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明清史之分段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章思想
一、哲學359頁
二、士風365頁
三、民俗370頁
第四章特種階級
一、僧侶378頁
二、宦官383頁
三、軍隊388頁
第三篇明之末期清水泰次撰
第一章運勢之陵夷
一、世宗英氣之挫394頁
二、穆宗張居正之努力與神宗之一空400頁
三、命數盡405頁
第二章文化
一、藝文411頁
二、道德419頁
三、外來之文物424頁
第三章經濟
一、通貨429頁
二、鹽法436頁
三、饑馑441頁
第四篇明代之蒙古與滿州和田清撰
第一章北元之朝廷
一、西北蒙古之反抗445頁
二、東蒙勢力之崩壞451頁
第二章永樂朝之北方經營
一、蒙古之情勢458頁
二、成祖之北伐461頁
三、滿州之經營468頁
第三章瓦剌部之制霸
一、瓦剌之勃興472頁
二、也先可汗475頁
第四章鞑靼部之複興
一、鞑靼部之再起479頁
二、達延汗之事業481頁
第五章順義王俺答
一、達延汗之兒孫485頁
二、俺答汗之征戰486頁
三、喇嘛教之輸入494頁
第六章察哈爾部之盛衰
一、察哈爾部之東遷498頁
二、察哈爾部之衰亡501頁
第七章明末之滿洲
一、明末之滿州505頁
二、清朝之興起507頁
第五篇明代之朝鮮旗田巍撰
第一章李朝之興起511頁
第二章中央集權之确立519頁
第三章國力之發展與經國大典之完成527頁
第四章黨争之展開533頁
第五章壬辰之役537頁
第六章滿洲之入寇543頁
第六篇明與南海諸國及其交涉山本達郎撰
第一章洪武帝之方針550頁
第二章鄭和之出使552頁
第三章安南經略556頁
第四章貢舶與商舶559頁
第五章葡萄牙人之渡來562頁
第六章嘉靖時代之沿海566頁
第七章呂宋貿易568頁
第八章和蘭人與英吉利人571&mdash573頁完
38.5.25
第二節
清史分段
一、明清年代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至思宗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凡277年。
清世祖順治元年甲申(1644)至宣統三年辛亥(1911),凡268年。
自明太祖洪武元年至宣統三年,凡544年。
元順帝至正八年戊子(1348)方國珍兵起。
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五口通商定約。
自方國珍起兵至五口通商定約,凡495年。
二、清之年代 自順治元年(1644)入關,至宣統三年(1911)遜位,凡268年。
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當一半,故以乾隆二十年至六十年為清中葉最相宜,如為易記可以乾隆為中葉,在乾隆前共92年,乾隆後116年。
創業期1616&mdash1643二十八年太祖、太宗關外 統一期1644&mdash1722七十九年世祖、聖祖入關 開拓期1723&mdash1795七十三年世宗、高宗民族拓展 守成期1796&mdash1850五十五年仁宗、宣宗外力侵入 衰亡期1851&mdash1911六十一年文宗、穆宗、德宗、宣統外力壓迫 36.10.1 三、清史之地位與難易 一、清史尚未成書,無一可資遵循之正史。
此難者一事。
二、《清史稿》雖非成功之作,但《實錄》、《方略》、《國史傳》、諸家奏議俱在,可據之以考證《史稿》,故《史稿》尚非不可依據之書。
此易者一事。
三、清室覆滅未久,故老尚存,史料易于搜讨。
此易者一事。
四、清亡未久,是非未定,史實難于定論。
此難者一事。
五、革命初期,于滿清不無過分貶損,研究上更應客觀。
此難者一事。
六、清末主政者之子孫尚存,其所論不免偏倚。
此難者一事。
36.10.1 四、近人研究清史之方法 一、大部分因襲日本人所作,此可不必論。
二、有依據國外著作者,如孟心史先生之據《朝鮮實錄》,但異國遠道不無錯誤。
西洋耶稣會士著作亦可參考,但其誤尤多。
三、有依據故老遺民之說者,如近人據張蒼水詩證太後下嫁,但原出污蔑,徒快一時,不是深據。
四、有依據傳聞野記者,如陳懷之《清史要略》、王照之《德宗遺事》,多據太監傳說,稽之正史,時日錯迕。
五、有鈎稽正史,細檢其隙,以求真實者,其法較善。
五、清史分段私見 自清肇祖猛哥貼木兒(《朝鮮實錄》作斡朵裡)至朝鮮始(事在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辛未,1391),至清太祖天命元年(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丙辰,1616)建号止為前期(1391&mdash1616,凡二百二十六年,此期為滿洲開國期)。
創業:1616&mdash1643,二十八年,太祖,太宗 統一:1644&mda
清世祖順治元年甲申(1644)至宣統三年辛亥(1911),凡268年。
自明太祖洪武元年至宣統三年,凡544年。
元順帝至正八年戊子(1348)方國珍兵起。
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五口通商定約。
自方國珍起兵至五口通商定約,凡495年。
二、清之年代 自順治元年(1644)入關,至宣統三年(1911)遜位,凡268年。
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當一半,故以乾隆二十年至六十年為清中葉最相宜,如為易記可以乾隆為中葉,在乾隆前共92年,乾隆後116年。
創業期1616&mdash1643二十八年太祖、太宗關外 統一期1644&mdash1722七十九年世祖、聖祖入關 開拓期1723&mdash1795七十三年世宗、高宗民族拓展 守成期1796&mdash1850五十五年仁宗、宣宗外力侵入 衰亡期1851&mdash1911六十一年文宗、穆宗、德宗、宣統外力壓迫 36.10.1 三、清史之地位與難易 一、清史尚未成書,無一可資遵循之正史。
此難者一事。
二、《清史稿》雖非成功之作,但《實錄》、《方略》、《國史傳》、諸家奏議俱在,可據之以考證《史稿》,故《史稿》尚非不可依據之書。
此易者一事。
三、清室覆滅未久,故老尚存,史料易于搜讨。
此易者一事。
四、清亡未久,是非未定,史實難于定論。
此難者一事。
五、革命初期,于滿清不無過分貶損,研究上更應客觀。
此難者一事。
六、清末主政者之子孫尚存,其所論不免偏倚。
此難者一事。
36.10.1 四、近人研究清史之方法 一、大部分因襲日本人所作,此可不必論。
二、有依據國外著作者,如孟心史先生之據《朝鮮實錄》,但異國遠道不無錯誤。
西洋耶稣會士著作亦可參考,但其誤尤多。
三、有依據故老遺民之說者,如近人據張蒼水詩證太後下嫁,但原出污蔑,徒快一時,不是深據。
四、有依據傳聞野記者,如陳懷之《清史要略》、王照之《德宗遺事》,多據太監傳說,稽之正史,時日錯迕。
五、有鈎稽正史,細檢其隙,以求真實者,其法較善。
五、清史分段私見 自清肇祖猛哥貼木兒(《朝鮮實錄》作斡朵裡)至朝鮮始(事在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辛未,1391),至清太祖天命元年(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丙辰,1616)建号止為前期(1391&mdash1616,凡二百二十六年,此期為滿洲開國期)。
創業:1616&mdash1643,二十八年,太祖,太宗 統一:1644&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