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象列仙全傳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惠宗
峽州宜都道士,得九天仙簏,三洞秘法,漸皆通曉。
後居郭道山。
唐明皇天寶末,還峽,于郡之東北積薪自焚,僚庶悉往觀之。
惠宗怡然坐火中,誦度人經,斯須,化為瑞雲仙鶴而去。
火既燼,其下草猶綠,遺一簡,有詩二首。
顔真卿 字潇臣,師古五世孫,博學工詞章。
開元間舉進士,擢制科,遷監察禦史。
德業詳載唐書。
建中四年,德宗命真卿問罪李希烈。
内外知公不還,親族餞于長樂坡。
公醉,跳踯前楹曰:吾早遇道士雲陶八八授以刀圭碧霞丹,至今不衰老。
又雲:七十有厄,吉,他日待我于羅浮山,得非今日之厄乎?公至大梁,希烈缢殺之,葬于城南。
希烈敗,家人啟柩,見狀貌如生,徧身金色,爪甲穿出手背,須發長數尺。
歸葬偃師北山。
後有商人至羅浮山,見二道士奕棋樹下。
一道士曰:何人至此?答曰:小客洛陽人。
道士顧笑曰:願寄一家書。
商還,至北山顔家,子孫得書。
驚曰:先太師筆也。
發塳開棺,無一物,徑往羅浮求之,竟無蹤迹。
後白玊蟾雲:顔真卿今為北極驅邪院左判官。
鳳綱 漁陽人,常采百草花,以水漬封泥之,自正月始,至九月末止,埋之百曰,煎而丸之。
暴死者以藥納口中,皆立活。
綱長服此藥,至數百歲不老。
後入地肺山中仙去。
黃升 長汀人。
自幼得道,錢沉水中,呼之即出,又能内永,于日中運氣煉之,即成白金。
有蔡道死,升為棺殡。
後道人遺書與升,雲在崆峒相候。
升往見之,曰:吾向時有文字在牆隙間,汝歸誦之。
忽不見。
升得其文字,自是能役使鬼,後屍解。
王昌遇 為梓州獄吏,遇落魄。
仙張姓者,賣鼠藥于梓州。
昌遇念及囚徒嘗為用所齧,市藥以歸,伺鼠食之,皆翼而飛。
昌遇至泸,又遇仙,乃市其藥,即餌之。
仙遂為易名為易玄子。
取一馬,令乘以歸,既至,乃龍也。
後以九月九日飛升,即其地為藥市。
何仙姑 廣州增城縣何泰女也。
生而頂有六毫。
唐武後時,住雲母溪。
年十四五,夢神人教曰:食雲母粉,當輕身不死。
夢明甚,因餌乏,遂誓不嫁。
常往來山谷,其行如飛,每朝去,暮則持山果歸遺其母。
後漸辟榖,語言異常。
武後遣使召赴阙,中路複失去。
景龍中,白日升仙。
天寶九載,見于麻姑壇,立五色雲中。
大曆中,又現身于廣州小石樓。
刺史高軍上其事幹朝 呂岩 字洞賓,唐蒲州永樂縣人。
祖渭禮部侍郎。
父讓海州剌史。
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曰巳時生,因号純陽子。
初,母就蓐時,異香滿室,天樂浮空,一白鶴自天而下飛入。
帳中不見,生而金形木質,道骨仙豐,鶴頂龜背,虎體龍腮,鳳眼朝天,雙眉入鬓,頸修顴露,額闊身圓,鼻梁聳直,面色白黃,左眉角一黑子,足下紋起如龜。
少聰明,日記萬言,矢口成文。
身長八尺二寸,喜頂華陽巾,衣黃欄衫,系大皂縧,狀類張子房。
二十不娶,始在襁褓。
馬祖見之曰:此兒骨相不凡,自是風塵外物。
他時遇廬則居,見鐘則扣,留心記取。
後遊廬山,遇火龍真人,傳天遁劍法。
唐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時年六十四歲。
遊長安酒肆,見一羽士,青巾白袍,偶書三絕句于壁。
其一曰:坐卧常攜酒一壸,不教雙眼識皇都。
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間一丈夫。
其二曰:得道真仙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
自言住處連滄海,别是蓬萊弟一峰。
其三曰:要厭追歡笑語頻,尋思離亂可傷神。
閑來屈指從頭數,得到清平有幾人。
洞賓訝其狀貌奇古,詩意飄逸,因揖問姓氏,再拜延坐。
羽士曰:可吟一絕,予欲觀子之志。
洞賓援筆書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懸纓重滞布衣輕。
誰能世上争名利,欲事天皇上王清。
羽士見詩曰:吾雲房先生也,居在終南鶴嶺,子能從遊乎?洞賓未應。
雲房因與同憩肆中,雲房自為執炊,洞賓忽就枕昏睡,夢以舉子赴京,狀元及第,始自郎署擢台谏,翰苑、秘閣及諸清要,無不備曆。
兩娶富貴家女,生子,婚嫁蚤畢,孫甥振振,簪笏滿門。
如此幾四十年。
又獨相十年,權勢董炙,偶被重罪,籍沒家資,分散妻孥,流幹嶺表,一身孑然,窮苦憔悴,立馬風雪中,方興浩歎,恍然夢覺,炊尚未熟。
雲房笑吟曰:黃粱猶未。
熟一夢到華胥,洞賓驚曰:先生知我夢耳。
雲房曰:子适來之夢,升沉萬熊,榮悴千端,五十年間,一瞬耳。
得不足喜,喪何足悲,世有大覺,而後知人世一大夢也。
洞賓感悟,遂拜雲房,求度世術。
雲房試之曰:子骨節尚未完,欲不度世,須更數世可也。
翩然别去。
洞賓即棄儒歸隐雲房。
自是十試,洞賓皆過。
第一試,洞賓自外遠歸,忽見家人皆病死,洞賓心無悔恨,但厚備葬具而巳。
須臾,死者皆起,無恙。
第二試,洞賓鬻貨于市,議定其值,市者翻然,止酬其直之半,洞賓無所争,委貨而去。
第三試,洞賓元日出門,遇丐者倚門求施,洞賓即與錢物,而丐者索取不厭,且加谇??,洞賓惟再三笑謝。
第四試,洞賓牧羊山中,遇一餓虎,奔逐群羊,洞賓蔽羊下阪,獨以身當之,虎乃釋去。
第五試,洞賓居山中草舍讀書。
一女年可十七八,容華絕世,光豔照人。
自言歸甯母家迷路,日暮足弱,借此少憩。
既而調弄百端,夜逼同寝,洞賓竟不為動,如是三日始去。
第六試,洞賓一日郊出,及歸,則家赀為盜劫盡,殆無以供朝夕。
洞賓了無愠色,躬耕自給。
忽鋤下見金數十片,速掩之,一無所取。
第七試,洞賓遇賣銅器者,市之以歸,皆金也,即訪賣主還之。
第八試,有風狂道士,陌上市藥,自言服者立死,再世得道,旬日不售。
洞賓買乏,道士曰:子速備後事可也。
辄服無恙。
第九試,春潦泛溢,洞賓與衆共涉,至中流,風濤掀湧,衆皆危懼,洞賓端坐不動。
第十試,洞賓獨坐一室,忽見奇形怪狀鬼魅。
無數,有欲擊者,有欲殺者。
洞賓絕無所懼。
複有夜叉數十,械一死囚,血肉淋瀝,号泣言:汝宿世殺我,今當償我命。
洞賓曰:殺命觌命,宜也。
起索刀,欲自盡償之。
忽聞空中一叱聲,鬼神皆不複見。
一人撫掌大笑而下,即雲房也。
曰:吾十試子,子皆心無所動,得道必矣,但功行尚未完,吾今授子黃白之術,濟世利物,使三千功滿,八百行圓,方來度子。
洞賓曰:所作庚辛,有變異乎?曰:三千年後還本質耳。
洞賓愀然曰:誤三千年後,人不願為也。
雲房笑曰:子推心如此,三千八百悉在是矣。
乃攜洞賓至鶴嶺,悉傳以上真秘訣。
俄清溪鄭思遠、太華施真人,由東南淩虛而來,相揖共坐。
施真人曰:侍者何人?雲房曰:呂海州讓之子。
因命洞賓拜二仙。
思遠曰:形清神在,目秀精藏,可與學道者也。
去後,雲房謂曰:吾朝元有期,當奏汝功行于仙籍,汝亦不久居此。
後十年,洞庭湖相見。
父以靈寶畢法及靈丹數粒示洞賓,授受間,有二仙捧金簡寶符,語雲房曰:上帝诏汝為九天金阙選仙,當即行。
雲房謂洞賓曰:吾赴帝召,汝好住人間,修功立德,他時亦當如我。
洞賓再拜曰:岩之志異于先生,必須度盡天下衆生,方願上升
後居郭道山。
唐明皇天寶末,還峽,于郡之東北積薪自焚,僚庶悉往觀之。
惠宗怡然坐火中,誦度人經,斯須,化為瑞雲仙鶴而去。
火既燼,其下草猶綠,遺一簡,有詩二首。
顔真卿 字潇臣,師古五世孫,博學工詞章。
開元間舉進士,擢制科,遷監察禦史。
德業詳載唐書。
建中四年,德宗命真卿問罪李希烈。
内外知公不還,親族餞于長樂坡。
公醉,跳踯前楹曰:吾早遇道士雲陶八八授以刀圭碧霞丹,至今不衰老。
又雲:七十有厄,吉,他日待我于羅浮山,得非今日之厄乎?公至大梁,希烈缢殺之,葬于城南。
希烈敗,家人啟柩,見狀貌如生,徧身金色,爪甲穿出手背,須發長數尺。
歸葬偃師北山。
後有商人至羅浮山,見二道士奕棋樹下。
一道士曰:何人至此?答曰:小客洛陽人。
道士顧笑曰:願寄一家書。
商還,至北山顔家,子孫得書。
驚曰:先太師筆也。
發塳開棺,無一物,徑往羅浮求之,竟無蹤迹。
後白玊蟾雲:顔真卿今為北極驅邪院左判官。
鳳綱 漁陽人,常采百草花,以水漬封泥之,自正月始,至九月末止,埋之百曰,煎而丸之。
暴死者以藥納口中,皆立活。
綱長服此藥,至數百歲不老。
後入地肺山中仙去。
黃升 長汀人。
自幼得道,錢沉水中,呼之即出,又能内永,于日中運氣煉之,即成白金。
有蔡道死,升為棺殡。
後道人遺書與升,雲在崆峒相候。
升往見之,曰:吾向時有文字在牆隙間,汝歸誦之。
忽不見。
升得其文字,自是能役使鬼,後屍解。
王昌遇 為梓州獄吏,遇落魄。
仙張姓者,賣鼠藥于梓州。
昌遇念及囚徒嘗為用所齧,市藥以歸,伺鼠食之,皆翼而飛。
昌遇至泸,又遇仙,乃市其藥,即餌之。
仙遂為易名為易玄子。
取一馬,令乘以歸,既至,乃龍也。
後以九月九日飛升,即其地為藥市。
何仙姑 廣州增城縣何泰女也。
生而頂有六毫。
唐武後時,住雲母溪。
年十四五,夢神人教曰:食雲母粉,當輕身不死。
夢明甚,因餌乏,遂誓不嫁。
常往來山谷,其行如飛,每朝去,暮則持山果歸遺其母。
後漸辟榖,語言異常。
武後遣使召赴阙,中路複失去。
景龍中,白日升仙。
天寶九載,見于麻姑壇,立五色雲中。
大曆中,又現身于廣州小石樓。
刺史高軍上其事幹朝 呂岩 字洞賓,唐蒲州永樂縣人。
祖渭禮部侍郎。
父讓海州剌史。
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曰巳時生,因号純陽子。
初,母就蓐時,異香滿室,天樂浮空,一白鶴自天而下飛入。
帳中不見,生而金形木質,道骨仙豐,鶴頂龜背,虎體龍腮,鳳眼朝天,雙眉入鬓,頸修顴露,額闊身圓,鼻梁聳直,面色白黃,左眉角一黑子,足下紋起如龜。
少聰明,日記萬言,矢口成文。
身長八尺二寸,喜頂華陽巾,衣黃欄衫,系大皂縧,狀類張子房。
二十不娶,始在襁褓。
馬祖見之曰:此兒骨相不凡,自是風塵外物。
他時遇廬則居,見鐘則扣,留心記取。
後遊廬山,遇火龍真人,傳天遁劍法。
唐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時年六十四歲。
遊長安酒肆,見一羽士,青巾白袍,偶書三絕句于壁。
其一曰:坐卧常攜酒一壸,不教雙眼識皇都。
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間一丈夫。
其二曰:得道真仙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
自言住處連滄海,别是蓬萊弟一峰。
其三曰:要厭追歡笑語頻,尋思離亂可傷神。
閑來屈指從頭數,得到清平有幾人。
洞賓訝其狀貌奇古,詩意飄逸,因揖問姓氏,再拜延坐。
羽士曰:可吟一絕,予欲觀子之志。
洞賓援筆書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懸纓重滞布衣輕。
誰能世上争名利,欲事天皇上王清。
羽士見詩曰:吾雲房先生也,居在終南鶴嶺,子能從遊乎?洞賓未應。
雲房因與同憩肆中,雲房自為執炊,洞賓忽就枕昏睡,夢以舉子赴京,狀元及第,始自郎署擢台谏,翰苑、秘閣及諸清要,無不備曆。
兩娶富貴家女,生子,婚嫁蚤畢,孫甥振振,簪笏滿門。
如此幾四十年。
又獨相十年,權勢董炙,偶被重罪,籍沒家資,分散妻孥,流幹嶺表,一身孑然,窮苦憔悴,立馬風雪中,方興浩歎,恍然夢覺,炊尚未熟。
雲房笑吟曰:黃粱猶未。
熟一夢到華胥,洞賓驚曰:先生知我夢耳。
雲房曰:子适來之夢,升沉萬熊,榮悴千端,五十年間,一瞬耳。
得不足喜,喪何足悲,世有大覺,而後知人世一大夢也。
洞賓感悟,遂拜雲房,求度世術。
雲房試之曰:子骨節尚未完,欲不度世,須更數世可也。
翩然别去。
洞賓即棄儒歸隐雲房。
自是十試,洞賓皆過。
第一試,洞賓自外遠歸,忽見家人皆病死,洞賓心無悔恨,但厚備葬具而巳。
須臾,死者皆起,無恙。
第二試,洞賓鬻貨于市,議定其值,市者翻然,止酬其直之半,洞賓無所争,委貨而去。
第三試,洞賓元日出門,遇丐者倚門求施,洞賓即與錢物,而丐者索取不厭,且加谇??,洞賓惟再三笑謝。
第四試,洞賓牧羊山中,遇一餓虎,奔逐群羊,洞賓蔽羊下阪,獨以身當之,虎乃釋去。
第五試,洞賓居山中草舍讀書。
一女年可十七八,容華絕世,光豔照人。
自言歸甯母家迷路,日暮足弱,借此少憩。
既而調弄百端,夜逼同寝,洞賓竟不為動,如是三日始去。
第六試,洞賓一日郊出,及歸,則家赀為盜劫盡,殆無以供朝夕。
洞賓了無愠色,躬耕自給。
忽鋤下見金數十片,速掩之,一無所取。
第七試,洞賓遇賣銅器者,市之以歸,皆金也,即訪賣主還之。
第八試,有風狂道士,陌上市藥,自言服者立死,再世得道,旬日不售。
洞賓買乏,道士曰:子速備後事可也。
辄服無恙。
第九試,春潦泛溢,洞賓與衆共涉,至中流,風濤掀湧,衆皆危懼,洞賓端坐不動。
第十試,洞賓獨坐一室,忽見奇形怪狀鬼魅。
無數,有欲擊者,有欲殺者。
洞賓絕無所懼。
複有夜叉數十,械一死囚,血肉淋瀝,号泣言:汝宿世殺我,今當償我命。
洞賓曰:殺命觌命,宜也。
起索刀,欲自盡償之。
忽聞空中一叱聲,鬼神皆不複見。
一人撫掌大笑而下,即雲房也。
曰:吾十試子,子皆心無所動,得道必矣,但功行尚未完,吾今授子黃白之術,濟世利物,使三千功滿,八百行圓,方來度子。
洞賓曰:所作庚辛,有變異乎?曰:三千年後還本質耳。
洞賓愀然曰:誤三千年後,人不願為也。
雲房笑曰:子推心如此,三千八百悉在是矣。
乃攜洞賓至鶴嶺,悉傳以上真秘訣。
俄清溪鄭思遠、太華施真人,由東南淩虛而來,相揖共坐。
施真人曰:侍者何人?雲房曰:呂海州讓之子。
因命洞賓拜二仙。
思遠曰:形清神在,目秀精藏,可與學道者也。
去後,雲房謂曰:吾朝元有期,當奏汝功行于仙籍,汝亦不久居此。
後十年,洞庭湖相見。
父以靈寶畢法及靈丹數粒示洞賓,授受間,有二仙捧金簡寶符,語雲房曰:上帝诏汝為九天金阙選仙,當即行。
雲房謂洞賓曰:吾赴帝召,汝好住人間,修功立德,他時亦當如我。
洞賓再拜曰:岩之志異于先生,必須度盡天下衆生,方願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