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望鄉臺桓侯親勸鬼 森羅殿天子論誅心
關燈
小
中
大
柳真君降壇詞
〈〔調寄:虞美人〕〉
度人心事何時了?墮落知多少。
可憐九二眾殘零,老母幾番呼喚,總頑冥。
吾仙屢次乩鸞赴,此意將誰訴?看來還有數知音,把臂故人樽酒,訂芳心。
〈【慈悲在念飢溺為懷歌詞絕妙】〉 張桓侯大帝降壇詞 〈〔調寄:瑞鶴仙〕〉 晚風雲外送,便策起鳥騅,任俺飛鞚。
人生一場夢,惜愚夫酣睡,黑甜春甕,爭名奪利,總是把心機誤用,到頭來,泡影空花,隻有孽根深重。
誰講良心天理,念及兒孫,福田培種,三期末運,防遭劫,罹悲痛。
笑狂徒奸宄,行為欺罔,權術般般玩弄,怕臨時包老閻羅,不輕放縱。
〈【筆底花生,灑出滿腔熱血,散作錦繡珠璣。
】〉 話說昨宵遊罷四殿之後,今夕該遊五殿,聖帝又特派柳仙前來鎮壇,張大帝專來領導,遊生要命定一子前往,當下柳仙大帝已到,喚醒定一,就要起程。
於是一仙、一凡,出了壇庭,各各上馬。
大帝謂定一曰:「吾師徒今夕去遊五殿,路上切勿留連,俟到了望鄉臺,可以上去一覽,無妨多延幾刻,然後去見天子可也。
」 定一曰:「弟子遵命。
」二人策馬加鞭,瞬息之間,果歷過了陰陽界,鬼門關,並經過了一二三四各殿疆域,看看將近了五殿城闉,遠遠望見城外築了一座高臺,頗覺陡峻,上面建有衙署一所,十分華麗。
東南角上,豎起大旗一桿,臨風飄颺,上書「望鄉臺」三個大字,大帝以鞭遙指曰:「此即望鄉臺也。
」〈(遠觀如是)〉定一問曰:「弟子曩聞望鄉臺,原在一殿,今何移置於此,望乞指示。
」〈(要問出根由來)〉 大帝曰:「昔包老閻羅,原居一殿,因他過於慈悲,憐憫屈死之人,及未了善願之人,屢放回陽,故 上帝降調,令居於大海之底,東北沃燋石下,司掌五殿,後因功大封為閻羅天子,權重位尊,仍將望鄉臺移置於此。
〈(閻羅真惑人也)〉凡人死後,必先經過一殿之思鄉嶺,吾師曾領師弟看過,原準各鬼魂望鄉一番。
若有罪之人,不能解送轉劫所投生者,須歷受一二三四殿各獄之苦,始解往五殿,計歷了四殿之時日,有二三月者,半年者,一年者,等等不一。
〈(罪有等差)〉既已解來五殿,路經望鄉臺,仍準他上臺望鄉,一則他的屍,過了許久時候,已經腐爛,不能還陽。
二則他離家已久,家中變故多端,又與他在思鄉嶺所望,迥不同也。
」〈(臺上有聯雲:「回首望吾鄉,塵世已更新業主。
傷心過此地,本身不是舊來人。
」哈哈原是如此)〉 定一曰:「弟子望見那台上的衙署,卻是新建的,又是何故?」大帝曰:「此乃幽冥教主,新奏設的。
因前此台上,隻許犯人一觀,近則善人亡魂到此,亦請上臺遊玩。
因特建此衙署,以官吏掌之。
又設有招待所,以迎迓各仙真,及善人亡魂,所以與前大不同者也。
」〈(特別優待)〉談論甫畢,已抵台下,隻見管台官,率領各吏員在此迎候,大帝定一下馬,即有本台土神,忙上前來行禮畢。
立將韁繩帶住,各官吏俱向大帝稽首,定一亦與各官吏打恭,禮畢。
各官吏請大帝、定一上台小憩,以解風塵之勞。
大帝曰:「正合吾意。
」方相與步上台階,隻見鬼犯上台下台者,絡繹擁擠不開,〈(作惡之人如此其多,真堪浩歎!)〉台員叱之,令各各讓路。
定一隨大帝拾級而登,一路數去,其台階共計有六十三級,到了台上,台之中心,有一間八角亭,〈(按八卦方位布置,特妙!)〉管台員要請大帝定一,到淨室之內安坐。
大帝曰:「今夕事冗,可以不必,就在此亭內,少坐片刻可也。
」各員吏即於亭中陳設幾席,獻上香茗酒果,請大帝上坐,定一側坐,員吏下面相陪。
茶盡一甌,定一請曰:「弟子既已到此,擬欲將此台內外一觀,望乞允準。
」大帝曰:「甚善,可煩一吏領爾一觀可也。
」即有一吏,願為領導,定一隨之,遂將台四面周歷一遭,原來此台上寬下窄,除石階路一條外,其餘盡是刀山為坡,劍樹為城,〈(道一而已,道外無道。
正路之外,即皆刀山劍樹也。
望鄉台之路然,世路亦然。
)〉肅殺之氣,令人可怖。
其台坐北向南,面如弓背,東南西三面向外,可以望遠,台背後如弓弦平列,衙署亦建其上,飛閣流丹,下臨無地,誠險峻也,〈(整齊可觀)〉惟高闊處,難以測度。
問台吏曰:「此台高處,與面積闊處幾何?」吏曰:「此台高四十九丈,闊八十一裡,製造甚奇,雖四大部洲,皆能望之。
〈(其中具有玄妙)〉善君無妨一覽故鄉可也。
惟雲南地面,須從台之西南方望之,定一走到西南角上一望,果望見滇西洱源故裡,家中燈火熒熒,婦子家人,了了可辨。
〈(鬼犯望鄉皆是如此)〉定一看了,不覺慘然淚下,謂吏曰:「人生死後來此,即此景耶?」吏曰:「善君在壇,功高德大,死後位證仙真,何須來此?效亡魂作兒女泣耶?」〈(定一勉之,莫作兒女泣。
我願世人,大家亦莫作兒女泣。
)〉方問答問,大帝遣人催促定一,轉回亭中飲酒,定一回見大帝,備述所
可憐九二眾殘零,老母幾番呼喚,總頑冥。
吾仙屢次乩鸞赴,此意將誰訴?看來還有數知音,把臂故人樽酒,訂芳心。
〈【慈悲在念飢溺為懷歌詞絕妙】〉 張桓侯大帝降壇詞 〈〔調寄:瑞鶴仙〕〉 晚風雲外送,便策起鳥騅,任俺飛鞚。
人生一場夢,惜愚夫酣睡,黑甜春甕,爭名奪利,總是把心機誤用,到頭來,泡影空花,隻有孽根深重。
誰講良心天理,念及兒孫,福田培種,三期末運,防遭劫,罹悲痛。
笑狂徒奸宄,行為欺罔,權術般般玩弄,怕臨時包老閻羅,不輕放縱。
〈【筆底花生,灑出滿腔熱血,散作錦繡珠璣。
】〉 話說昨宵遊罷四殿之後,今夕該遊五殿,聖帝又特派柳仙前來鎮壇,張大帝專來領導,遊生要命定一子前往,當下柳仙大帝已到,喚醒定一,就要起程。
於是一仙、一凡,出了壇庭,各各上馬。
大帝謂定一曰:「吾師徒今夕去遊五殿,路上切勿留連,俟到了望鄉臺,可以上去一覽,無妨多延幾刻,然後去見天子可也。
」 定一曰:「弟子遵命。
」二人策馬加鞭,瞬息之間,果歷過了陰陽界,鬼門關,並經過了一二三四各殿疆域,看看將近了五殿城闉,遠遠望見城外築了一座高臺,頗覺陡峻,上面建有衙署一所,十分華麗。
東南角上,豎起大旗一桿,臨風飄颺,上書「望鄉臺」三個大字,大帝以鞭遙指曰:「此即望鄉臺也。
」〈(遠觀如是)〉定一問曰:「弟子曩聞望鄉臺,原在一殿,今何移置於此,望乞指示。
」〈(要問出根由來)〉 大帝曰:「昔包老閻羅,原居一殿,因他過於慈悲,憐憫屈死之人,及未了善願之人,屢放回陽,故 上帝降調,令居於大海之底,東北沃燋石下,司掌五殿,後因功大封為閻羅天子,權重位尊,仍將望鄉臺移置於此。
〈(閻羅真惑人也)〉凡人死後,必先經過一殿之思鄉嶺,吾師曾領師弟看過,原準各鬼魂望鄉一番。
若有罪之人,不能解送轉劫所投生者,須歷受一二三四殿各獄之苦,始解往五殿,計歷了四殿之時日,有二三月者,半年者,一年者,等等不一。
〈(罪有等差)〉既已解來五殿,路經望鄉臺,仍準他上臺望鄉,一則他的屍,過了許久時候,已經腐爛,不能還陽。
二則他離家已久,家中變故多端,又與他在思鄉嶺所望,迥不同也。
」〈(臺上有聯雲:「回首望吾鄉,塵世已更新業主。
傷心過此地,本身不是舊來人。
」哈哈原是如此)〉 定一曰:「弟子望見那台上的衙署,卻是新建的,又是何故?」大帝曰:「此乃幽冥教主,新奏設的。
因前此台上,隻許犯人一觀,近則善人亡魂到此,亦請上臺遊玩。
因特建此衙署,以官吏掌之。
又設有招待所,以迎迓各仙真,及善人亡魂,所以與前大不同者也。
」〈(特別優待)〉談論甫畢,已抵台下,隻見管台官,率領各吏員在此迎候,大帝定一下馬,即有本台土神,忙上前來行禮畢。
立將韁繩帶住,各官吏俱向大帝稽首,定一亦與各官吏打恭,禮畢。
各官吏請大帝、定一上台小憩,以解風塵之勞。
大帝曰:「正合吾意。
」方相與步上台階,隻見鬼犯上台下台者,絡繹擁擠不開,〈(作惡之人如此其多,真堪浩歎!)〉台員叱之,令各各讓路。
定一隨大帝拾級而登,一路數去,其台階共計有六十三級,到了台上,台之中心,有一間八角亭,〈(按八卦方位布置,特妙!)〉管台員要請大帝定一,到淨室之內安坐。
大帝曰:「今夕事冗,可以不必,就在此亭內,少坐片刻可也。
」各員吏即於亭中陳設幾席,獻上香茗酒果,請大帝上坐,定一側坐,員吏下面相陪。
茶盡一甌,定一請曰:「弟子既已到此,擬欲將此台內外一觀,望乞允準。
」大帝曰:「甚善,可煩一吏領爾一觀可也。
」即有一吏,願為領導,定一隨之,遂將台四面周歷一遭,原來此台上寬下窄,除石階路一條外,其餘盡是刀山為坡,劍樹為城,〈(道一而已,道外無道。
正路之外,即皆刀山劍樹也。
望鄉台之路然,世路亦然。
)〉肅殺之氣,令人可怖。
其台坐北向南,面如弓背,東南西三面向外,可以望遠,台背後如弓弦平列,衙署亦建其上,飛閣流丹,下臨無地,誠險峻也,〈(整齊可觀)〉惟高闊處,難以測度。
問台吏曰:「此台高處,與面積闊處幾何?」吏曰:「此台高四十九丈,闊八十一裡,製造甚奇,雖四大部洲,皆能望之。
〈(其中具有玄妙)〉善君無妨一覽故鄉可也。
惟雲南地面,須從台之西南方望之,定一走到西南角上一望,果望見滇西洱源故裡,家中燈火熒熒,婦子家人,了了可辨。
〈(鬼犯望鄉皆是如此)〉定一看了,不覺慘然淚下,謂吏曰:「人生死後來此,即此景耶?」吏曰:「善君在壇,功高德大,死後位證仙真,何須來此?效亡魂作兒女泣耶?」〈(定一勉之,莫作兒女泣。
我願世人,大家亦莫作兒女泣。
)〉方問答問,大帝遣人催促定一,轉回亭中飲酒,定一回見大帝,備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