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事好嗎?&rdquo那中年婦女笑道:&ldquo你什麼時候叫我,我沒答應過?&rdquo大林連忙道:&ldquo大嫂說得有理,我把話說過哩。
&rdquo中年婦女從竈間又搬出水壺茶碗。
大林說:&ldquo請你到村口大榕樹下等兩個人。
&rdquo 這中年婦女叫玉蒜,是老六的女人。
她正如了解蔡老六一樣,是了解大林的。
從前陳鴻來過他們家,每次來總要關在房裡和老六談到深夜,匆匆過了一夜又回去。
當時她還不知道陳鴻和老六是個什麼關系、在幹什麼,她習慣于過小媳婦日子,對男人的事從不過問,隻是心中疑惑。
後來城裡貞節坊上挂了陳鴻的首級示衆,說他是共産黨要人,才明白陳鴻是個什麼樣人,也明白自己丈夫在幹什麼了。
陳鴻犧牲了,卻來了個大林,看他的行動和陳鴻差不多,她心想:&ldquo他也是!&rdquo她很敬重陳鴻,也敬重代替陳鴻的人,聽見有什麼吩咐,總是賣力去做。
聽完吩咐她走進卧室,圍了腰兜,披上頭巾,邊出房邊問:&ldquo那兩個人我認識嗎?&rdquo大林道:&ldquo有一個是你認識的,就是那個黑黑胖胖的&hellip&hellip&rdquo玉蒜笑道:&ldquo小林?&rdquo大林道:&ldquo對,就是他!&rdquo玉蒜打扮得整整齊齊,說聲:&ldquo我知道啦。
&rdquo正待出門,大林又把她叫回頭,低聲叮囑:&ldquo見到人不要打招呼,也不要帶來見我,隻裝作不認識的樣子。
最重要的是,看看他們後面有沒長&lsquo尾巴&rsquo。
不管有無,馬上來通知我。
&rdquo玉蒜點頭道:&ldquo我知道。
&rdquo大林又道:&ldquo可不能大意。
&rdquo玉蒜笑笑,順手挽隻竹籃,裡面還有半籃子曬幹了的荷蘭豆,匆匆出門。
九 小林離開進士第,徑投第一巷德記旅舍。
他和女店主也是熟人,因此馬上就找到老黃。
老黃正待出門,他沒有别的地方好去,也不便到處亂走,唯一能去的就是十八号。
他估計給市委的信已經寄到,也可能有複信,他想去打聽打聽消息。
可說是完全出乎意外,那少年人突然在他面前出現了,他高興地伸出手,熱烈地和他握着。
小林有點内疚,很不自然,老黃請他坐,他不坐,隻說:&ldquo真對不起,害你等了這些日子。
&rdquo老黃心中有數,知道有好消息,因而也非常興奮,說:&ldquo不幹你事,你們有困難,我知道。
&rdquo小林又低聲說:&ldquo你托我找的那個親戚,已經找到,正在等你。
&rdquo老黃心急道:&ldquo什麼時候去看他?&rdquo小林不慌不忙地說:&ldquo現在就去。
&rdquo老黃立即答應了。
說着,他就趕忙地收拾行李。
小林又從口袋裡摸出那五塊大洋:&ldquo你的親戚叫我把這點錢帶給你,好付清房租夥食。
&rdquo老黃笑道:&ldquo你們都知道哪?&rdquo小林笑了笑,不答話。
老黃把行李收拾好,帶着錢出去。
女店主見他滿面笑容,也替他高興,問:&ldquo親戚找到?&rdquo老黃道:&ldquo找到啦,找到啦,剛從省城回來,叫我就搬到他家去住。
多謝老闆娘,沒有你幫忙,我真不知該怎麼辦。
&rdquo女店主道:&ldquo我說過,凡住過我旅舍的,就是我的人,有困難我不幫忙誰幫忙?&rdquo又低聲問:&ldquo你的親戚就是這個在東大街開雜貨鋪的?為什麼不早說,我們是隔街鄰居。
&rdquo老黃道:&ldquo不是他,是我托他代找的。
&rdquo他把欠賬結清,又回到房間提行李,對小林說:&ldquo走吧!&rdquo女店主還特别送出門,反複叮囑:&ldquo你先生,找到親戚,可不要忘記我們,常常來走動。
&rdquo她的善良德行留給老黃深刻印象。
小林帶着老黃走的是大林常走的路,不必通過大街,不必經過戒備森嚴的城門口。
這座城池原有一道堅固的、高可三丈、寬一丈的石牆,據說當年是為抵禦從海上入侵的倭寇而築的。
現因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倒塌,成大缺口。
大林經常來往的是一個城牆缺口。
首先發現這個通道的是附近村子的農民,他們貪圖路近,出入城方便,又可以避免城門口中央軍的檢查盤問,一傳十十傳百,久而久之,也成為一條半公開的通道。
老黃還是石匠打扮,小林卻是普通農家打扮,一個在前,一個在後,迅速地通過橫街小巷,走了約半小時,才到達城牆邊。
小林機警地先自攀上缺口,前張後望,沒情況,招招手,老黃也上去。
過了城牆缺口,沿着護城河,又過了一道獨木橋,進入城郊一座村莊。
小林松了口氣,站住,抹去額前汗珠,老黃快步上前,和他并排着走,小林這時才放心地說:&ldquo現在我們可以大搖大擺地走路了!&rdquo 一出城,他們就把腳步放慢。
小林不但對老黃表示特别親熱,而且話也多了。
他對老黃再一次表示歉意:&ldquo老黃同志,你不會怪我嗎?我一直有意躲開,不見你。
對一個上級派來的同志,我這樣做是很不禮貌的。
可是,沒辦法&hellip&hellip&rdquo他把手一擺表示無可奈何的樣子,&ldquo我們這兒情形很壞,出了大叛徒,陳鴻同志被殺,許多同志被捕,關在牢裡,反革命滿天飛,我們不能不小心謹慎呀!&rdquo老黃一點也不責備他,還點頭稱許:&ldquo你們做得很好、很對,為了黨的安全、革命利益,我們随時随刻都要對敵人提高警惕。
&rdquo 小林還覺得解釋欠充分,又補充道:&ldquo我們也很急呀,從十五号起就等着。
可是你到十九号才到,時間不對。
後來又聽說德記出了事,德昌同志告訴我不能接&hellip&hellip&rdquo老黃道:&ldquo這樣決定完全對!&rdquo又問,&ldquo我們現在就是去找德昌同志?&rdquo小林點頭道:&ldquo我想是。
&rdquo 他們又走了一段路。
老黃對這個年輕同志的興趣逐漸在增加,他覺得他機警、靈活、親切而又堅定。
忽然問道:&ldquo小同志你叫什麼呀?&rdquo小林道:&ldquo同志們都叫我小林,你也叫我小林好啦。
&rdquo老黃問:&ldquo小林同志,我可以問你,今年有多大年紀?&rdquo小林笑道:&ldquo上級要問,什麼都可以&mdash&mdash今年十七哩。
&rdquo老黃問:&ldquo讀過幾年書?&rdquo小林道:&ldquo窮人可沒讀書運氣,隻讀完小學就失學哩。
&rdquo老黃問:&ldquo父母都還在?&rdquo小林心事重重地說:&ldquo我是個孤兒,父母早亡,從小跟伯父長大,那間小雜貨鋪就是伯父開的,叫我在鋪裡幫忙。
組織上說,就利用那鋪子做個聯絡站吧,叫我好好地幹。
&rdquo老黃道:&ldquo我見過你伯父和伯母,是兩個和氣的人。
他們知道你在為革命工作?&rdquo小林搖頭:&ldquo他們不知道,我對他們什麼都沒說。
親人是一回事,革命又是一回事,總得有個内外。
&rdquo 老黃點頭稱是,又問:&ldquo他們不同情革命嗎?&rdquo小林搖頭:&ldquo窮人都同情革命,就是怕死。
&rdquo老黃說:&ldquo所以要做工作,提高他們的覺悟。
&rdquo又說:&ldquo你現在的工作也不能小看。
&rdquo小林道:&ldquo德昌同志也這樣說,就是不痛快!&rdquo老黃問:&ldquo為什麼你覺得不痛快?&rdquo小林說:&ldquo事情不多。
&rdquo老黃道:&ldquo可是很重要。
&rdquo小林點頭承認。
老黃又說:&ldquo幹革命不能光求痛快。
&rdquo小林不表示什麼。
老黃忽又問道:&ldquo你現在已經是黨員?&rdquo小林雙頰漲紅:&ldquo還早啦,隻是個共青團員。
&rdquo老黃說:&ldquo那就更出色哩!&rdquo小林内心得意,卻故意指了指前方:&ldquo走過這村莊,還有一半路。
&rdquo 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是個紅屋綠野的村莊。
約有三四百戶人家。
屋子清一色用紅磚瓦蓋成,連成一片,四周全是油綠菜地,正像綠葉扶持着紅花。
走進村莊不遠,就看見一條小巧街道,有三四十間店鋪,鋪頭不大,各種日常必需品倒還齊備。
還有不少洋貨,看來是華僑私帶回國的。
小林帶着老黃大搖大擺地走過街,還頻頻和人打招呼,老黃低聲問:&ldquo這兒沒有駐軍?&rdquo小林放聲笑道:&ldquo除了城市,中央軍什麼地方也不敢去。
要去,也得集中上三幾百人才敢動。
&rdquo接着,他又說了個故事:&ldquo有次周維國派了幾名便衣到這兒來,幾個日夜沒見回去。
後來派人來追查,才在糞坑裡發現。
原來,有人把他們當肥料淹到糞坑裡哩。
&rdquo 老黃對這個故事感到興趣,他注意地聽着,又問:&ldquo是誰幹的?&rdquo小林揚揚得意地說:&ldquo國民黨反動派說是共産黨幹的,老百姓卻說是土匪幹的,到底是誰幹的,誰也鬧不清。
我問大林同志,他也隻笑笑&hellip&hellip&rdquo老黃問:&ldquo誰是大林同志?&rdquo小林吃驚道:&ldquo你不知道?大林就是德昌同志呀!&rdquo老黃點點頭。
小林又指了指前頭:&ldquo你看,快到渡口了。
&rdquo 不久,他們就抵達一道渡口。
一條白浪滔滔的大江橫在他們面前,那江面約有一裡來寬,迎面撲來陣陣帶鹹水味的海風,老黃指着它問:&ldquo這就是聞名的桐江?&rdquo小林點頭道:&ldquo就是。
從這兒可以通到大海。
&rdquo 從這渡口到江那岸的渡口隻有一艘渡船,作為維系兩岸交通的工具。
擺渡人就住在對岸岸邊的茅屋裡,隻有公孫兩個。
老艄公年近六十,維持古風習慣,頭上纏着小辮子,下身穿條漁家常穿的寬褲腳靛青色的燈籠褲,一面絡腮胡,面呈古銅色,雙眼如銅鈴。
那孫女兒,隻有十五六,圓胖的面孔,一對大眼兩隻烏黑的眼珠子,卻剃着兩道長長細細的柳葉眉,垂着一條烏金發黑、又粗又長、結着大紅絲線的辮子。
茁壯高大,看來是個早熟姑娘。
她聲音洪亮,粗野、潑辣,而對人卻又極親切、甜蜜,盡見她在對過渡的人問好,一會兒說:&ldquo三叔,進城回來哪。
&rdquo一會兒又對另一個婦女說:&ldquo五嬸,你買了些什麼回來呀?沉甸甸的,要不要我幫你提一提?&rdquo人人都叫她&ldquo阿玉姑娘&rdquo。
也有在背後偷偷議論的:&ldquo這姑娘甜得就像蜜,可惜是水上人,要不,可小心求親的把門檻踩斷。
&rdquo 小林帶着老黃上渡船,那阿玉一見他就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ldquo姓林的,你不用過去哪。
&rdquo小林也很活躍,問:&ldquo為什麼呀?&rdquo阿玉答:&ldquo你姑媽早進城啦。
&rdquo小林道:&ldquo我找的是姑爹。
&rdquo阿玉故意逗他:&ldquo你姑爹也進城啦。
&rdquo小林道:&ldquo那我來找你。
&rdquo阿玉問:&ldquo找我做什麼?&rdquo小林嬉皮笑臉地說:&ldquo找你唱支&hellip&hellip&rdquo說着就尖起嗓子: 池内蓮花對對開, 大樹不怕起風台; 你我相愛是應該, 别人閑言不理睬。
阿玉一聽他唱的是這個,大發嗔嬌追着就要打:&ldquo打死你姓林的,占老娘便宜。
&rdquo大家卻都在叫着:&ldquo阿玉,你也回他一支吧。
&rdquo阿玉說:&ldquo醜死啦。
&rdquo但當渡船搖晃着離開渡口,收住篙,鼓起雙槳,卻又情不自禁地回了他一歌。
她兩條臂膀有節奏地劃動着雙槳,雙腿一前一後地挪動,随着咿呀作響的槳聲,飄起朵朵的水花,用清脆的聲音唱着: 要吃鮮魚在海邊, 要交小妹在厝邊; 出出入入都相見, 勝過牛郎織女星。
人人叫好,小林又即景地回了她一歌: 一支雨傘圓又圓, 舉上舉下遮妹身; 我若不遮不要緊, 妹若不遮頭會暈。
大家又是一聲叫好,那阿玉也不肯認輸,輕啟歌喉又回他一歌,一時你來我往,也唱了有十幾支。
不覺已擺到對岸,阿玉說:&ldquo姓林的,今天我沒輸過你。
&rdquo小林也說:&ldquo對歌我不怕,下次再來。
&rdquo阿玉說:&ldquo不要忘記叫你姑媽多教你幾支,免得在這兒丢人。
&rdquo說着,大笑。
上得岸後,老黃說:&ldquo這擺渡姑娘很有意思。
&rdquo小林道:&ldquo每次我來,都得和她對歌。
她喜歡的就是這個。
&rdquo老黃道:&ldquo看來你們倒很熟呀?&rdquo小林笑了笑,又低低地說:&ldquo是自己人嘛。
她什麼都好,就是喜歡開玩笑,逗得多少人為她昏昏沉沉,六叔也為這件事批評過她。
&rdquo老黃問:&ldquo那六叔又是誰?&rdquo小林忍俊不禁笑了:&ldquo就是她叫作姑媽的那個,我們現在就要到他那兒去。
&rdquo 在他們面前出現了一座村子,綠蔭處處,包圍着星點似的農家小屋,老黃朝它一指:&ldquo什麼地方?&rdquo小林道:&ldquo清源。
我們已經到啦。
&rdquo 村口的大榕樹據說是棵風水樹,相傳已有五百年曆史。
過去村上有些小孩淘氣,上樹捉鳥拆窠,自從有人跌死、傳說它是棵神樹後,便沒人敢上去。
因此在樹上做窠的鳥就更多,大大小小的窠兒,像是挂着無數燈籠,鳥類成群結隊,叫聲連渡口也可聽到。
大榕樹下,設有&ldquo福德正神&rdquo神龛,神龛前擺着幾張石凳石桌,還有一攤涼粉攤。
過往行人都很樂意在這兒歇歇,喝碗涼粉,透透氣。
玉蒜在大榕樹下已等了許久,她坐在石凳上,面對渡口,邊剝荷蘭豆,邊和賣涼粉的老太婆談家常。
當她遠遠看見小林帶着一個石匠打扮的人,從渡口邊談邊走過來,後面也沒有什麼形迹可疑的人跟蹤,知道沒事,收起活計就回去。
一進門就對大林說:&ldquo阿林,人來啦,沒事。
&rdquo大林這時正和老六女兒紅緞在談話,一聽說人來啦就起身告辭,卻給玉蒜叫住:&ldquo要不要給你們做飯?&rdquo大林道:&ldquo不用啦,大嫂,我們還要趕路。
&rdquo他迅速地消失在龍眼林内。
當大林出現在榕樹下,小林和老黃正在涼粉攤前喝涼粉,大林上前和他們招呼,老黃放下涼粉碗,三步作兩步迎上前,和他緊緊拉着:&ldquo我是老黃。
&rdquo大林也道:&ldquo我是德昌。
&rdquo他們都用力握緊對方的手,沒一個先放松,小林悄悄地站在一邊,微笑着:&ldquo多親熱的同志呀!&rdquo他和他們一樣激動。
大林又說:&ldquo害你多等幾天。
&rdquo老黃微笑着:&ldquo提高警惕是應該的。
&rdquo 小林喝完涼粉付了錢,挨過來低聲問:&ldquo我可以回去了吧?&rdquo大林道:&ldquo沒事啦,你回去吧。
&rdquo小林又問:&ldquo你什麼時候進城?&rdquo大林沉吟半晌:&ldquo十天左右。
&rdquo小林回身便走,他們望着他遠去的背影,老黃表示贊賞道:&ldquo是個好同志,機警負責!&rdquo大林笑笑,說:&ldquo我們也走?&rdquo老黃點頭。
&rdquo中年婦女從竈間又搬出水壺茶碗。
大林說:&ldquo請你到村口大榕樹下等兩個人。
&rdquo 這中年婦女叫玉蒜,是老六的女人。
她正如了解蔡老六一樣,是了解大林的。
從前陳鴻來過他們家,每次來總要關在房裡和老六談到深夜,匆匆過了一夜又回去。
當時她還不知道陳鴻和老六是個什麼關系、在幹什麼,她習慣于過小媳婦日子,對男人的事從不過問,隻是心中疑惑。
後來城裡貞節坊上挂了陳鴻的首級示衆,說他是共産黨要人,才明白陳鴻是個什麼樣人,也明白自己丈夫在幹什麼了。
陳鴻犧牲了,卻來了個大林,看他的行動和陳鴻差不多,她心想:&ldquo他也是!&rdquo她很敬重陳鴻,也敬重代替陳鴻的人,聽見有什麼吩咐,總是賣力去做。
聽完吩咐她走進卧室,圍了腰兜,披上頭巾,邊出房邊問:&ldquo那兩個人我認識嗎?&rdquo大林道:&ldquo有一個是你認識的,就是那個黑黑胖胖的&hellip&hellip&rdquo玉蒜笑道:&ldquo小林?&rdquo大林道:&ldquo對,就是他!&rdquo玉蒜打扮得整整齊齊,說聲:&ldquo我知道啦。
&rdquo正待出門,大林又把她叫回頭,低聲叮囑:&ldquo見到人不要打招呼,也不要帶來見我,隻裝作不認識的樣子。
最重要的是,看看他們後面有沒長&lsquo尾巴&rsquo。
不管有無,馬上來通知我。
&rdquo玉蒜點頭道:&ldquo我知道。
&rdquo大林又道:&ldquo可不能大意。
&rdquo玉蒜笑笑,順手挽隻竹籃,裡面還有半籃子曬幹了的荷蘭豆,匆匆出門。
九 小林離開進士第,徑投第一巷德記旅舍。
他和女店主也是熟人,因此馬上就找到老黃。
老黃正待出門,他沒有别的地方好去,也不便到處亂走,唯一能去的就是十八号。
他估計給市委的信已經寄到,也可能有複信,他想去打聽打聽消息。
可說是完全出乎意外,那少年人突然在他面前出現了,他高興地伸出手,熱烈地和他握着。
小林有點内疚,很不自然,老黃請他坐,他不坐,隻說:&ldquo真對不起,害你等了這些日子。
&rdquo老黃心中有數,知道有好消息,因而也非常興奮,說:&ldquo不幹你事,你們有困難,我知道。
&rdquo小林又低聲說:&ldquo你托我找的那個親戚,已經找到,正在等你。
&rdquo老黃心急道:&ldquo什麼時候去看他?&rdquo小林不慌不忙地說:&ldquo現在就去。
&rdquo老黃立即答應了。
說着,他就趕忙地收拾行李。
小林又從口袋裡摸出那五塊大洋:&ldquo你的親戚叫我把這點錢帶給你,好付清房租夥食。
&rdquo老黃笑道:&ldquo你們都知道哪?&rdquo小林笑了笑,不答話。
老黃把行李收拾好,帶着錢出去。
女店主見他滿面笑容,也替他高興,問:&ldquo親戚找到?&rdquo老黃道:&ldquo找到啦,找到啦,剛從省城回來,叫我就搬到他家去住。
多謝老闆娘,沒有你幫忙,我真不知該怎麼辦。
&rdquo女店主道:&ldquo我說過,凡住過我旅舍的,就是我的人,有困難我不幫忙誰幫忙?&rdquo又低聲問:&ldquo你的親戚就是這個在東大街開雜貨鋪的?為什麼不早說,我們是隔街鄰居。
&rdquo老黃道:&ldquo不是他,是我托他代找的。
&rdquo他把欠賬結清,又回到房間提行李,對小林說:&ldquo走吧!&rdquo女店主還特别送出門,反複叮囑:&ldquo你先生,找到親戚,可不要忘記我們,常常來走動。
&rdquo她的善良德行留給老黃深刻印象。
小林帶着老黃走的是大林常走的路,不必通過大街,不必經過戒備森嚴的城門口。
這座城池原有一道堅固的、高可三丈、寬一丈的石牆,據說當年是為抵禦從海上入侵的倭寇而築的。
現因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倒塌,成大缺口。
大林經常來往的是一個城牆缺口。
首先發現這個通道的是附近村子的農民,他們貪圖路近,出入城方便,又可以避免城門口中央軍的檢查盤問,一傳十十傳百,久而久之,也成為一條半公開的通道。
老黃還是石匠打扮,小林卻是普通農家打扮,一個在前,一個在後,迅速地通過橫街小巷,走了約半小時,才到達城牆邊。
小林機警地先自攀上缺口,前張後望,沒情況,招招手,老黃也上去。
過了城牆缺口,沿着護城河,又過了一道獨木橋,進入城郊一座村莊。
小林松了口氣,站住,抹去額前汗珠,老黃快步上前,和他并排着走,小林這時才放心地說:&ldquo現在我們可以大搖大擺地走路了!&rdquo 一出城,他們就把腳步放慢。
小林不但對老黃表示特别親熱,而且話也多了。
他對老黃再一次表示歉意:&ldquo老黃同志,你不會怪我嗎?我一直有意躲開,不見你。
對一個上級派來的同志,我這樣做是很不禮貌的。
可是,沒辦法&hellip&hellip&rdquo他把手一擺表示無可奈何的樣子,&ldquo我們這兒情形很壞,出了大叛徒,陳鴻同志被殺,許多同志被捕,關在牢裡,反革命滿天飛,我們不能不小心謹慎呀!&rdquo老黃一點也不責備他,還點頭稱許:&ldquo你們做得很好、很對,為了黨的安全、革命利益,我們随時随刻都要對敵人提高警惕。
&rdquo 小林還覺得解釋欠充分,又補充道:&ldquo我們也很急呀,從十五号起就等着。
可是你到十九号才到,時間不對。
後來又聽說德記出了事,德昌同志告訴我不能接&hellip&hellip&rdquo老黃道:&ldquo這樣決定完全對!&rdquo又問,&ldquo我們現在就是去找德昌同志?&rdquo小林點頭道:&ldquo我想是。
&rdquo 他們又走了一段路。
老黃對這個年輕同志的興趣逐漸在增加,他覺得他機警、靈活、親切而又堅定。
忽然問道:&ldquo小同志你叫什麼呀?&rdquo小林道:&ldquo同志們都叫我小林,你也叫我小林好啦。
&rdquo老黃問:&ldquo小林同志,我可以問你,今年有多大年紀?&rdquo小林笑道:&ldquo上級要問,什麼都可以&mdash&mdash今年十七哩。
&rdquo老黃問:&ldquo讀過幾年書?&rdquo小林道:&ldquo窮人可沒讀書運氣,隻讀完小學就失學哩。
&rdquo老黃問:&ldquo父母都還在?&rdquo小林心事重重地說:&ldquo我是個孤兒,父母早亡,從小跟伯父長大,那間小雜貨鋪就是伯父開的,叫我在鋪裡幫忙。
組織上說,就利用那鋪子做個聯絡站吧,叫我好好地幹。
&rdquo老黃道:&ldquo我見過你伯父和伯母,是兩個和氣的人。
他們知道你在為革命工作?&rdquo小林搖頭:&ldquo他們不知道,我對他們什麼都沒說。
親人是一回事,革命又是一回事,總得有個内外。
&rdquo 老黃點頭稱是,又問:&ldquo他們不同情革命嗎?&rdquo小林搖頭:&ldquo窮人都同情革命,就是怕死。
&rdquo老黃說:&ldquo所以要做工作,提高他們的覺悟。
&rdquo又說:&ldquo你現在的工作也不能小看。
&rdquo小林道:&ldquo德昌同志也這樣說,就是不痛快!&rdquo老黃問:&ldquo為什麼你覺得不痛快?&rdquo小林說:&ldquo事情不多。
&rdquo老黃道:&ldquo可是很重要。
&rdquo小林點頭承認。
老黃又說:&ldquo幹革命不能光求痛快。
&rdquo小林不表示什麼。
老黃忽又問道:&ldquo你現在已經是黨員?&rdquo小林雙頰漲紅:&ldquo還早啦,隻是個共青團員。
&rdquo老黃說:&ldquo那就更出色哩!&rdquo小林内心得意,卻故意指了指前方:&ldquo走過這村莊,還有一半路。
&rdquo 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是個紅屋綠野的村莊。
約有三四百戶人家。
屋子清一色用紅磚瓦蓋成,連成一片,四周全是油綠菜地,正像綠葉扶持着紅花。
走進村莊不遠,就看見一條小巧街道,有三四十間店鋪,鋪頭不大,各種日常必需品倒還齊備。
還有不少洋貨,看來是華僑私帶回國的。
小林帶着老黃大搖大擺地走過街,還頻頻和人打招呼,老黃低聲問:&ldquo這兒沒有駐軍?&rdquo小林放聲笑道:&ldquo除了城市,中央軍什麼地方也不敢去。
要去,也得集中上三幾百人才敢動。
&rdquo接着,他又說了個故事:&ldquo有次周維國派了幾名便衣到這兒來,幾個日夜沒見回去。
後來派人來追查,才在糞坑裡發現。
原來,有人把他們當肥料淹到糞坑裡哩。
&rdquo 老黃對這個故事感到興趣,他注意地聽着,又問:&ldquo是誰幹的?&rdquo小林揚揚得意地說:&ldquo國民黨反動派說是共産黨幹的,老百姓卻說是土匪幹的,到底是誰幹的,誰也鬧不清。
我問大林同志,他也隻笑笑&hellip&hellip&rdquo老黃問:&ldquo誰是大林同志?&rdquo小林吃驚道:&ldquo你不知道?大林就是德昌同志呀!&rdquo老黃點點頭。
小林又指了指前頭:&ldquo你看,快到渡口了。
&rdquo 不久,他們就抵達一道渡口。
一條白浪滔滔的大江橫在他們面前,那江面約有一裡來寬,迎面撲來陣陣帶鹹水味的海風,老黃指着它問:&ldquo這就是聞名的桐江?&rdquo小林點頭道:&ldquo就是。
從這兒可以通到大海。
&rdquo 從這渡口到江那岸的渡口隻有一艘渡船,作為維系兩岸交通的工具。
擺渡人就住在對岸岸邊的茅屋裡,隻有公孫兩個。
老艄公年近六十,維持古風習慣,頭上纏着小辮子,下身穿條漁家常穿的寬褲腳靛青色的燈籠褲,一面絡腮胡,面呈古銅色,雙眼如銅鈴。
那孫女兒,隻有十五六,圓胖的面孔,一對大眼兩隻烏黑的眼珠子,卻剃着兩道長長細細的柳葉眉,垂着一條烏金發黑、又粗又長、結着大紅絲線的辮子。
茁壯高大,看來是個早熟姑娘。
她聲音洪亮,粗野、潑辣,而對人卻又極親切、甜蜜,盡見她在對過渡的人問好,一會兒說:&ldquo三叔,進城回來哪。
&rdquo一會兒又對另一個婦女說:&ldquo五嬸,你買了些什麼回來呀?沉甸甸的,要不要我幫你提一提?&rdquo人人都叫她&ldquo阿玉姑娘&rdquo。
也有在背後偷偷議論的:&ldquo這姑娘甜得就像蜜,可惜是水上人,要不,可小心求親的把門檻踩斷。
&rdquo 小林帶着老黃上渡船,那阿玉一見他就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ldquo姓林的,你不用過去哪。
&rdquo小林也很活躍,問:&ldquo為什麼呀?&rdquo阿玉答:&ldquo你姑媽早進城啦。
&rdquo小林道:&ldquo我找的是姑爹。
&rdquo阿玉故意逗他:&ldquo你姑爹也進城啦。
&rdquo小林道:&ldquo那我來找你。
&rdquo阿玉問:&ldquo找我做什麼?&rdquo小林嬉皮笑臉地說:&ldquo找你唱支&hellip&hellip&rdquo說着就尖起嗓子: 池内蓮花對對開, 大樹不怕起風台; 你我相愛是應該, 别人閑言不理睬。
阿玉一聽他唱的是這個,大發嗔嬌追着就要打:&ldquo打死你姓林的,占老娘便宜。
&rdquo大家卻都在叫着:&ldquo阿玉,你也回他一支吧。
&rdquo阿玉說:&ldquo醜死啦。
&rdquo但當渡船搖晃着離開渡口,收住篙,鼓起雙槳,卻又情不自禁地回了他一歌。
她兩條臂膀有節奏地劃動着雙槳,雙腿一前一後地挪動,随着咿呀作響的槳聲,飄起朵朵的水花,用清脆的聲音唱着: 要吃鮮魚在海邊, 要交小妹在厝邊; 出出入入都相見, 勝過牛郎織女星。
人人叫好,小林又即景地回了她一歌: 一支雨傘圓又圓, 舉上舉下遮妹身; 我若不遮不要緊, 妹若不遮頭會暈。
大家又是一聲叫好,那阿玉也不肯認輸,輕啟歌喉又回他一歌,一時你來我往,也唱了有十幾支。
不覺已擺到對岸,阿玉說:&ldquo姓林的,今天我沒輸過你。
&rdquo小林也說:&ldquo對歌我不怕,下次再來。
&rdquo阿玉說:&ldquo不要忘記叫你姑媽多教你幾支,免得在這兒丢人。
&rdquo說着,大笑。
上得岸後,老黃說:&ldquo這擺渡姑娘很有意思。
&rdquo小林道:&ldquo每次我來,都得和她對歌。
她喜歡的就是這個。
&rdquo老黃道:&ldquo看來你們倒很熟呀?&rdquo小林笑了笑,又低低地說:&ldquo是自己人嘛。
她什麼都好,就是喜歡開玩笑,逗得多少人為她昏昏沉沉,六叔也為這件事批評過她。
&rdquo老黃問:&ldquo那六叔又是誰?&rdquo小林忍俊不禁笑了:&ldquo就是她叫作姑媽的那個,我們現在就要到他那兒去。
&rdquo 在他們面前出現了一座村子,綠蔭處處,包圍着星點似的農家小屋,老黃朝它一指:&ldquo什麼地方?&rdquo小林道:&ldquo清源。
我們已經到啦。
&rdquo 村口的大榕樹據說是棵風水樹,相傳已有五百年曆史。
過去村上有些小孩淘氣,上樹捉鳥拆窠,自從有人跌死、傳說它是棵神樹後,便沒人敢上去。
因此在樹上做窠的鳥就更多,大大小小的窠兒,像是挂着無數燈籠,鳥類成群結隊,叫聲連渡口也可聽到。
大榕樹下,設有&ldquo福德正神&rdquo神龛,神龛前擺着幾張石凳石桌,還有一攤涼粉攤。
過往行人都很樂意在這兒歇歇,喝碗涼粉,透透氣。
玉蒜在大榕樹下已等了許久,她坐在石凳上,面對渡口,邊剝荷蘭豆,邊和賣涼粉的老太婆談家常。
當她遠遠看見小林帶着一個石匠打扮的人,從渡口邊談邊走過來,後面也沒有什麼形迹可疑的人跟蹤,知道沒事,收起活計就回去。
一進門就對大林說:&ldquo阿林,人來啦,沒事。
&rdquo大林這時正和老六女兒紅緞在談話,一聽說人來啦就起身告辭,卻給玉蒜叫住:&ldquo要不要給你們做飯?&rdquo大林道:&ldquo不用啦,大嫂,我們還要趕路。
&rdquo他迅速地消失在龍眼林内。
當大林出現在榕樹下,小林和老黃正在涼粉攤前喝涼粉,大林上前和他們招呼,老黃放下涼粉碗,三步作兩步迎上前,和他緊緊拉着:&ldquo我是老黃。
&rdquo大林也道:&ldquo我是德昌。
&rdquo他們都用力握緊對方的手,沒一個先放松,小林悄悄地站在一邊,微笑着:&ldquo多親熱的同志呀!&rdquo他和他們一樣激動。
大林又說:&ldquo害你多等幾天。
&rdquo老黃微笑着:&ldquo提高警惕是應該的。
&rdquo 小林喝完涼粉付了錢,挨過來低聲問:&ldquo我可以回去了吧?&rdquo大林道:&ldquo沒事啦,你回去吧。
&rdquo小林又問:&ldquo你什麼時候進城?&rdquo大林沉吟半晌:&ldquo十天左右。
&rdquo小林回身便走,他們望着他遠去的背影,老黃表示贊賞道:&ldquo是個好同志,機警負責!&rdquo大林笑笑,說:&ldquo我們也走?&rdquo老黃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