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開元意,令邦芑以司務随征,許「非時言事,補朕阙失」。
名為司務,實禦史也。
初,汀、贛之間有峒賊數萬,時出剽掠;百姓苦之。
号為閻羅總目,分四營,故又名四營頭;其前左營最強。
張安者,首左營之一營也;骁勇善戰,久有歸正意。
永甯王招出湖東,與敵遇,屢戰皆捷;遂複撫州。
湖西則臨江鄉紳楊廷麟與吉水鄉紳劉同升以義師恢複臨江。
于是楊廷麟等争請上出江右,何騰蛟請出湖南,而浙中諸将亦望上幸衢州;原任山東臨清知州金堡陛見,勸上『急宜棄閩幸楚;騰蛟可恃、芝龍不可恃也』。
且言『今時天子宜為将,不宜為帝。
湖南有騰蛟新撫諸營,皇上親入其軍,效光武擊銅馬故事,此皆戰兵可用。
中興天子,須以馬上成功;若夫千騎萬乘、出警入跸之威儀,皆可去也』。
上大喜,語廷臣曰:『朕得金堡,如獲至寶』。
即授堡兵科給事中;堡以守制固辭,請敕印聯絡江上義師以出。
上遂決意出贛州,幸長沙。
先遣大學士蘇觀生赴南安募兵,中途接應;上親祖送之(金堡字道隐,杭州仁和人。
庚辰進士,初任臨清知州。
京師陷,南奔。
旋丁内艱,與鄉人姚志卓起義山中。
志卓屢有克捷,與江東諸營遙為聲援。
堡入閩,奏其功;上大喜,封志卓為仁武伯。
擢堡兵科給事中,以服辭;乃請敕印、假虛銜,以墨衰從戎,聯絡江上義師。
既至江東,入方國安營。
魯諸臣以堡北來奸細,争攻擊之;監國以谕國安,國安遂執之。
禦史陳潛夫語國安曰:『堡與姚志卓起義建功,公固知之,曾許迎其家渡江;今何乃爾』?國安悟曰:『是也。
然此舉非遵監國令,乃閩中二鄭有書必欲殺之耳』。
蓋二鄭惡堡勸上棄閩幸楚,謂芝龍不可恃也。
因出示芝龍書,且雲:『吾縱其去,去勿入閩;若入閩,吾必追殺之。
不然,無以取信二鄭也』。
潛夫以謂堡,堡曰:『吾必入閩繳敕印。
倘中道被殺,是死于盜耳;命也』。
遂行。
以次年夏至閩,繳上聯絡義師敕印。
上欲奪情,堡再三辭;不允。
已引先朝「楊嗣昌奪情,為黃道周諸正人所不容」為案;奉旨:『嗣昌小人,何得與爾比例』。
芝龍見之,以為行将大拜堡也,忌害益甚。
是時,上在延平,輔臣曾櫻留守福州。
隐知鄭意,密疏勸上:『欲保全金堡,莫如聽其辭』。
堡凡七辭,同官朱某等亦代為請,始允。
堡以丙戌八月十五日辭朝,從延平出汀、贛趨衡州。
而上已有旨谕騰蛟,遣兵迎駕;騰蛟命郝永忠率鐵騎五千赴行在,至韶州,聞汀州之變而返)。
十一月,上下诏親征,以唐、鄧二王監國。
舊輔何吾驺自廣東至,用為首輔,随營。
以曾櫻協同鄭芝龍留守天興,料理兵饷。
以鄭鴻逵為禦營左先鋒,出浙江;鄭彩為禦營右先鋒,出江西。
築壇西郊,擇吉日行推毂禮,鴻逵出城,馬蹶仆地。
及上誓師授钺,大風起,天帝及高皇帝位前燭皆滅,三軍失色。
以十二月十六日發福州,二十六日,駐跸建甯(上所部置,皆陽順鄭氏意,移跸建甯。
其實信堡言,将相機出贛州、趨長沙也)。
二年丙戌正月己酉朔,上在建甯,不受朝賀;以三大罪自責,令百官皆戴罪立功。
初□日大雨雹,雹大如鬥,或如刀劍。
天晝黑,對面不相見。
予有閩江水雹歌:閩江正月氣郁蒸,日午天南赤血凝;照見江水蛟龍頳,劃然有聲加裂缯。
少焉赤散雲潑墨,北風刮雲天晝黑;閩江舟人無顔色,須眉對面不相識。
秦川公子善天文,急占有雹纜江濆;斂襟危坐敬天怒,須臾雹下何紛紛。
初如刀劍相擊争,忽似山摧萬壑鳴;小如杯盤大如輪,恐是天上金銀宮阙一時傾。
沿江舴艋半打破,官舫漏徹何由坐;呼僮開艙掃雪堆,風亦漸止雹亦過。
白須罟師老江邊,自言此異人未傳。
此是陰氣盛,毋乃兵禍連。
北地冱凍固宜有,南方炎熱今何然?天時地氣俱變易,世人安得太平年! 交址、日本諸國皆遣使入貢。
廣東布政使湯來賀運粵饷十萬由海道至,升來賀戶部右侍郎(禦史艾南英言解饷微勞,不宜遽膺顯擢。
且言來賀奸黨周锺自賊逃回,曾匿來賀揚州刑署中雲雲。
蓋南英與锺舊有文字隙,至是以為來賀罪案,人鹹笑之)。
二月,馬胫嶺兵變,命輔臣路振飛至浦城安撫之。
江、楚迎駕疏相繼而至,上意遂決出汀州入贛,與湖南為聲援。
芝龍欲挾上以自重,固請回天興;令軍民數萬人遮道呼号擁駕,不得行,仍駐跸延平(芝龍初以海賊受撫,雖晉五等爵,與地方有司不相統屬;閩士大夫辄呼之為賊,絕不與通。
及擁戴上即位,芝龍位益尊、權益重;全閩兵馬錢糧,皆領于芝龍兄弟。
是芝龍以虛名奉上,而上以全閩與芝龍也。
故芝龍不肯聽上出閩,思常有閩也)。
馬士英叩關請入朝,上數其罪,不許;前後七疏自理。
有李蘧者,士英私人也;與上有舊,密疏言士英有治兵才,與阮大铖皆宜在使過之列。
上特許士英以青衣視事,戴罪立功。
魯王遣其臣柯夏卿、曹惟才來聘,上加夏卿兵部尚書、惟才光祿寺卿。
手書與王,謂『朕無子,王為皇太侄;同心戮力,共拜孝陵。
朕有天下,終緻于王』。
取浙東所用職官,并列朝籍,不分彼此。
已遣佥都禦史陸清源(浙江平湖人)解饷十萬犒浙東師。
至江上,方國安縱兵攫饷,殺清源。
閩、浙釁益深(或曰:士英激使之也)。
兵部尚書張肯堂請出募舟師,由海道徑至江南,江南義師必為響應;大兵由閩出浙,首尾策應,則敵可乘也。
上從之,加肯堂少保,給敕印。
吏部文選司郎中朱永佑,加侍郎銜;福州府推官徐孚遠,加兵科銜。
俱從肯堂出,止于舟山(辛卯八月舟山破,肯堂蟒衣南面自缢,一門皆死。
永佑被執,不屈;砍其脅死。
仆負屍出城,血不止;仆哭曰:『主生前好潔,死遂無知耶』?血即止。
孚遠泛海由交址入安隆;交址要其行禮,不聽,不得過。
反廈門,為清帥吳六奇所匿,完發以死。
海外生一子,扶柩至松江;未葬,子亦死)。
掌〔都察〕院大學士熊開元去位。
錢邦芑改授陝西道禦史,開元固執資格,不容邦芑入台。
台中諸禦史合疏糾之,開元乞休;上乃聽其去。
邦芑有才氣,敢言;言之慷慨,明爽可聽。
特為上所信任。
廣西有僧,自稱宏光,雲自黃得功營逃出;其被獲者,僞也。
撫按以聞,上召九卿科道議迎請。
廷臣議:『即系真宏光,失國之君,有尊奉、無迎請』。
有司審知為妄,下獄誅之。
三月,吉安陷;四月,撫州陷。
初,楊廷麟、劉同升起義恢複臨江,上加廷麟大學士督師;同升以守制不受官,尋卒于家。
廷麟兵既敗敵,遂乘勝追至樟樹鎮不戒,
名為司務,實禦史也。
初,汀、贛之間有峒賊數萬,時出剽掠;百姓苦之。
号為閻羅總目,分四營,故又名四營頭;其前左營最強。
張安者,首左營之一營也;骁勇善戰,久有歸正意。
永甯王招出湖東,與敵遇,屢戰皆捷;遂複撫州。
湖西則臨江鄉紳楊廷麟與吉水鄉紳劉同升以義師恢複臨江。
于是楊廷麟等争請上出江右,何騰蛟請出湖南,而浙中諸将亦望上幸衢州;原任山東臨清知州金堡陛見,勸上『急宜棄閩幸楚;騰蛟可恃、芝龍不可恃也』。
且言『今時天子宜為将,不宜為帝。
湖南有騰蛟新撫諸營,皇上親入其軍,效光武擊銅馬故事,此皆戰兵可用。
中興天子,須以馬上成功;若夫千騎萬乘、出警入跸之威儀,皆可去也』。
上大喜,語廷臣曰:『朕得金堡,如獲至寶』。
即授堡兵科給事中;堡以守制固辭,請敕印聯絡江上義師以出。
上遂決意出贛州,幸長沙。
先遣大學士蘇觀生赴南安募兵,中途接應;上親祖送之(金堡字道隐,杭州仁和人。
庚辰進士,初任臨清知州。
京師陷,南奔。
旋丁内艱,與鄉人姚志卓起義山中。
志卓屢有克捷,與江東諸營遙為聲援。
堡入閩,奏其功;上大喜,封志卓為仁武伯。
擢堡兵科給事中,以服辭;乃請敕印、假虛銜,以墨衰從戎,聯絡江上義師。
既至江東,入方國安營。
魯諸臣以堡北來奸細,争攻擊之;監國以谕國安,國安遂執之。
禦史陳潛夫語國安曰:『堡與姚志卓起義建功,公固知之,曾許迎其家渡江;今何乃爾』?國安悟曰:『是也。
然此舉非遵監國令,乃閩中二鄭有書必欲殺之耳』。
蓋二鄭惡堡勸上棄閩幸楚,謂芝龍不可恃也。
因出示芝龍書,且雲:『吾縱其去,去勿入閩;若入閩,吾必追殺之。
不然,無以取信二鄭也』。
潛夫以謂堡,堡曰:『吾必入閩繳敕印。
倘中道被殺,是死于盜耳;命也』。
遂行。
以次年夏至閩,繳上聯絡義師敕印。
上欲奪情,堡再三辭;不允。
已引先朝「楊嗣昌奪情,為黃道周諸正人所不容」為案;奉旨:『嗣昌小人,何得與爾比例』。
芝龍見之,以為行将大拜堡也,忌害益甚。
是時,上在延平,輔臣曾櫻留守福州。
隐知鄭意,密疏勸上:『欲保全金堡,莫如聽其辭』。
堡凡七辭,同官朱某等亦代為請,始允。
堡以丙戌八月十五日辭朝,從延平出汀、贛趨衡州。
而上已有旨谕騰蛟,遣兵迎駕;騰蛟命郝永忠率鐵騎五千赴行在,至韶州,聞汀州之變而返)。
十一月,上下诏親征,以唐、鄧二王監國。
舊輔何吾驺自廣東至,用為首輔,随營。
以曾櫻協同鄭芝龍留守天興,料理兵饷。
以鄭鴻逵為禦營左先鋒,出浙江;鄭彩為禦營右先鋒,出江西。
築壇西郊,擇吉日行推毂禮,鴻逵出城,馬蹶仆地。
及上誓師授钺,大風起,天帝及高皇帝位前燭皆滅,三軍失色。
以十二月十六日發福州,二十六日,駐跸建甯(上所部置,皆陽順鄭氏意,移跸建甯。
其實信堡言,将相機出贛州、趨長沙也)。
二年丙戌正月己酉朔,上在建甯,不受朝賀;以三大罪自責,令百官皆戴罪立功。
初□日大雨雹,雹大如鬥,或如刀劍。
天晝黑,對面不相見。
予有閩江水雹歌:閩江正月氣郁蒸,日午天南赤血凝;照見江水蛟龍頳,劃然有聲加裂缯。
少焉赤散雲潑墨,北風刮雲天晝黑;閩江舟人無顔色,須眉對面不相識。
秦川公子善天文,急占有雹纜江濆;斂襟危坐敬天怒,須臾雹下何紛紛。
初如刀劍相擊争,忽似山摧萬壑鳴;小如杯盤大如輪,恐是天上金銀宮阙一時傾。
沿江舴艋半打破,官舫漏徹何由坐;呼僮開艙掃雪堆,風亦漸止雹亦過。
白須罟師老江邊,自言此異人未傳。
此是陰氣盛,毋乃兵禍連。
北地冱凍固宜有,南方炎熱今何然?天時地氣俱變易,世人安得太平年! 交址、日本諸國皆遣使入貢。
廣東布政使湯來賀運粵饷十萬由海道至,升來賀戶部右侍郎(禦史艾南英言解饷微勞,不宜遽膺顯擢。
且言來賀奸黨周锺自賊逃回,曾匿來賀揚州刑署中雲雲。
蓋南英與锺舊有文字隙,至是以為來賀罪案,人鹹笑之)。
二月,馬胫嶺兵變,命輔臣路振飛至浦城安撫之。
江、楚迎駕疏相繼而至,上意遂決出汀州入贛,與湖南為聲援。
芝龍欲挾上以自重,固請回天興;令軍民數萬人遮道呼号擁駕,不得行,仍駐跸延平(芝龍初以海賊受撫,雖晉五等爵,與地方有司不相統屬;閩士大夫辄呼之為賊,絕不與通。
及擁戴上即位,芝龍位益尊、權益重;全閩兵馬錢糧,皆領于芝龍兄弟。
是芝龍以虛名奉上,而上以全閩與芝龍也。
故芝龍不肯聽上出閩,思常有閩也)。
馬士英叩關請入朝,上數其罪,不許;前後七疏自理。
有李蘧者,士英私人也;與上有舊,密疏言士英有治兵才,與阮大铖皆宜在使過之列。
上特許士英以青衣視事,戴罪立功。
魯王遣其臣柯夏卿、曹惟才來聘,上加夏卿兵部尚書、惟才光祿寺卿。
手書與王,謂『朕無子,王為皇太侄;同心戮力,共拜孝陵。
朕有天下,終緻于王』。
取浙東所用職官,并列朝籍,不分彼此。
已遣佥都禦史陸清源(浙江平湖人)解饷十萬犒浙東師。
至江上,方國安縱兵攫饷,殺清源。
閩、浙釁益深(或曰:士英激使之也)。
兵部尚書張肯堂請出募舟師,由海道徑至江南,江南義師必為響應;大兵由閩出浙,首尾策應,則敵可乘也。
上從之,加肯堂少保,給敕印。
吏部文選司郎中朱永佑,加侍郎銜;福州府推官徐孚遠,加兵科銜。
俱從肯堂出,止于舟山(辛卯八月舟山破,肯堂蟒衣南面自缢,一門皆死。
永佑被執,不屈;砍其脅死。
仆負屍出城,血不止;仆哭曰:『主生前好潔,死遂無知耶』?血即止。
孚遠泛海由交址入安隆;交址要其行禮,不聽,不得過。
反廈門,為清帥吳六奇所匿,完發以死。
海外生一子,扶柩至松江;未葬,子亦死)。
掌〔都察〕院大學士熊開元去位。
錢邦芑改授陝西道禦史,開元固執資格,不容邦芑入台。
台中諸禦史合疏糾之,開元乞休;上乃聽其去。
邦芑有才氣,敢言;言之慷慨,明爽可聽。
特為上所信任。
廣西有僧,自稱宏光,雲自黃得功營逃出;其被獲者,僞也。
撫按以聞,上召九卿科道議迎請。
廷臣議:『即系真宏光,失國之君,有尊奉、無迎請』。
有司審知為妄,下獄誅之。
三月,吉安陷;四月,撫州陷。
初,楊廷麟、劉同升起義恢複臨江,上加廷麟大學士督師;同升以守制不受官,尋卒于家。
廷麟兵既敗敵,遂乘勝追至樟樹鎮不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