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嶽少保領遊四殿 段參一面晤伍官

關燈
,世上不良之輩,存心嫉妒作法害人,緻人破財者,所在多有言之,殊堪痛恨!】〉 參一曰:「彼二獄形狀若何?」判司曰:「彼獄場中,盡堆積木石土瓦,令犯人坐在獄底,鬼卒以木石土瓦擲下去,一霎時間,盡被擊死。

    頭破身爛,腦漿迸出,血積屍堆,腥穢難聞,甚悽慘也。

    至碎石埋身獄,係以碎石將犯亂擊,其中有擊死者,有未擊死者,然皆為碎石積壓,身遭埋沒,欲出無方。

    未死者,尚在獄中叫喚,奈無人援救,總不能伸出頭來,隻有悶斃石內而已。

    二獄情形如此,善君如果有心觀玩,無妨同去一遊。

    」 〈【受此等罰,真也可憐。

    】〉 參一曰:「不必了,以免見時無聊,代為傷感。

    」判司曰:「既不去,我等又觀他獄可也。

    」參一依允,出了獄門,問判司曰:「前去又是何獄?」判司曰:「前面即戮眼獄,其中犯人,俱由三殿之挖眼獄中解來的,無須再觀。

    其次即屬飛灰塞口獄,及灌藥獄,此兩獄罪名法律,亦復相同,觀一便知二也。

    」 方問答間,已走到了,獄吏早已恭候,從容稟曰:「請善君須要閉目掩鼻,方可入場。

    」參一問故?答曰:「因場內遍灑糞灰,氣味腥臭,又兼眯目故也。

    」參一半信半疑,不作準備,不料甫至場口,陡起旋風,塵灰撲面,腥臭難聞,參一躲避不及,幾欲作嘔。

    〈(這般利害)〉 獄吏請速上糾刑臺,參一連步而升,到了臺上,幸臺之四面,俱用霧穀細紗蒙住,塵不能入,〈(全賴此紗)〉案頭又焚起沈檀降香,穢氣亦避。

    參一坐定,從紗中看出去,隻見鬼卒將犯人綁在木竿上,一鬼用鐵箸將其嘴敲開,一鬼以灌鬥盛糞灰,塞入口內,令犯人嚥下,未吞盡者,以糞汁灌之,必令吞盡而後已。

    參一看見犯人實有難堪之狀,不禁失笑,說道:「這種刑罰,好像陽間獸醫灌喂牛馬藥一般,〈(好譬喻)〉真真好笑了,但不知他生犯何罪?以緻如此。

    」 〈【不入幽冥,這般異端邪術,誰人得知?】〉 獄吏曰:「這等人在生,因他好食牛犬五葷三厭,又常以不潔淨之茶酒齋饈水果,供奉神前,或以穢食餧人等罪,〈(罪皆難逭)〉即遭此譴。

    其罪重者,有等逆子逆婦,恆以賸飯殘羹,餒魚敗肉,及色惡臭惡之物,與父母翁姑食之,自奉則鮮美烹調,〈(罪不容誅)〉等他惡孽滿盈,則遺厲拘來。

    除一二三殿惡受刑外,至四殿先令人此獄然後又解往各獄,歷雷轟、誅心、阿鼻諸獄,嚴刑甚酷也。

    」 參一曰:「灌藥獄情形奚似?」答曰:「灌藥獄犯人,亦分數等。

    一為庸醫,指下不明,妄以藥劑投人,緻傷性命。

    一為異端邪術,養蠱害人,或造五毒歹藥,或製配春藥,相思劑,低頭草等類,〈(大傷風化孽重如山)〉死後即打入此獄。

    獄中造砒霜毒劑,雜以糞穢,煮湯灌之,令他眼下,五臟迸裂,在生以藥害人,死後仍以藥懲之也。

    」〈(應該應該)〉 參一曰:「世人心術不端,害人自害,可畏矣哉!」說罷,起身告辭,三人急步出獄門來,兩判司引導上前,於路上遙指一山,謂參一曰:「此即滑油山也,其下之獄,名:『油豆滑趺小地獄』。

    此獄觀罷,即了事矣。

    參一聞之,欣然前往。

    不覺之間,已抵獄門,獄吏引入,隻見獄牢後面,有座高山,有路可通,惟山十分陡險,巖石似被油脂擦過一般,滑溜異常,且山上面,盡撒下油豆,不知何用? 方擬議問,隻見鬼卒由牢獄內,驅出許多犯人,手執荊棘條,在後押著犯人,令他們一齊上山,〈(去做甚麼)〉誰知這座山為油浸潤,已經滑溜不堪,犯人勉強舉足上去,纔三五步,踏著油豆,便滾跌下來,屢上屢趺,真乃寸步難升,鬼卒在後用荊棘條亂打。

    〈(鬼卒上去又不會滑到也,希奇。

    )〉罵道:「爾等狗徒,在生狡滑萬分,做滑頭,走滑路,是爾等的慣技,〈(哦他是油滑慣了)〉怎麼今日到此,假裝一步不能行動,是何道理?」〈(我代答曰:滑過甚了,不勝其苦。

    )〉罵畢又打,可憐那些犯人,足癱手軟,氣喘籲籲,汗流浹背,淚滴滿腮,自肩膀及兩腿,俱被蒺藜刺破,血流至足,再三向鬼卒哭訴告饒。

    〈(何不以滑技施之?)〉參一觀此情狀,也覺不忍。

    問判司曰:「此等人生犯何罪?請詳言之。

    」 判司曰:「此輩在生,因他秉性狡滑,往往漏稅抗糧,賴帳賴租,賣假藥,膺貨,著水之米,使假銀,缺錢數,賣油粉綾綢,刮漿布疋,兼之作事取巧,善於規避。

    他生前把滑路走熟,故死後亦教他走走這條滑路,〈(尚不失了他的本領。

    )〉乃自作自受者也。

    」參一聞之,為之歎息!說道:「人在世間,須要對得起良心,腳踏實地,纔能立足於天地之間。

    〈(做人應該如此。

    )〉若是此輩行為,受此苦楚,亦應該也。

    」 判司曰:「本殿獄情,已經洞徹,時辰不待,想嶽天君久候矣。

    」當時三人回見天君,天君曰:「可以歸矣。

    」於是二人策動神駒,瞬息到壇。

    桓侯大帝,尚在座中飲酒,見嶽天君至,彼此嘻笑,握手回宮。

    參一亦甦醒起來,預定明夕遊觀五殿,未知孰來鎮壇引導?孰充遊生?難以揣測,且看下文分解: 總評: ⊙伍官王孝雙親文一篇,字字皆從心坎中流出,以之勸世,定如金鍼度世,著手回春。

     ⊙冥府刑罰,似過於苛,然皆依照天律,毫無偏枉,世人須知 天帝好生,本不得已而設獄;大家為善去惡,地府自然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