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教條與宇宙 (1943)
關燈
小
中
大
s)。
無論會是何種情況,确定的是,大小之辯基于這一預設,即大小之别對應于價值之别。
因為除非二者相對應,否則,就不會有理由認為:小小地球及地球上面更微乎其微的人類被造,在包括衆多漩渦星雲的宇宙中,不應成為最重要的事物。
現在問題是,這一預設是理性的(rational),還是情感的(emotional)?我和其他任何人一樣感到,推想在上帝眼裡,相對于原子一樣的人類,銀河系不大重要,這荒誕絕倫。
但我注意到,推想一個五尺高的人可以比另一位五尺三寸半高的人更重要,就不那麼荒謬了。
更不用說,推想一個人可以比一棵樹更重要,大腦比腿更重要。
換言之,隻有當大小之别非常巨大之時,才會産生這種荒謬感。
然而,由理性所領會的關系,應當是普遍适用的。
假如大小與價值确有聯系,大小方面的小差别也應伴随着價值方面的小差别,恰如大小方面的大差别伴随着價值方面的大差别。
可是,沒有哪個頭腦清醒的人會如此推想。
我并不認為,高個比矮個略有價值。
我容不下樹比人約略占優,并進而忽視人,因為人小得無足為慮。
在處理大小方面的小差别時,我領會到,大小之别與無論何種價值之别都沒聯系。
我因而得出結論,給大小方面的巨大差别所附加的重要性,并非關乎理性,而是關乎情感&mdash&mdash隻有當絕對大小到達某一點時,大小方面的優勢才會産生的那種特殊情感。
我們是積習難改的詩人(inveteratepoets)。
當量很大之時,我們就不再認為它隻是量。
我們的想象力蘇醒了。
不隻是量,我們現在有了一種質&mdash&mdash崇高(sublime)。
除非如此,否則,銀河系算術意義上的巨大(arithmeticalgreatness)就不比電話号碼本上的數字,更令人印象深刻。
因而在某種意義上,物質宇宙從我們自身汲取令我們敬畏的力量。
對一顆并無我等之情感亦缺乏我等之想象力的心靈來說,大小之辯毫無意義。
人帶着敬意仰望星空:猴子則否。
空間之永恒沉默令帕斯卡爾恐懼,然而正是帕斯卡爾之偉大,使得空間如此。
當你我震撼于宇宙之浩渺,你我(嚴格說來幾乎)是被自己的影子所震撼:光年及千萬世紀隻有算術意義,除非人的影子(shadowofman),也即詩人或神話作者的影子落在它上面。
我并不是說,人因其影子而戰栗就是錯誤;那可是上帝的形像的影子啊。
即便物質之廣袤有蓋過我們的靈的威脅,我們必須謹記,隻有靈化了的物質(matterspiritualized)才能如此。
仙女座的大星雲某種意義上配得上偉大,歸功于有個謙卑的人。
這又驅使我再次說,我們真是難于取悅(wearehardtoplease)。
要是我們發現自己身處的世界不夠廣漠不夠陌然,不能給我們帕斯卡爾式的恐懼,我們将會是何等可憐的造物啊!我們這等造物,是有義且有生的兩栖動物,從感官世界(worldofsense)出發,經由神話(myth)和隐喻(metaphor),到達屬靈境界(worldofspirit)。
我實在看不出,若無宇宙之大所提供的暗示,我們如何能夠知道上帝之偉大。
再者,我們到底要什麼樣的宇宙?要是它小得溫馨,就不會大得崇高。
要是它大得足以讓我們伸展屬靈手腳,它就必定大得讓我等迷惑。
感到局促還是感到恐懼,在任何可以想見的世界中,我們必居其一。
我傾向于感到恐懼。
在一個可以看到盡頭的宇宙之中,我會感到窒息。
在林中漫步之時,難道你不曾刻意轉身,生怕很快走到林子那頭,使得它在你日後的想象中淪為可憐兮兮的幾绺樹? 我期望你并不認為我在提出,上帝造漩渦星雲隻是為了或主要為了給我這種敬畏或迷惑體驗。
關于祂為何造它們,我茫然無緒;總而言之,要是我有點頭緒,那才是咄咄怪事。
據我所知,基督信仰總體上并不固執于一種人類中心的宇宙觀。
《創世記》第一章,無疑以民間傳說(folk-tale)的形式講述創世故事,這是早在聖耶柔米時代就體認的一個事實。
要是你斷章取義隻看這章,你可能會得到人類中心的印象。
但是,聖經總體上并不支持這一印象。
很少有文學像《約伯記》那樣嚴厲警告我們,不要把人當作萬物之尺度:&ldquo你能用魚鈎釣上鳄魚嗎?豈肯與你立約,使你拿它永遠作奴仆嗎?人指望捉拿它是徒然的;一見它,豈不喪膽嗎?&rdquo在聖保羅那裡,空中掌權者似乎通常與人為敵。
當然,基督信仰之要旨在于,上帝愛人,正是為了人,祂才降世為人并為人而死。
但這并不證明,人是自然的唯一目的。
在比喻中,正是那頭迷失的羊才是牧人四出尋找的:它不是羊群裡唯一的羊,我們也沒有聽說它就是最寶貴的&mdash&mdash除非說,那最為窮乏者,隻要依舊窮乏,在愛的眼裡,就具有一種特别價值。
隻有當我們也知道,在此浩瀚宇宙中,還有其他理性物種(rationalspecies),他們也像我
無論會是何種情況,确定的是,大小之辯基于這一預設,即大小之别對應于價值之别。
因為除非二者相對應,否則,就不會有理由認為:小小地球及地球上面更微乎其微的人類被造,在包括衆多漩渦星雲的宇宙中,不應成為最重要的事物。
現在問題是,這一預設是理性的(rational),還是情感的(emotional)?我和其他任何人一樣感到,推想在上帝眼裡,相對于原子一樣的人類,銀河系不大重要,這荒誕絕倫。
但我注意到,推想一個五尺高的人可以比另一位五尺三寸半高的人更重要,就不那麼荒謬了。
更不用說,推想一個人可以比一棵樹更重要,大腦比腿更重要。
換言之,隻有當大小之别非常巨大之時,才會産生這種荒謬感。
然而,由理性所領會的關系,應當是普遍适用的。
假如大小與價值确有聯系,大小方面的小差别也應伴随着價值方面的小差别,恰如大小方面的大差别伴随着價值方面的大差别。
可是,沒有哪個頭腦清醒的人會如此推想。
我并不認為,高個比矮個略有價值。
我容不下樹比人約略占優,并進而忽視人,因為人小得無足為慮。
在處理大小方面的小差别時,我領會到,大小之别與無論何種價值之别都沒聯系。
我因而得出結論,給大小方面的巨大差别所附加的重要性,并非關乎理性,而是關乎情感&mdash&mdash隻有當絕對大小到達某一點時,大小方面的優勢才會産生的那種特殊情感。
我們是積習難改的詩人(inveteratepoets)。
當量很大之時,我們就不再認為它隻是量。
我們的想象力蘇醒了。
不隻是量,我們現在有了一種質&mdash&mdash崇高(sublime)。
除非如此,否則,銀河系算術意義上的巨大(arithmeticalgreatness)就不比電話号碼本上的數字,更令人印象深刻。
因而在某種意義上,物質宇宙從我們自身汲取令我們敬畏的力量。
對一顆并無我等之情感亦缺乏我等之想象力的心靈來說,大小之辯毫無意義。
人帶着敬意仰望星空:猴子則否。
空間之永恒沉默令帕斯卡爾恐懼,然而正是帕斯卡爾之偉大,使得空間如此。
當你我震撼于宇宙之浩渺,你我(嚴格說來幾乎)是被自己的影子所震撼:光年及千萬世紀隻有算術意義,除非人的影子(shadowofman),也即詩人或神話作者的影子落在它上面。
我并不是說,人因其影子而戰栗就是錯誤;那可是上帝的形像的影子啊。
即便物質之廣袤有蓋過我們的靈的威脅,我們必須謹記,隻有靈化了的物質(matterspiritualized)才能如此。
仙女座的大星雲某種意義上配得上偉大,歸功于有個謙卑的人。
這又驅使我再次說,我們真是難于取悅(wearehardtoplease)。
要是我們發現自己身處的世界不夠廣漠不夠陌然,不能給我們帕斯卡爾式的恐懼,我們将會是何等可憐的造物啊!我們這等造物,是有義且有生的兩栖動物,從感官世界(worldofsense)出發,經由神話(myth)和隐喻(metaphor),到達屬靈境界(worldofspirit)。
我實在看不出,若無宇宙之大所提供的暗示,我們如何能夠知道上帝之偉大。
再者,我們到底要什麼樣的宇宙?要是它小得溫馨,就不會大得崇高。
要是它大得足以讓我們伸展屬靈手腳,它就必定大得讓我等迷惑。
感到局促還是感到恐懼,在任何可以想見的世界中,我們必居其一。
我傾向于感到恐懼。
在一個可以看到盡頭的宇宙之中,我會感到窒息。
在林中漫步之時,難道你不曾刻意轉身,生怕很快走到林子那頭,使得它在你日後的想象中淪為可憐兮兮的幾绺樹? 我期望你并不認為我在提出,上帝造漩渦星雲隻是為了或主要為了給我這種敬畏或迷惑體驗。
關于祂為何造它們,我茫然無緒;總而言之,要是我有點頭緒,那才是咄咄怪事。
據我所知,基督信仰總體上并不固執于一種人類中心的宇宙觀。
《創世記》第一章,無疑以民間傳說(folk-tale)的形式講述創世故事,這是早在聖耶柔米時代就體認的一個事實。
要是你斷章取義隻看這章,你可能會得到人類中心的印象。
但是,聖經總體上并不支持這一印象。
很少有文學像《約伯記》那樣嚴厲警告我們,不要把人當作萬物之尺度:&ldquo你能用魚鈎釣上鳄魚嗎?豈肯與你立約,使你拿它永遠作奴仆嗎?人指望捉拿它是徒然的;一見它,豈不喪膽嗎?&rdquo在聖保羅那裡,空中掌權者似乎通常與人為敵。
當然,基督信仰之要旨在于,上帝愛人,正是為了人,祂才降世為人并為人而死。
但這并不證明,人是自然的唯一目的。
在比喻中,正是那頭迷失的羊才是牧人四出尋找的:它不是羊群裡唯一的羊,我們也沒有聽說它就是最寶貴的&mdash&mdash除非說,那最為窮乏者,隻要依舊窮乏,在愛的眼裡,就具有一種特别價值。
隻有當我們也知道,在此浩瀚宇宙中,還有其他理性物種(rationalspecies),他們也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