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因循不覺韶光換(2)

關燈
第17章因循不覺韶光換(2) 熱烈的開始,需要熱烈的結局,她與徐志摩的那段緣,直到徐志摩粉身碎骨、魂消魄散之時才終結。

    徐志摩為了多掙家用,不得不離開上海去北大任教,而陸小曼卻不舍得抛擲她在上海的奢靡生活,不願與他同往。

    無奈徐志摩隻得頻繁地往返于北京和上海,在一次飛行的過程中不幸遇難,離她而去。

    一位浪漫的風流才子就這樣匆匆地結束了一生,放下不能放下的事,舍棄不能舍棄的人。

    這麼突然的離開,陸小曼亦是心痛不已,她寫《哭摩》,她傷悲地悼念逝去的愛人。

    徐走了也好,突兀地離去,瞬間剜去陸最後一顆真心,從此生死無懼,任爾西東。

    有的時候,懷念要比相依更加的蝕骨,既然要活得自我,就幹脆不要任何糾纏。

    愛情死了,陸小曼卻也還是離不開上海灘,離不開翁端午,離不開阿芙蓉,如果是沉淪就徹底些。

    幹脆和翁端午同居,日日躺在榻上吸鴉片,雲裡霧裡,還管他什麼世事沉浮。

    後來,翁端午也死了,而陸小曼卻一如既往地活着。

    帶着一身病骨,笑看世間的一切,哪怕已經滄桑得不成樣子,哪怕容顔盡失,還是堅決地笑着。

     也許很多人都不喜歡陸小曼,因為她實在太不自愛,太不知輕重了。

    可是,不知為何,她所做的一切我都能理解,盡管我不認同她的行為,可是我卻能理解她慵懶的堕落。

    我總是會認為,像她這樣的女子,做什麼都不為過,更何況她想要做的,别人又豈能阻撓,既然無法改變,不如任由她去。

    她想要縱酒狂歡,與人糾纏,就由她歡去。

    她想要吸鴉片,就讓她吸去,隻要她覺得痛快,至于後果,還是她自己承受。

    就算是因為吸鴉片弄得病痛纏身,容顔憔損,吸得牙齒掉光,那又如何,我們能看到的還是她在微笑。

    哪怕她已經輕賤到沒有尊嚴,哪怕淪落到隻剩一顆冰涼的心,她所給我們的,還是微笑。

    她不需要疼惜與憐憫,亦不在乎謾罵與指責。

    我佩服這樣的女子,風華的驚世,又落魄的傾城,她恨不得将一身的劇毒輸入所有人的骨髓裡,讓那些愛的人穿腸而死,又讓那些不愛的人腐爛而死。

    當然,也有她不屑的人,如果你恰好是那個她不屑的人,你想要中毒的機會都沒有。

     我不想過問陸小曼是如何死去的,病死的也好,吸鴉片死的也好,寂寞死的也好,哪怕是無聊死的也好,都不重要。

    反正就是死了,死了好多年,時光輕輕地離去,已經那麼遙遠,卻一直有人記得她。

    喜歡她的人記得,不喜歡她的人也記得,我也做了這許多人中的一個,可是沒帶任何感情色彩,隻是冷冷地看着她的悲歡。

    她沒想要誰記得她,也沒指望誰說她好,她在來的時候來,在走的時候走,甚至沒有該與不該。

    那一天,不知道是晴還是雨,不知道是日還是夜,隻知道她帶走了她的妖氣,帶走了那芬芳的毒藥。

    還知道,她沒能和徐志摩合葬在一起,各自在屬于自己的泥土裡開花,再也結不出同樣的果實。

     罂粟花開,罂粟花落,一生煙雲,已然消散。

    當文字結束的時候,仿佛也是與陸小曼别離之時。

    也許今後我再也不會将她想起,縱然會有想起,也不會再為她留下墨迹,哪怕為了某種緣由還會有墨迹,卻再也不會是這般滋味。

    有些人,有些事,隻有一種滋味,味道沒了,就再也回不到最初。

    陸小曼不能,我亦不能,還有你,你也不能。

     林徽因·人間四月 今晚有月,還是圓月,遙挂在中天,明淨如水。

    跟好多年前的月亮一樣,隻是好多年前那個望月的人不是我。

    沐浴焚香,一盞茶,一把琴,一本線裝書,方覺人生本清明,隻是需要溫潤的心境來滋養。

    窗台上那盆清幽的臘梅在回憶舊年的那場雪,那麼多冰潔的朵兒,有含苞的,也有綻放的,仿佛每一朵花都萦系着一個人的前世。

    可分明有人說過,林徽因的前世是在人間四月,有清風在小徑逶迤,有燕子在梁間呢喃,還有一樹一樹的花開。

    她是許多人夢中期待的白蓮,無論歲月有過多少的流轉,無論滄海是否化作桑田,她永遠活在人間四月,有着不會老去的容顔。

     也許,林徽因一直以這樣清雅絕俗、純淨潔美的姿态活在許多人的心中,世人都是如此,願意将某個最完美的記憶定格成永恒。

    這期間,不論有過多少沉浮起落,都不想去改變最初的美麗。

    當然,那些不快樂的記憶亦是如此,一旦種植在心間,就很難拔去那截疼痛的根莖。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記憶,無論是完美還是缺陷,都已珍藏,而時光是好東西,它可以将完美淨濾得更加完美,又可以慢慢地彌補有過的缺陷。

    林徽因那份輕靈的詩意,這麼多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