦女,下下木人深惡痛絕,又沒辦法。
黨組織在下下木建立後,有人提起這事,組織上叫大家去讨論,有人提要自己開圩,一讨論幾乎全鄉都贊成,既是群衆要求,組織上也隻有支持。
圩集初開時,困難可真不少,許天雄的人鬧事,外地客商不敢進來,看樣子要垮了。
組織上又叫大家想辦法,老年人說:開圩是個好主意,就是開不下去,人家許天雄有财有勢,我們和他鬥了幾十年還鬥不過。
年輕人卻不同意這看法,他們說開圩是大家同意的,不能虎頭蛇尾,惹人恥笑。
許天雄派人來鬧事,懷的是禍心,我們不能上當,他靠的是那幾百條槍,我們下下木弱雖弱,二百來人槍也還拿得出,和他硬一下看。
我們兩鄉強弱房已打過二三十年,下下木也沒因此被打掉,他想再來較量也不怕。
客商不來也有辦法,派人到為民鎮去貼告白,聲明對來往客商一律保護。
來往保險,有好處,不怕他們不來。
這個主意一出,沒人再反對,許天雄果然不敢再來,客商也多了,從三年前一直維持到現在。
&rdquo 一提起許天雄,老黃就想起旅途中的那場虛驚,他問:&ldquo許天雄的大名我是早在路上聞名,聽說有人一聽到他連魂都吓掉,為什麼下下木人偏不怕?&rdquo大林笑了笑說:&ldquo說來也不奇怪,他們是打強弱房的老冤家、老對手,雙方交手也不下二三十年了。
&rdquo接着,又說了一段掌故:&ldquo據老人說,原本在這一帶隻有一個下木,不分上下木和下下木。
一條龍脈傳下來,一姓許,照他們的說法是&lsquo一杆筆寫不出兩個許字&rsquo。
自從兩兄弟分了家,大哥分的土地肥沃,人丁旺盛,勢力日大,小弟分的土地貧瘠,處境日漸艱難。
強房人越來越富,也越要求對外擴張,弱房人越鬧越窮,實力單薄,無法抵擋,結果就被它一步步地往山裡擠,因此就形成兩個下木的形勢。
強房人住上下木,弱房人住下下木。
這兩房人雖然劃地而居,冤仇卻越結越深。
過去是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打得最兇時雙方都出動二三千人,叫作打強弱房。
要打械鬥不能沒個頭,不能沒有武器,現在上下木的大頭目叫許天雄,下下木的大頭目叫許三多。
雙方為打強弱房,又都設法向外購買武器,現在幾乎家家有武器,人人會打槍。
但是這兩個鄉、兩個人物,走的道路卻又不同。
許天雄憑天時:時局混亂,匪盜蜂起,官府無能為力;憑地利:背靠山惡林深的青霞山,面對刺禾公路,進可攻,退可守;憑實力:有一支以宗親為紐帶的子弟兵,小股匪幫又聞風依附,因而造成許天雄煊赫聲勢,且以搶劫擄掠為生。
而許三多卻參加了共産黨,還把下下木帶動起來,現在已成為我黨在農村工作中的重要據點。
&rdquo 閑談間,他們已不知不覺地進入白龍圩。
這白龍圩設在青霞山腳,原是一片松林,經過一番整頓,已辟成三條垂直大街,以松木為柱,松針為蓋,整齊地蓋了不少圩棚。
進口處有一松木搭成的大牌樓,上書白龍圩三個大字。
走進牌樓,有草屋一間,寫着白龍圩管理處,三條大街各有名稱,那稱為第一街的專供下下木人擺賣土産,稱為第二街的隻供外來客商買賣,第三街幾全是食品攤,各有特色。
大林帶着老黃走進牌樓,到達管理處,但見那兒有幾個武裝人員正在閑散地談着,一見大林都起身招呼,當大林問三多時,又都說:&ldquo三多哥在第三街。
&rdquo 這時日頭已經偏西,圩集也将近散,但街上還是十分喧鬧。
大林、老黃兩人朝第三街走。
不久,果見遠遠一人迎面過來,大林對那人指了指,低聲說:&ldquo就是他!&rdquo老黃定神一看,果是一表人才!那人三十出外,身材魁偉,面呈紫銅色,頭戴竹笠,腳穿多耳麻鞋,一身深藍布褂褲,斜佩着結有紅綢匣子槍一把。
這時他一手提着一挂兩斤來重的豬肉,一手拿着兩瓶燒酒。
跨着大步,正待走進一間米粉攤。
緊緊跟在他背後的,是一個和他差不多年紀的中年婦女,身高體壯,粗眉大口,梳着面幹髻,身穿淡藍布褂褲,背負竹笠,腳穿花布多耳麻鞋。
大林遠遠叫了聲:&ldquo三多!&rdquo那黑漢止住步擡頭來看,也迎将過來,說聲:&ldquo沒想到,你也來啦。
&rdquo大林把老黃介紹給他,三多表示歡迎。
大林又把那中年婦女介紹給老黃:&ldquo苦茶大嫂。
&rdquo不意那身高體壯的中年婦女竟像小姑娘一樣面紅起來。
三多問:&ldquo吃過晌午沒有?&rdquo大林笑道:&ldquo連早飯也沒吃過。
&rdquo三多即對苦茶道:&ldquo再切一斤肉來,我們要好好吃一頓。
&rdquo 苦茶走後,三多就把他們拉進米粉攤。
賣炒米粉的是下下木人,見是三多請客,分外殷勤,送煙送茶,又問吃什麼。
三多說:&ldquo叔公,你且去應付客人,等會兒苦茶來我叫她弄。
&rdquo三個人圍坐着,大林問這一圩人多不多?三多說還可以,隻是聽說有點情況。
大林注意地問:&ldquo是不是又是天雄那邊的人過來找麻煩?&rdquo說時,苦茶已自外提着豬肉、豆腐幹、大蒜進來,問:&ldquo怎樣做法?&rdquo三多輕松地說:&ldquo你管做,我們管吃;你做什麼,我們吃什麼!&rdquo說時大笑,苦茶也不多言,自去準備。
三多接下又道:&ldquo剛才三福來說,有幾個人混進來,行動鬼祟,都是陌生面孔,看來是天雄手下的,卻不知道是從哪一鄉來的,我已叫他去布置。
&rdquo 不久,苦茶把一大盤熱騰騰的豬肉、豆腐幹炒大蒜端出來,米粉攤老闆也端來三大碗米粉湯,還有一壺酒。
大林對苦茶說:&ldquo大嫂,你也來。
&rdquo苦茶推辭道:&ldquo剛用過,那邊還有人等。
&rdquo說着返身出去。
三多舉杯道:&ldquo老黃同志,初到敝鄉,我敬一杯。
&rdquo老黃也說:&ldquo見到你,真高興。
&rdquo雙方注目,一飲而盡。
大林酒量差,不敢沾唇,隻是埋頭在吃菜。
幾杯酒下肚,三多又問:&ldquo老黃同志要住咱鄉?&rdquo老黃看看大林,大林便道:&ldquo老黃同志是上級派來代替陳同志的,像這樣的負責同志我們還能讓他住在不安全的地方?看來大部分時間要住在你們鄉。
&rdquo三多表示興奮道:&ldquo那要再幹一杯!&rdquo又說,&ldquo當初我就對老陳說過,城裡不安全,還是住咱鄉好,他說要革命就不怕殺頭。
真可惜,一個好同志!&rdquo說着有幾分激動,&ldquo現在有了老黃同志,也一樣。
隻要是上級派來的,哪個都一樣,叫幹什麼就幹什麼,無二話。
&rdquo老黃也謙虛幾句:&ldquo我是初來乍到,情況不明,主要靠大家。
&rdquo 正談話間,忽然從管理處那邊傳來一片争吵聲,接着又是幾響槍聲,圩場騷動,群相探詢:&ldquo出了什麼事?&rdquo有人直向米粉攤奔來,報告三多:&ldquo人扣起來啦,怎麼辦?&rdquo三多起身對老黃、大林說:&ldquo我去看看,一會兒就回。
&rdquo當即拽開大步,跟那報信的出去。
三多到了管理處,隻見管理處外曠地上圍着一群人,盡在摩拳擦掌地叫罵、喊打。
當有三個短打漢子,被團團困在垓心,神色驚慌,對三福在進行解釋,那三福雙手叉腰,隻是冷笑。
當三多走近人圈,隻聽得下下木人個個在罵:&ldquo你是瞎子,為什麼不睜開眼睛看看,這是什麼地頭?&rdquo&ldquo誰叫你來搗亂的?&rdquo&ldquo把他們捆起來!&rdquo&ldquo打死他!&rdquo三多推開衆人故意問:&ldquo出了什麼事?&rdquo大家嚷着:&ldquo三多哥來啦!&rdquo&ldquo讓開路!&rdquo 三福過來對他低低說些什麼,三多頻頻點頭,一會兒便對那三個人問:&ldquo你們是哪來的?&rdquo其中有個像是頭目,勉強堆出笑容:&ldquo是個誤會,天大的誤會。
&rdquo三多把眉頭一皺,厲聲喝道:&ldquo我問你是哪個字頭的?&rdquo那頭目遲疑着決不定該不該說,其餘兩個卻很緊張,趕緊慫恿他說明:&ldquo你說吧,都是自己人。
&rdquo那頭目于是才吞吞吐吐地說:&ldquo我們是雄字頭。
&rdquo三多冷笑道:&ldquo原來是許天雄的人。
&rdquo又問:&ldquo聽來你們不是上下木的口音,大概是新入夥的吧?&rdquo那頭目頻頻道歉:&ldquo小子該死,有眼無珠&hellip&hellip&rdquo三多還是不慌不忙:&ldquo入夥時有人告訴過你這兒的規矩沒有?&rdquo那頭目更加慌亂,下下木的人又齊聲喧嚷:&ldquo拿繩子來!&rdquo&ldquo把這些狗日的吊起來!&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