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曆史主義 (1950)
關燈
小
中
大
活裡一分鐘的方方面面,總得用上你自己生活裡整整一分鐘吧。
這個時間,你花不起。
這些相當明顯的反思,或許難不倒曆史主義者。
因為他會回答說:&ldquo當然啦,我承認我們不知道而且無法知道(其實,是不想知道)一切雞毛蒜皮子事。
這号事充斥着過去,一如充斥着現在:吻,蹙眉,撓癢癢,吸鼻子,打嗝,咳嗽。
可是,我們知道那些重要事實。
&rdquo對于史學家而言,這是個響當當的答複;不過對于曆史主義者,我清楚不是這樣。
你會留意到,我們已經遠遠離開了第一義的曆史&mdash&mdash上帝之手寫就的整個故事。
一開始,我們就不得不放棄這部故事裡那些仍在未來的部分。
如今則好像是,我們甚至都沒有得到我們稱之為&ldquo過去&rdquo的那些部分的文本。
我們隻有一些節選;而這些節選,就數量而論,跟原始文本比起來,就跟一個詞和大英博物館的所有藏書比起來差不多。
這就要我們相信,從這等規模的節選出發,人(在沒有得到神啟的情況下)就能得出原始文本的原意、構思或意圖。
這要變得可信,除非可以表明,這些節選在質的方面,彌補了量的不足。
假如能彌補此不足,那麼其質量就不得不出奇地好。
&ldquo過去那些重要部分都留下來了。
&rdquo假如一位史學家這麼說(我并不肯定絕大多數史學家會這麼說),他用&ldquo重要&rdquo一詞指的是,跟他所從事的特定研究的相關性。
因而,假如他是個經濟史學家,經濟事實對他就重要;假如他是個軍事史學家,重要的就是軍事事實。
而且他不會開始他的研究,除非他有理由認為,存在着相關證據。
對他而言,&ldquo重要&rdquo事實通常都留下來了,因為他從事研究,端賴有可能會擁有他所謂的重要事實。
有時候他會發覺自己打錯了算盤。
他承認失敗,然後嘗試新的課題。
所有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而曆史主義者,卻處于不同立場。
當他說&ldquo重要事實全都留下來了&rdquo,他用&ldquo重要&rdquo一詞必定是指(假如他為此還會說點什麼的話),顯示了曆史的内在意義的東西。
對一位黑格爾式的曆史主義者而言,過去的那些重要部分,就是絕對精神在其中漸次自我顯現的那些部分;對一位基督教曆史主義者而言,就是顯現了神意的那部分。
在這一斷言中,我看到了兩個困難。
其一是邏輯的。
倘若曆史真如曆史主義者所言,就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顯現,就是上帝之手寫就的一部故事,就是囊括了其他一切啟示的啟示,那麼可以确定,他必須走到曆史本身那裡,讓曆史教他什麼才是重要的。
他事先如何知曉,哪一類事件就級别高于其他種類事件,就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顯現?假如他并不知曉,他又如何能夠保證,它就是想方設法(多麼順呐!)得到記載的那類事件? 要是我們稍想一下,過去的一個事實藉以抵達後代或沒能抵達後代的那個過程,第二個困難就顯而易見了。
史前陶罐留下來了,因為陶器雖易碎,但卻難以毀滅;史前詩歌消失了,因為語詞沒有付諸書寫,就會随風而去。
這下是否就有理由得出結論說,史前并無詩歌,或者照曆史主義者的标準,詩歌沒有陶器重要?這下是否就發現了一條規律,重要手稿都留了下來,而不重要的都消失了?當你翻開一個老抽屜(比如說,你父親的房子塌了),你難道沒覺着奇怪,無足輕重的文件倒是留了下來,而人人都認為值得保存的文件卻消失不見?我想,真正的史學家都願意承認,他賴以工作的過去之遺存,更像是一個老抽屜,而不像是某長篇巨著的點睛之筆(intelligentepitome)。
存留或消逝的絕大多數東西,都是因偶然機緣而存留或消逝;換句話說,這一結果的那些原因,跟史學家或曆史主義者的興趣沒有丁點關系。
命令這些機緣,讓存留下來的一直恰好就是曆史主義者所需要的,這對于上帝無疑是可能的。
不過我可沒看到證據,表明祂這樣做了;我記得,祂沒應許自己會這麼做。
史學家所說的&ldquo文獻&rdquo(the&ldquoliterary&rdquosource),無疑記載了作者當初出于某種理由認為重要的東西。
可是這一點也用處不大,除非那些作者跟上帝持有同一标尺。
這仿佛不大可能。
那些作者的标尺,彼此不一,也跟我們的不一樣。
他們經常告訴我們的,是我們并不很想知道的東西;而我們認為是本質所系的東西,他們則略而不談。
個中原由,不難瞧見。
他們的重要标尺,根據其曆史情境可以得到解釋。
我們的标尺,毫無疑問也可以。
曆史重要性之标尺,本身就鑲嵌在曆史之中。
這樣說來,我們藉助哪個标尺來判定,高調的黑格爾的意義上的&ldquo重要&rdquo事實是否已經存留下來?撇開基督信仰不談,我們是否敢保證,我們認為意義重大的曆史事件,就是跟假如上帝向我們展現全部文本、意在讓我們評頭論足時所發現的意義重大,恰好重合?成吉思汗為什麼就應當比他的受害者的忍耐和絕望重要?我們認為舉足輕重的人物,如偉大學者、軍人及政治家,難道不會證明原來其主要的重要性就在于,引發我們從未聽說過的一些個體身上的靈魂狀态(stateofsouls)?我的意思,當然不是說我們所稱的偉大人物本身就不是基督為之而死的不朽靈魂;我隻是說,在曆史情節的整體之中,他們或許是小人物。
假如從未通看整部戲,隻聽說過已經上演的幾幕的零星片斷,那麼,時不時将穿金戴銀的跑龍套的當作主人公,也就不足為奇了。
根據我們手頭這份偶然的小小的遺存就去扮演曆史主義者,在我看來就是浪費時間。
對于曆史哲學這門學科,我們有死之人都缺乏必要的予料(necessarydata)。
不是說曆史主義企圖總是浪費時間,它或許還會為虎作伥。
它鼓勵墨索裡尼說,&ldquo曆史令他如鲠在喉&rdquo,而事實上讓他如鲠在喉的是欲望。
胡言亂語什麼高等種族或内在辯證,或許會被用來放開殘酷及貪婪的手腳,平撫其良心。
如今有哪位騙子或叛徒,在招募走狗或為自己壯膽時不會打包票說,他的規劃不可避免,&ldquo注定實現&rdquo,就在世界已經前進的方向上? 在閑談中,當我就此論題力圖為自己辯解時,時常遭遇這一反問:&ldquo史學家也不知道全部,那麼你會不會反
這個時間,你花不起。
這些相當明顯的反思,或許難不倒曆史主義者。
因為他會回答說:&ldquo當然啦,我承認我們不知道而且無法知道(其實,是不想知道)一切雞毛蒜皮子事。
這号事充斥着過去,一如充斥着現在:吻,蹙眉,撓癢癢,吸鼻子,打嗝,咳嗽。
可是,我們知道那些重要事實。
&rdquo對于史學家而言,這是個響當當的答複;不過對于曆史主義者,我清楚不是這樣。
你會留意到,我們已經遠遠離開了第一義的曆史&mdash&mdash上帝之手寫就的整個故事。
一開始,我們就不得不放棄這部故事裡那些仍在未來的部分。
如今則好像是,我們甚至都沒有得到我們稱之為&ldquo過去&rdquo的那些部分的文本。
我們隻有一些節選;而這些節選,就數量而論,跟原始文本比起來,就跟一個詞和大英博物館的所有藏書比起來差不多。
這就要我們相信,從這等規模的節選出發,人(在沒有得到神啟的情況下)就能得出原始文本的原意、構思或意圖。
這要變得可信,除非可以表明,這些節選在質的方面,彌補了量的不足。
假如能彌補此不足,那麼其質量就不得不出奇地好。
&ldquo過去那些重要部分都留下來了。
&rdquo假如一位史學家這麼說(我并不肯定絕大多數史學家會這麼說),他用&ldquo重要&rdquo一詞指的是,跟他所從事的特定研究的相關性。
因而,假如他是個經濟史學家,經濟事實對他就重要;假如他是個軍事史學家,重要的就是軍事事實。
而且他不會開始他的研究,除非他有理由認為,存在着相關證據。
對他而言,&ldquo重要&rdquo事實通常都留下來了,因為他從事研究,端賴有可能會擁有他所謂的重要事實。
有時候他會發覺自己打錯了算盤。
他承認失敗,然後嘗試新的課題。
所有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而曆史主義者,卻處于不同立場。
當他說&ldquo重要事實全都留下來了&rdquo,他用&ldquo重要&rdquo一詞必定是指(假如他為此還會說點什麼的話),顯示了曆史的内在意義的東西。
對一位黑格爾式的曆史主義者而言,過去的那些重要部分,就是絕對精神在其中漸次自我顯現的那些部分;對一位基督教曆史主義者而言,就是顯現了神意的那部分。
在這一斷言中,我看到了兩個困難。
其一是邏輯的。
倘若曆史真如曆史主義者所言,就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顯現,就是上帝之手寫就的一部故事,就是囊括了其他一切啟示的啟示,那麼可以确定,他必須走到曆史本身那裡,讓曆史教他什麼才是重要的。
他事先如何知曉,哪一類事件就級别高于其他種類事件,就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顯現?假如他并不知曉,他又如何能夠保證,它就是想方設法(多麼順呐!)得到記載的那類事件? 要是我們稍想一下,過去的一個事實藉以抵達後代或沒能抵達後代的那個過程,第二個困難就顯而易見了。
史前陶罐留下來了,因為陶器雖易碎,但卻難以毀滅;史前詩歌消失了,因為語詞沒有付諸書寫,就會随風而去。
這下是否就有理由得出結論說,史前并無詩歌,或者照曆史主義者的标準,詩歌沒有陶器重要?這下是否就發現了一條規律,重要手稿都留了下來,而不重要的都消失了?當你翻開一個老抽屜(比如說,你父親的房子塌了),你難道沒覺着奇怪,無足輕重的文件倒是留了下來,而人人都認為值得保存的文件卻消失不見?我想,真正的史學家都願意承認,他賴以工作的過去之遺存,更像是一個老抽屜,而不像是某長篇巨著的點睛之筆(intelligentepitome)。
存留或消逝的絕大多數東西,都是因偶然機緣而存留或消逝;換句話說,這一結果的那些原因,跟史學家或曆史主義者的興趣沒有丁點關系。
命令這些機緣,讓存留下來的一直恰好就是曆史主義者所需要的,這對于上帝無疑是可能的。
不過我可沒看到證據,表明祂這樣做了;我記得,祂沒應許自己會這麼做。
史學家所說的&ldquo文獻&rdquo(the&ldquoliterary&rdquosource),無疑記載了作者當初出于某種理由認為重要的東西。
可是這一點也用處不大,除非那些作者跟上帝持有同一标尺。
這仿佛不大可能。
那些作者的标尺,彼此不一,也跟我們的不一樣。
他們經常告訴我們的,是我們并不很想知道的東西;而我們認為是本質所系的東西,他們則略而不談。
個中原由,不難瞧見。
他們的重要标尺,根據其曆史情境可以得到解釋。
我們的标尺,毫無疑問也可以。
曆史重要性之标尺,本身就鑲嵌在曆史之中。
這樣說來,我們藉助哪個标尺來判定,高調的黑格爾的意義上的&ldquo重要&rdquo事實是否已經存留下來?撇開基督信仰不談,我們是否敢保證,我們認為意義重大的曆史事件,就是跟假如上帝向我們展現全部文本、意在讓我們評頭論足時所發現的意義重大,恰好重合?成吉思汗為什麼就應當比他的受害者的忍耐和絕望重要?我們認為舉足輕重的人物,如偉大學者、軍人及政治家,難道不會證明原來其主要的重要性就在于,引發我們從未聽說過的一些個體身上的靈魂狀态(stateofsouls)?我的意思,當然不是說我們所稱的偉大人物本身就不是基督為之而死的不朽靈魂;我隻是說,在曆史情節的整體之中,他們或許是小人物。
假如從未通看整部戲,隻聽說過已經上演的幾幕的零星片斷,那麼,時不時将穿金戴銀的跑龍套的當作主人公,也就不足為奇了。
根據我們手頭這份偶然的小小的遺存就去扮演曆史主義者,在我看來就是浪費時間。
對于曆史哲學這門學科,我們有死之人都缺乏必要的予料(necessarydata)。
不是說曆史主義企圖總是浪費時間,它或許還會為虎作伥。
它鼓勵墨索裡尼說,&ldquo曆史令他如鲠在喉&rdquo,而事實上讓他如鲠在喉的是欲望。
胡言亂語什麼高等種族或内在辯證,或許會被用來放開殘酷及貪婪的手腳,平撫其良心。
如今有哪位騙子或叛徒,在招募走狗或為自己壯膽時不會打包票說,他的規劃不可避免,&ldquo注定實現&rdquo,就在世界已經前進的方向上? 在閑談中,當我就此論題力圖為自己辯解時,時常遭遇這一反問:&ldquo史學家也不知道全部,那麼你會不會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