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善惡二元論之纰缪 (1941)

關燈
EvilandGod 喬德(Joad)博士在上一期發表的名為《上帝與惡》的文章,得出一個有趣結論:既然&ldquo機械論&rdquo和&ldquo層創進化論&rdquo漏洞百出,我們終究必須在基督教之類的一神論哲學與拜火教之類的二元論之間,做出選擇。

    我與喬德博士一緻拒斥機械論與層創進化論。

    機械論,恰如一切唯物論體系,在知識問題上栽跤。

    要是思維是腦細胞運動的不期然而然的産物,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相信它?至于層創進化論,要是有人堅持用上帝一詞意指&ldquo宇宙中接下來碰巧發生的事情&rdquo,我們當然擋不住他。

    然而事實上,沒人能夠這樣使用此詞,除非他有個隐秘信念:後來者将更勝一籌(improvement)。

    此種信念,除了毫無根據,還給層創進化論擺上了一個特殊困難。

    要是事物能夠改進(improve),這就意味着,在宇宙進程之上及之外(aboveandbeyond),必定有宇宙進程能夠接近的某種關于善的絕對标準。

    要是&ldquo更好&rdquo僅僅意味着&ldquo後來者&rdquo,那麼說&ldquo變得更好&rdquo就毫無意義&mdash&mdash這就相當于祝賀你到達目的地,卻把目的地界定為&ldquo你所到之處&rdquo。

    mellontolatry,或曰未來崇拜,是一種糨糊宗教(fuddledreligion)。

     于是我們就留下一神論與二元論兩個選擇&mdash&mdash其一是唯一的、善的、全能的存有之本源(sourceofbeing);另一則是不相上下、非受造(uncreated)而又兩相敵對的力量,一善一惡。

    喬德博士提出,由于邪惡現實(factofevil)這一&ldquo新的當務之急&rdquo,後一觀點占據上風。

    可是,新的當務之急是什麼?相對于維多利亞時代的哲學家&mdash&mdash這個世界最幸福的時代最幸福的國度最幸福的階級中受厚愛的人們&mdash&mdash惡對于我們也許看上去更為緊迫。

    但是,相對于從古至今的衆多一神論者,惡對于我們也沒緊迫到哪裡去。

    悲慘世界與一全善存有(awhollygoodBeing)創造并指引世界,是相容的。

    對這一教義的經典闡發,來自波愛修斯(Boethius),他當時身陷缧绁終被鞭撻至死;亦來自聖奧古斯丁,他當時沉思羅馬之劫(thesackofRome)。

    當前世界,乃常态;上一個世紀,才不正常。

     這就驅使我們追問,為何有那麼多代人拒斥二元論?可以确定,不是因為他們不熟悉苦難;也不是因為他們沒注意到二元論,明顯頭頭是道(plausibility)。

    有可能的倒是,他們看到二元論的兩個緻命難題,一關乎形而上學,一關乎道德。

     形而上學難題是這樣的。

    這兩股力量,善與惡,并不相互解釋。

    無論善神瑪茲達還是惡神阿裡曼都不能以終極(theUltimate)自居。

    相對于二者,更為終極的是二者共存這一難以理喻的事實。

    二者之中無一方選擇這一&ldquo面對面&rdquo。

    因而,每一方都是有條件的(conditioned)&mdash&mdash無論願不願意,都處于某一情境;真正的終極(therealUltimate),要麼是那個情境本身,要麼是産生這一情境的某種無名力量。

    二元論尚未抵達存有之根基(thegroundofbeing)。

    你不可能把兩個有條件的、相互依存的存有,接納為自本自根的(self-grounded)、自誠自明的(self-comprehending)絕對。

    在形象思維層面,這一難題的表征就是,除非我們偷偷引入二者并存于一個共同空間這一觀念,否則我們無法思考善神與惡神。

    這樣也就等于承認,我們應對的并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