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關燈
小
中
大
讓我們看他的存款,共有一萬二千美元。
賣掉店的話又會有五千到一萬美元。
如果我們做的好的話,他也許會把店賣給我們。
我們又一次不知該如何讓他從幻想中醒悟。
我委婉地暗示他,相當委婉,說我們也許有其他的打算,但一看到他的臉色,我立刻不提這話了。
好吧,我們會繼續。
我們要成為第二大道上的糖果大王。
也許我們也會搬到鄉間去,幫助他辦利文斯頓馬諾養老院。
是的,也許我們很快就會有孩子了。
該是認真的時候了。
至于寫作,等我們的生意站穩了腳跟,就可以有時間考慮了。
托爾斯泰不也是到晚年才開始寫作的嗎?我不忍讓他失望,隻好點點頭表示同意,然後,極其鄭重地,他問我是否認為這個主意還不錯,即寫寫他的經曆&mdash&mdash他怎樣從一個大理石采石場的工人發迹成為一家大療養院的擁有者。
我說這是極好的題材;等時機成熟,我們再好好談談。
不管怎麼說,我們是連在一起了。
即使是舍棄我的生命,我也不舍棄他。
他這人實在是太好了。
再說,克羅姆韋爾還沒有把專欄的事最後敲定(幾星期内他不會在城裡)。
湊合着幹到那時候又有什麼不好呢?至于莫娜,她認為在白天跑跑房地産生意也沒有什麼壞處。
馬西阿斯已迫不及待了,不等莫娜有第一筆交易就已預付她錢了。
雖然我們的打算都很好,糖果生意仍是注定要失敗。
莫娜一晚上甚至連一兩盒都賣不出。
我又開始陪她一起賣了,仍然是拎着兩個旅行包在娛樂場所外面等(到現在對《藝術史》我已十分熟悉,任何時候我随意地閉上眼睛,仍能把這本書整段整段地背出來,并添加了一些我獨出心裁的細枝末節于其中)。
謝爾登神秘地&ldquo失蹤&rdquo了。
奧瑪拉也去了南部,奧塞奇仍在加拿大。
這段時間很沉悶。
厭煩了鄉村區和東區之後,我們想到住宅區去碰運氣。
百老彙已經不是以前喬治。
M.喬思歌中唱的那個百老彙了。
這地方喧嚣吵鬧,人與人之間隻有敵意。
在這種環境之中,四處都是危險、威脅、侮辱、蔑視、屈辱。
就在這期間,我得了一場可怕的痔瘡。
直到現在我仍能清楚地憶起當時的情況。
我的雙手扒在俪都&ldquo對面的一個很高的欄杆上,盡量讓自己懸空,以為不用腳支撐全身的重量就可以減輕痛苦。
最後一次去&rdquo麗都&ldquo,那裡的經理,曾是個拳擊家,竟然想把莫娜鎖在他辦公室裡強行侮辱她。
唉,曾經是多麼美好的百老彙! 放棄糖果買賣勢在必行。
非但沒積攢起來以備将來的錢,現在我們反而欠了恩人一些錢,而且我慫恿莫德為我們做自制糖果,也欠了她好些錢。
可憐的莫德加入我們是因為她認為這樣能幫助我們付清贍養費。
實際上,事事都不順利。
以往中午起床的習慣已不複存在,我們每天都要在床上做到下午四五點鐘才起。
馬西阿斯無法理解莫娜。
好像每件事都是注定會讓她發大财,可她卻讓這些機會白白從手中溜走。
偶爾會有一些可笑的事發生,有一次我突然打起嗝來,而且一連打了三天,最後我們不得不請來一位醫生。
當我撩起襯衣感覺到那人冰涼的手指觸到我腹部時我停止了打嗝。
我感到有點兒不好意思,讓人家大老遠從布隆克斯趕來。
他裝作很高興,也許是因為他發現我們會下象棋。
他直言不諱地告訴我們、他在不忙于行醫時常常下象棋。
一個好奇怪的家夥,而且非常敏感。
他甚至不想要我們付錢,反而願意借錢給我們。
當我們遇到麻煩的時候,不論是經濟上還是身體上,讓我們給他打電話。
他答應下次找他來時他要給我帶一本肖洛姆。
阿萊赫姆的書(當時我還沒有聽說過莫伊塞。
納迪爾,否則我會讓他借我一本《應聲蟲》)。
他走後,我忍不住說,這麼做是猶太醫生的特點。
從來沒有一個猶太醫生催我付錢。
我也從未遇見過哪個不對藝術或者科學感興趣的。
他們幾乎都同時是醫生,同時又是音樂家、畫家或者作家,而且,他們都會伸出友誼的手。
這與那些非猶太醫生們有多麼的不同啊!即使是用于救命我也想不出我認識的非猶太醫生中有哪個對藝術感點兒興趣的,除了那些平庸之輩。
&ldquo你對此做何解釋?&rdquo我說。
&ldquo猶太人總是很有人性的。
&rdquo莫娜說。
&ldquo你算說對了。
即使你快要死了,他們也會讓你覺得很幸福。
&rdquo 大約一周以後,因為急需十五美元,我猛然想起我的老部下,也是上帝的選民部落中的人。
我做事總愛繞圈子,所以我決定先去第二十三街辦公室,老頭克瑞頓在那兒做夜間信差,我想讓他給我朋友捎這封短信。
在去電報公司辦公室的路上,我給莫娜解釋了這位夜間信差與我之間存在的特殊關系。
我使她想起了那晚在吉姆。
克利舞廳他怎樣地救我們。
在辦公室裡我們等了一會兒&mdash&mdash克瑞頓出去送信了。
我同夜班經理聊了一會兒,是奧洛克手下的改過自新的惡棍之一。
最後克瑞頓出現了。
他看到我帶着妻子來十分驚訝,他以很巧妙的方式表現出從未見過她的樣子。
我告訴夜班經理我得麻煩克瑞頓一兩個小時。
到外邊我叫了輛車和他一起到布魯克林去,當他為我聯絡時我可以在某個角落等着。
車子搖搖晃晃地起動了。
我不慌不忙地解釋了一下我們走一趟的目的。
&ldquo但是根本沒必要這麼做!&rdquo他幾乎是在喊。
&ldquo我存了一些。
米勒先生,如果我借給您一百,或者兩百也行,就能幫您解決問題的話,我會感到很高興的。
我開始反對,但終于還是讓步了。
&ldquo我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錢拿給您。
&rdquo克瑞頓說。
他和我們一路坐回家,在門口聊了一會兒,便向地鐵走去。
我們談妥了借一百五十元。
第二天早晨,克瑞頓早早就來了。
他說:&ldquo你不必急着還錢。
&rdquo我熱烈地感謝他并極力勸說他哪天晚上和我們一塊吃飯。
他許諾說下次他放假時來。
第二天報上發表的頭條新聞說,我們的朋友克瑞頓縱火燒了他所住的房子并且被活活燒死了,對他怪異的行為沒有做任何解釋。
這筆為數不多的錢我們永遠也不用還了。
我有個習慣:把我們借的每筆錢都記在一個小記事本上。
當然,是那些我知道的借款。
要想查清莫娜欠她的&ldquo騎士&rdquo多少錢幾乎不可能。
不過,我經手的那些借款我是一定要還的。
和她的比起來,我的都不算什麼。
即使這樣,加起來數目也夠驚人的。
許多款項都隻有五美元或者更少,可是這些小款項在我眼裡都很重要。
因為給我錢的那些人要拿出一角錢來恐怕都很困難。
比如說,這可憐的三塊半是薩瓦爾德卡借給我的,他以前曾做過我的夜間信差。
他是那樣的弱不禁風。
他每天吃的飯也少得可憐。
他現在肯定是回印度了,準備做聖徒。
很可能他不再需要這三塊五了。
不過不管他是不是聖徒,能寄還他這些錢對我很有益,永遠的益處。
即使是聖人也偶爾會需要錢用的。
我坐着沉思,這時我發現幾乎所有我認識的印度人都曾借給過我錢。
盡管他們的錢袋都癟癟的,他們仍會拿出點兒錢來,真讓人感動。
我注意到,有一筆是四美元七十分。
杜。
阿裡汗,一個印度的拜火教教徒,習慣用楷體給我寫很不尋常的信。
信中不僅有他關于電報業的觀察研究,還有他對自治市的整體印象。
他的字很漂亮,喜歡用華麗的詞句。
如果說他(為了啟發我)引用名人名言的話,那它們既不是基督的教旨,也不是佛教的名言,他所提的建議&mdash&mdash我寫信給市長并要求他讓每家在晚上把自家的門牌号照亮&mdash&mdash是很實際的。
他認為,這樣便于夜間信差查找地址。
在&ldquo阿爾。
約翰遜&rdquo(我們都這麼叫他)的名下,有十六元。
我養成了個壞習慣:每次在街上遇到他時我都要向他借一元錢。
我這麼做主要是因為在每次見面的時候都可以給我點幫助,他會因此而異常高興,而我隻需在他哼一隻他新譜的曲子時站在一旁聽就算是回報了。
他有上百支小曲都給錫鍋巷的出版商選去了。
有時候,在業餘表演時,他會在某些街道劇院裡登台獻藝。
他最喜愛的歌是&ldquo阿瓦隆&rdquo,他會以自然聲或用假聲唱,你喜歡哪種他就唱哪種。
有一次,我請一個朋友吃飯&mdash&mdash在&ldquo小匈牙利&rdquo&mdash&mdash我叫了一個信差去給我取點兒現錢。
是&ldquo阿爾。
約翰遜&rdquo給我拿來的。
我很精心地邀他坐下和我們一道喝點酒。
聊了幾句後他問是不是可以唱一首自己寫的歌。
我以為他意思是哼給我們聽,可是不是這樣。
我沒來得及攔他,他已站到了飯廳中央,一手拿着他的帽子,另一手拿杯子,高聲地唱起來。
顧客們當然都覺得很好笑。
歌唱完了,他走到每個桌前伸出手中的帽子收錢,然後他又坐下,提出請我們喝酒。
發現這不可能之後,他狡猾地在桌下塞了幾張鈔票在我手裡。
他悄聲說&ldquo你的那份&rdquo。
我已經欠我的叔叔戴夫不少錢了,約有幾百元,而且随着時間的延伸而增多。
這戴夫。
倫納德娶了我父親的妹妹。
他在做了多年面包師後,由于失去了兩根指頭,便決定幹點别的什麼。
盡管他是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還是個北方佬,卻根本沒受過教育。
他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來,但他人真好,心真善良。
我常常在弗裡斯劇院外等着,想給他個突然襲擊。
他做戲票的投機生意,一周能賺幾百&mdash&mdash不費多大力氣也很少惹麻煩。
他如果不在弗裡斯劇院,就在黑普德羅姆或者梅特劇院。
正如我剛才說的,我常在這幾家劇院外晃悠,想在休息時間抓住他。
戴夫隻要一看見我來了,他的手就伸進兜裡。
随時準備拿錢給我。
他總是随身帶着一大疊鈔票。
他會毫不遲疑地拿出五十元就好像那隻是十元,從不表示驚訝,也不問我要錢幹什麼。
&ldquo任何時候都可以來找我,&rdquo他會說,&ldquo你知道在哪兒能找着我。
&rdquo或者:&ldquo再呆會兒,我們就可以一起去吃點東西。
&rdquo或者&mdash&mdash&ldquo您想看今晚的表演嗎?我可以給你張前排的票。
今晚上我休息。
&rdquo 戴夫真是有大家風度。
每次分别的時候我都為他祈禱,祝福他&hellip&hellip。
有天我告訴他我搞寫作了,他興奮得都有點兒發狂了。
對于戴夫,這就像是說&mdash&mdash&ldquo我将要成為魔術師了!&rdquo他對語言的崇拜是所有文盲都有的,但在他熱情的背後還有更深的意義。
他理解我,明白我和家庭中其他成員不同,而且他支持我。
他使我心中滿是感傷,使我想起以前我常常彈鋼琴,我将成為怎樣的藝術家啊!當他聽說我不再彈鋼琴了,他很吃驚。
如果我想要架鋼琴,他可以為我弄到&mdash&mdash他知道在哪兒可以買架便宜的。
&ldquo亨利,隻要你說句話!&rdquo然後他就會仔細地詢問我寫作的藝術。
是在寫作之前就都想好呢,還是寫着寫着自然就編出個故事了?當然,首先得會拼字才能寫作了,他想。
是不是需要常讀報紙呢?他的想法是,作家一定對一切都了如指掌&mdash&mdash世界上發生的所有的事情。
不過他最喜歡想的是有一天他會看到我的名字給印成鉛字,一不是在報紙雜志上,就在哪本書的封頁上。
&ldquo我猜想寫文章一定很難,&rdquo他會想得很仔細,&ldquo想想你上星期寫過什麼,一定很難吧,不是嗎?那麼多的人物!你怎麼辦?列個單子放在跟前?&rdquo然後他又會問我對于他聽說的某些作家我怎麼看。
或者某個著名、富有的專欄作家。
&ldquo就是這個,亨利&hellip&hellip要是你能成為專欄作家或者駐外記者就好了。
&rdquo無論如何,他都祝我走運。
他深信我會成功。
我很有本事,等等。
&ldquo你肯定這些夠了?&rdquo(指他遞給我的錢。
)&ldquo嗯,如果你用完了明天再來。
我是不擔心這個的,你知道。
&rdquo然後,又回想一下&mdash&mdash&ldquo聽着,你現在有時間嗎?我想帶你去見見我的一個朋友。
他特盼望和你結交,他曾經在報界工作。
&rdquo 正想着戴夫和他極好的心腸呢,我又想起已經有很久我都沒見過表兄吉恩了。
我隻知道幾年前他離開了約克維爾,現在和兩個還沒成年的兒子一起住在長島。
我郵了張名信片給他,說我想見見他,問我們可以在哪兒見面。
他很快就回信了,建議我們在快到終點的高架火車站見面。
我本打算帶一大包食品和幾瓶葡萄酒去,但當我準備去見面時才發現我最多隻能搜出點兒零錢,隻夠來回的路費。
我思忖着,如果他還工作,他不至于那麼缺錢。
走前最後一分鐘我還想從巴若會堂的瞎子記者那兒借一塊,卻沒借到。
當我看到站在月台上的吉恩時,我感到有點兒震驚。
他手裡拿着午餐的飯盒。
他的頭發都已經灰白了,穿着條帶補丁的褲子,厚毛衣,戴頂鴨舌帽,但是他的微笑依然很燦爛,他的手握起來依然很溫暖。
問候我時,他的聲音有點兒發顫。
他聲音仍像他小時候一樣的低沉、親切。
我們站在那兒,有一兩分鐘都在凝視着對方,然後他說,仍然帶着約克維爾口音:&ldquo你氣色很好,亨利。
&rdquo &ldquo你氣色也不錯。
&rdquo我說,&ldquo隻是比以前瘦了。
&rdquo &ldquo我老了。
&rdquo吉恩說,他摘掉帽子讓我看他都謝頂了。
&ldquo瞎說,&rdquo我說,&ldquo你才隻有三十多。
當然了,你仍是個年輕人呢。
&rdquo &ldquo不,&rdquo他答道,&ldquo我已經沒有精力了。
我一直都很苦,亨利。
&rdquo 就這樣開始了。
我立刻意識到他說的是真話。
他仍和以前一樣,坦率、直爽、真誠。
我們走下高架橋的樓梯,走到一個不知名的地方。
這裡真凄涼,有種感覺告訴我,我們越往前走,會越加凄涼。
我慢慢地、一點點地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随着故事的發展,我越發覺得悲涼、痛心。
一開始,每周他隻工作兩三天。
漂亮的煙鬥盒幾乎無人問津了。
是他父親給他找的這份工作(好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他父親認為去上學受教育是浪費時間。
我不用别人提醒也能想起他父親是多麼粗魯的人。
無論冬天還是春天,他總是穿着他那件紅色法蘭絨汗衫,坐在一邊兒,面前總擺着一罐啤酒。
屬于那種永遠不肯改變的愚蠢的德國佬。
吉恩結過婚,有兩個孩子。
就在那時,當孩子還很小呢,妻子就得癌症死了,死前受盡了病痛的折磨。
他的積蓄都用光了,欠了很多債。
他說,他們在鄉下沒呆幾個月,他妻子就死了。
也正是在這時候工廠解雇了他。
他曾經試着養熱帶魚,但沒成功。
麻煩的是他必須找在家裡才能幹的活兒,因為沒人照看孩子。
他做飯、洗衣、縫補、熨衣,幹一切家務。
他孤獨,可怕的孤獨。
他始終未能擺脫失去愛妻的痛苦。
在往他家去的路上他說了這些。
他如此專注地談着他痛苦的經曆,都沒來得及問一句我的情況。
我們下了公共汽車。
在肮髒的鄉村道路上有一條長長的人行道延伸向看上去像塊空地的去處。
在空地的盡頭正是他那所簡陋、破舊、悲愁的小房子,和南方偏遠地區那些窮白人的住所完全一樣。
門前有些小花,快要萎謝了,都在掙紮着想要留住最後一線生機。
它們看上去真可憐。
我們走進屋裡,他的兒子向我們問好。
兩個很英俊的小夥子,但顯得有點兒營養不良。
他們沉默寡言,很嚴肅,出奇的憂郁、緘默。
我以前從未見過他們,卻沒給他們帶來任何禮物,一種強烈的羞愧之情油然而生。
我覺得有必要說點兒什麼為自己解釋一下。
&
賣掉店的話又會有五千到一萬美元。
如果我們做的好的話,他也許會把店賣給我們。
我們又一次不知該如何讓他從幻想中醒悟。
我委婉地暗示他,相當委婉,說我們也許有其他的打算,但一看到他的臉色,我立刻不提這話了。
好吧,我們會繼續。
我們要成為第二大道上的糖果大王。
也許我們也會搬到鄉間去,幫助他辦利文斯頓馬諾養老院。
是的,也許我們很快就會有孩子了。
該是認真的時候了。
至于寫作,等我們的生意站穩了腳跟,就可以有時間考慮了。
托爾斯泰不也是到晚年才開始寫作的嗎?我不忍讓他失望,隻好點點頭表示同意,然後,極其鄭重地,他問我是否認為這個主意還不錯,即寫寫他的經曆&mdash&mdash他怎樣從一個大理石采石場的工人發迹成為一家大療養院的擁有者。
我說這是極好的題材;等時機成熟,我們再好好談談。
不管怎麼說,我們是連在一起了。
即使是舍棄我的生命,我也不舍棄他。
他這人實在是太好了。
再說,克羅姆韋爾還沒有把專欄的事最後敲定(幾星期内他不會在城裡)。
湊合着幹到那時候又有什麼不好呢?至于莫娜,她認為在白天跑跑房地産生意也沒有什麼壞處。
馬西阿斯已迫不及待了,不等莫娜有第一筆交易就已預付她錢了。
雖然我們的打算都很好,糖果生意仍是注定要失敗。
莫娜一晚上甚至連一兩盒都賣不出。
我又開始陪她一起賣了,仍然是拎着兩個旅行包在娛樂場所外面等(到現在對《藝術史》我已十分熟悉,任何時候我随意地閉上眼睛,仍能把這本書整段整段地背出來,并添加了一些我獨出心裁的細枝末節于其中)。
謝爾登神秘地&ldquo失蹤&rdquo了。
奧瑪拉也去了南部,奧塞奇仍在加拿大。
這段時間很沉悶。
厭煩了鄉村區和東區之後,我們想到住宅區去碰運氣。
百老彙已經不是以前喬治。
M.喬思歌中唱的那個百老彙了。
這地方喧嚣吵鬧,人與人之間隻有敵意。
在這種環境之中,四處都是危險、威脅、侮辱、蔑視、屈辱。
就在這期間,我得了一場可怕的痔瘡。
直到現在我仍能清楚地憶起當時的情況。
我的雙手扒在俪都&ldquo對面的一個很高的欄杆上,盡量讓自己懸空,以為不用腳支撐全身的重量就可以減輕痛苦。
最後一次去&rdquo麗都&ldquo,那裡的經理,曾是個拳擊家,竟然想把莫娜鎖在他辦公室裡強行侮辱她。
唉,曾經是多麼美好的百老彙! 放棄糖果買賣勢在必行。
非但沒積攢起來以備将來的錢,現在我們反而欠了恩人一些錢,而且我慫恿莫德為我們做自制糖果,也欠了她好些錢。
可憐的莫德加入我們是因為她認為這樣能幫助我們付清贍養費。
實際上,事事都不順利。
以往中午起床的習慣已不複存在,我們每天都要在床上做到下午四五點鐘才起。
馬西阿斯無法理解莫娜。
好像每件事都是注定會讓她發大财,可她卻讓這些機會白白從手中溜走。
偶爾會有一些可笑的事發生,有一次我突然打起嗝來,而且一連打了三天,最後我們不得不請來一位醫生。
當我撩起襯衣感覺到那人冰涼的手指觸到我腹部時我停止了打嗝。
我感到有點兒不好意思,讓人家大老遠從布隆克斯趕來。
他裝作很高興,也許是因為他發現我們會下象棋。
他直言不諱地告訴我們、他在不忙于行醫時常常下象棋。
一個好奇怪的家夥,而且非常敏感。
他甚至不想要我們付錢,反而願意借錢給我們。
當我們遇到麻煩的時候,不論是經濟上還是身體上,讓我們給他打電話。
他答應下次找他來時他要給我帶一本肖洛姆。
阿萊赫姆的書(當時我還沒有聽說過莫伊塞。
納迪爾,否則我會讓他借我一本《應聲蟲》)。
他走後,我忍不住說,這麼做是猶太醫生的特點。
從來沒有一個猶太醫生催我付錢。
我也從未遇見過哪個不對藝術或者科學感興趣的。
他們幾乎都同時是醫生,同時又是音樂家、畫家或者作家,而且,他們都會伸出友誼的手。
這與那些非猶太醫生們有多麼的不同啊!即使是用于救命我也想不出我認識的非猶太醫生中有哪個對藝術感點兒興趣的,除了那些平庸之輩。
&ldquo你對此做何解釋?&rdquo我說。
&ldquo猶太人總是很有人性的。
&rdquo莫娜說。
&ldquo你算說對了。
即使你快要死了,他們也會讓你覺得很幸福。
&rdquo 大約一周以後,因為急需十五美元,我猛然想起我的老部下,也是上帝的選民部落中的人。
我做事總愛繞圈子,所以我決定先去第二十三街辦公室,老頭克瑞頓在那兒做夜間信差,我想讓他給我朋友捎這封短信。
在去電報公司辦公室的路上,我給莫娜解釋了這位夜間信差與我之間存在的特殊關系。
我使她想起了那晚在吉姆。
克利舞廳他怎樣地救我們。
在辦公室裡我們等了一會兒&mdash&mdash克瑞頓出去送信了。
我同夜班經理聊了一會兒,是奧洛克手下的改過自新的惡棍之一。
最後克瑞頓出現了。
他看到我帶着妻子來十分驚訝,他以很巧妙的方式表現出從未見過她的樣子。
我告訴夜班經理我得麻煩克瑞頓一兩個小時。
到外邊我叫了輛車和他一起到布魯克林去,當他為我聯絡時我可以在某個角落等着。
車子搖搖晃晃地起動了。
我不慌不忙地解釋了一下我們走一趟的目的。
&ldquo但是根本沒必要這麼做!&rdquo他幾乎是在喊。
&ldquo我存了一些。
米勒先生,如果我借給您一百,或者兩百也行,就能幫您解決問題的話,我會感到很高興的。
我開始反對,但終于還是讓步了。
&ldquo我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錢拿給您。
&rdquo克瑞頓說。
他和我們一路坐回家,在門口聊了一會兒,便向地鐵走去。
我們談妥了借一百五十元。
第二天早晨,克瑞頓早早就來了。
他說:&ldquo你不必急着還錢。
&rdquo我熱烈地感謝他并極力勸說他哪天晚上和我們一塊吃飯。
他許諾說下次他放假時來。
第二天報上發表的頭條新聞說,我們的朋友克瑞頓縱火燒了他所住的房子并且被活活燒死了,對他怪異的行為沒有做任何解釋。
這筆為數不多的錢我們永遠也不用還了。
我有個習慣:把我們借的每筆錢都記在一個小記事本上。
當然,是那些我知道的借款。
要想查清莫娜欠她的&ldquo騎士&rdquo多少錢幾乎不可能。
不過,我經手的那些借款我是一定要還的。
和她的比起來,我的都不算什麼。
即使這樣,加起來數目也夠驚人的。
許多款項都隻有五美元或者更少,可是這些小款項在我眼裡都很重要。
因為給我錢的那些人要拿出一角錢來恐怕都很困難。
比如說,這可憐的三塊半是薩瓦爾德卡借給我的,他以前曾做過我的夜間信差。
他是那樣的弱不禁風。
他每天吃的飯也少得可憐。
他現在肯定是回印度了,準備做聖徒。
很可能他不再需要這三塊五了。
不過不管他是不是聖徒,能寄還他這些錢對我很有益,永遠的益處。
即使是聖人也偶爾會需要錢用的。
我坐着沉思,這時我發現幾乎所有我認識的印度人都曾借給過我錢。
盡管他們的錢袋都癟癟的,他們仍會拿出點兒錢來,真讓人感動。
我注意到,有一筆是四美元七十分。
杜。
阿裡汗,一個印度的拜火教教徒,習慣用楷體給我寫很不尋常的信。
信中不僅有他關于電報業的觀察研究,還有他對自治市的整體印象。
他的字很漂亮,喜歡用華麗的詞句。
如果說他(為了啟發我)引用名人名言的話,那它們既不是基督的教旨,也不是佛教的名言,他所提的建議&mdash&mdash我寫信給市長并要求他讓每家在晚上把自家的門牌号照亮&mdash&mdash是很實際的。
他認為,這樣便于夜間信差查找地址。
在&ldquo阿爾。
約翰遜&rdquo(我們都這麼叫他)的名下,有十六元。
我養成了個壞習慣:每次在街上遇到他時我都要向他借一元錢。
我這麼做主要是因為在每次見面的時候都可以給我點幫助,他會因此而異常高興,而我隻需在他哼一隻他新譜的曲子時站在一旁聽就算是回報了。
他有上百支小曲都給錫鍋巷的出版商選去了。
有時候,在業餘表演時,他會在某些街道劇院裡登台獻藝。
他最喜愛的歌是&ldquo阿瓦隆&rdquo,他會以自然聲或用假聲唱,你喜歡哪種他就唱哪種。
有一次,我請一個朋友吃飯&mdash&mdash在&ldquo小匈牙利&rdquo&mdash&mdash我叫了一個信差去給我取點兒現錢。
是&ldquo阿爾。
約翰遜&rdquo給我拿來的。
我很精心地邀他坐下和我們一道喝點酒。
聊了幾句後他問是不是可以唱一首自己寫的歌。
我以為他意思是哼給我們聽,可是不是這樣。
我沒來得及攔他,他已站到了飯廳中央,一手拿着他的帽子,另一手拿杯子,高聲地唱起來。
顧客們當然都覺得很好笑。
歌唱完了,他走到每個桌前伸出手中的帽子收錢,然後他又坐下,提出請我們喝酒。
發現這不可能之後,他狡猾地在桌下塞了幾張鈔票在我手裡。
他悄聲說&ldquo你的那份&rdquo。
我已經欠我的叔叔戴夫不少錢了,約有幾百元,而且随着時間的延伸而增多。
這戴夫。
倫納德娶了我父親的妹妹。
他在做了多年面包師後,由于失去了兩根指頭,便決定幹點别的什麼。
盡管他是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還是個北方佬,卻根本沒受過教育。
他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來,但他人真好,心真善良。
我常常在弗裡斯劇院外等着,想給他個突然襲擊。
他做戲票的投機生意,一周能賺幾百&mdash&mdash不費多大力氣也很少惹麻煩。
他如果不在弗裡斯劇院,就在黑普德羅姆或者梅特劇院。
正如我剛才說的,我常在這幾家劇院外晃悠,想在休息時間抓住他。
戴夫隻要一看見我來了,他的手就伸進兜裡。
随時準備拿錢給我。
他總是随身帶着一大疊鈔票。
他會毫不遲疑地拿出五十元就好像那隻是十元,從不表示驚訝,也不問我要錢幹什麼。
&ldquo任何時候都可以來找我,&rdquo他會說,&ldquo你知道在哪兒能找着我。
&rdquo或者:&ldquo再呆會兒,我們就可以一起去吃點東西。
&rdquo或者&mdash&mdash&ldquo您想看今晚的表演嗎?我可以給你張前排的票。
今晚上我休息。
&rdquo 戴夫真是有大家風度。
每次分别的時候我都為他祈禱,祝福他&hellip&hellip。
有天我告訴他我搞寫作了,他興奮得都有點兒發狂了。
對于戴夫,這就像是說&mdash&mdash&ldquo我将要成為魔術師了!&rdquo他對語言的崇拜是所有文盲都有的,但在他熱情的背後還有更深的意義。
他理解我,明白我和家庭中其他成員不同,而且他支持我。
他使我心中滿是感傷,使我想起以前我常常彈鋼琴,我将成為怎樣的藝術家啊!當他聽說我不再彈鋼琴了,他很吃驚。
如果我想要架鋼琴,他可以為我弄到&mdash&mdash他知道在哪兒可以買架便宜的。
&ldquo亨利,隻要你說句話!&rdquo然後他就會仔細地詢問我寫作的藝術。
是在寫作之前就都想好呢,還是寫着寫着自然就編出個故事了?當然,首先得會拼字才能寫作了,他想。
是不是需要常讀報紙呢?他的想法是,作家一定對一切都了如指掌&mdash&mdash世界上發生的所有的事情。
不過他最喜歡想的是有一天他會看到我的名字給印成鉛字,一不是在報紙雜志上,就在哪本書的封頁上。
&ldquo我猜想寫文章一定很難,&rdquo他會想得很仔細,&ldquo想想你上星期寫過什麼,一定很難吧,不是嗎?那麼多的人物!你怎麼辦?列個單子放在跟前?&rdquo然後他又會問我對于他聽說的某些作家我怎麼看。
或者某個著名、富有的專欄作家。
&ldquo就是這個,亨利&hellip&hellip要是你能成為專欄作家或者駐外記者就好了。
&rdquo無論如何,他都祝我走運。
他深信我會成功。
我很有本事,等等。
&ldquo你肯定這些夠了?&rdquo(指他遞給我的錢。
)&ldquo嗯,如果你用完了明天再來。
我是不擔心這個的,你知道。
&rdquo然後,又回想一下&mdash&mdash&ldquo聽着,你現在有時間嗎?我想帶你去見見我的一個朋友。
他特盼望和你結交,他曾經在報界工作。
&rdquo 正想着戴夫和他極好的心腸呢,我又想起已經有很久我都沒見過表兄吉恩了。
我隻知道幾年前他離開了約克維爾,現在和兩個還沒成年的兒子一起住在長島。
我郵了張名信片給他,說我想見見他,問我們可以在哪兒見面。
他很快就回信了,建議我們在快到終點的高架火車站見面。
我本打算帶一大包食品和幾瓶葡萄酒去,但當我準備去見面時才發現我最多隻能搜出點兒零錢,隻夠來回的路費。
我思忖着,如果他還工作,他不至于那麼缺錢。
走前最後一分鐘我還想從巴若會堂的瞎子記者那兒借一塊,卻沒借到。
當我看到站在月台上的吉恩時,我感到有點兒震驚。
他手裡拿着午餐的飯盒。
他的頭發都已經灰白了,穿着條帶補丁的褲子,厚毛衣,戴頂鴨舌帽,但是他的微笑依然很燦爛,他的手握起來依然很溫暖。
問候我時,他的聲音有點兒發顫。
他聲音仍像他小時候一樣的低沉、親切。
我們站在那兒,有一兩分鐘都在凝視着對方,然後他說,仍然帶着約克維爾口音:&ldquo你氣色很好,亨利。
&rdquo &ldquo你氣色也不錯。
&rdquo我說,&ldquo隻是比以前瘦了。
&rdquo &ldquo我老了。
&rdquo吉恩說,他摘掉帽子讓我看他都謝頂了。
&ldquo瞎說,&rdquo我說,&ldquo你才隻有三十多。
當然了,你仍是個年輕人呢。
&rdquo &ldquo不,&rdquo他答道,&ldquo我已經沒有精力了。
我一直都很苦,亨利。
&rdquo 就這樣開始了。
我立刻意識到他說的是真話。
他仍和以前一樣,坦率、直爽、真誠。
我們走下高架橋的樓梯,走到一個不知名的地方。
這裡真凄涼,有種感覺告訴我,我們越往前走,會越加凄涼。
我慢慢地、一點點地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随着故事的發展,我越發覺得悲涼、痛心。
一開始,每周他隻工作兩三天。
漂亮的煙鬥盒幾乎無人問津了。
是他父親給他找的這份工作(好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他父親認為去上學受教育是浪費時間。
我不用别人提醒也能想起他父親是多麼粗魯的人。
無論冬天還是春天,他總是穿着他那件紅色法蘭絨汗衫,坐在一邊兒,面前總擺着一罐啤酒。
屬于那種永遠不肯改變的愚蠢的德國佬。
吉恩結過婚,有兩個孩子。
就在那時,當孩子還很小呢,妻子就得癌症死了,死前受盡了病痛的折磨。
他的積蓄都用光了,欠了很多債。
他說,他們在鄉下沒呆幾個月,他妻子就死了。
也正是在這時候工廠解雇了他。
他曾經試着養熱帶魚,但沒成功。
麻煩的是他必須找在家裡才能幹的活兒,因為沒人照看孩子。
他做飯、洗衣、縫補、熨衣,幹一切家務。
他孤獨,可怕的孤獨。
他始終未能擺脫失去愛妻的痛苦。
在往他家去的路上他說了這些。
他如此專注地談着他痛苦的經曆,都沒來得及問一句我的情況。
我們下了公共汽車。
在肮髒的鄉村道路上有一條長長的人行道延伸向看上去像塊空地的去處。
在空地的盡頭正是他那所簡陋、破舊、悲愁的小房子,和南方偏遠地區那些窮白人的住所完全一樣。
門前有些小花,快要萎謝了,都在掙紮着想要留住最後一線生機。
它們看上去真可憐。
我們走進屋裡,他的兒子向我們問好。
兩個很英俊的小夥子,但顯得有點兒營養不良。
他們沉默寡言,很嚴肅,出奇的憂郁、緘默。
我以前從未見過他們,卻沒給他們帶來任何禮物,一種強烈的羞愧之情油然而生。
我覺得有必要說點兒什麼為自己解釋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