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柳真君導遊六殿 段志一初歷冥程

關燈
變牛亦怕無此福分耳。

    )〉 志一曰:「貴司之言,真真不錯,夫古來立法之嚴者,莫如贏秦。

    然秦以酷法嚴刑,箝制黔首。

    天下之民,重足而立,側目而視,莫敢誰何?以為長治久安,在法不在德也。

    〈(贏秦亡之原因在此)〉而不知轉瞬即有陳涉揭竿之變,〈(法不足恃)〉漢興,除秦苛法遂有天下。

    詎至景、武之間,酷吏踵出,亂民益多,國機危殆,〈(民免而無恥)〉彼酷吏等能保首領以沒者,有幾人哉?〈(無幸免者)〉今此輩又陷入刺網獄中,真是生罹慘報,死遭冥罰,人亦何樂而為酷吏哉?〈(生時死後俱無便宜做他則甚)〉《尚書》曰:「罪疑惟輕」,又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又曰:「刑期無刑,辟以止辟。

    」曾子告陽膚曰:「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聖人立法,原不得已,非以桎梏吾民也。

    若一味嚴酷,則三木之下,何求弗得?豈聖人立法之意哉!〈(老仙願司法之吏,對於案件總要再三平反,不可孟浪,千急千急。

    )〉 〈【法之精義,數語盡之。

    】〉 今觀刺網獄中之犯,受報若此,彼世之為酷吏者,可廢然返矣。

    此二獄,弟子已經明瞭;請再將碓擣、裂皮二獄言之。

    」 判司曰:「此二獄者,名異而罪同,乃以懲世間之將帥、武弁、兵丁者也。

    因其出陣行軍,號令不嚴,兵丁不約束,縱令封馬拉夫,奸淫搶擄,蹂躪百姓。

    語雲:『賊至如梳,兵至如篦。

    』謂兵丁甚於盜賊也。

    〈(痛哉言之)〉今聚若輩,盡入斯獄,以償其在生騷擾閭閻之辜,倘妄行殺戮者,其罪又不止此。

    須再解往腰斬、油鍋各獄以對待之,冥司用刑,因罪而施,不爽毫髮也。

    」 〈【紀律不嚴,兵即是賊,縱兵害民,主輩其能逃於揭皮之獄,碓頭之擣哉?】〉 志一曰:「弟子明瞭矣,盍觀他獄。

    」志一隨真君、判司,出了獄門,隻見前面獄中,俱有火煙冒出,不知何故?判司曰:「前面有二獄,俱用火為刑罰,故有黑煙透出,善君到時便知也。

    」方言話問,已抵獄門,三人即便進去,比入獄場,果有許多犯人,長跪地上,鬼卒用鐵火鉗,向爐內拈出紅丸熱炭,向犯人口中塞進,將犯人燒得怪叫,旋用針線將其口縫住,不準他吐出來,可憐他在地下亂滾。

    有等犯人,不肯將嘴張開,鬼卒即以鐵火箸將嘴戳開,牙齒俱被打落,仍將紅丸熱炭塞入,一霎時間,七竅出煙,死於地上,真真可慘。

    志一看見滿場俱是如此施為,對判司說道:「已知悉矣,盍觀他獄。

    」當時出了門,問判司曰:「適所觀者何獄?」判司曰:「此名銜火閉喉獄」受此刑者,咽喉已經燒爛,不復能言語矣。

    〈(說來可怕)〉 〈【此種刑罰,真是異奇,特別驚人,此刑好似世間,屠伯燒烤豬鴨、雞鵝一般,但彼以死燒,此以活燒,慘苦不同。

    】〉 曰:「前面有火煙者又是何獄?」判司曰:「乃桑火??獄,用火雖同,而罪則不同也。

    」話未已,已抵獄門,相與入場一望,隻見場中支了無數大爐,爐中盡燒的是桑薪栗炭,鬼卒使力扯火,爐內火焰通紅,不可嚮邇,鬼卒把那犯人安置在大爐之旁,烘得人人叫苦,無處躲避,一霎時間,皮肉盡皆烘焦,個個倒在爐邊,哭聲不絕,逾時再看,火已焚身,盡都死了。

     志一見如此傷慘,迫不及待,便問此二獄犯罪情由,判司曰:「前觀之銜火獄,分為兩等,乃世人在生好造謠言,驚嚇眾人,說某處動千戈,某處起盜賊,某家門口見甚麼妖精鬼怪,某家屋上又落了一團火星,說得如生龍活虎,好似他親眼看見一般。

    以一傳十,以十傳百,叫大家驚惶疑惑,其實並無其事,都是他捏造的,他還在暗中呵呵大笑,〈(飛語傷人,謠言惑眾,可殺可誅。

    )〉甚者幸災樂禍,嫉妒存心,某氏子出門,本平安也,則捏造曰:『聞已死亡。

    』某人在外貿易,本順利也,則捏告以落海飄江,緻令其父母子女悲啼,兄弟妻妾悼歎,他亦暗地笑人。

    〈(傷天害理罪不容誅)〉此等行為,世上頗多,故將他罰入此獄,受此苦刑。

    又一等陰險僨事之個人或託他代達重要家書,或託他寄機密緊要口信,當面應允,竟負所託。

    緻人望眼欲穿,終誤大事。

    〈(以言給人,其心可誅)〉此等人亦罰入此獄令他受罪。

     〈【世上如此等人,所在不少,各宜三緘其口,慎勿捏造黑白,信口雌黃,而受銜火閉喉之誅也。

    】〉 至於桑火獄中人,乃在生焚燒山林者也。

    世間牧童樵夫,山民獵戶,往往焚燒山林為習慣,殊不知焚及山林,關乎柴薪。

    燒及螻螘,關乎性命。

    〈(動植飛潛無幸免者)〉在生必遭惡報,〈(痳瘋疥癩之災)〉死後定受冥刑。

    〈(風雷水火之劫)〉因此等人全無仁心,不體天地好生之德,他隻圖付之一炬,以為快心。

    〈(隻此一炬,千劫難還,自問其心,有何快處。

    )〉他不念蟲螘雖微,亦有性命,亦知疼痛,與人無殊也。

    故死後令他知道焚身之利害,善君以為然否?」 〈【時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省身克己,自無殘忍之念矣。

    】〉 志一曰:「貴司真金玉良言也,吾回壇後,定將此獄犯人情形,以勸我洱邑樵牧,並山民獵戶也。

    今夜已深沈,宜速再觀數獄。

    」當下出了獄門,又往前遊。

    判司曰:「前有一獄,乃是糞沀獄,其中犯人,適才說過,可以無須去遊,因其中太污穢也。

    」志一曰:「情形若何?請試言之。

    」判司曰:「獄中盡是穢溝,五濁俱全,投犯人於其中,沈溺不出,與糞廁蛆蟲無異,匪惟不必觀,抑且不忍言也。

    〈(言之酸楚)〉其前面則有牛彫馬躁一獄,又?竅一獄,無妨順路一覽。

    」 方舉步間,不覺已到,進了場中。

    隻見許多牛馬,並無繩索拴住,在場中角逐亂踢,地下睡的都是犯人,盡被牛馬踐踏蹂躪,踏得個半生半死,口中呻吟,不能站立起來。

    臉上身上,盡為糞溺泥漿糊滿,實在不像人形。

    志一曰:「此等邋遢不堪,吾不願觀矣。

    盍往鄰獄去,比到鄰獄,看見場中許多犯人,盡縛於木樁之上,眾鬼卒各向爐中取出鐵鍼,長四五寸許,燒得焰焰通紅,向犯人身上亂打,〈(是砭他的惡疚嗎?)〉眾犯人再三告饒求免。

    說道:「從今以後,願改悔就是了。

    」那些鬼卒,那裏肯聽,隻見他用鍼紮一下,犯人大叫一聲,〈(定然紮著痛處)〉志一初見,還疑是這些犯人有病,〈(不是有病何以得到此間)〉這些鬼卒,定是扁鵲、和緩、倉公、之流,替他們痛下鍼砭的。

    〈(並為世人痛下鍼砭)〉以問判司?判司曰:「非也,善君取笑了,請再仔細看看。

    」 志一定睛看時,見那些鬼卒真真兇猛,不分血竅,個個嚙定牙根,向犯人臉上刺來,犯人叫苦連天,淚血交流,這樣刑罰,人間還未見過。

    〈(志一此次也算開個眼孔)〉乃歎曰:「陰律森嚴,果不虛也。

    請貴司一一言之。

    」判司曰:「前牛彫馬躁獄中犯人,乃在生不敬字紙經書,隨意拋棄,又或於寺塔庵觀廟宇前後,潑灑穢水,堆積糞草。

    或於神堂廚竈之前,不敬不潔,或藏貯悖謬淫書不燬,反刊闆印刷,居奇射利。

    或見善書、格言不信,加以毀謗,任意塗扯。

    或器皿雕刻太極圖、日月七星,及和合二仙,王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