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三台夢跡

關燈
西於一湖,晴好雨奇,人盡以為此靈秀之氣所鍾也。

    靈秀之氣結成靈秀之山水,則固然矣;孰知靈秀中原有一派正氣在其中,為之主宰,方能令山水之氣,醞醞釀釀,而生出正人來。

    正人之氣,若鬱鬱下散,又能隱隱躍躍,而發為千古之徵兆,說來似奇,而實理之所不無。

    故醒時夢夢,不若夢中醒醒。

     你道這西湖上所生的正人是誰?這人姓于,名謙,字廷益,杭州錢塘縣人。

    杭州生人多矣,你怎知他是稟西湖之正氣而生?隻因他生的那時節,杭州三年桃李都不開花,及他死的那一年,西湖之水徹底皆於,以此察知。

    況他父親于彥昭,生他這一年,又得了吉夢。

    母親劉氏,臨產他這一日,又有疾風大雨、雷電交加之異。

    及生下來,儀容魁偉,聲音響亮。

    到了六七歲上,便聰明異常。

    讀書過目成誦,出口皆成對句。

    一日,清明節,父親合族同往祖瑩祭掃。

    偶因路過鳳凰台,其叔攜了于謙的手,問道:「我有一對,你可對得出麼?」因念道:「今朝同上鳳凰台。

    」 于謙聽了,不假思索,即應聲對道:「他年獨佔麒麟閣。

    」 那時合族聽了,俱驚訝道:「此吾家之千裡駒也。

    」祭畢回家,路過一牌坊,那牌坊上寫著「癸辛街」三字,其叔復問他道:「此三字,地名也,倒有二字屬支幹,再要對一支幹地名,想來卻也甚難。

    不知吾姪可還有得對麼?」于謙道:「如何沒有對?三國時魏延對諸葛亮所說的『子午谷』,豈不是一確對?」叔父與眾族人聽了,俱大驚道:「此子必大吾門。

    」 一日,于謙病目,母親欲散其火,與他頂心分挽兩髻,叫他門前閒步。

    他步出門外,見許多人圍著一個和尚,在那裡相面,他便走近前去看。

    那和尚一見了于謙,便老大吃驚,就把手去摸他的兩髻,因取笑道:「牛頭且喜生龍角。

    」 于謙怪他出口放肆,便答道:「狗口何曾出象牙。

    」 說罷便撤身回家,到了次日,母親見他散散火,目病略覺好些,因將他頭上兩髻,又挽作三丫,依舊叫他到門前去散散。

    他走出門外,看見那相面的和尚,原還在那裡相面,便不覺又走到面前去看。

    那和尚正講說天廷高聳,少年富貴可期,一見于謙,也不說相,便笑嘻嘻對他道:「昨日是兩髻,今日忽三丫,隻覺:三丫成鼓架。

    」 于謙聽了惱他輕薄忙答道:「一禿似擂槌。

    」 眾人見說,一齊大笑起來。

    那和尚道:「諸君莫笑。

    此子骨格不凡,出口成章,他日撥亂宰相也。

    」于謙聽了,也不在心。

    一日,因家僮不在,母親叫他到李小泉家去沽酒。

    不期李小泉的妻子正在分娩之時,忽被鬼纏住,再產不下,痛苦難言,李小泉慌得連店也不開,門都關了,忽然于謙要酒敲門,李小泉忙忙來開。

     妻子在床上,早聽見床背後兩個鬼慌亂道:「不好了!于少保來了,我們快些逃走去罷。

    」鬼一邊走了,他妻子一邊即產下孩子,滿心歡喜,忙對李小泉說知:「虧于家小官人救了性命。

    鬼稱他少保,必定是個貴人,可留他住下,備酒謝他。

    」于謙聽了,付之一笑,也不等吃酒,竟自去了。

     又一日,是正月元旦。

    父親與他一件紅衣穿了,騎著一匹馬,到親眷家去拜節。

    忽從小路衝出,不期巡按從大街而來,竟一騎馬衝入他儀從施節之中,直到巡按面前,那馬方收得住。

    左右就要拿他,巡按見是一個孩子,便搖首叫且住,又見他形容端正,舉止自若,毫不驚恐,就問道:「汝曾讀書否?」于謙道:「怎麼不讀書?」巡按道:「既讀書,我出一對與你對。

    若對得來,便不難為你。

    」因念道:「紅孩兒騎馬過橋。

    」 那知巡按口裡才念完。

    于謙早已對就道:「赤帝子斬蛇當道。

    」 巡按見他應對敏捷,出語軒昂,又驚又喜,就問左右道:「這是誰家之子?」有認得的稟道:「他是太平裡于主事之孫、于彥昭之子。

    」巡按大喜,就命人到縣取銀十兩,與他為讀書之費。

    不數年,就進了學,在富陽山中讀書。

    二日,閒步到燒石灰窯前,觀看燒灰,因而有感,遂吟詩一首道:「千錘萬鑿出名山,烈火光中走一番。

    粉骨碎身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 誰知于謙自做了這一首詩,竟為他後來盡忠而死的讖語。

    又一日,讀書於江幹之慧安寺,同眾朋友出到西湖上飲酒,路過於桑林之間,見人剪伐桑枝,因而有感,遂吟一首以紀其事。

    詩雲: 一年兩度伐枝柯,萬木叢中苦最多。

     為國為民都是汝,卻教桃李聽笙歌。

     于謙吟罷,遂同眾友到湖頭,暢飲而歸,來到寺門,腳步踉蹌,忽被寺門首泥塑的急腳神,將他的衣服搴住了。

    于謙乘醉怒罵道:「如何見吾來而不跪接,反大膽搴我的衣服?可惡!可惡!無有一些而不可惡者也。

    明日罰你到嶺南衛去充軍。

    」于謙一頭說,一頭就到書房中去睡了。

    誰知正人正氣,能服鬼神。

    那一夜,急腳神就托夢於住持和尚西池道:「我今得罪于少保,要貶我到嶺南去充軍,此行甚苦,惟吾師懇求,方可恕免。

    」西池醒來,大以為異。

     次早,果來見于謙道:「相公昨夜可曾要罰急腳神到嶺南充軍麼?」于謙道:「醉後戲言實有之,老師何以知之?」西池道:「昨夜急腳神托夢於老僧道:嶺南之行甚苦,再三托老僧求相公饒恕,故此知之。

    」于公聽了,笑一笑道:「既老師勸免,恕之可也。

    」是夜,西池又夢急腳神來謝道:「蒙吾師善言,于少保已恕我矣。

    但我直立於此,少保出入,終屬不便。

    煩吾師另塑一腳,作屈膝之狀,方可免禍。

    」西池醒來,果如所言,塑了一尊,至今其像尚存。

     過不多數日,于公又飲醉而回,忽見急腳神改塑屈膝,因暗想道:「鬼神感通,夢兆原來不爽如此。

    」 于公回書房,要打從關帝座前走過。

    此時關帝座前,琉璃燈正明,于公因走入殿內,祝贊道:「帝君,正神也。

    我于謙也自負是個正人,後來若果有一日功名,做得一番事業,帝君何不顯示我知,使我也好打點。

    」說罷,就回房去睡了。

    果然,正氣所在,有感必通。

    這夜于公果夢關帝托夢於他道:「你的功名富貴、終身之事,不消問俺,隻問汝長嫂,他說的便是了。

    」忽然驚醒,卻是一夢,甚以為異,因暗想道:「我家嫂嫂,以他年長,視我為嬰孩,常常與我戲言取笑。

    今以正事問他,倘他又說些取笑之言,則關係我一生大事,如何是好?然關帝吩咐,又不得不信。

    」 到次日,忙忙走回家,尋見長嫂,便深深作一揖,長嫂見了,笑將起來道:「叔叔為何今日這等恭敬而有禮?」于公道:「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長嫂道:「求我些甚麼?」于公遂將夜來得夢之言,細細對長嫂說了,道:「此乃我終身功名富貴所繫,望嫂嫂說幾句興頭的話、萬萬不可又取笑,」長嫂聽了,因笑嘻嘻說道:「叔叔小小年紀,倒思量做官了,既想做官,莫怪我說,八九品的大官料輪你不著,你隻好撿一二品的做做罷了。

    」 于公聽了,滿心歡喜。

    因又問道:「便是一二品的做做也罷。

    但不知卻是何官?」長嫂又笑笑道:「無非是中舉人,中進士,做禦史,做侍郎,做尚書閣老罷了。

    你這天殺的,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