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數員,偵探敵信以上聞耳。
七月,上誕元子,大赦覃恩;從龍諸巨,悉皆封爵。
禦史錢邦芑疏言:『元子誕生之辰,正浙東新破之日;同盟且應見恤,剝膚益複可憂。
臣以為是舉朝同仇共憤之秋,非覃恩受封之時也。
且覃恩不宜太優、爵賞不宜太濫。
若鐵券金章,徒以賜從龍之舊;即将來恢疆複土,何以酬汗馬之勳?非所以重名器、勸有功也』。
不報。
七月二十五日,上禦門。
群臣朝罷将退,上命内臣捧出一盤,覆以黃帕,置禦前。
上谕群巨曰:『朕本無利天下之心,為勳輔諸臣擁戴在位。
朕布袍蔬食,曉夜焦勞,有何人君之樂?祗是上為祖宗、下為百姓,汲汲皇皇,惟恐負諸臣擁戴之初心。
今觀諸臣,大非初意。
昨關上主事搜得閩中出關迎降書二百餘封,今具在此。
朕不欲知其姓名,命錦衣衛官檢明封數,捧至午門前對衆焚之。
班内諸臣,宜亦有之,朕俱不問;有之者,當從此改心易慮』!上大身豐頤,無須,聲音宏如鐘,着赭黃袍;詞氣慷慨,言之舉朝感動。
上擇日出贛。
楚督何騰蛟遣郝永忠領鐵騎五千迎駕,将至韶州,而北兵已陷衢州、抵閩關,遂入無人之境;守浦城禦史鄭為虹、科臣黃大鵬死之。
報至,上即于八月二十一日啟行。
上與中宮皆騎馬,猶載書十餘扛以從;随行者,輔臣何吾驺、朱繼祚等數人而已。
二十七日,至汀州。
停跸一日,忽有十數騎叩城曰:『吾扈跸兵也』。
門者納之,直入行宮;給事中熊緯方趨朝遇之,始知是北兵,大罵而死。
從官一時奔散,遂不知上所在。
有雲敵人入宮,見一衣黃衣者射殺之;蓋有衛臣貌類上,為代死也(或雲:衛臣張緻遠)。
或雲與後俱被執,後至九泷投水死,上崩于福州。
永曆元年,遙上尊号為文皇帝(某以八月初一日辭朝,行屬邑查催積榖饷銀。
于二十四日回至永安貢川鎮,聞延平破,知府王士和死之。
聞上已幸汀,因即散遣從役,微服奔汀。
比至歸化,則汀州已陷,聖駕蒙塵矣。
遂留住歸化村中(地名胡枋),轉至沙縣。
北兵至福州,禮部尚書曹學佺、通政使馬思理俱自缢死。
其餘不降者,多從鄭氏入海。
芝龍退屯安海,樓船尚五、六百艘。
因前通洪承疇訊未得要領,故不敢迎降;乃使人言其撤關不守以待清兵之至有功,當得大用。
貝勒令郭必昌贻書招之;芝龍以擁立藩王為懼。
貝勒即遣其内院至安海,與語曰:『吾所以重将軍者,正以将軍能擁立也。
人臣事君,苟有可為,必竭其力;力盡而事不可為,天命已去,則當幡然乘時以建不世之功。
所謂識時務者,在俊傑也。
若将軍無擁立之舉,我何以重于将軍哉?且兩粵未平,所藉于将軍者不小;今鑄閩廣總督印,以待将軍。
其即來面商地方人才及兩廣事宜』。
芝龍得書大喜,劫衆議降,諸将多不欲。
有周鶴芝者,以死谏,不聽;其子成功亦痛哭谏,不聽。
以十一月十五日至福州,見貝勒乞降。
貝勒與握手甚歡,折箭為誓;芝龍賂遺,不可勝計。
忽一夜拔營起,遂挾之北去。
從者五百人皆拘置别營,不得相見。
對面作家書數封,但稱清朝恩德,囑其家世世無忘。
又曰:『北上面君,是吾本願。
但子弟素非馴良,擁兵海上,脫有不測,我且奈何』?貝勒曰:『即有之,無與汝事;且亦非吾慮所及也』。
遂行。
芝龍既降,其家以為可免暴掠,遂不設備。
北兵至安海,大事淫掠。
成功母,日本長崎王族女也;亦被淫,自缢死。
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腸滌穢重納之以殡。
發喪後,遂起兵。
以十二月朔,會文武諸舊僚于烈嶼。
設高皇帝位,定盟恢複,稱明年丁亥為隆武三年。
移駐南澳,軍聲頗振。
初,北兵入關時。
皆陳謙子為前導,領兵報仇;衆為錢邦芑危。
邦芑曰:『謙子蒸其父妾,豈能報父仇乎』?已而,果傳者妄也。
而謙子六卿亦從成功海上,後竟被執而死。
貝勒在延平殺降官馬士英、方國安、方逢年,懸其首于黯淡灘。
先是,北兵渡江,阮大铖迎降,國安同士英、逢年等走台州。
陰計間道歸閩,漸可退入滇、黔。
乃遣人上疏,言北兵陷浙,勢且入關,勸早為防禦計;以此輸忠,為入朝張本也。
已而,貝勒由嚴、衢入閩;及陷延平,追騎至順昌縣獲禦扛,搜得其疏。
貝勒出以示三人,遂骈斬之)。
十月初四日,贛州破。
先是六月十五日,李永茂所遣吳之蕃、張國祚有李家山、九牛山之捷,北兵撤圍屯水西,國祚等亦退守南康。
二十四日,汪起龍率師數千,滇帥趙印選、胡一青率兵三千,蘇觀生亦遣部下率兵三千,楊廷麟收散亡數千,太宰郭維經、禦史姚奇允召募滇、閩兵共得八千,粵督丁魁楚遣兵四千,先後至贛,營于城外,不下四萬餘人,皆欲當敵。
萬元吉必欲待水師之至,并力一戰。
中書來從谔所募沙兵三千人,吏部主事龔棻、兵部主事黎遂球所募水師四千人,皆頓南安不下;王其宏謂元吉日:『水西帥羅明受,故海盜也;桀骜難制,龔、黎兩君如慈母之奉驕子。
且今水涸,巨舟難進,豈能如約』。
不聽。
及八月二十三日北兵聞水師将至,即以是夜截諸江,焚其巨舟八十餘艘,死傷甚衆;羅明受遁,舟中火藥、器械悉歸敵營。
贛人聞之,無不喪氣。
廣營、滇營皆不戰而潰。
自是東南城外遂無一兵。
先是,九月初三日攻西門,将登城,内缒死士砍之。
九月,北兵據南康。
滇、廣兩營既潰,人無固志,各營皆稍稍引去。
城中所留者,汪起龍疲卒千餘人,汪國泰、金昌振、徐日彩所部各百餘人,郭維經部下三千人;城外,惟水師後營黃志忠二千餘人而已。
參議謝之良擁衆萬餘于雩都,不敢下;粵西狼兵八千人逾嶺,亦不即至。
贛被圍日久,守陴者皆憊。
十月初三日,城内有缒城出者,北兵獲之,以為向導。
夜由小南門上,鄉勇猶與巷戰久之。
初四日黎朋,北兵大至。
城上發炮,炮裂遂陷。
閣部楊廷麟赴水死,太宰郭維經入嵯峨寺焚死(有雲:出城卒于家),嶺北道彭期生自缢于公署,禦史姚奇允趨文廟缢死,職方司主事周湖被執,罵而磔死。
同知王明汲、推官吳國球、胡以紞及編修萬發祥、吏部主事龔棻、兵部主事于斯昌、王其宖、黎遂球、柳昂霄、錢謙亨、魯嗣宗、戶部主事林珽、中書舍人來從谔、劉孟鍧、劉應驷、知縣林逢春、通判郭甯登等,死者不可勝計。
鄉紳盧象觀合門赴水死。
萬元吉已出城,歎曰:『使一城俱盡者,我之為也。
吾何以存』!正巾帻,赴水以死。
先是,萬禁婦人出城,其家竊以其姬缒城出;萬知之,追還。
由是禁益嚴,以緻合城遇難;故雲然。
惟楊文薦方病,困卧榻上不能起;執送南京,病益劇,絕粒而死。
七月,上誕元子,大赦覃恩;從龍諸巨,悉皆封爵。
禦史錢邦芑疏言:『元子誕生之辰,正浙東新破之日;同盟且應見恤,剝膚益複可憂。
臣以為是舉朝同仇共憤之秋,非覃恩受封之時也。
且覃恩不宜太優、爵賞不宜太濫。
若鐵券金章,徒以賜從龍之舊;即将來恢疆複土,何以酬汗馬之勳?非所以重名器、勸有功也』。
不報。
七月二十五日,上禦門。
群臣朝罷将退,上命内臣捧出一盤,覆以黃帕,置禦前。
上谕群巨曰:『朕本無利天下之心,為勳輔諸臣擁戴在位。
朕布袍蔬食,曉夜焦勞,有何人君之樂?祗是上為祖宗、下為百姓,汲汲皇皇,惟恐負諸臣擁戴之初心。
今觀諸臣,大非初意。
昨關上主事搜得閩中出關迎降書二百餘封,今具在此。
朕不欲知其姓名,命錦衣衛官檢明封數,捧至午門前對衆焚之。
班内諸臣,宜亦有之,朕俱不問;有之者,當從此改心易慮』!上大身豐頤,無須,聲音宏如鐘,着赭黃袍;詞氣慷慨,言之舉朝感動。
上擇日出贛。
楚督何騰蛟遣郝永忠領鐵騎五千迎駕,将至韶州,而北兵已陷衢州、抵閩關,遂入無人之境;守浦城禦史鄭為虹、科臣黃大鵬死之。
報至,上即于八月二十一日啟行。
上與中宮皆騎馬,猶載書十餘扛以從;随行者,輔臣何吾驺、朱繼祚等數人而已。
二十七日,至汀州。
停跸一日,忽有十數騎叩城曰:『吾扈跸兵也』。
門者納之,直入行宮;給事中熊緯方趨朝遇之,始知是北兵,大罵而死。
從官一時奔散,遂不知上所在。
有雲敵人入宮,見一衣黃衣者射殺之;蓋有衛臣貌類上,為代死也(或雲:衛臣張緻遠)。
或雲與後俱被執,後至九泷投水死,上崩于福州。
永曆元年,遙上尊号為文皇帝(某以八月初一日辭朝,行屬邑查催積榖饷銀。
于二十四日回至永安貢川鎮,聞延平破,知府王士和死之。
聞上已幸汀,因即散遣從役,微服奔汀。
比至歸化,則汀州已陷,聖駕蒙塵矣。
遂留住歸化村中(地名胡枋),轉至沙縣。
北兵至福州,禮部尚書曹學佺、通政使馬思理俱自缢死。
其餘不降者,多從鄭氏入海。
芝龍退屯安海,樓船尚五、六百艘。
因前通洪承疇訊未得要領,故不敢迎降;乃使人言其撤關不守以待清兵之至有功,當得大用。
貝勒令郭必昌贻書招之;芝龍以擁立藩王為懼。
貝勒即遣其内院至安海,與語曰:『吾所以重将軍者,正以将軍能擁立也。
人臣事君,苟有可為,必竭其力;力盡而事不可為,天命已去,則當幡然乘時以建不世之功。
所謂識時務者,在俊傑也。
若将軍無擁立之舉,我何以重于将軍哉?且兩粵未平,所藉于将軍者不小;今鑄閩廣總督印,以待将軍。
其即來面商地方人才及兩廣事宜』。
芝龍得書大喜,劫衆議降,諸将多不欲。
有周鶴芝者,以死谏,不聽;其子成功亦痛哭谏,不聽。
以十一月十五日至福州,見貝勒乞降。
貝勒與握手甚歡,折箭為誓;芝龍賂遺,不可勝計。
忽一夜拔營起,遂挾之北去。
從者五百人皆拘置别營,不得相見。
對面作家書數封,但稱清朝恩德,囑其家世世無忘。
又曰:『北上面君,是吾本願。
但子弟素非馴良,擁兵海上,脫有不測,我且奈何』?貝勒曰:『即有之,無與汝事;且亦非吾慮所及也』。
遂行。
芝龍既降,其家以為可免暴掠,遂不設備。
北兵至安海,大事淫掠。
成功母,日本長崎王族女也;亦被淫,自缢死。
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腸滌穢重納之以殡。
發喪後,遂起兵。
以十二月朔,會文武諸舊僚于烈嶼。
設高皇帝位,定盟恢複,稱明年丁亥為隆武三年。
移駐南澳,軍聲頗振。
初,北兵入關時。
皆陳謙子為前導,領兵報仇;衆為錢邦芑危。
邦芑曰:『謙子蒸其父妾,豈能報父仇乎』?已而,果傳者妄也。
而謙子六卿亦從成功海上,後竟被執而死。
貝勒在延平殺降官馬士英、方國安、方逢年,懸其首于黯淡灘。
先是,北兵渡江,阮大铖迎降,國安同士英、逢年等走台州。
陰計間道歸閩,漸可退入滇、黔。
乃遣人上疏,言北兵陷浙,勢且入關,勸早為防禦計;以此輸忠,為入朝張本也。
已而,貝勒由嚴、衢入閩;及陷延平,追騎至順昌縣獲禦扛,搜得其疏。
貝勒出以示三人,遂骈斬之)。
十月初四日,贛州破。
先是六月十五日,李永茂所遣吳之蕃、張國祚有李家山、九牛山之捷,北兵撤圍屯水西,國祚等亦退守南康。
二十四日,汪起龍率師數千,滇帥趙印選、胡一青率兵三千,蘇觀生亦遣部下率兵三千,楊廷麟收散亡數千,太宰郭維經、禦史姚奇允召募滇、閩兵共得八千,粵督丁魁楚遣兵四千,先後至贛,營于城外,不下四萬餘人,皆欲當敵。
萬元吉必欲待水師之至,并力一戰。
中書來從谔所募沙兵三千人,吏部主事龔棻、兵部主事黎遂球所募水師四千人,皆頓南安不下;王其宏謂元吉日:『水西帥羅明受,故海盜也;桀骜難制,龔、黎兩君如慈母之奉驕子。
且今水涸,巨舟難進,豈能如約』。
不聽。
及八月二十三日北兵聞水師将至,即以是夜截諸江,焚其巨舟八十餘艘,死傷甚衆;羅明受遁,舟中火藥、器械悉歸敵營。
贛人聞之,無不喪氣。
廣營、滇營皆不戰而潰。
自是東南城外遂無一兵。
先是,九月初三日攻西門,将登城,内缒死士砍之。
九月,北兵據南康。
滇、廣兩營既潰,人無固志,各營皆稍稍引去。
城中所留者,汪起龍疲卒千餘人,汪國泰、金昌振、徐日彩所部各百餘人,郭維經部下三千人;城外,惟水師後營黃志忠二千餘人而已。
參議謝之良擁衆萬餘于雩都,不敢下;粵西狼兵八千人逾嶺,亦不即至。
贛被圍日久,守陴者皆憊。
十月初三日,城内有缒城出者,北兵獲之,以為向導。
夜由小南門上,鄉勇猶與巷戰久之。
初四日黎朋,北兵大至。
城上發炮,炮裂遂陷。
閣部楊廷麟赴水死,太宰郭維經入嵯峨寺焚死(有雲:出城卒于家),嶺北道彭期生自缢于公署,禦史姚奇允趨文廟缢死,職方司主事周湖被執,罵而磔死。
同知王明汲、推官吳國球、胡以紞及編修萬發祥、吏部主事龔棻、兵部主事于斯昌、王其宖、黎遂球、柳昂霄、錢謙亨、魯嗣宗、戶部主事林珽、中書舍人來從谔、劉孟鍧、劉應驷、知縣林逢春、通判郭甯登等,死者不可勝計。
鄉紳盧象觀合門赴水死。
萬元吉已出城,歎曰:『使一城俱盡者,我之為也。
吾何以存』!正巾帻,赴水以死。
先是,萬禁婦人出城,其家竊以其姬缒城出;萬知之,追還。
由是禁益嚴,以緻合城遇難;故雲然。
惟楊文薦方病,困卧榻上不能起;執送南京,病益劇,絕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