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柳真君導遊六殿 段志一初歷冥程
關燈
小
中
大
兩相拱手而別,三人出了宮門,來至通衢大街,判司上前領路,志一曰:「適在殿上,未曾問及,不知大王司掌地面,寬廣若幹,共有幾獄,今夕所觀,應從何處起首?望貴司一一指示。
」 判司曰:「大王司掌,乃是正北沃燋石下,所管之獄,以大叫喚大地獄為極大,寬廣五百由旬,四面環以小獄,亦有十六,與二三四殿無異,但不及五殿之多耳。
今夕之遊,應從大叫喚大地獄觀起可也。
」志一曰:「吾聞叫喚大地獄,五殿已立是名,此殿又加一大字,亦列之為大獄,何以雷同若是?」〈(世尊設獄重複雷同別有深意)〉 判司道:「五殿設叫喚大獄,因用刑嚴峻,獄中犯人發聲,故以名之。
今六殿之刑,更嚴於五殿,犯人叫苦之聲,能達數裡,故曰大叫喚也。
〈(叫喚而曰大,其刑罰之酷烈,可想而知。
)〉善君不信,少刻到了獄中,便知其詳也。
」三人緩緩而行,正在談論,忽然聽見叫喚之聲,愈傳愈大,判司曰:「此即前面大獄中犯人叫喚聲也。
」志一一望,約隔一二裡之遙,嘆曰:「貴司之言,真不誣也。
」〈(耳聞為虛,眼見為實,未見慘刑,先聞叫喚,亦足以裂人肝膽。
)〉 真君曰:「切勿緩步,大家速行。
」轉瞬間已至獄城,此城亦是磚石砌成,也頗堅固。
獄吏早已恭候,見真君至,行參禮畢,迎入場內,志一將四圍一望,此獄果然寬廣,惟鬼卒正在用刑,十分嚴厲,百般刑具俱全,喧嚷叫哭之聲,震動天地。
〈(如斯叫哭其有人憐之否)〉志一係初次入冥,見此景況,不覺惶悚,為之下淚。
〈(慈悲人見此定然如斯)〉 獄吏曰:「請帝君與善君判官,權到糾刑臺上,小坐片刻,再觀他獄未遲。
」於是三人上了糾刑臺安坐,志一問判司曰:「弟子今夕雖係初來,未曾見過,然冥司用刑,如何這般暴虐,得無傷天地好生之德乎?」〈(不問世人惡孽,而咎冥司用刑,論似過當。
)〉 判司曰:「善長有所不知,此獄中之人,乃由一殿解至五殿,由五殿又解交六殿,已經查悉罪狀,定了罪名,受過刑罰者也。
不料人心似鐵,狡展異常,到了本殿,見了吾王長厚慈仁,便個個翻供,不肯吐實,反說前數殿冤屈了他。
〈(閻王殿前尚要使鬼,真是可惱可恨,可憫可悲。
)〉吾王無奈,隻好將各殿勘定的善惡簿,對他一條一條讀明,他口中雖不言,心中猶倔強不服。
〈(倘不倔強,何從而得罪受?豈不便宜了他。
)〉故本獄以極刑處之,教他知道利害,問可敢藐視吾王?到受刑痛極之時,犯人又自懊悔,說道我不該如此欺詐,到反喫虧。
〈(在陽世而即知,此更不喚虧。
)〉經此大叫喚之後,人人方招承罪狀也〈(花椒草果不錘不香,人性如此呆蠢,可笑可笑。
)〉 善君你看這般犯人,如此兇頑,如此無賴,可笑不可笑,可惱不可惱。
所以宮門一聯,及正殿一聯,已將設獄理由提出,彼犯等烏得領悟得來。
」〈(世人當及早領悟莫到後來噬臍也)〉 志一曰:「場中獄中,犯人如此其多,處治者又如此其酷,到底他在生造些甚麼罪孽?」〈(此問不獨忘一欲問,世人莫不欲問,經此問後,世人迷圖可以打破矣。
)〉判司曰:「此皆由五殿解來,罪案已定,皆在生不體五倫八德,大奸大惡,不忠不孝,不義不仁者也。
」志一曰:「既是如此,此大獄內,情形已瞭然矣。
應請仙師移步,又遊他獄。
」真君依言,辭了獄吏,三人出了獄門,判司曰:「今夕觀獄,據卑司愚見,此十六小獄,隻須觀其大概,不必一獄一留連,可分作數段觀之,每段觀四獄,或二三獄,觀畢,則由卑司將罪狀獄情,一一講明,如此觀法,又周備,又簡單,未識帝君以為然否?」〈(這位判司亦是個有心人也可欽可敬)〉 〈【維持名教者,須仿此獄吏施為,定生效力。
】〉 真君曰:「此法妙極矣,即照此辦理就是。
」三人一面研究,一面徐行,不覺問已到了常跪鐵沙獄門口,獄吏迎入,三人進了場中,隻見場中罰跪著許多犯人,男女俱有,志一俯首一看,看見滿場犯人,俱跪在鐵沙之上,沙有芒角,與鐵蒺藜相似,尖利無比,男女赤足露膝,芒刺刺入肉內,滿地流血,個個挺直跌跪,不準屈身,稍一移動,眾鬼卒在後面監視,以鐵蒺藜擊之。
可憐那些犯人,汗淚交流,聲聲叫苦,這樣情形,十分狼狽。
〈(在生禮節不講,到此補課亦定應該,而作此十分狼狽情形,亦真可怪。
)〉 志一曰:「真可憐也。
」判司曰:「此等犯人,大率由一殿之豳量獄,並四殿之??鍊足籤、鍴膚、鐵衣等獄解來者也。
一則因他受罪未滿,二則因他翻供,三則因他犯著他罪,故以此刑重處治之,此獄之情,如是而已。
」志一曰:「曷不再觀他獄?」三人同出獄門,判司指前一獄曰:「此屎泥浸身獄也,其臭穢之氣難聞,遊與不遊,請帝君裁之。
」真君曰:「無妨一觀,吾帶有避穢丹在身,賜與爾二人各一粒,口內噙之,不聞臭矣。
」 言話間,已抵獄門,三人不待獄吏出迎,逕入場內,獄吏慌忙由獄中出來,道歉請罪,真君曰:「各有公務,何罪之有?」志一問:「犯人何以不在場中?」獄吏答曰:「俱在獄坑之內,室甚黑暗,抑且臭穢難聞,不堪寓目。
」真君曰:「吾柳可以不去。
吾師弟為觀獄情而來,可就獄門外一望可也。
」 於是獄吏即領志一到廊簷之下,志一由窗內望入,內中黑暗無比,一無所見,隻好解下絹囊,探出明珠,向內一照,果然一道晶光,十分透亮,直射獄底,無微不顯。
〈(此珠功德不可思議)〉看見內中有無數犯人,在糞坑中亂滾,如蛆蟲一般,望之幾欲發嘔,〈(如此諸犯尚有人面孔耶唉)〉幸口中噙著靈丹,臭味不曾觸鼻,即掉頭回見真君,備述所見。
真君曰:「世人造惡,妄作妄為,到此也難消受,〈(不孝父母,蹧蹋字紙、五穀者,留神注意。
)〉且莫管他,我等又看他獄可也。
」真君三人出了獄門,謂判司曰:「吾柳今夕觀諸獄事務忙迫,爾可上前知照各獄吏,令其認真辦事,免其迎送可也。
」判司奉命前往,志一跟隨真君,緩步而行,少刻到了獄門口,判司已在門外恭候,對真君說道:「卑司到了此獄,已將帝君之命,派吏傳知各獄,請帝君入內小憩片刻可也。
」 三人到了獄場,見鬼卒正在用刑,十分忙迫,獄吏上前見禮畢,志一問曰:「此名何獄?」獄吏曰:「門上有匾,今夜無月光,所以善長進門時,未及覺察耳。
此名:『磨摧流血獄』。
磨讀平聲,摧一讀莝,去聲,《詩》曰:「乘馬在廄,摧之秣之。
」謂斬馬草也。
〈(詳明註釋使人了解)〉請善長視用刑,便知此獄命名之義。
志一僥首一望,見地下仆著無數犯人,眾鬼卒以刀細斬細切,如鋤馬草然,犯人叫痛不休,血流滿地,又有以轟礪石磨擦犯人之頭頂面部者。
如漢代髡鉗之刑相似,氣象極其鹵莽,犯人哀哭號叫。
志一看著不忍,忽然悟道:「孟子所謂摩頂放踵,乃是實事,非設言也。
」判司曰:「此獄情形,大概如此,又可往他獄去也。
」判司說罷,出了獄門,上前領路,又指前面一獄道:「此即『鉗嘴含鐵獄』也。
」 判司曰:「大王司掌,乃是正北沃燋石下,所管之獄,以大叫喚大地獄為極大,寬廣五百由旬,四面環以小獄,亦有十六,與二三四殿無異,但不及五殿之多耳。
今夕之遊,應從大叫喚大地獄觀起可也。
」志一曰:「吾聞叫喚大地獄,五殿已立是名,此殿又加一大字,亦列之為大獄,何以雷同若是?」〈(世尊設獄重複雷同別有深意)〉 判司道:「五殿設叫喚大獄,因用刑嚴峻,獄中犯人發聲,故以名之。
今六殿之刑,更嚴於五殿,犯人叫苦之聲,能達數裡,故曰大叫喚也。
〈(叫喚而曰大,其刑罰之酷烈,可想而知。
)〉善君不信,少刻到了獄中,便知其詳也。
」三人緩緩而行,正在談論,忽然聽見叫喚之聲,愈傳愈大,判司曰:「此即前面大獄中犯人叫喚聲也。
」志一一望,約隔一二裡之遙,嘆曰:「貴司之言,真不誣也。
」〈(耳聞為虛,眼見為實,未見慘刑,先聞叫喚,亦足以裂人肝膽。
)〉 真君曰:「切勿緩步,大家速行。
」轉瞬間已至獄城,此城亦是磚石砌成,也頗堅固。
獄吏早已恭候,見真君至,行參禮畢,迎入場內,志一將四圍一望,此獄果然寬廣,惟鬼卒正在用刑,十分嚴厲,百般刑具俱全,喧嚷叫哭之聲,震動天地。
〈(如斯叫哭其有人憐之否)〉志一係初次入冥,見此景況,不覺惶悚,為之下淚。
〈(慈悲人見此定然如斯)〉 獄吏曰:「請帝君與善君判官,權到糾刑臺上,小坐片刻,再觀他獄未遲。
」於是三人上了糾刑臺安坐,志一問判司曰:「弟子今夕雖係初來,未曾見過,然冥司用刑,如何這般暴虐,得無傷天地好生之德乎?」〈(不問世人惡孽,而咎冥司用刑,論似過當。
)〉 判司曰:「善長有所不知,此獄中之人,乃由一殿解至五殿,由五殿又解交六殿,已經查悉罪狀,定了罪名,受過刑罰者也。
不料人心似鐵,狡展異常,到了本殿,見了吾王長厚慈仁,便個個翻供,不肯吐實,反說前數殿冤屈了他。
〈(閻王殿前尚要使鬼,真是可惱可恨,可憫可悲。
)〉吾王無奈,隻好將各殿勘定的善惡簿,對他一條一條讀明,他口中雖不言,心中猶倔強不服。
〈(倘不倔強,何從而得罪受?豈不便宜了他。
)〉故本獄以極刑處之,教他知道利害,問可敢藐視吾王?到受刑痛極之時,犯人又自懊悔,說道我不該如此欺詐,到反喫虧。
〈(在陽世而即知,此更不喚虧。
)〉經此大叫喚之後,人人方招承罪狀也〈(花椒草果不錘不香,人性如此呆蠢,可笑可笑。
)〉 善君你看這般犯人,如此兇頑,如此無賴,可笑不可笑,可惱不可惱。
所以宮門一聯,及正殿一聯,已將設獄理由提出,彼犯等烏得領悟得來。
」〈(世人當及早領悟莫到後來噬臍也)〉 志一曰:「場中獄中,犯人如此其多,處治者又如此其酷,到底他在生造些甚麼罪孽?」〈(此問不獨忘一欲問,世人莫不欲問,經此問後,世人迷圖可以打破矣。
)〉判司曰:「此皆由五殿解來,罪案已定,皆在生不體五倫八德,大奸大惡,不忠不孝,不義不仁者也。
」志一曰:「既是如此,此大獄內,情形已瞭然矣。
應請仙師移步,又遊他獄。
」真君依言,辭了獄吏,三人出了獄門,判司曰:「今夕觀獄,據卑司愚見,此十六小獄,隻須觀其大概,不必一獄一留連,可分作數段觀之,每段觀四獄,或二三獄,觀畢,則由卑司將罪狀獄情,一一講明,如此觀法,又周備,又簡單,未識帝君以為然否?」〈(這位判司亦是個有心人也可欽可敬)〉 〈【維持名教者,須仿此獄吏施為,定生效力。
】〉 真君曰:「此法妙極矣,即照此辦理就是。
」三人一面研究,一面徐行,不覺問已到了常跪鐵沙獄門口,獄吏迎入,三人進了場中,隻見場中罰跪著許多犯人,男女俱有,志一俯首一看,看見滿場犯人,俱跪在鐵沙之上,沙有芒角,與鐵蒺藜相似,尖利無比,男女赤足露膝,芒刺刺入肉內,滿地流血,個個挺直跌跪,不準屈身,稍一移動,眾鬼卒在後面監視,以鐵蒺藜擊之。
可憐那些犯人,汗淚交流,聲聲叫苦,這樣情形,十分狼狽。
〈(在生禮節不講,到此補課亦定應該,而作此十分狼狽情形,亦真可怪。
)〉 志一曰:「真可憐也。
」判司曰:「此等犯人,大率由一殿之豳量獄,並四殿之??鍊足籤、鍴膚、鐵衣等獄解來者也。
一則因他受罪未滿,二則因他翻供,三則因他犯著他罪,故以此刑重處治之,此獄之情,如是而已。
」志一曰:「曷不再觀他獄?」三人同出獄門,判司指前一獄曰:「此屎泥浸身獄也,其臭穢之氣難聞,遊與不遊,請帝君裁之。
」真君曰:「無妨一觀,吾帶有避穢丹在身,賜與爾二人各一粒,口內噙之,不聞臭矣。
」 言話間,已抵獄門,三人不待獄吏出迎,逕入場內,獄吏慌忙由獄中出來,道歉請罪,真君曰:「各有公務,何罪之有?」志一問:「犯人何以不在場中?」獄吏答曰:「俱在獄坑之內,室甚黑暗,抑且臭穢難聞,不堪寓目。
」真君曰:「吾柳可以不去。
吾師弟為觀獄情而來,可就獄門外一望可也。
」 於是獄吏即領志一到廊簷之下,志一由窗內望入,內中黑暗無比,一無所見,隻好解下絹囊,探出明珠,向內一照,果然一道晶光,十分透亮,直射獄底,無微不顯。
〈(此珠功德不可思議)〉看見內中有無數犯人,在糞坑中亂滾,如蛆蟲一般,望之幾欲發嘔,〈(如此諸犯尚有人面孔耶唉)〉幸口中噙著靈丹,臭味不曾觸鼻,即掉頭回見真君,備述所見。
真君曰:「世人造惡,妄作妄為,到此也難消受,〈(不孝父母,蹧蹋字紙、五穀者,留神注意。
)〉且莫管他,我等又看他獄可也。
」真君三人出了獄門,謂判司曰:「吾柳今夕觀諸獄事務忙迫,爾可上前知照各獄吏,令其認真辦事,免其迎送可也。
」判司奉命前往,志一跟隨真君,緩步而行,少刻到了獄門口,判司已在門外恭候,對真君說道:「卑司到了此獄,已將帝君之命,派吏傳知各獄,請帝君入內小憩片刻可也。
」 三人到了獄場,見鬼卒正在用刑,十分忙迫,獄吏上前見禮畢,志一問曰:「此名何獄?」獄吏曰:「門上有匾,今夜無月光,所以善長進門時,未及覺察耳。
此名:『磨摧流血獄』。
磨讀平聲,摧一讀莝,去聲,《詩》曰:「乘馬在廄,摧之秣之。
」謂斬馬草也。
〈(詳明註釋使人了解)〉請善長視用刑,便知此獄命名之義。
志一僥首一望,見地下仆著無數犯人,眾鬼卒以刀細斬細切,如鋤馬草然,犯人叫痛不休,血流滿地,又有以轟礪石磨擦犯人之頭頂面部者。
如漢代髡鉗之刑相似,氣象極其鹵莽,犯人哀哭號叫。
志一看著不忍,忽然悟道:「孟子所謂摩頂放踵,乃是實事,非設言也。
」判司曰:「此獄情形,大概如此,又可往他獄去也。
」判司說罷,出了獄門,上前領路,又指前面一獄道:「此即『鉗嘴含鐵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