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關燈
uo有幾天晚上,奧克塔夫默默無語,隻瞧着阿爾芒絲在他眼前活動,盡情享受着這種最完美的幸福。

    但是,奧克塔夫的這種情狀,德·歐馬爾夫人的眼睛可沒有放過,她面有愠色,惱的是奧克塔夫沒有陪她說笑;阿爾芒絲的眼睛也沒有放過,她心裡樂不可支,喜的是她所愛慕的男人眼裡隻有她一人。

     晉升為聖殿騎士的事,看來推遲了。

    德·博尼維夫人的行期又提到日程上來,她要到普瓦圖省的古堡去,那是給博尼維家族帶來榮名的地方。

    一位新人物要随同旅行,那就是德·博尼維騎士先生,他是侯爵先生同前妻所生的最小兒子。

     第二十五章 世人皆愚。

     匈牙利國王 大約在奧克塔夫受傷的那個時期,從聖阿舌爾來了一位新人物,加入侯爵夫人的社交圈子,他就是她丈夫的第三個兒子,德·博尼維騎士。

     假如在前朝的制度下,父母就會讓他進入主教派教會了。

    世情雖然發生了很大變化,可是,他家庭所保存的一種習慣,既使外人相信,也使他自己相信,他應該許身給教會。

     這位年輕人剛剛二十歲,在别人的眼裡就顯得學識淵博,尤為突出的是,他表現出來的智慧,遠遠超過他那年齡所能表現的。

    他身材短小,生着一張沒有血色的胖臉,總而言之,他有點教士的派頭。

     一天傍晚,仆人送來《星報》。

    報紙隻有一張紙條卷着,而紙條卻松了,顯然門房看過這份報了。

    &ldquo這種報紙也如此!&rdquo德·博尼維騎士不禁高聲說,&ldquo本來可以再用一張紙條,同這張紙條交叉着卷起來;可是,為了節省區區一張紙條,就不怕老百姓看到這種報,好像老百姓生來能看懂似的!好像老百姓能辨别好壞似的!别人看到保皇派的報紙都這樣幹,雅各賓派的報紙又該如何呢?&rdquo 這段雄辯生動的話,雖是無意當中講出來的,卻給騎士增光不小。

    昂迪依社交場上的年長者,以及所有志大才疏的人,當即都同他投契了。

    那位沉默寡言的黎塞男爵,讀者大概還記得吧,這次他嚴肅地站起身來,一句話也沒講,走過去擁抱騎士。

    他的這一舉動給客廳造成的莊嚴氣氛,一直持續了好幾分鐘。

    德·歐馬爾夫人覺得很開心,便把騎士叫到面前,盡量引他講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處于自己的庇護之下。

     所有的少婦紛紛效法德·歐馬爾夫人的行為,把騎士當作奧克塔夫的對手。

    其時,奧克塔夫受了傷,正在巴黎他自己的府上休養。

     人們很快發覺,德·博尼維騎士盡管年輕,身上卻有一種排斥力,他很古怪,對我們大家有興趣的事物一概沒有好感。

    這個年輕人,将來一定會與衆不同;看得出來,他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看法,對世上的一切都非常鄙夷。

     就在他貶低《星報》,出了風頭的第二天早晨,德·博尼維騎士見到德·歐馬爾夫人,劈頭責備了她一通,那情景,同達爾杜弗要送給道麗娜一條手帕,讓她遮住&ldquo人們不該看的東西&rdquo的場面,可以說差不多。

    德·歐馬爾夫人談到一次宗教列隊儀式,不知道講了什麼輕率的話,招來了德·博尼維騎士的一頓嚴厲斥責。

     年輕的伯爵夫人連忙進行反駁,非要他把話收回去不可,這一可笑的舉動實在令她開心。

    &ldquo跟我的丈夫一模一樣,&rdquo伯爵夫人心想,&ldquo多可惜呀,可憐的奧克塔夫不在這兒!要不然,我們真可以笑個痛快!&rdquo 德·馬利維爾子爵受到稱贊,他的名字挂在所有人的嘴邊,德·博尼維騎士對此尤為反感。

    奧克塔夫來到昂迪依,重新在社交場上露面。

    騎士以為他愛上了德·歐馬爾夫人,因而自己也打定主意,要熱烈追求美麗的伯爵夫人,在她面前表現得十分可愛。

     騎士說不上幾句話,就要引用法國與拉丁文學的大作家、大詩人的傑作,好顯得他才華橫溢。

    德·歐馬爾夫人所知不多,便讓騎士給她解釋,覺得這比什麼都有趣。

    騎士的記憶力确實驚人,對他十分有用,他随口就可以引出拉辛的詩句,或者他要叫人回想的波舒哀的話,點明他的引語同話題有什麼關系,講得透徹而高雅。

    在德·歐馬爾夫人看來,他講的一切既新穎,又動人。

     有一天,騎士說:&ldquo權力帶來的全部樂趣,《潘多拉報》的一篇小文章就能把它破壞。

    &rdquo這句話聽來非常深刻。

     德·歐馬爾夫人非常欽佩騎士,可是,僅僅過了幾個星期,她就害怕他了。

    她對騎士說:&ldquo您給我的感覺,就像我在密林深處一個僻靜的地方碰見了一條毒蛇。

    您越有智慧,對我的危害力就越大。

    &rdquo 還有一天,她對騎士說,她敢打賭,唯有他騎士才領會了這條偉大的原則:人的語言,是為了掩蓋自己的思想。

     騎士也博得了社交界其他人的極大稱許。

    譬如說,他離開父親,在聖阿舌爾、布裡格,以及别的地方度過了八年&mdash&mdash有些地方連侯爵本人都弄不清楚,可是回到老人身邊後還不到兩個月,他就完全控制了老人的思想,而他父親當時還是老謀深算的朝臣之一。

     長期以來,德·博尼維老先生憂心忡忡,唯恐法國的複辟王朝也落到英國王朝的下場。

    不過,近一兩年來,恐懼把他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吝啬鬼。

    因此,人們看到父親給兒子三萬法郎,捐給耶稣會修建一些寺院,都感到非常詫異。

     在昂迪依有四五十名仆役,他們的主人作為侯爵夫人的朋友,有的住在古堡内,有的住在修整一新的農舍裡。

    每天晚上,德·博尼維騎士都和那些仆役一同祈禱。

    祈禱完了,他總是即興勸誡,話雖不多,但講得非常精彩。

     晚禱在橘樹林裡進行,老婦人漸漸被吸引去了。

    騎士讓人在那裡擺上鮮豔的花,而且經常換上新的,那是由巴黎送去的。

    這種虔誠嚴厲的勸誡,很快引起了普遍的興趣,它同虛擲晚上的時光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德·蘇比拉納騎士聲稱是這種方式的最熱烈的擁護者,他認為這可以把必然在大人物周圍的下人引回到正确的原則上,因為,他補充說,在第一次出現恐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