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明清史之分段
關燈
小
中
大
。
1522&mdash1661年,凡140年。
①嘉靖元年至隆慶六年(1572),凡51年。
②萬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凡72年。
③順治二年(1645)至十八年(1661),凡17年。
叙明世衰亂,清之建國,清之入主中國,與西學之東漸。
合明史第二期,清代建國期為一。
自清聖祖康熙元年(壬寅,1662)至宣宗道光三十年為(庚戌,1850)為一期。
1662&mdash1850年,凡189年。
叙清代民族勢力之拓展,及國勢之漸衰。
合全盛期及守成期為一。
①康熙元年(1662)至雍正十三年(1735),凡74年。
②乾隆元年(1736)至乾隆六十年(1795),凡60年。
③嘉慶元年(1796)至道光三十年(1850),凡55年。
自文宗鹹豐元年(辛亥,1851)至宣統三年(辛亥,1911)為一期。
1851&mdash1911年,凡60年。
叙鴉片戰争後之國勢。
二、明清史之分段&mdash&mdash呂思勉《白話本國史》目錄 第四篇近世史上 第一章明朝的對外 第一節明初的武功(621)(497) 第二節瓦剌的強盛(629)(501) 第三節蒙古的再興(631)(503) 第四節倭寇和豐臣秀吉(635)(506) 第二章明朝的内治 第一節宦官的專權(639)(510) 第二節權臣和黨禍(641)(512) 第三章清朝的興起 第一節清朝的先世(646)(515) 第二節建州女直的盛衰(651)(518) 第三節海西女直的南遷(653)(520) 第四節清太祖的興起(655)(522) 第五節遼東西的戰争(658)(523) 第四章明朝的滅亡 第一節流寇和北都陷落(661)(526) 第二節福唐桂三王的滅亡(663)(527) 第三節鄭氏和三藩(667)(530) 第五章清朝的盛世 第一節滿洲内部特殊勢力的消滅(670)(533) 第二節清朝對待漢人的政策(674)(536) 第三節順康雍乾四朝的政治(678)(539) 第六章近代的蒙回藏 第一節種族和宗教的變化(681)(542) 第二節黃教的盛行和天山南路的回教(683)(543) 第三節衛拉特的盛強和清朝征服蒙古(686)(546) 第四節清朝平定西藏(689)(547) 第五節清朝平定衛拉特(691)(549) 第六節清朝平定回部(693)(550) 第七節清朝征服廓爾喀(695)(552) 第七章近代的西南民族 第一節湘黔的苗族(697)(554) 第二節滇黔的濮族和金川(699)(556) 第三節兩廣的粵族(702)(557) 第八章近代的後印度半島 第一節平緬麓川的滅亡和緬甸的建國(704)(560) 第二節清朝和緬甸的交涉(706)(562) 第三節黎莫新舊阮的紛争和清朝讨伐新阮(708)(563) 第四節暹羅的建國(710)(564) 第九章清朝的中衰 第一節乾隆時的衰機(711)(566) 第二節嘉慶時的内亂(713)(567) 第四篇近世史下 第一章中西交涉的初期 第一節西人的東來(717)(573) 第二節基督教初入中國的情形(720)(575) 第三節中俄初期的交涉(725)(579) 第四節西南最初對待外人情形(729)(581) 第五節五口通商(732)(584) 第六節英法兵攻破京城和東北的割地(736)(587) 第二章鹹同時的大内亂 第一節太平軍(742)(592) 第二節撚匪(747)(595) 第三節回亂(748)(596) 第三章藩屬的喪失 第一節英俄的亞洲侵略和伊犁交涉(751)(599) 第二節安南和緬甸、暹羅的喪失(754)(601) 第三節中日甲午之戰和朝鮮的喪失(759)(604) 第四節教士保護權的變遷和德據膠州(766)(609) 第四章清朝和民國的興亡 第一節革新的原動力(768)(612) 第二節鹹同光三朝的朝局(770)(613) 第三節戊戌政變和庚子拳亂(775)(616) 第四節滿蒙的危機(上)(781)(620) 第五節滿蒙的危機(下)(788)(626) 第六節清朝的末運(796)(631) 第五章明清兩代的政治和社會 第一節官制(804)(638) 第二節學校選舉(809)(641) 第三節兵制(812) 第四節法律(815) 第五節賦稅制度上(818) 第六節賦稅制度下(823) 第七節币制的變遷(825) 第八節學術思想的變遷(829)
1522&mdash1661年,凡140年。
①嘉靖元年至隆慶六年(1572),凡51年。
②萬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凡72年。
③順治二年(1645)至十八年(1661),凡17年。
叙明世衰亂,清之建國,清之入主中國,與西學之東漸。
合明史第二期,清代建國期為一。
自清聖祖康熙元年(壬寅,1662)至宣宗道光三十年為(庚戌,1850)為一期。
1662&mdash1850年,凡189年。
叙清代民族勢力之拓展,及國勢之漸衰。
合全盛期及守成期為一。
①康熙元年(1662)至雍正十三年(1735),凡74年。
②乾隆元年(1736)至乾隆六十年(1795),凡60年。
③嘉慶元年(1796)至道光三十年(1850),凡55年。
自文宗鹹豐元年(辛亥,1851)至宣統三年(辛亥,1911)為一期。
1851&mdash1911年,凡60年。
叙鴉片戰争後之國勢。
二、明清史之分段&mdash&mdash呂思勉《白話本國史》目錄 第四篇近世史上 第一章明朝的對外 第一節明初的武功(621)(497) 第二節瓦剌的強盛(629)(501) 第三節蒙古的再興(631)(503) 第四節倭寇和豐臣秀吉(635)(506) 第二章明朝的内治 第一節宦官的專權(639)(510) 第二節權臣和黨禍(641)(512) 第三章清朝的興起 第一節清朝的先世(646)(515) 第二節建州女直的盛衰(651)(518) 第三節海西女直的南遷(653)(520) 第四節清太祖的興起(655)(522) 第五節遼東西的戰争(658)(523) 第四章明朝的滅亡 第一節流寇和北都陷落(661)(526) 第二節福唐桂三王的滅亡(663)(527) 第三節鄭氏和三藩(667)(530) 第五章清朝的盛世 第一節滿洲内部特殊勢力的消滅(670)(533) 第二節清朝對待漢人的政策(674)(536) 第三節順康雍乾四朝的政治(678)(539) 第六章近代的蒙回藏 第一節種族和宗教的變化(681)(542) 第二節黃教的盛行和天山南路的回教(683)(543) 第三節衛拉特的盛強和清朝征服蒙古(686)(546) 第四節清朝平定西藏(689)(547) 第五節清朝平定衛拉特(691)(549) 第六節清朝平定回部(693)(550) 第七節清朝征服廓爾喀(695)(552) 第七章近代的西南民族 第一節湘黔的苗族(697)(554) 第二節滇黔的濮族和金川(699)(556) 第三節兩廣的粵族(702)(557) 第八章近代的後印度半島 第一節平緬麓川的滅亡和緬甸的建國(704)(560) 第二節清朝和緬甸的交涉(706)(562) 第三節黎莫新舊阮的紛争和清朝讨伐新阮(708)(563) 第四節暹羅的建國(710)(564) 第九章清朝的中衰 第一節乾隆時的衰機(711)(566) 第二節嘉慶時的内亂(713)(567) 第四篇近世史下 第一章中西交涉的初期 第一節西人的東來(717)(573) 第二節基督教初入中國的情形(720)(575) 第三節中俄初期的交涉(725)(579) 第四節西南最初對待外人情形(729)(581) 第五節五口通商(732)(584) 第六節英法兵攻破京城和東北的割地(736)(587) 第二章鹹同時的大内亂 第一節太平軍(742)(592) 第二節撚匪(747)(595) 第三節回亂(748)(596) 第三章藩屬的喪失 第一節英俄的亞洲侵略和伊犁交涉(751)(599) 第二節安南和緬甸、暹羅的喪失(754)(601) 第三節中日甲午之戰和朝鮮的喪失(759)(604) 第四節教士保護權的變遷和德據膠州(766)(609) 第四章清朝和民國的興亡 第一節革新的原動力(768)(612) 第二節鹹同光三朝的朝局(770)(613) 第三節戊戌政變和庚子拳亂(775)(616) 第四節滿蒙的危機(上)(781)(620) 第五節滿蒙的危機(下)(788)(626) 第六節清朝的末運(796)(631) 第五章明清兩代的政治和社會 第一節官制(804)(638) 第二節學校選舉(809)(641) 第三節兵制(812) 第四節法律(815) 第五節賦稅制度上(818) 第六節賦稅制度下(823) 第七節币制的變遷(825) 第八節學術思想的變遷(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