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明清史之分段

關燈
sh1722,七十九年,世祖,聖祖 開拓:1723&mdash1795,七十三年,世宗,高宗 自清太祖天命元年(1616,萬曆四十四年)至世祖順治十八年(辛醜,1661)為一期。

    1616&mdash1661年,凡四十六年(太祖天命11年;太宗天聰9年,崇德8年;世祖順治18年),此期為清朝建國期。

     自聖祖康熙元年(壬寅,1662)至高宗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為一期。

    1662&mdash1795年,凡一百三十四年(聖祖康熙61年,世宗雍正13年;高宗乾隆60年),此期為清代全盛期,民族勢力拓展極盛,國力極盛,文化極盛。

     自仁宗嘉慶元年(丙辰,1796)至宣宗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為一期,1796&mdash1850年,凡五十五年(仁宗嘉慶25年;宣宗道光30年)。

    此期為清代守成期,國力浸衰,外力浸入。

    清史本應以鴉片之戰劃時代,但道光以後為時無多,且現今中國國勢仍受道光鴉片之戰影響,所謂曆史之因果尚未完,故不以道光以前為一段,而分之為三。

     自文宗鹹豐元年(辛亥,1851)至宣統三年(辛亥,1911)為一期。

    1851&mdash1911年,凡六十年(文宗鹹豐11年;穆宗同治13年;德宗光緒34年;宣統3年),此期為清代之衰亡期,雖有同治之中興,卻不能勝外力之壓迫。

     清入關以前 1391&mdash1644 凡二百五十四年 254 入關以後 1644&mdash1911 凡二百六十八年 268 世祖福臨 聖祖玄烨 世宗胤禛 高宗弘曆 仁宗颙琰 宣宗旻甯 文宗奕詝 穆宗載淳 德宗載湉 宣統溥儀 六、清史之分段&mdash&mdash《孟森清史講義》目錄 第一編總論第一章清史在史學上之位置(1)(3) 第二章清史體例(3)(5) 第三章清代種族及世系(5)(8) 第四章八旗制度考實(24)(16) 第二編各論 第一章開國 第一節太祖(129)(97) 第二節太宗(135)(101) 第三節世祖(139)(104) 第二章鞏固國基 第一節聖祖嗣立及親政(161)(121) 第二節撤藩(165)(124) 第三節取台灣(178)(134) 第四節治河(184)(137) 第五節綏服蒙古(187)(140) 第六節定西藏(195)(145) 第七節移風俗(201)(149) 第八節興文教(210)(156) 第九節盛明之缺失(215)(159) 第三章全盛 第一節世宗初政(234)(174) 第二節雍正朝特定之制(238)(177) 第三節武功之繼續一收青海及喀木(257)(191) 第四節武功之繼續二再定西藏(263)(196) 第五節武功之繼續三取準噶爾(266)(198) 第六節武功之繼續四取回疆(281)(208) 第七節世宗兄弟間之慘禍(303)(225) 第八節雍乾之學術文化上&mdash&mdash禅學(319)(237) 第九節雍乾之學術文化下&mdash&mdash儒學(328)(244) 第四章嘉道守文 第一節内禅(338)(251) 第二節嘉道間兵事一&mdash&mdash三省苗(355)(264) 第三節嘉道間兵事二&mdash&mdash三省教匪(373)(277) 第四節嘉道間兵事三&mdash&mdash海患(386)(287) 第五節嘉道間兵事四&mdash&mdash畿輔教匪(393)(292) 第六節道光朝士習氣之轉移(399)(296) 第七節鴉片案(419)(310) 第八節鴉片案究竟(443)(327) 第五章鹹同之轉危為安 第一節太平軍上(455)(336) 第二節太平軍中(466)(344) 第三節太平軍下(476)(351) 第四節太平軍成敗及清之興衰關系(457)(359) 第五節平撚(493)(363) 第六節平回(499) 第六章光宣末造(嗣出) 第三節 為講述便利之分段 一、明清史分段私見 自元順帝至正八年(戊子,1348)方國珍起兵至明武宗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為一期(1348&mdash1521),凡174年。

     叙元末之亂,明之開國,清之原始,明初政治。

    此為便利教課計,故将明史前期,明史第一期,清代滿洲開國期合為一。

     ①至正八年至洪武十五年(1382),凡35年,雲南平定,内閣改制。

     ②洪武十六年至宣德十年(1435),凡53年。

     ③正統元年(1436)至正德十六年(1521),凡86年,其中正統14年、景泰7年、天順5年、成化23年、弘治18年、正德16年。

     自明世宗嘉靖元年(壬午,1522)至清世祖順治十八年(辛醜,1661)為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