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教條與宇宙 (1943)
關燈
小
中
大
們這樣,堕落,也需要同樣的救贖,卻并未得到垂憐&mdash&mdash隻有這時,道成肉身的教義,才與我們所知的宇宙之浩瀚相沖突。
可是,我們對此等事一無所知。
宇宙中或許到處都是不需拯救的生靈。
或許到處都是生靈之外的事物,它們令神的智慧(theDivineWisdom)滿意的方式,我們無法想見。
我們并無名分,勾畫上帝的心靈地圖,或給祂的興緻設限。
甚至對一個我們知道比自己更偉大的人,我們也無此名分。
神就是愛(Godislove)以及祂喜悅人(Hedelightsinman)的教義,乃肯定性教義(positivedoctrines),而非限定性教義(limitingdoctrines)。
祂不是比這教義更少。
至于祂超出的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我們隻知道,祂必然超出我們所能想見的。
可以預料,祂的創造對于我們,大體上應是難以索解。
對這些事情的此等誤解,基督徒自身亦難辭其咎。
他們有個壞習慣,談起啟示(revelation),仿佛啟示之存在隻是為了滿足求知欲,仿佛啟示通過照亮全部造物,因而變得自明(self-explanatory),并回答了所有問題。
可是在我眼中,啟示隻是關乎實踐(practical),隻針對堕落了的人(theFallenMan)這一特殊動物,隻為解其于倒懸&mdash&mdash而不是針對人身上的探索精神,不是為了滿足他的自由求知欲。
我們知道上帝曾探訪并贖回祂的子民,這就告訴了我們,人類這一造物的一般品質(generalcharacter);就好比給大農場裡一隻瘟雞的一劑藥,告訴了它英格蘭養殖業的一般品質。
我們知道,自己必須做什麼,必須要走的通往生命之源的是哪條路。
我們也知道,那些鄭重其事遵此方向的人,沒人抱怨自己上了當受了騙。
至于是否還有我們這樣的造物,他們得到何等對待?無生之物之存在,隻是為了服務于有生之物,還是另有理由?空間之廣袤是某些目的之手段,是個幻象,抑或不過是一種無盡能量有用武之地的自然模式(naturalmode)?&mdash&mdash凡斯種種,我想,我們隻有揣想的份。
需要因浩渺宇宙擔驚受怕的,并非基督教,而是把存在的全部意義(thewholemeaningofexistence),置于此星球上生物進化或社會進化之上的那些體系。
是創造進化論者、柏格森主義者或蕭伯納主義者,或共産主義者,仰望星空時才應感到戰栗。
因為,他其實委身于一條要沉的船(asinkingship)。
他其實試圖無視事物明擺着的本性,仿佛藉全神貫注于單個星球上的可能的上升趨勢,就可以讓自己忘記整個宇宙中無可避免的下降趨勢,溫度漸低以及無可挽回的解體趨勢。
因為,熵(entropy)才是真正的宇宙波,地球上的進化隻是其中的瞬間漣漪。
基于此,我主張,我們基督徒和其他任何人一樣,無須為已實際獲得的知識而擔驚受怕。
然而,恰如我在一開始所說,這并非根本回答。
科學理論反複無常,今天看起來比上個世紀友好很多,明日或許又轉而反對我們。
根本回答(basicanswer)在别處。
請允許我提醒一下大家,我們試圖回答的問題。
它就是:如何能夠在持續不斷的知識增長中,維系一成不變之體系?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深知它如何能夠。
一位成熟學者,閱讀柏拉圖的某一偉大篇章,一眼就能看到形而上學、文學之美以及二者在歐洲史上的地位。
他與正在學習希臘字母的學童,處于很不相同的位置。
可是,藉助不變的字母表,這一闊大的精神和情感活動才得以展開。
字母表并未被新知識打破。
它并未過時。
它要是改變,就會一團糟。
一位偉大的基督徒政治家,會考慮某一措施道德與否,考慮到它會如何影響千萬人的生活,這一考慮牽涉到無比複雜的經濟、地緣及政治考慮。
他就與首次得知人不能欺騙或撒謊或不能傷害無辜者的某個孩子,處于不同位置。
可是,這一政治家身上隻有完好無損地保留着兒時首次習得的偉大的道德共識,他的深思熟慮才會是道德的。
丢了這一知識,就不會有進步,隻有變化。
因為,變化并非進步,除非其核心保持不變。
小橡樹長成大橡樹:要是它成為一棵山毛榉,那就不是生長,而隻是變化。
再舉一個例子,數蘋果與得出現代物理學的一個數學公式,差别甚大。
可是,二者都用乘法表,乘法表并未過時。
一言以蔽之,無論何處有真正的知識進步,總有一些知識并未作廢。
進步的可能性,恰好要求應有某些不變因素。
新瓶裝新酒,務必如此:可是并非新口腔、新喉嚨以及新脾胃。
否則,對于我們,它就不再是&ldquo酒&rdquo。
我想,我們都應同意,在數學基本法則中,會找到此類不變因素。
我會給這類不變因素,添上道德基本準則。
我還會添上基督教的基本教義。
用專技語言來說,我斷言,基督教所作的肯定性曆史陳述(thepositiveh
可是,我們對此等事一無所知。
宇宙中或許到處都是不需拯救的生靈。
或許到處都是生靈之外的事物,它們令神的智慧(theDivineWisdom)滿意的方式,我們無法想見。
我們并無名分,勾畫上帝的心靈地圖,或給祂的興緻設限。
甚至對一個我們知道比自己更偉大的人,我們也無此名分。
神就是愛(Godislove)以及祂喜悅人(Hedelightsinman)的教義,乃肯定性教義(positivedoctrines),而非限定性教義(limitingdoctrines)。
祂不是比這教義更少。
至于祂超出的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我們隻知道,祂必然超出我們所能想見的。
可以預料,祂的創造對于我們,大體上應是難以索解。
對這些事情的此等誤解,基督徒自身亦難辭其咎。
他們有個壞習慣,談起啟示(revelation),仿佛啟示之存在隻是為了滿足求知欲,仿佛啟示通過照亮全部造物,因而變得自明(self-explanatory),并回答了所有問題。
可是在我眼中,啟示隻是關乎實踐(practical),隻針對堕落了的人(theFallenMan)這一特殊動物,隻為解其于倒懸&mdash&mdash而不是針對人身上的探索精神,不是為了滿足他的自由求知欲。
我們知道上帝曾探訪并贖回祂的子民,這就告訴了我們,人類這一造物的一般品質(generalcharacter);就好比給大農場裡一隻瘟雞的一劑藥,告訴了它英格蘭養殖業的一般品質。
我們知道,自己必須做什麼,必須要走的通往生命之源的是哪條路。
我們也知道,那些鄭重其事遵此方向的人,沒人抱怨自己上了當受了騙。
至于是否還有我們這樣的造物,他們得到何等對待?無生之物之存在,隻是為了服務于有生之物,還是另有理由?空間之廣袤是某些目的之手段,是個幻象,抑或不過是一種無盡能量有用武之地的自然模式(naturalmode)?&mdash&mdash凡斯種種,我想,我們隻有揣想的份。
需要因浩渺宇宙擔驚受怕的,并非基督教,而是把存在的全部意義(thewholemeaningofexistence),置于此星球上生物進化或社會進化之上的那些體系。
是創造進化論者、柏格森主義者或蕭伯納主義者,或共産主義者,仰望星空時才應感到戰栗。
因為,他其實委身于一條要沉的船(asinkingship)。
他其實試圖無視事物明擺着的本性,仿佛藉全神貫注于單個星球上的可能的上升趨勢,就可以讓自己忘記整個宇宙中無可避免的下降趨勢,溫度漸低以及無可挽回的解體趨勢。
因為,熵(entropy)才是真正的宇宙波,地球上的進化隻是其中的瞬間漣漪。
基于此,我主張,我們基督徒和其他任何人一樣,無須為已實際獲得的知識而擔驚受怕。
然而,恰如我在一開始所說,這并非根本回答。
科學理論反複無常,今天看起來比上個世紀友好很多,明日或許又轉而反對我們。
根本回答(basicanswer)在别處。
請允許我提醒一下大家,我們試圖回答的問題。
它就是:如何能夠在持續不斷的知識增長中,維系一成不變之體系?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深知它如何能夠。
一位成熟學者,閱讀柏拉圖的某一偉大篇章,一眼就能看到形而上學、文學之美以及二者在歐洲史上的地位。
他與正在學習希臘字母的學童,處于很不相同的位置。
可是,藉助不變的字母表,這一闊大的精神和情感活動才得以展開。
字母表并未被新知識打破。
它并未過時。
它要是改變,就會一團糟。
一位偉大的基督徒政治家,會考慮某一措施道德與否,考慮到它會如何影響千萬人的生活,這一考慮牽涉到無比複雜的經濟、地緣及政治考慮。
他就與首次得知人不能欺騙或撒謊或不能傷害無辜者的某個孩子,處于不同位置。
可是,這一政治家身上隻有完好無損地保留着兒時首次習得的偉大的道德共識,他的深思熟慮才會是道德的。
丢了這一知識,就不會有進步,隻有變化。
因為,變化并非進步,除非其核心保持不變。
小橡樹長成大橡樹:要是它成為一棵山毛榉,那就不是生長,而隻是變化。
再舉一個例子,數蘋果與得出現代物理學的一個數學公式,差别甚大。
可是,二者都用乘法表,乘法表并未過時。
一言以蔽之,無論何處有真正的知識進步,總有一些知識并未作廢。
進步的可能性,恰好要求應有某些不變因素。
新瓶裝新酒,務必如此:可是并非新口腔、新喉嚨以及新脾胃。
否則,對于我們,它就不再是&ldquo酒&rdquo。
我想,我們都應同意,在數學基本法則中,會找到此類不變因素。
我會給這類不變因素,添上道德基本準則。
我還會添上基督教的基本教義。
用專技語言來說,我斷言,基督教所作的肯定性曆史陳述(thepositiv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