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嶽墳忠跡
關燈
小
中
大
西湖乃山水花柳遊賞之地,為何載一個千古不朽的忠勇大英雄於上?隻因他生雖生在相州湯陰地方,往卻住在杭州按察司內,死卻死在大理獄風波亭上,葬卻葬在北山棲霞嶺下,故借他增西湖之雄。
你道這本英雄是誰?他姓嶽,單諱一個人字,表字鵬舉。
父母生他時節,夢見一個金甲紅袍,身長丈餘的將軍,走進門來,大聲道:「我是漢朝張翼德也,今暫到汝家。
」說畢,即時分娩,父親因此就取名為飛。
生不多時,忽值河水泛決,母親姚氏驚慌無措,因抱嶽飛、坐在一個大甕中,衝濤觸浪而去。
既而抵岸,出時,母與飛俱無恙,人以此異之。
他生而威武,少負氣節,家貧力學,最好學的是《左氏春秋》與《孫吳兵法》。
未冠時節,就能挽三百斤的弓,八石的彎。
他從的一個師父姓周名侗,射得好箭。
日日受他的指教,不數年,早已盡得其妙,左右手都能開弓,發無虛矢。
兼之十八般武藝,件件皆精。
嶽飛甚是感激。
後來周侗死了,嶽飛痛哭。
每到朔望,必備酒肴楮帛,到墳頭去祭奠,風雨不輟。
父母甚喜道:「今日不忘師父之德,異日豈忘君父之恩!」 嶽飛既長,聞知二帝蒙塵,不勝憤激,因題《滿江紅》詞一首以見志道: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抒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仇寇肉,笑談渴飲刀頭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隻這一首詞,而嶽公的忠肝義膽,俠氣雄心已見於筆墨之內。
此時金兵屢屢犯邊,朝廷命劉拾為真定宣撫司,招募敢勇之士,嶽飛因而應募。
雖蒙收錄在留守使帳下聽用,卻尚沒人知他。
偶一時犯了重法,刀斧手綁去要斬,幸得留守使宗澤出帳,看見他紅光滿面。
一貌堂堂,不覺大驚,忙喝退刀斧手,親解其縛,道:「此大將材也,幾誤大事。
」正說未完,忽探馬報金兀朮攻汜水,鋒不可當。
宗澤點了五百騎,與他立功贖罪,嶽飛領命而去。
恰逢著兀朮的先鋒恃長勝之勢,鼓勇而來。
嶽飛也不等他到百步之內,早張起硬弓,輕抽神箭,隻聽得颶的一聲,那先鋒早已兩腳蹬空,折其性命。
嶽飛就這一箭裡,飛馬衝人,使起丈八點鋼槍,就如一條烏龍,翻江攪海,人逢人死,馬遇馬亡,五百兵無不一以當十。
隻這一陣,殺得金兵片甲不存,嶽飛方整軍而回。
真是:喜孜孜鞭敲金鐙響,笑吟吟齊唱凱歌回。
宗澤見嶽飛得勝而回,遂大開轅門,迎他人去,親自把盞,賞勞眾軍,遂升他為統制官。
飲酒之間,宗澤對嶽飛道:「爾智勇材藝,雖古名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萬全之計。
」因把自己的得意陣圖傳示他。
嶽飛因答道:「陣而後戰,兵家之常,但當此眾寡之際,則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宗澤大以為是。
自此之後,天下方知嶽飛是員大將。
到了建炎元年,嶽飛見高宗心志怠情,因上書道: 陛下已登大寶,而勤王之師日集,宜乘敵怠而擊之。
黃潛善、汪伯彥,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擊中原之望。
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舒氣,中原可復。
書上了,黃潛善、汪伯彥兩個看見了,隻咬得牙齒剝剝的響道:「小卒輒敢放肆如此!」遂在高宗禦前互相讒語。
高宗便降旨:「越職言事,奪去官爵。
」嶽公知被讒譖,無可奈何,隻得往投於河北招討使張所。
張所素曉得嶽飛是個英雄,就授他為中軍統領。
因問嶽飛道:「吾聞人盡稱汝驍勇,不知汝能敵多少人。
」嶽公道:「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
昔晉欒枝曳柴以敗荊,楚莫敖採樵以緻絞,皆謀定也。
」張所頓足稱賞道:「君殆非行伍中人也。
」愈加敬重,就升為武經郎。
嶽公因對張所說道:「國家都汴時,恃河北以為固。
何不憑據要衝,峙列重鎮。
一城受圍,則諸城或援或救,使金人不能窺河南,則京師根本之地固矣。
」張所聽了,大喜,因命都統王彥,率領嶽飛等十一個將官,共七千人,渡河殺奔新鄉而來。
來到新鄉,早望見金兵: 漫天蓋地,不異蟻聚蜂屯;蔽日衝風,有若狐奔獸走。
右繞左旋,旗交處雲述霧鎖;前遮後擁,軍哄時鬼哭神號。
刀劍排百裡冰霜;盔甲耀一天星鬥。
便是英雄,也應膽落;縱然豪傑,必定心驚。
王彥望見金兵勢大,遂不敢前進,竟下了營寨,廣排鹿角,密布蒺藜。
嶽公因說道:「我兵一到,須急急一戰,先挫其銳氣。
今下了營寨,固守則可,豈戰殺之策哉?若但如此,則新鄉何日可得?況他眾十萬,我隻七千,須並力向前,方可取勝。
」王彥聽了,懼怕金兵,默默無言。
十個將官,俱面面廝覷,不敢做聲。
嶽公知眾將無能,遂自招引部下的八百個精兵,也不聽王彥的號令,竟奮勇殺人金營。
金兀朮見他兵少,不以為意。
誰知嶽家乃節制之兵,偏能以少擊眾。
八百個兵,衝人陣來,就似八百個大虎一般。
況嶽公一騎當先,遠的用箭,箭到即死;近的用槍,槍到即亡。
直殺至他大纛邊。
從來大纛之旁,定有大將護守,不料嶽公到了大纛下,手起槍落,搠死數人,奪過大纛,其舞如飛,人人見了心膽俱裂,殺得金兵四散五落。
王彥見嶽兵得勝,方才率領十個將官一齊殺來,遂復了新鄉。
王彥見嶽公功成,大有不足之意。
明日,嶽公又領了部下,戰於候兆川。
奮不顧身,身雖中箭中槍,血染衣甲,隻是不退。
眾兵見主將如此,那一個敢退?又贏了一陣。
不意糧少,隻得到王彥營中來要糧。
王彥正懷忌刻,隻是不發,嶽公無可奈何,隻得引兵而北。
與金兵戰於太行山下;金兀朮一員驍將,號為拓拔烏,有一丈多長,奇形怪狀,膂力過人,使一柄三尖兩刃八環刀,連殺了嶽軍帳下幾個勇士。
嶽公大怒,挺身而前,親自接戰。
拓撥雖然有力,怎當得嶽公的神勇?戰了五六十合,嶽公便左手使槍,逼住了三尖兩刃刀,便大喝一聲道:「賊酋往那裡去?」隨用右手,款扭狼腰,從馬上直活捉過來。
金兵見主將被擒,便紛紛亂竄,嶽兵一齊上前,殺死不計其數。
回來把拓拔烏梟首祭旗。
隔不得兩日,又與金兵接戰,金兵隊裡,黑風大王當先出馬,手持雙刀,如入無人之境。
嶽公一箭射去,黑風大王早一刀撥過了。
嶽公見他撥了過第一箭,卻把弓弦虛拽一聲。
黑風大王見弓弦響,側身躲過,不知嶽公會射連珠箭,早把第二枝箭扣得滿,隨著弦聲就發去。
黑風大王躲不及,恰中在護心鏡上,當的一聲,火光亂迸。
黑風大王見嶽公武藝高強,撥轉馬頭就要走,怎知嶽公的丈八鋼槍已到背後心窩裡,一刺,搠了透穿,將黑風大王從馬背直挑起到半空,就像舞嬰兒.做把戲的一般。
金兵見了,皆抱頭而走。
嶽兵又一齊趕殺上去,真似斲瓜切菜。
金兵得命者皆痛哭而去,好不快暢。
有詩為證: 黑風拓拔最驍雄,箭飲槍尖盡搠通。
你道這本英雄是誰?他姓嶽,單諱一個人字,表字鵬舉。
父母生他時節,夢見一個金甲紅袍,身長丈餘的將軍,走進門來,大聲道:「我是漢朝張翼德也,今暫到汝家。
」說畢,即時分娩,父親因此就取名為飛。
生不多時,忽值河水泛決,母親姚氏驚慌無措,因抱嶽飛、坐在一個大甕中,衝濤觸浪而去。
既而抵岸,出時,母與飛俱無恙,人以此異之。
他生而威武,少負氣節,家貧力學,最好學的是《左氏春秋》與《孫吳兵法》。
未冠時節,就能挽三百斤的弓,八石的彎。
他從的一個師父姓周名侗,射得好箭。
日日受他的指教,不數年,早已盡得其妙,左右手都能開弓,發無虛矢。
兼之十八般武藝,件件皆精。
嶽飛甚是感激。
後來周侗死了,嶽飛痛哭。
每到朔望,必備酒肴楮帛,到墳頭去祭奠,風雨不輟。
父母甚喜道:「今日不忘師父之德,異日豈忘君父之恩!」 嶽飛既長,聞知二帝蒙塵,不勝憤激,因題《滿江紅》詞一首以見志道: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抒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仇寇肉,笑談渴飲刀頭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隻這一首詞,而嶽公的忠肝義膽,俠氣雄心已見於筆墨之內。
此時金兵屢屢犯邊,朝廷命劉拾為真定宣撫司,招募敢勇之士,嶽飛因而應募。
雖蒙收錄在留守使帳下聽用,卻尚沒人知他。
偶一時犯了重法,刀斧手綁去要斬,幸得留守使宗澤出帳,看見他紅光滿面。
一貌堂堂,不覺大驚,忙喝退刀斧手,親解其縛,道:「此大將材也,幾誤大事。
」正說未完,忽探馬報金兀朮攻汜水,鋒不可當。
宗澤點了五百騎,與他立功贖罪,嶽飛領命而去。
恰逢著兀朮的先鋒恃長勝之勢,鼓勇而來。
嶽飛也不等他到百步之內,早張起硬弓,輕抽神箭,隻聽得颶的一聲,那先鋒早已兩腳蹬空,折其性命。
嶽飛就這一箭裡,飛馬衝人,使起丈八點鋼槍,就如一條烏龍,翻江攪海,人逢人死,馬遇馬亡,五百兵無不一以當十。
隻這一陣,殺得金兵片甲不存,嶽飛方整軍而回。
真是:喜孜孜鞭敲金鐙響,笑吟吟齊唱凱歌回。
宗澤見嶽飛得勝而回,遂大開轅門,迎他人去,親自把盞,賞勞眾軍,遂升他為統制官。
飲酒之間,宗澤對嶽飛道:「爾智勇材藝,雖古名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萬全之計。
」因把自己的得意陣圖傳示他。
嶽飛因答道:「陣而後戰,兵家之常,但當此眾寡之際,則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宗澤大以為是。
自此之後,天下方知嶽飛是員大將。
到了建炎元年,嶽飛見高宗心志怠情,因上書道: 陛下已登大寶,而勤王之師日集,宜乘敵怠而擊之。
黃潛善、汪伯彥,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擊中原之望。
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舒氣,中原可復。
書上了,黃潛善、汪伯彥兩個看見了,隻咬得牙齒剝剝的響道:「小卒輒敢放肆如此!」遂在高宗禦前互相讒語。
高宗便降旨:「越職言事,奪去官爵。
」嶽公知被讒譖,無可奈何,隻得往投於河北招討使張所。
張所素曉得嶽飛是個英雄,就授他為中軍統領。
因問嶽飛道:「吾聞人盡稱汝驍勇,不知汝能敵多少人。
」嶽公道:「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
昔晉欒枝曳柴以敗荊,楚莫敖採樵以緻絞,皆謀定也。
」張所頓足稱賞道:「君殆非行伍中人也。
」愈加敬重,就升為武經郎。
嶽公因對張所說道:「國家都汴時,恃河北以為固。
何不憑據要衝,峙列重鎮。
一城受圍,則諸城或援或救,使金人不能窺河南,則京師根本之地固矣。
」張所聽了,大喜,因命都統王彥,率領嶽飛等十一個將官,共七千人,渡河殺奔新鄉而來。
來到新鄉,早望見金兵: 漫天蓋地,不異蟻聚蜂屯;蔽日衝風,有若狐奔獸走。
右繞左旋,旗交處雲述霧鎖;前遮後擁,軍哄時鬼哭神號。
刀劍排百裡冰霜;盔甲耀一天星鬥。
便是英雄,也應膽落;縱然豪傑,必定心驚。
王彥望見金兵勢大,遂不敢前進,竟下了營寨,廣排鹿角,密布蒺藜。
嶽公因說道:「我兵一到,須急急一戰,先挫其銳氣。
今下了營寨,固守則可,豈戰殺之策哉?若但如此,則新鄉何日可得?況他眾十萬,我隻七千,須並力向前,方可取勝。
」王彥聽了,懼怕金兵,默默無言。
十個將官,俱面面廝覷,不敢做聲。
嶽公知眾將無能,遂自招引部下的八百個精兵,也不聽王彥的號令,竟奮勇殺人金營。
金兀朮見他兵少,不以為意。
誰知嶽家乃節制之兵,偏能以少擊眾。
八百個兵,衝人陣來,就似八百個大虎一般。
況嶽公一騎當先,遠的用箭,箭到即死;近的用槍,槍到即亡。
直殺至他大纛邊。
從來大纛之旁,定有大將護守,不料嶽公到了大纛下,手起槍落,搠死數人,奪過大纛,其舞如飛,人人見了心膽俱裂,殺得金兵四散五落。
王彥見嶽兵得勝,方才率領十個將官一齊殺來,遂復了新鄉。
王彥見嶽公功成,大有不足之意。
明日,嶽公又領了部下,戰於候兆川。
奮不顧身,身雖中箭中槍,血染衣甲,隻是不退。
眾兵見主將如此,那一個敢退?又贏了一陣。
不意糧少,隻得到王彥營中來要糧。
王彥正懷忌刻,隻是不發,嶽公無可奈何,隻得引兵而北。
與金兵戰於太行山下;金兀朮一員驍將,號為拓拔烏,有一丈多長,奇形怪狀,膂力過人,使一柄三尖兩刃八環刀,連殺了嶽軍帳下幾個勇士。
嶽公大怒,挺身而前,親自接戰。
拓撥雖然有力,怎當得嶽公的神勇?戰了五六十合,嶽公便左手使槍,逼住了三尖兩刃刀,便大喝一聲道:「賊酋往那裡去?」隨用右手,款扭狼腰,從馬上直活捉過來。
金兵見主將被擒,便紛紛亂竄,嶽兵一齊上前,殺死不計其數。
回來把拓拔烏梟首祭旗。
隔不得兩日,又與金兵接戰,金兵隊裡,黑風大王當先出馬,手持雙刀,如入無人之境。
嶽公一箭射去,黑風大王早一刀撥過了。
嶽公見他撥了過第一箭,卻把弓弦虛拽一聲。
黑風大王見弓弦響,側身躲過,不知嶽公會射連珠箭,早把第二枝箭扣得滿,隨著弦聲就發去。
黑風大王躲不及,恰中在護心鏡上,當的一聲,火光亂迸。
黑風大王見嶽公武藝高強,撥轉馬頭就要走,怎知嶽公的丈八鋼槍已到背後心窩裡,一刺,搠了透穿,將黑風大王從馬背直挑起到半空,就像舞嬰兒.做把戲的一般。
金兵見了,皆抱頭而走。
嶽兵又一齊趕殺上去,真似斲瓜切菜。
金兵得命者皆痛哭而去,好不快暢。
有詩為證: 黑風拓拔最驍雄,箭飲槍尖盡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