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反為所乘,大敗;遂棄臨江,退守吉安。
廷麟在吉安所恃者,廣營、滇營兵。
滇營者,先帝時命中書科舍人張同敞用牙牌調發入京;兵未集,京師陷。
宏光時,複敕雲南巡按禦史陳蓋押赴南京。
及是,始抵江西省;南京已失,仍退回吉安。
因留之守吉安,廷麟以客禮待之,滇帥趙印選、胡一青亦聽廷麟奮勇建功,頗多斬獲。
會贛督李永茂以憂去位,上用萬元吉為督,召廷麟入直;以元吉代廷麟,駐吉安。
元吉以諸營講體統、申約束,諸将稍稍不樂。
而永甯王所招四營之前左一營既以立功複撫州,其諸營亦皆願受撫。
甯都鄉紳曾應選請諸朝,遣其子傳燦入山招之,皆聽命,賜名「龍武營」;計日出贛州,下吉安。
元吉聞之,以為四營兵可恃也,遂蔑視滇、廣兵,專望四營兵至;滇、廣兵皆解體,四營兵亦不即至。
丙戌三月,敵添生兵攻吉安,守兵不戰而潰。
二十四日,吉安陷。
元吉扁舟誓師皁口、曉谕贛州,極言滇兵棄城之罪,不許容駐。
滇兵徑越贛州,趨南康以去。
四月六日,北兵漸近皁口,元吉退入贛。
十四日,北兵至贛,隔水而軍。
永甯王既複撫洲,北兵急圍之。
時鄭彩駐兵廣信,永甯請救于彩;其監軍給事中張家玉與以三營往援,圍遂解。
巳而複合,彩遂棄廣信入閩,撫州複陷;永甯王死之,張安率所部退回甯都。
報至行在,大震。
削彩爵,戴罪立功;而征各路兵為贛援。
蓋上志在幸楚,未嘗一日忘贛;故援贛為最急也(蔡鼎,泉州人;好大言。
李蘧言其精天文、韬略,薦為軍師。
彩敗回,鼎請出關自試,一戰而蹶;遂逃。
某以丙戌正月,從江西巡撫劉廣允出汀,将赴吉安。
至贛江,無地開府,暫寓嶺北道署中行事。
吉安被圍,某亦不能東赴,遂久留虔州;悉知虔州事。
初,四營既受撫,敕書獎賞,皆以李春等為率。
李春,其中首領也。
有劉李騧名應驷者,忌春、傳燦功,乃聞于四營曰:『公等一體受撫,李春獨得官;今敕但稱李春,可驗也』。
四營怒,遂相與殺春。
傳燦聞之,複馳入營,為講明『敕稱李春等者,并各營而言也』調停之,久始定。
兵出駐黃金、高樓間,去贛州四十裡,殺掠如故。
百姓不敢與鬥,鬥則以壞撫局為罪,相與訴諸縣令金廷韶,廷韶曰:『吾何能為,爾等其問諸首議撫者』。
遂一哄而毀曾應選之室。
由是,贛州人情洶洶,畏其徑吉安當由贛過,當事複請旨調往湖東,贛人始甯。
時楊廷麟内召赴行在;聞吉安警,留駐贛州城外。
日上疏言援吉防贛事宜;心所恃者,亦四營也。
吉安失守,蘇觀生率所募新威營退保南康。
萬元吉退守皁口,所部惟汪起龍三百人;觀生發二百人往援,元吉以監紀程亮督之,下守棉津灘。
楚帥曹志建以二千人至,一夕即噪而去。
北師溯流上,新威營先潰,起龍兵繼之;元吉遂入贛城。
北兵乘勝水陸并進,徑至贛州城下,城内倉猝無備。
兵垣楊文薦,元吉鄉試本房生也,奉命往湖南。
過贛,見事急,遂入城自任城守,百姓擁以為主。
元吉既失吉安,将士離心不複用命;坐城上瞑焉如寐,對客不發一語。
望隔河敵營遍山,辄指為虛營,變馬作牛。
兵民有從敵中泅水至城下,言敵馬多兵盛;即目為萬安、太和間奸民,立斬之。
江撫劉廣允所召募閩兵二千餘人,中軍張琮領之;由甯都趨湖東。
廣允見贛急,檄琮回救,不至;自往雩都趨之。
贛人曰:『江撫遁矣』!焚其舟、拘其家口。
未數日,廣允率琮兵至,贛人大悔。
是時,四營調住湖東至甯都間。
撫州失,張安退,仍調回雩都。
廷麟親往邀之,下贛。
敵兵營水西,領兵者高進庫也。
二十三日,張琮、趙涼符發兵過河至默林不見敵,争前趨,利無部伍;伏發,為所敗。
追至河下,人争舟,一時不獲渡,多赴水死,遂大敗。
廣允憤甚,于五月初一日率兵過河再戰;親督家丁為沖鋒,思得一當。
兵遇敵先奔,其家丁亦奔,廣允為高進庫所獲。
後乃逃回,亦異事也。
而廷麟所調四營兵至贛,再戰再敗,遂散。
廷麟入城。
以上,予皆得之目擊)。
五月,上命複建文年号,立忠臣方孝孺等祠。
殺假官木堅、李之秀于市。
二人不知何所從來,自稱原任兩司;召對稱旨,即以原官補用。
後有言其假冒者,上怒為所欺,遂誅之。
都督陳謙稱奉監國使,命入閩;久駐衢州,持兩端。
雲魯已封靖□侯,欲以此邀封于上。
上敕芝龍取其侯印為驗,謙赍印至,上即召入關。
禦史錢邦芑劾其久住三衢,徘徊閩、浙之界;自以舉足左右為重輕,因欲要取侯封。
以閩要浙、以浙要閩,隻恃構阃□□散行挾制之術。
又曆數其在衢奸淫不法諸惡狀。
遂下之獄。
芝龍疏救,不允。
謙,武進人,出身甚微。
乙酉春,赍宏光诏封芝龍南安伯。
芝龍德之,故力為申救;行賄五千金于邦芑,請免謙死。
邦芑以聞于上,遂決意殺之;即命邦芑監刑。
芝龍聞之,過市,命且停刑;急入朝見上,請以官贖謙死。
上密敕促行刑,故與芝龍語久,慰勞之;過期,芝龍出,而謙已斬矣。
芝龍伏屍哭極哀,厚殓之。
從此,益懷異志。
密緻書于清總督洪承疇,承疇不答書,但答以筆一管;疑毫端當有密劄,索之一無所有。
蓋示隐語以「必來耳」(或曰:芝龍與承疇相通已久,承疇業以王爵啖之。
此舉特以愚朝廷也)。
六月鄉試,以布政使吳炳為提調官,編修劉以備、闵肅主試。
取中葉瓒等一百一十七名。
凡四方流寓諸生,俱得入試,特旨廣額七十名。
上又親試流寓貢生,取萬子荊、倪天弼等三十餘人;改為萃士,照庶吉士例,送翰林院教習。
榜首李日炜,徑授禮科給事中。
是時,贛州已圍兩月。
自江撫劉廣允被執,援兵皆不敢前。
六月十五日,舊贛督李永茂所遣副将吳之蕃、遊擊張國祚率粵兵五千人,與北兵遇于李家山、九牛山之間,數戰皆捷。
北兵疑援師大至,遂撤城下圍,屯于水西;之蕃、國祚亦退守南康。
時贛城守已久,奉诏獎勞,賜名「忠誠府」。
加楊文薦右都禦處,命太宰郭維經出閩募兵援贛,加六省督師銜。
維經亦入城,同廷麟、文薦為協守計。
浙東報至,北兵以初一日渡江,陷紹興,魯王航海江上,諸師俱潰;行在大震。
鄭鴻逵久駐關外,未嘗前進一步;有傳北兵至者,徒跣疾行三日而抵浦城,後至者言兵嘩也。
事聞,削鴻逵爵。
芝龍既怏怏不得志,又為洪承疇所绐,許封閩粵王;凡各關隘守兵,自二月間俱已撤回。
及聞浙東之信,遂疏稱海寇狎至,臣宜遄回防禦,且措兵饷為守關之計;拜表即行。
芝龍既回安海,守關将施福聲言缺饷,亦撤回安海。
仙霞嶺二百裡間,空無一兵;惟所遣守關主事及内臣
廷麟在吉安所恃者,廣營、滇營兵。
滇營者,先帝時命中書科舍人張同敞用牙牌調發入京;兵未集,京師陷。
宏光時,複敕雲南巡按禦史陳蓋押赴南京。
及是,始抵江西省;南京已失,仍退回吉安。
因留之守吉安,廷麟以客禮待之,滇帥趙印選、胡一青亦聽廷麟奮勇建功,頗多斬獲。
會贛督李永茂以憂去位,上用萬元吉為督,召廷麟入直;以元吉代廷麟,駐吉安。
元吉以諸營講體統、申約束,諸将稍稍不樂。
而永甯王所招四營之前左一營既以立功複撫州,其諸營亦皆願受撫。
甯都鄉紳曾應選請諸朝,遣其子傳燦入山招之,皆聽命,賜名「龍武營」;計日出贛州,下吉安。
元吉聞之,以為四營兵可恃也,遂蔑視滇、廣兵,專望四營兵至;滇、廣兵皆解體,四營兵亦不即至。
丙戌三月,敵添生兵攻吉安,守兵不戰而潰。
二十四日,吉安陷。
元吉扁舟誓師皁口、曉谕贛州,極言滇兵棄城之罪,不許容駐。
滇兵徑越贛州,趨南康以去。
四月六日,北兵漸近皁口,元吉退入贛。
十四日,北兵至贛,隔水而軍。
永甯王既複撫洲,北兵急圍之。
時鄭彩駐兵廣信,永甯請救于彩;其監軍給事中張家玉與以三營往援,圍遂解。
巳而複合,彩遂棄廣信入閩,撫州複陷;永甯王死之,張安率所部退回甯都。
報至行在,大震。
削彩爵,戴罪立功;而征各路兵為贛援。
蓋上志在幸楚,未嘗一日忘贛;故援贛為最急也(蔡鼎,泉州人;好大言。
李蘧言其精天文、韬略,薦為軍師。
彩敗回,鼎請出關自試,一戰而蹶;遂逃。
某以丙戌正月,從江西巡撫劉廣允出汀,将赴吉安。
至贛江,無地開府,暫寓嶺北道署中行事。
吉安被圍,某亦不能東赴,遂久留虔州;悉知虔州事。
初,四營既受撫,敕書獎賞,皆以李春等為率。
李春,其中首領也。
有劉李騧名應驷者,忌春、傳燦功,乃聞于四營曰:『公等一體受撫,李春獨得官;今敕但稱李春,可驗也』。
四營怒,遂相與殺春。
傳燦聞之,複馳入營,為講明『敕稱李春等者,并各營而言也』調停之,久始定。
兵出駐黃金、高樓間,去贛州四十裡,殺掠如故。
百姓不敢與鬥,鬥則以壞撫局為罪,相與訴諸縣令金廷韶,廷韶曰:『吾何能為,爾等其問諸首議撫者』。
遂一哄而毀曾應選之室。
由是,贛州人情洶洶,畏其徑吉安當由贛過,當事複請旨調往湖東,贛人始甯。
時楊廷麟内召赴行在;聞吉安警,留駐贛州城外。
日上疏言援吉防贛事宜;心所恃者,亦四營也。
吉安失守,蘇觀生率所募新威營退保南康。
萬元吉退守皁口,所部惟汪起龍三百人;觀生發二百人往援,元吉以監紀程亮督之,下守棉津灘。
楚帥曹志建以二千人至,一夕即噪而去。
北師溯流上,新威營先潰,起龍兵繼之;元吉遂入贛城。
北兵乘勝水陸并進,徑至贛州城下,城内倉猝無備。
兵垣楊文薦,元吉鄉試本房生也,奉命往湖南。
過贛,見事急,遂入城自任城守,百姓擁以為主。
元吉既失吉安,将士離心不複用命;坐城上瞑焉如寐,對客不發一語。
望隔河敵營遍山,辄指為虛營,變馬作牛。
兵民有從敵中泅水至城下,言敵馬多兵盛;即目為萬安、太和間奸民,立斬之。
江撫劉廣允所召募閩兵二千餘人,中軍張琮領之;由甯都趨湖東。
廣允見贛急,檄琮回救,不至;自往雩都趨之。
贛人曰:『江撫遁矣』!焚其舟、拘其家口。
未數日,廣允率琮兵至,贛人大悔。
是時,四營調住湖東至甯都間。
撫州失,張安退,仍調回雩都。
廷麟親往邀之,下贛。
敵兵營水西,領兵者高進庫也。
二十三日,張琮、趙涼符發兵過河至默林不見敵,争前趨,利無部伍;伏發,為所敗。
追至河下,人争舟,一時不獲渡,多赴水死,遂大敗。
廣允憤甚,于五月初一日率兵過河再戰;親督家丁為沖鋒,思得一當。
兵遇敵先奔,其家丁亦奔,廣允為高進庫所獲。
後乃逃回,亦異事也。
而廷麟所調四營兵至贛,再戰再敗,遂散。
廷麟入城。
以上,予皆得之目擊)。
五月,上命複建文年号,立忠臣方孝孺等祠。
殺假官木堅、李之秀于市。
二人不知何所從來,自稱原任兩司;召對稱旨,即以原官補用。
後有言其假冒者,上怒為所欺,遂誅之。
都督陳謙稱奉監國使,命入閩;久駐衢州,持兩端。
雲魯已封靖□侯,欲以此邀封于上。
上敕芝龍取其侯印為驗,謙赍印至,上即召入關。
禦史錢邦芑劾其久住三衢,徘徊閩、浙之界;自以舉足左右為重輕,因欲要取侯封。
以閩要浙、以浙要閩,隻恃構阃□□散行挾制之術。
又曆數其在衢奸淫不法諸惡狀。
遂下之獄。
芝龍疏救,不允。
謙,武進人,出身甚微。
乙酉春,赍宏光诏封芝龍南安伯。
芝龍德之,故力為申救;行賄五千金于邦芑,請免謙死。
邦芑以聞于上,遂決意殺之;即命邦芑監刑。
芝龍聞之,過市,命且停刑;急入朝見上,請以官贖謙死。
上密敕促行刑,故與芝龍語久,慰勞之;過期,芝龍出,而謙已斬矣。
芝龍伏屍哭極哀,厚殓之。
從此,益懷異志。
密緻書于清總督洪承疇,承疇不答書,但答以筆一管;疑毫端當有密劄,索之一無所有。
蓋示隐語以「必來耳」(或曰:芝龍與承疇相通已久,承疇業以王爵啖之。
此舉特以愚朝廷也)。
六月鄉試,以布政使吳炳為提調官,編修劉以備、闵肅主試。
取中葉瓒等一百一十七名。
凡四方流寓諸生,俱得入試,特旨廣額七十名。
上又親試流寓貢生,取萬子荊、倪天弼等三十餘人;改為萃士,照庶吉士例,送翰林院教習。
榜首李日炜,徑授禮科給事中。
是時,贛州已圍兩月。
自江撫劉廣允被執,援兵皆不敢前。
六月十五日,舊贛督李永茂所遣副将吳之蕃、遊擊張國祚率粵兵五千人,與北兵遇于李家山、九牛山之間,數戰皆捷。
北兵疑援師大至,遂撤城下圍,屯于水西;之蕃、國祚亦退守南康。
時贛城守已久,奉诏獎勞,賜名「忠誠府」。
加楊文薦右都禦處,命太宰郭維經出閩募兵援贛,加六省督師銜。
維經亦入城,同廷麟、文薦為協守計。
浙東報至,北兵以初一日渡江,陷紹興,魯王航海江上,諸師俱潰;行在大震。
鄭鴻逵久駐關外,未嘗前進一步;有傳北兵至者,徒跣疾行三日而抵浦城,後至者言兵嘩也。
事聞,削鴻逵爵。
芝龍既怏怏不得志,又為洪承疇所绐,許封閩粵王;凡各關隘守兵,自二月間俱已撤回。
及聞浙東之信,遂疏稱海寇狎至,臣宜遄回防禦,且措兵饷為守關之計;拜表即行。
芝龍既回安海,守關将施福聲言缺饷,亦撤回安海。
仙霞嶺二百裡間,空無一兵;惟所遣守關主事及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