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嶽墳忠跡
關燈
小
中
大
不是金人全不濟,強中更自有強中。
嶽公既勝之後,知王彥忌刻,遂率所部仍歸宗澤。
宗澤一心指望恢復,遂仍以嶽公為統制。
後來,不幸宗澤死了,高宗以杜充代宗澤,嶽公為統制官。
誰知杜充無志,將遷還建康。
嶽公苦諫道:「中原之地,尺寸不可棄。
今一舉足則此地非我有矣!他日欲復取之,非數十萬人不能。
」充不聽,竟遷回建康。
後金兵大至,杜充不能抵敵,竟降了金兀朮,以緻建康失守。
高宗著急,遂奔往明州。
明州即今之寧波府。
嶽公聞知,頓足歎息道:「早聽吾言,豈緻如此。
」又聞得金兀朮既得建康,又趨杭州。
嶽公見事危急,隻得率領部下三千勇敢之士,走到廣德境中。
原來嶽公部下有兩個大將;一名牛臯,一名王貴,並女婿張憲、兒子嶽雲,四人俱有萬夫不當之勇。
嶽公因叫牛臯領了五百騎,伏於左首,聽炮聲出戰;又叫王貴領五百兵,伏於右首,聽炮聲出戰;自領嶽雲、張憲一千人,皆令銜枚,伏於背後。
打探得兀朮兵過後,軍中放起連珠號炮來。
牛臯一枝兵從左邊殺出,王貴一枝兵從右邊殺出,嶽公自領了嶽雲、張憲,從前後背抄轉,喊殺連天,飛塵蔽日。
那金兀朮出其不意,先自慌了手腳,四散奔走,自相踐踏,死者如山。
次日,金兀朮合兵又戰。
嶽公見金兵前列甚盛,白領驍騎,奮勇而前,卻不從前軍殺人,轉從側裡橫衝其陣,把他陣勢截做兩段,首尾不能相顧。
嶽公卻在他陣中,橫衝直撞,指東殺西,就是遊龍猛虎一般,將他陣勢揉得粉碎,殺得他七零八落。
金兀朮又大敗了一陣。
嶽公收兵而回,犒賞了眾軍。
因又吩咐牛臯、王貴:「金兵連日戰敗,汝二人體辭勞苦,各領五百兵,分兩路而去,夜斲其營,我隨後即來策應,毋得失事。
」二將各領命而去。
原來金兀朮最善用兵,他也防著劫營,埋伏兩枝人馬在營左右。
牛臯、玉貴二將正到金營,誰知金營左右伏兵齊出,抵敵個正住。
恰好嶽雲、張憲兩枝兵又到,大家接著廝殺混戰,直至天明。
活捉了金將王權,並首領四十餘員。
金兵又大敗了一陣。
嶽公回營,見解到王權,並四十員首領,因思金兵正盛,但可智取,難以力敵,遂喝退了刀斧手,親解其縛,結以恩義。
四十員首領,即可用之人,都結以恩義。
金兵感恩,情願效死。
降兵五百餘人。
嶽公卻教自家兵,一半穿了金兵衣甲,拿了兀朮旗號,雜於金兵之中,假稱放歸之人。
到得金營,金兵認做自家之人,開營放進。
才進得營門,眾兵一齊發作起來,金兵自先混亂,認不得的誰是嶽家的兵。
嶽公又乘機隨後領兵亂殺。
直殺得: 煙塵滾滾,平遮了半天風日;殺氣騰騰,貫滿了遍地山河。
刀轉雪光,閃一閃,頭顱忽落;弓彎月樣,響一響,腳腿陡翻。
咋擦一聲,斷送了許多戰士;乒乓幾陣,結果了無數將軍。
初來時,水沸山崩,無人敢敵;敗去後,雲愁月慘,有足難奔。
金兵連敗了六次,便不敢再犯杭州,因要回到建康。
嶽公聞知,便先遣輕騎三千,預先分兵埋伏在牛首山左右。
金兵一到,左一枝兵先出,炮聲一響,早豎起嶽家旗一面。
金兵接戰正急,忽然右一枝兵突出,炮響二聲,早又豎起嶽家旗二面、金兵忙分一枝迎敵。
又聽得炮響三聲,早又豎起嶽家旗三面,前面突出大隊人馬,栲栳圈圍將轉來廝殺。
金兵三面受敵,隻望兵少處殺出。
嶽公知圍他不倒,反故放他一條生路,讓他衝出,卻隻在後邊,用強弓硬彎,雨點般射將來。
金兵亂竄,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又大敗一陣。
嶽公又於黑夜,叫死士百人,衣黑衣,混殺進金營。
又令百人於金營左側,亂鳴鼓角,金兵正不知有多少兵殺進,都自相攻擊,死者無數。
喊殺了半夜,這百人胡哨一聲,文自聚在一處,亂殺而出。
天暗月黑,又不敢追殺出來,隻聽得鼓角兀自亂鳴不住。
挨到天明。
金將計點軍兵,屍橫遍地,皆是自家隊裡殺的。
到次日二更天,又聽得前山鼓角亂鳴,震得山搖地動,寨中人先自膽寒,又亂起來。
及至殺出寨外,那鼓角又寂然無聲,嶽家軍已去得遠了。
亂了數日,金兵個個心疑,立腳不定,遂把建康放了一把火,棄之而去,竟奔淮西。
嶽公探知他渡江,走靜安鎮,先從小路而抄到大路,埋伏下兩枝人馬,候金兵一到,伏兵殺出。
金兵見嶽家旗號,先自懼怕,怎能低敵?金兵雖有禁約,如何禁約得住?俱各抱頭鼠竄,四散奔跑。
嶽家軍遂復了建康,捷報高宗。
高宗大喜,遂升嶽飛為江淮副招討使,張濬為江淮正招討使。
此時,隻因兀朮攪亂中原,便有一班草寇乘機竊發,佔據地方。
一個叫做孔彥舟,綽號孔千斤,佔據武陵地方;一個張用,綽號張飛虎,佔據襄漢地方;一個李成,綽號李無敵,佔據江淮湘湖地方。
這三個共連兵數萬,圍了江州,圍得水洩不通。
城中漸漸支持不來。
又有一個馬進,綽號馬八百,在揚州地方作亂。
高宗因命招討使張濬,督嶽飛、揚沂中分道進討。
張濬受命,因集諸將計議。
嶽公道:「若要解江州之圍,須先破他筠州。
筠州破,他見巢穴受傷,則江州之圍不必救而自解矣。
」張濬大喜,從其言。
那時嶽公潛出賊右,一箭射其前部落馬,然後縱坐下青聰馬,挺手中鐵槍,衝突其陣。
所到之處,勇不可當。
賊人見了,盡裹將來。
那嶽將軍全無懼怯,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
賊眾齊上,嶽公展起神威,大喝一聲,就如平地起一個霹靂,手起槍落,隻見殺人。
賊眾慌了,遂一哄而走。
嶽公卻從後掩殺,馬進大敗,直奔至筠州。
見事勢危急,遂合集圍江州之眾,背筠河而佈陣,綿綿密密,如長蛇之形,直長至十五裡。
嶽公登高坡一望,見賊勢浩大,因說張濬道:「賊勢甚眾,難以力敵,須用奇勝。
」張濬是其言。
嶽公乃分精騎數千,授楊沂中,叫他乘夜銜枚渡過筠河,約以日中,但聽前山炮響,卻從山後共擊。
楊沂中領計而去。
嶽公乃自領三千人馬,暗暗伏於遠僻險隘之處,卻於紅羅旗上大書「嶽」字,單隻著二百個人隨著旗幟,在前誘敵。
賊望見嶽家旗,雖然懼怯,卻見他兵少,便不以為意。
遂分一半人守寨,領十餘萬人一擁而前。
這二百人怎生抵擋?隻得拖著旗幟而走,賊眾隨後追來,追不上數裡,早聽得一聲炮響,嶽家埋伏之軍,早星飛雷掣,一齊擁出。
賊人見了,已自心驚。
戰到午時,已將大敗,忽又聽得山後戰鼓齊鳴,楊沂中率領數千精騎,從山背馳下,張濬又自率二千步兵人賊寨。
賊眾首尾不能相顧,忙奔亂竄。
嶽公令人大叫道:「投降者,盡坐於地,決不妄殺。
」一時坐而投降者,就有八萬餘人,賊人大敗,馬進竟為追兵所殺。
遂復了江筠二州。
嶽公又領兵渡江,追殺至薪州黃梅縣。
李成、孔彥丹見事急了,隻得北走,投降了劉豫。
惟張用還擁著十萬之眾,為盜於江西。
嶽公知他是相州人,因寫書招他來降,道:吾與汝同裡。
南董門、鐵路步之戰,皆汝所悉。
今吾
嶽公既勝之後,知王彥忌刻,遂率所部仍歸宗澤。
宗澤一心指望恢復,遂仍以嶽公為統制。
後來,不幸宗澤死了,高宗以杜充代宗澤,嶽公為統制官。
誰知杜充無志,將遷還建康。
嶽公苦諫道:「中原之地,尺寸不可棄。
今一舉足則此地非我有矣!他日欲復取之,非數十萬人不能。
」充不聽,竟遷回建康。
後金兵大至,杜充不能抵敵,竟降了金兀朮,以緻建康失守。
高宗著急,遂奔往明州。
明州即今之寧波府。
嶽公聞知,頓足歎息道:「早聽吾言,豈緻如此。
」又聞得金兀朮既得建康,又趨杭州。
嶽公見事危急,隻得率領部下三千勇敢之士,走到廣德境中。
原來嶽公部下有兩個大將;一名牛臯,一名王貴,並女婿張憲、兒子嶽雲,四人俱有萬夫不當之勇。
嶽公因叫牛臯領了五百騎,伏於左首,聽炮聲出戰;又叫王貴領五百兵,伏於右首,聽炮聲出戰;自領嶽雲、張憲一千人,皆令銜枚,伏於背後。
打探得兀朮兵過後,軍中放起連珠號炮來。
牛臯一枝兵從左邊殺出,王貴一枝兵從右邊殺出,嶽公自領了嶽雲、張憲,從前後背抄轉,喊殺連天,飛塵蔽日。
那金兀朮出其不意,先自慌了手腳,四散奔走,自相踐踏,死者如山。
次日,金兀朮合兵又戰。
嶽公見金兵前列甚盛,白領驍騎,奮勇而前,卻不從前軍殺人,轉從側裡橫衝其陣,把他陣勢截做兩段,首尾不能相顧。
嶽公卻在他陣中,橫衝直撞,指東殺西,就是遊龍猛虎一般,將他陣勢揉得粉碎,殺得他七零八落。
金兀朮又大敗了一陣。
嶽公收兵而回,犒賞了眾軍。
因又吩咐牛臯、王貴:「金兵連日戰敗,汝二人體辭勞苦,各領五百兵,分兩路而去,夜斲其營,我隨後即來策應,毋得失事。
」二將各領命而去。
原來金兀朮最善用兵,他也防著劫營,埋伏兩枝人馬在營左右。
牛臯、玉貴二將正到金營,誰知金營左右伏兵齊出,抵敵個正住。
恰好嶽雲、張憲兩枝兵又到,大家接著廝殺混戰,直至天明。
活捉了金將王權,並首領四十餘員。
金兵又大敗了一陣。
嶽公回營,見解到王權,並四十員首領,因思金兵正盛,但可智取,難以力敵,遂喝退了刀斧手,親解其縛,結以恩義。
四十員首領,即可用之人,都結以恩義。
金兵感恩,情願效死。
降兵五百餘人。
嶽公卻教自家兵,一半穿了金兵衣甲,拿了兀朮旗號,雜於金兵之中,假稱放歸之人。
到得金營,金兵認做自家之人,開營放進。
才進得營門,眾兵一齊發作起來,金兵自先混亂,認不得的誰是嶽家的兵。
嶽公又乘機隨後領兵亂殺。
直殺得: 煙塵滾滾,平遮了半天風日;殺氣騰騰,貫滿了遍地山河。
刀轉雪光,閃一閃,頭顱忽落;弓彎月樣,響一響,腳腿陡翻。
咋擦一聲,斷送了許多戰士;乒乓幾陣,結果了無數將軍。
初來時,水沸山崩,無人敢敵;敗去後,雲愁月慘,有足難奔。
金兵連敗了六次,便不敢再犯杭州,因要回到建康。
嶽公聞知,便先遣輕騎三千,預先分兵埋伏在牛首山左右。
金兵一到,左一枝兵先出,炮聲一響,早豎起嶽家旗一面。
金兵接戰正急,忽然右一枝兵突出,炮響二聲,早又豎起嶽家旗二面、金兵忙分一枝迎敵。
又聽得炮響三聲,早又豎起嶽家旗三面,前面突出大隊人馬,栲栳圈圍將轉來廝殺。
金兵三面受敵,隻望兵少處殺出。
嶽公知圍他不倒,反故放他一條生路,讓他衝出,卻隻在後邊,用強弓硬彎,雨點般射將來。
金兵亂竄,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又大敗一陣。
嶽公又於黑夜,叫死士百人,衣黑衣,混殺進金營。
又令百人於金營左側,亂鳴鼓角,金兵正不知有多少兵殺進,都自相攻擊,死者無數。
喊殺了半夜,這百人胡哨一聲,文自聚在一處,亂殺而出。
天暗月黑,又不敢追殺出來,隻聽得鼓角兀自亂鳴不住。
挨到天明。
金將計點軍兵,屍橫遍地,皆是自家隊裡殺的。
到次日二更天,又聽得前山鼓角亂鳴,震得山搖地動,寨中人先自膽寒,又亂起來。
及至殺出寨外,那鼓角又寂然無聲,嶽家軍已去得遠了。
亂了數日,金兵個個心疑,立腳不定,遂把建康放了一把火,棄之而去,竟奔淮西。
嶽公探知他渡江,走靜安鎮,先從小路而抄到大路,埋伏下兩枝人馬,候金兵一到,伏兵殺出。
金兵見嶽家旗號,先自懼怕,怎能低敵?金兵雖有禁約,如何禁約得住?俱各抱頭鼠竄,四散奔跑。
嶽家軍遂復了建康,捷報高宗。
高宗大喜,遂升嶽飛為江淮副招討使,張濬為江淮正招討使。
此時,隻因兀朮攪亂中原,便有一班草寇乘機竊發,佔據地方。
一個叫做孔彥舟,綽號孔千斤,佔據武陵地方;一個張用,綽號張飛虎,佔據襄漢地方;一個李成,綽號李無敵,佔據江淮湘湖地方。
這三個共連兵數萬,圍了江州,圍得水洩不通。
城中漸漸支持不來。
又有一個馬進,綽號馬八百,在揚州地方作亂。
高宗因命招討使張濬,督嶽飛、揚沂中分道進討。
張濬受命,因集諸將計議。
嶽公道:「若要解江州之圍,須先破他筠州。
筠州破,他見巢穴受傷,則江州之圍不必救而自解矣。
」張濬大喜,從其言。
那時嶽公潛出賊右,一箭射其前部落馬,然後縱坐下青聰馬,挺手中鐵槍,衝突其陣。
所到之處,勇不可當。
賊人見了,盡裹將來。
那嶽將軍全無懼怯,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
賊眾齊上,嶽公展起神威,大喝一聲,就如平地起一個霹靂,手起槍落,隻見殺人。
賊眾慌了,遂一哄而走。
嶽公卻從後掩殺,馬進大敗,直奔至筠州。
見事勢危急,遂合集圍江州之眾,背筠河而佈陣,綿綿密密,如長蛇之形,直長至十五裡。
嶽公登高坡一望,見賊勢浩大,因說張濬道:「賊勢甚眾,難以力敵,須用奇勝。
」張濬是其言。
嶽公乃分精騎數千,授楊沂中,叫他乘夜銜枚渡過筠河,約以日中,但聽前山炮響,卻從山後共擊。
楊沂中領計而去。
嶽公乃自領三千人馬,暗暗伏於遠僻險隘之處,卻於紅羅旗上大書「嶽」字,單隻著二百個人隨著旗幟,在前誘敵。
賊望見嶽家旗,雖然懼怯,卻見他兵少,便不以為意。
遂分一半人守寨,領十餘萬人一擁而前。
這二百人怎生抵擋?隻得拖著旗幟而走,賊眾隨後追來,追不上數裡,早聽得一聲炮響,嶽家埋伏之軍,早星飛雷掣,一齊擁出。
賊人見了,已自心驚。
戰到午時,已將大敗,忽又聽得山後戰鼓齊鳴,楊沂中率領數千精騎,從山背馳下,張濬又自率二千步兵人賊寨。
賊眾首尾不能相顧,忙奔亂竄。
嶽公令人大叫道:「投降者,盡坐於地,決不妄殺。
」一時坐而投降者,就有八萬餘人,賊人大敗,馬進竟為追兵所殺。
遂復了江筠二州。
嶽公又領兵渡江,追殺至薪州黃梅縣。
李成、孔彥丹見事急了,隻得北走,投降了劉豫。
惟張用還擁著十萬之眾,為盜於江西。
嶽公知他是相州人,因寫書招他來降,道:吾與汝同裡。
南董門、鐵路步之戰,皆汝所悉。
今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