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模樣,拍着桌子說:&ldquo你這賤人,也不看看是在什麼地方,對什麼人說話,前所長的事怎麼拉在本所長身上?&rdquo那私娼把屁股一扭直坐到他身邊:&ldquo前所長也好,現所長也好,我不相信就有兩樣,說來說去還是個錢字不是?&rdquo
所長把桌子又一拍正待發威,那巡官已進來低低地附在他耳邊說了幾句什麼,他聽了個五十大洋,臨時又把威風收起來,說:&ldquo你嘴巴厲害,我暫時不和你理會。
&rdquo又對巡官交代道:&ldquo先把這婊子關起來,等會兒我再來審訊。
&rdquo那巡官心中有數,故意問道:&ldquo所長,把她關在什麼地方?&rdquo所長摸了摸八字胡:&ldquo就暫時關在我卧室裡吧!&rdquo巡官對那私娼擠擠眼,低聲說道:&ldquo等會兒你陪他玩玩叫他高興高興,就可以出去。
&rdquo私娼問:&ldquo我那朋友呢?&rdquo巡官笑道:&ldquo你真也是個有心人,怪不得走你門檻的人多。
放心,我正招待他喝酒壓驚呢!&rdquo 一聲有傳,那大大小小客棧主,已鬧哄哄地擠進來,女店主憑資格老,會說話,在這兒上上下下有人事,被推為臨時發言人,一進門她就哇啦哇啦地吵:&ldquo茶錢、酒錢、煙錢、點心錢,我哪項缺過你的?怎的翻面無情,不先打個招呼就拉人?你們是官,說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們的名譽也要緊!别的派出所轄區,今天都無事,就隻你這個派出所和大家過不去。
消息傳出去,還有誰敢來我們店裡投宿?這還不是存心破我們飯碗?&rdquo其他的人也在後面起哄。
那新所長把面孔一闆:&ldquo本所長一向公正廉明,絕不苟且徇私,不論誰,隻要違法亂紀,我都秉公辦理!&rdquo 那巡官剛剛把私娼送進所長卧室又出來,女店主便抓住他說話:&ldquo新所長剛到任,情況不明,巡官你是舊人,你說我們是不是每月都送了孝敬錢的?&rdquo巡官也從旁說了情:&ldquo大家都是自己人,有話好商量。
&rdquo又低低附在所長耳邊說了幾句什麼,所長點點頭:&ldquo那就交你辦吧。
&rdquo他起身,故意說:&ldquo我事情很忙,還有要事要辦,你們有話和巡官說吧!&rdquo說着就進卧室去。
那私娼已和巡官說妥要孝敬他,因此他便迫不及待地去辦他的&ldquo要事&rdquo了。
巡官在公案上隻一坐,就對大家宣布:&ldquo所長剛剛交代過,過去老規矩不變,今晚上的事也不能馬虎,被拉來的人每名罰大洋三元,誰交錢,誰就把人帶走,也不用再審問哩。
&rdquo客棧主七嘴八舌地直吵,叫作&ldquo皮費太重&rdquo。
但巡官卻說:&ldquo不許讨價還價,一手交錢一手交人,少一個不行!&rdquo說着把手一揮:&ldquo出去!&rdquo 當那客棧主到廣場上對旅客宣布後,大家本着花錢消災精神,也都無二話,于是就立刻繳款放人。
臨走時,女店主拉住巡官問:&ldquo你從我那姓黃的客人身上搜去的錢怎算?&rdquo巡官笑道:&ldquo不是你提起我倒忘哩,就免掉他一個人罰款吧。
&rdquo 當這些&ldquo嫌疑犯&rdquo在各客棧主帶領下走出派出所,那私娼和她的相好也出來了,她衣衫不整,頭發蓬松,對相好的說:&ldquo虧我面子大,你才免吃這場苦頭。
&rdquo那嫖客卻苦笑着說:&ldquo是你陪他睡一覺面子大,還是我五十大洋面子大?算了,倒黴!&rdquo他們也雙雙回到私娼家去。
一場虛驚過去,那新所長卻财色兼收,荷包脹鼓鼓的。
七 一早,玉華離家打算到第一巷德記旅舍去執行任務,隻走到半路,就聽說昨晚突擊檢查,從德記抓了許多人,暗自叫聲:&ldquo壞了!&rdquo又匆匆回頭。
大林聽見這消息更加緊張,對玉華說:&ldquo設法通知小林暫時躲一躲。
&rdquo又說,&ldquo我三天後再來。
&rdquo五分鐘後,他離開進士第趕出城去。
玉華心情非常不安,不知又要出什麼大事,她是個相當沉着的人,和往時一樣吃完早餐就上學校,外表和平時沒什麼兩樣。
上課鐘還沒響過,和平時一樣,學生都在校園裡活動。
她無意中遇見那德記旅舍老闆娘的女兒,想起大林委托的事,便把她拉過一邊,問起昨晚突擊檢查的事。
那天真女孩學她娘口氣說:&ldquo鬧來鬧去,還不是為個錢字。
&rdquo玉華問:&ldquo怎麼說的?&rdquo小女孩道:&ldquo什麼事也沒有,各罰大洋三元就放啦。
&rdquo說着又咯咯地笑,&ldquo聽娘說,有些客人損失很大,有個從禾市來姓黃的客人,身上帶的錢全給搜走,現在連吃飯也成問題哩。
&rdquo玉華注意地傾聽着。
&ldquo說是來找親戚的。
對人挺和氣,就是運氣不好,親戚沒找到旅費倒叫人搶了。
&rdquo說着,上課鐘已響,學生們紛紛趕進課堂,玉華知道那個人無事略為安心,可惜大林已經走了,她一時又無法通知他。
早飯後,老黃又在東大街十八号出現,他是去打聽消息,順便對昨晚的事打個招呼。
大街上很熱鬧,來往的大都是東門外的農村婦女。
她們挑着柴草、農副産品,羅列在街道兩側空地上,等候買主。
店鋪都開了,生意卻很清淡,農民在自己挑來的農副産品賣出前,是沒有現款買所需東西的。
不過,街上謠言卻很多,人們在三三兩兩、交頭接耳地談論,說省城非常吃緊,又有一支紅軍從中央蘇區打過來,中央軍抵擋不住節節敗退,那支紅軍現在已打到離刺州二百裡地區,随時都有打進刺州的可能,所以周維國連日在調兵遣将。
大家都在說:&ldquo看來又要拉夫啦。
&rdquo老黃心想:&ldquo怪不得進城的盡是婦女。
&rdquo 他到十八号去,那個光頭黑面的少年不在,有個四十來歲的婦女在掌管店務。
他照樣買了包紅錫包,想打聽一下那少年,那中年婦女隻說了聲:&ldquo有事出去了。
&rdquo便招呼别的主顧去了。
他在那兒周旋了好一會兒,不得要領地又回旅舍。
他以為是偶然碰巧找不到那關系,也許他是到什麼地方去通知德昌了,因此下午又去。
照樣買了包紅錫包,那中年婦女也不在,換來個五十上下年紀的男人。
他又向他問起那少年,店老闆倒還和氣,隻是說:&ldquo有事下鄉去哪。
&rdquo老黃有點失望:&ldquo什麼時候回來?&rdquo店老闆搖搖頭。
老黃回到德記問女店主,他的親戚來過沒有?女店主道:&ldquo我和你一樣,時刻在等他,就是沒見人來。
&rdquo 老黃起了狐疑,他想,他這次來的任務急迫,論理關系已接上了,該有人來找,為什麼等了這一天,走了兩趟,還沒點動靜?他回到房裡,躺在床上,抽着煙卷,在分析研究原因。
他想:也許他遲到了,引起懷疑;也許是昨晚客棧出了事,引起懷疑。
如果特支因此而不敢接關系,他該怎麼辦?他現在是身無分文,靠那好心腸的女店主借錢度日。
時局緊張,一個人待在這兒什麼事不會發生?一時也焦急起來。
他忽又想起臨走時,市委書記曾對他叮囑過:&ldquo要記住,你去的地方,是個白色恐怖非常厲害的地方。
在那兒堅持工作的同志,都是雙手提着人頭過日子。
接關系時,也許不會像平常那樣,因此千萬不要急躁、大意,有困難就給組織寫信。
&rdquo他反問自己:現在是不是已到了困難時候?為什麼不給市委寫封信呢?論理在他安全抵達目的地後,也該給組織打個招呼。
因此,他便到櫃台上,向女店主借用筆墨,并要一份空白信封、信箋。
半小時後,他把信寫好了,信上說:&ldquo&hellip&hellip此間貨源奇缺,而采購者極多,常有搶購現象發生。
弟因交通故障,來遲一天,貨主借故拒交欠貨,且避而不見,隻得暫住東大街第一巷德記旅舍聽候解決。
隻與貨主原約如期交貨,貨主今拒不見面,交涉無門,使弟進退兩難。
見信務速函貨主,促其履行諾言,以守商譽,亦免弟空手而歸。
至切!至切!&rdquo他把信反複推敲一番,認為相當妥善了才去付郵。
但他也沒有放棄機會去找關系,每天還是上十八号去買紅錫包。
隻是那少年一直避不見面&hellip&hellip 八 大林比原定時間遲了一天才回城。
玉華還沒回家,小冬上學去了,因此進士第内異常清靜寂寥。
玉華娘聽陳媽說&ldquo林先生來啦&rdquo,認為是個時機。
這個因丈夫是個讀書人,一向被尊稱為先生娘的老年人,許多時日來就想找大林單獨談一次話,解決有關他和玉華的婚事問題。
他們接觸雖多,總有玉華在旁,她怕玉華罵自己老封建,又怕不能暢所欲言,表達一番心意,有許多想說的話都悶在心裡。
難得有這樣機會,她和大林單獨在一起,因此她便摸進書房,并對大林說:&ldquo阿林呀阿林,我們這座院子少了你一個,就像空了半邊屋。
&rdquo大林笑着說:&ldquo是伯母過分寵愛。
&rdquo玉華娘道:&ldquo說真的,我們家就是少了個男人,要是你能搬過來&hellip&hellip&rdquo大林還沒全理會她的意思,開口說:&ldquo我現在不就是把它當自己的家嗎?&rdquo玉華娘一陣高興:&ldquo你也這樣想就好哪。
&rdquo又進一步說:&ldquo你們年紀都不小了,你該成家立業啦,玉華也該有個丈夫,你說是不是?許久來,我就想單獨找你談談,有許多話要對你說,就是&hellip&hellip&rdquo她沉吟半晌,突又開口,&ldquo你們要好了許多年吧?&rdquo 這個突然襲擊使大林大感狼狽,面紅着。
玉華娘卻很得意,她說:&ldquo有什麼不好意思?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天經地義的事,玉華今年是二十九歲,你的年紀?&rdquo大林說:&ldquo也是二十九!&rdquo玉華娘表示滿意:&ldquo不正好?說真的,在沒有知道你們已經要好時,我真擔憂呀,一個二十九歲姑娘還沒有婆家那還行!她要自由,我和她那死去的爸一樣,不反對。
不過自由來自由去,總得有個結果,不能一輩子老是自由自由呀!她聰明,人也不太難看,不怕沒人要,過去要讨親事的人可多哩,門檻也快給踩斷,都叫她回絕,現在也還有許多人想來說親;我擔心的是人家笑話,俗語說:人言可畏。
這些年來外面說的怪話,三進大屋也裝不完呀,什麼獨身主義呀,什麼同性愛呀,什麼白虎星呀。
背着她,我就不知道偷偷流過多少眼淚,她呢,卻一點不在乎&hellip&hellip&rdquo說着說着,她心情沉重地歎了口氣,淚水也掉了。
這時忽見陳媽帶着小林匆匆進來,小林見面就說:&ldquo阿林,怎麼現在才回?&rdquo大林知道有要緊事,對玉華娘說:&ldquo伯母,您的心意我全明白了,有話以後再談吧?&rdquo玉華娘有點不舒暢:&ldquo又被小林岔斷!&rdquo還是起身告辭。
小林彙報了德記被搜查和這幾天來的情形,又把一封信交給他。
大林把信打開,是一封普通商業來往信件,他略為看過之後,便跑到對面客房去,用茶水塗抹着信背,于是出現了一行行白字: 特支: 老黃同志業于十九日抵達你處,因交通故障,比原定時間遲了一天。
他現住東大街第一巷德記旅舍,苦于無法與你們聯系。
信到之日,務速與之聯系,協助其轉移至安全地點,以利工作開展。
切切! 市委 大林把市委指示信反複地讀了幾遍,點上火燒掉,才又回到書房。
他興奮地對小林說:&ldquo現在情況已鬧清楚,老黃是自己人,你現在就到德記去找他&hellip&hellip&rdquo小林站起身就想走:&ldquo現在就把他帶到這兒來。
&rdquo大林對這年輕性急的同志帶着批評口氣說道:&ldquo你忙什麼,我的話還沒說完哩。
你到德記去找他,對他說:你托我找的那個親戚已經找到了,正在等你。
一聽你說,他一定會跟你走,你就把他帶到清源村口大榕樹下,那兒自然有人接應你們。
&rdquo 小林受了批評倒沒有什麼,他很了解這位領導同志的脾氣。
他默默地記住這一段話,正待出門,忽又記起:&ldquo玉華同志告訴我,老黃同志帶來的路費全給派出所搜去,這幾天的吃住還欠着哩。
&rdquo大林從身上拿出五塊銀洋:&ldquo代他付掉,不能使新來的同志為難。
&rdquo 小林走後,大林便進内室去向玉華娘告辭,玉華娘吃驚道:&ldquo玉華還沒回你就走?&rdquo大林道:&ldquo請伯母轉達一聲,過三幾天我再來。
&rdquo玉華娘知道留他不住,便說:&ldquo看你這樣東奔西跑的,連飯也不吃就走。
下次來,可記住把行李搬來。
&rdquo大林笑了笑:&ldquo謝謝伯母。
&rdquo便伸着那又長又健實的腿,匆匆地走出進士第。
大林要去的地方,是離城十裡地的清源鄉。
清源是個僑鄉,卻是個窮僑鄉。
全鄉有百分之八十的精壯男人出洋謀生。
因此這鄉有三多,守活寡婦女多,老頭幼孩多,童養媳多。
男人出洋雖也被稱為&ldquo番客&rdquo,但不是去當&ldquo頭家&rdquo而是去做苦力。
大多數人每年隻寄兩次僑彙,逢年過節才有;光景差點的大抵一年才寄一次僑彙,也有幾年才寄一次的。
鄉裡土地不多且多貧瘠,要依靠土地是無法為生的,這就是促成男人出洋謀生的原因。
留在鄉裡的婦女大都非常勤勞,是一家的主要勞動力,僑彙多、家景好些的,還得做些手藝貼補家用。
僑彙少或僑彙斷絕的,大都到外鄉去當短工找家用。
因此這鄉婦女又個個是身強力壯,一條扁擔能挑上一二百斤的勞動力。
這鄉盛行養童養媳,幾乎家家戶戶都養有童養媳,她們從更窮困的鄉村買了三五歲的幼女來養,到了十四五歲就草草成親。
這些年輕婦女和丈夫拜過天地,共同過日子不上一年半載,丈夫就到南洋去。
幸運的三五年回來一次,也有十年八年才回來一次,更多是渺無音訊,一輩子也不回來了。
因此大多數婦女都在守活寡。
婦女們有苦無處申,隻能去找其他寄托,鄉裡盛行&ldquo關三姑&rdquo&ldquo關太子&rdquo&ldquo找神明&rdquo各種迷信玩意。
大多年輕婦女都糾合志同道合的結成&ldquo姊妹會&rdquo,有因丈夫回鄉不願同房而自殺,有因親人離家日久,音信全無,感歎長日難過,集體投江自殺的。
不過這都是舊事,自從黨組織在這兒開展活動後,情況就有了改變,不少婦女參加了組織,極端封建反動的姊妹會,在活動時候也有了新的内容。
經過一番經營,慢慢地也成為黨組織的一個秘密據點。
大林進清源鄉,習慣地不從大路走。
在村口大榕樹旁就有一條小路,轉進小路,通過一片龍眼林,在一間獨家寡屋前停住。
這農戶有一隻脫毛老狗,平時除了吃喝外,大都蜷卧在泥地上閉目養神,每遇有陌生來客,也會擡頭懶慵慵地吠叫兩聲,算是提醒主人注意。
這時,它見有生人到來,像在例行公事似的,睜開昏花老眼,有氣無力地對大林吠叫兩聲,又埋頭養神去了。
聽見狗吠聲,從屋裡走出一個竹竿型的中年婦女,問了聲:&ldquo誰呀?&rdquo一見大林又笑着說:&ldquo是阿林,老六還沒回來哩。
&rdquo大林說:&ldquo沒關系,我有别的事來的。
&rdquo一直伸着長腿朝裡屋走。
他們到了堂屋,那中年婦女要打水給大林抹面,大林卻說:&ldquo大嫂,别忙,先幫我做點
&rdquo又對巡官交代道:&ldquo先把這婊子關起來,等會兒我再來審訊。
&rdquo那巡官心中有數,故意問道:&ldquo所長,把她關在什麼地方?&rdquo所長摸了摸八字胡:&ldquo就暫時關在我卧室裡吧!&rdquo巡官對那私娼擠擠眼,低聲說道:&ldquo等會兒你陪他玩玩叫他高興高興,就可以出去。
&rdquo私娼問:&ldquo我那朋友呢?&rdquo巡官笑道:&ldquo你真也是個有心人,怪不得走你門檻的人多。
放心,我正招待他喝酒壓驚呢!&rdquo 一聲有傳,那大大小小客棧主,已鬧哄哄地擠進來,女店主憑資格老,會說話,在這兒上上下下有人事,被推為臨時發言人,一進門她就哇啦哇啦地吵:&ldquo茶錢、酒錢、煙錢、點心錢,我哪項缺過你的?怎的翻面無情,不先打個招呼就拉人?你們是官,說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們的名譽也要緊!别的派出所轄區,今天都無事,就隻你這個派出所和大家過不去。
消息傳出去,還有誰敢來我們店裡投宿?這還不是存心破我們飯碗?&rdquo其他的人也在後面起哄。
那新所長把面孔一闆:&ldquo本所長一向公正廉明,絕不苟且徇私,不論誰,隻要違法亂紀,我都秉公辦理!&rdquo 那巡官剛剛把私娼送進所長卧室又出來,女店主便抓住他說話:&ldquo新所長剛到任,情況不明,巡官你是舊人,你說我們是不是每月都送了孝敬錢的?&rdquo巡官也從旁說了情:&ldquo大家都是自己人,有話好商量。
&rdquo又低低附在所長耳邊說了幾句什麼,所長點點頭:&ldquo那就交你辦吧。
&rdquo他起身,故意說:&ldquo我事情很忙,還有要事要辦,你們有話和巡官說吧!&rdquo說着就進卧室去。
那私娼已和巡官說妥要孝敬他,因此他便迫不及待地去辦他的&ldquo要事&rdquo了。
巡官在公案上隻一坐,就對大家宣布:&ldquo所長剛剛交代過,過去老規矩不變,今晚上的事也不能馬虎,被拉來的人每名罰大洋三元,誰交錢,誰就把人帶走,也不用再審問哩。
&rdquo客棧主七嘴八舌地直吵,叫作&ldquo皮費太重&rdquo。
但巡官卻說:&ldquo不許讨價還價,一手交錢一手交人,少一個不行!&rdquo說着把手一揮:&ldquo出去!&rdquo 當那客棧主到廣場上對旅客宣布後,大家本着花錢消災精神,也都無二話,于是就立刻繳款放人。
臨走時,女店主拉住巡官問:&ldquo你從我那姓黃的客人身上搜去的錢怎算?&rdquo巡官笑道:&ldquo不是你提起我倒忘哩,就免掉他一個人罰款吧。
&rdquo 當這些&ldquo嫌疑犯&rdquo在各客棧主帶領下走出派出所,那私娼和她的相好也出來了,她衣衫不整,頭發蓬松,對相好的說:&ldquo虧我面子大,你才免吃這場苦頭。
&rdquo那嫖客卻苦笑着說:&ldquo是你陪他睡一覺面子大,還是我五十大洋面子大?算了,倒黴!&rdquo他們也雙雙回到私娼家去。
一場虛驚過去,那新所長卻财色兼收,荷包脹鼓鼓的。
七 一早,玉華離家打算到第一巷德記旅舍去執行任務,隻走到半路,就聽說昨晚突擊檢查,從德記抓了許多人,暗自叫聲:&ldquo壞了!&rdquo又匆匆回頭。
大林聽見這消息更加緊張,對玉華說:&ldquo設法通知小林暫時躲一躲。
&rdquo又說,&ldquo我三天後再來。
&rdquo五分鐘後,他離開進士第趕出城去。
玉華心情非常不安,不知又要出什麼大事,她是個相當沉着的人,和往時一樣吃完早餐就上學校,外表和平時沒什麼兩樣。
上課鐘還沒響過,和平時一樣,學生都在校園裡活動。
她無意中遇見那德記旅舍老闆娘的女兒,想起大林委托的事,便把她拉過一邊,問起昨晚突擊檢查的事。
那天真女孩學她娘口氣說:&ldquo鬧來鬧去,還不是為個錢字。
&rdquo玉華問:&ldquo怎麼說的?&rdquo小女孩道:&ldquo什麼事也沒有,各罰大洋三元就放啦。
&rdquo說着又咯咯地笑,&ldquo聽娘說,有些客人損失很大,有個從禾市來姓黃的客人,身上帶的錢全給搜走,現在連吃飯也成問題哩。
&rdquo玉華注意地傾聽着。
&ldquo說是來找親戚的。
對人挺和氣,就是運氣不好,親戚沒找到旅費倒叫人搶了。
&rdquo說着,上課鐘已響,學生們紛紛趕進課堂,玉華知道那個人無事略為安心,可惜大林已經走了,她一時又無法通知他。
早飯後,老黃又在東大街十八号出現,他是去打聽消息,順便對昨晚的事打個招呼。
大街上很熱鬧,來往的大都是東門外的農村婦女。
她們挑着柴草、農副産品,羅列在街道兩側空地上,等候買主。
店鋪都開了,生意卻很清淡,農民在自己挑來的農副産品賣出前,是沒有現款買所需東西的。
不過,街上謠言卻很多,人們在三三兩兩、交頭接耳地談論,說省城非常吃緊,又有一支紅軍從中央蘇區打過來,中央軍抵擋不住節節敗退,那支紅軍現在已打到離刺州二百裡地區,随時都有打進刺州的可能,所以周維國連日在調兵遣将。
大家都在說:&ldquo看來又要拉夫啦。
&rdquo老黃心想:&ldquo怪不得進城的盡是婦女。
&rdquo 他到十八号去,那個光頭黑面的少年不在,有個四十來歲的婦女在掌管店務。
他照樣買了包紅錫包,想打聽一下那少年,那中年婦女隻說了聲:&ldquo有事出去了。
&rdquo便招呼别的主顧去了。
他在那兒周旋了好一會兒,不得要領地又回旅舍。
他以為是偶然碰巧找不到那關系,也許他是到什麼地方去通知德昌了,因此下午又去。
照樣買了包紅錫包,那中年婦女也不在,換來個五十上下年紀的男人。
他又向他問起那少年,店老闆倒還和氣,隻是說:&ldquo有事下鄉去哪。
&rdquo老黃有點失望:&ldquo什麼時候回來?&rdquo店老闆搖搖頭。
老黃回到德記問女店主,他的親戚來過沒有?女店主道:&ldquo我和你一樣,時刻在等他,就是沒見人來。
&rdquo 老黃起了狐疑,他想,他這次來的任務急迫,論理關系已接上了,該有人來找,為什麼等了這一天,走了兩趟,還沒點動靜?他回到房裡,躺在床上,抽着煙卷,在分析研究原因。
他想:也許他遲到了,引起懷疑;也許是昨晚客棧出了事,引起懷疑。
如果特支因此而不敢接關系,他該怎麼辦?他現在是身無分文,靠那好心腸的女店主借錢度日。
時局緊張,一個人待在這兒什麼事不會發生?一時也焦急起來。
他忽又想起臨走時,市委書記曾對他叮囑過:&ldquo要記住,你去的地方,是個白色恐怖非常厲害的地方。
在那兒堅持工作的同志,都是雙手提着人頭過日子。
接關系時,也許不會像平常那樣,因此千萬不要急躁、大意,有困難就給組織寫信。
&rdquo他反問自己:現在是不是已到了困難時候?為什麼不給市委寫封信呢?論理在他安全抵達目的地後,也該給組織打個招呼。
因此,他便到櫃台上,向女店主借用筆墨,并要一份空白信封、信箋。
半小時後,他把信寫好了,信上說:&ldquo&hellip&hellip此間貨源奇缺,而采購者極多,常有搶購現象發生。
弟因交通故障,來遲一天,貨主借故拒交欠貨,且避而不見,隻得暫住東大街第一巷德記旅舍聽候解決。
隻與貨主原約如期交貨,貨主今拒不見面,交涉無門,使弟進退兩難。
見信務速函貨主,促其履行諾言,以守商譽,亦免弟空手而歸。
至切!至切!&rdquo他把信反複推敲一番,認為相當妥善了才去付郵。
但他也沒有放棄機會去找關系,每天還是上十八号去買紅錫包。
隻是那少年一直避不見面&hellip&hellip 八 大林比原定時間遲了一天才回城。
玉華還沒回家,小冬上學去了,因此進士第内異常清靜寂寥。
玉華娘聽陳媽說&ldquo林先生來啦&rdquo,認為是個時機。
這個因丈夫是個讀書人,一向被尊稱為先生娘的老年人,許多時日來就想找大林單獨談一次話,解決有關他和玉華的婚事問題。
他們接觸雖多,總有玉華在旁,她怕玉華罵自己老封建,又怕不能暢所欲言,表達一番心意,有許多想說的話都悶在心裡。
難得有這樣機會,她和大林單獨在一起,因此她便摸進書房,并對大林說:&ldquo阿林呀阿林,我們這座院子少了你一個,就像空了半邊屋。
&rdquo大林笑着說:&ldquo是伯母過分寵愛。
&rdquo玉華娘道:&ldquo說真的,我們家就是少了個男人,要是你能搬過來&hellip&hellip&rdquo大林還沒全理會她的意思,開口說:&ldquo我現在不就是把它當自己的家嗎?&rdquo玉華娘一陣高興:&ldquo你也這樣想就好哪。
&rdquo又進一步說:&ldquo你們年紀都不小了,你該成家立業啦,玉華也該有個丈夫,你說是不是?許久來,我就想單獨找你談談,有許多話要對你說,就是&hellip&hellip&rdquo她沉吟半晌,突又開口,&ldquo你們要好了許多年吧?&rdquo 這個突然襲擊使大林大感狼狽,面紅着。
玉華娘卻很得意,她說:&ldquo有什麼不好意思?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天經地義的事,玉華今年是二十九歲,你的年紀?&rdquo大林說:&ldquo也是二十九!&rdquo玉華娘表示滿意:&ldquo不正好?說真的,在沒有知道你們已經要好時,我真擔憂呀,一個二十九歲姑娘還沒有婆家那還行!她要自由,我和她那死去的爸一樣,不反對。
不過自由來自由去,總得有個結果,不能一輩子老是自由自由呀!她聰明,人也不太難看,不怕沒人要,過去要讨親事的人可多哩,門檻也快給踩斷,都叫她回絕,現在也還有許多人想來說親;我擔心的是人家笑話,俗語說:人言可畏。
這些年來外面說的怪話,三進大屋也裝不完呀,什麼獨身主義呀,什麼同性愛呀,什麼白虎星呀。
背着她,我就不知道偷偷流過多少眼淚,她呢,卻一點不在乎&hellip&hellip&rdquo說着說着,她心情沉重地歎了口氣,淚水也掉了。
這時忽見陳媽帶着小林匆匆進來,小林見面就說:&ldquo阿林,怎麼現在才回?&rdquo大林知道有要緊事,對玉華娘說:&ldquo伯母,您的心意我全明白了,有話以後再談吧?&rdquo玉華娘有點不舒暢:&ldquo又被小林岔斷!&rdquo還是起身告辭。
小林彙報了德記被搜查和這幾天來的情形,又把一封信交給他。
大林把信打開,是一封普通商業來往信件,他略為看過之後,便跑到對面客房去,用茶水塗抹着信背,于是出現了一行行白字: 特支: 老黃同志業于十九日抵達你處,因交通故障,比原定時間遲了一天。
他現住東大街第一巷德記旅舍,苦于無法與你們聯系。
信到之日,務速與之聯系,協助其轉移至安全地點,以利工作開展。
切切! 市委 大林把市委指示信反複地讀了幾遍,點上火燒掉,才又回到書房。
他興奮地對小林說:&ldquo現在情況已鬧清楚,老黃是自己人,你現在就到德記去找他&hellip&hellip&rdquo小林站起身就想走:&ldquo現在就把他帶到這兒來。
&rdquo大林對這年輕性急的同志帶着批評口氣說道:&ldquo你忙什麼,我的話還沒說完哩。
你到德記去找他,對他說:你托我找的那個親戚已經找到了,正在等你。
一聽你說,他一定會跟你走,你就把他帶到清源村口大榕樹下,那兒自然有人接應你們。
&rdquo 小林受了批評倒沒有什麼,他很了解這位領導同志的脾氣。
他默默地記住這一段話,正待出門,忽又記起:&ldquo玉華同志告訴我,老黃同志帶來的路費全給派出所搜去,這幾天的吃住還欠着哩。
&rdquo大林從身上拿出五塊銀洋:&ldquo代他付掉,不能使新來的同志為難。
&rdquo 小林走後,大林便進内室去向玉華娘告辭,玉華娘吃驚道:&ldquo玉華還沒回你就走?&rdquo大林道:&ldquo請伯母轉達一聲,過三幾天我再來。
&rdquo玉華娘知道留他不住,便說:&ldquo看你這樣東奔西跑的,連飯也不吃就走。
下次來,可記住把行李搬來。
&rdquo大林笑了笑:&ldquo謝謝伯母。
&rdquo便伸着那又長又健實的腿,匆匆地走出進士第。
大林要去的地方,是離城十裡地的清源鄉。
清源是個僑鄉,卻是個窮僑鄉。
全鄉有百分之八十的精壯男人出洋謀生。
因此這鄉有三多,守活寡婦女多,老頭幼孩多,童養媳多。
男人出洋雖也被稱為&ldquo番客&rdquo,但不是去當&ldquo頭家&rdquo而是去做苦力。
大多數人每年隻寄兩次僑彙,逢年過節才有;光景差點的大抵一年才寄一次僑彙,也有幾年才寄一次的。
鄉裡土地不多且多貧瘠,要依靠土地是無法為生的,這就是促成男人出洋謀生的原因。
留在鄉裡的婦女大都非常勤勞,是一家的主要勞動力,僑彙多、家景好些的,還得做些手藝貼補家用。
僑彙少或僑彙斷絕的,大都到外鄉去當短工找家用。
因此這鄉婦女又個個是身強力壯,一條扁擔能挑上一二百斤的勞動力。
這鄉盛行養童養媳,幾乎家家戶戶都養有童養媳,她們從更窮困的鄉村買了三五歲的幼女來養,到了十四五歲就草草成親。
這些年輕婦女和丈夫拜過天地,共同過日子不上一年半載,丈夫就到南洋去。
幸運的三五年回來一次,也有十年八年才回來一次,更多是渺無音訊,一輩子也不回來了。
因此大多數婦女都在守活寡。
婦女們有苦無處申,隻能去找其他寄托,鄉裡盛行&ldquo關三姑&rdquo&ldquo關太子&rdquo&ldquo找神明&rdquo各種迷信玩意。
大多年輕婦女都糾合志同道合的結成&ldquo姊妹會&rdquo,有因丈夫回鄉不願同房而自殺,有因親人離家日久,音信全無,感歎長日難過,集體投江自殺的。
不過這都是舊事,自從黨組織在這兒開展活動後,情況就有了改變,不少婦女參加了組織,極端封建反動的姊妹會,在活動時候也有了新的内容。
經過一番經營,慢慢地也成為黨組織的一個秘密據點。
大林進清源鄉,習慣地不從大路走。
在村口大榕樹旁就有一條小路,轉進小路,通過一片龍眼林,在一間獨家寡屋前停住。
這農戶有一隻脫毛老狗,平時除了吃喝外,大都蜷卧在泥地上閉目養神,每遇有陌生來客,也會擡頭懶慵慵地吠叫兩聲,算是提醒主人注意。
這時,它見有生人到來,像在例行公事似的,睜開昏花老眼,有氣無力地對大林吠叫兩聲,又埋頭養神去了。
聽見狗吠聲,從屋裡走出一個竹竿型的中年婦女,問了聲:&ldquo誰呀?&rdquo一見大林又笑着說:&ldquo是阿林,老六還沒回來哩。
&rdquo大林說:&ldquo沒關系,我有别的事來的。
&rdquo一直伸着長腿朝裡屋走。
他們到了堂屋,那中年婦女要打水給大林抹面,大林卻說:&ldquo大嫂,别忙,先幫我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