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象列仙全傳卷之六

關燈
壁有穿民聲,窺之,有微隙漸大,見導從數百人。

    和璞紫衣大冠,坐車中,謂崔曰:邢某巳請太乙相救。

    言訖,與隙俱不見,其疾即愈。

     居琯為桐廬宰,待和璞甚殷。

    一日,笑謂琯曰:君當為宰輔,善自愛,然其終必食鲙。

    棺龜茲不在私第,不在公館,不在寺宇,不在外家。

    琯後果踐台輔,谪居阆州,卧疾紫極宮,稱愈。

    太守招會郡齋,進鲙,食畢,疾複作。

    夢神人曰:邢直人之言信矣。

    翌日果終。

    時有賈者施龜茲闆為老君座,因假以為棺。

     和璞廬終南,學道者多依之。

    時崔曙與其為友,恭事左右。

    一日,謂弟子曰:旦夕有異客來,子等為予設具,且戒曰:謹母窺伺。

    翌日,果一人至,身長五尺,闊三尺,首居其半,衣绯執笏,鼓髯□□,吻角侵耳,作劇談,多非人間語。

    崔曙趨而過庭,客熟視誦和璞曰:此非泰山老師乎?曰:然。

    食畢而去。

    和璞謂□曰:此上帝□臣也。

    言泰山老師,子複能省乎?曙曰:尚聞先生言,某泰山老師後身,然前身不得記也。

    和璞後不知所之。

     果道元 字道子,初名道子,後作字。

    陽翟人。

    少學書于賀知章、張颠,不成,因學畫,未冠即深造微妙,蓋得之于性,非積習所能緻也。

     初為兖州□丘尉,明皇召入供奉,由此名振天下。

    大率師法張僧繇,人鹹謂其為後身焉。

    世稱顧恺之畫鄰女以棘剌其心,而使之呻吟。

    道子畫驢于僧房,夕夕有踏藉破迸之聲,以惱僧。

    僧繇畫龍點睛,聞雷則破壁飛去。

     道子畫龍,鱗甲若飛動,每天雨則煙霧生,殆兼張、顧而有之,其神妙如此。

    宮中有粉牆數尋,明皇使畫山水于上,道子乃調墨一盆,盡潑牆上,以幕覆乏。

    頃間去幕,請上觀畫,山水林木,人煙鳥獸,無不備具。

    上縱觀久之,歎羨無巳。

    道子複徐步指點曰:此山岩之下,有一小洞,其中有仙,扣之必應。

    于是以指擊之,忽然門開,有童子伺側。

    道子奏曰:洞中甚佳,臣請先入,願陛下繼來。

    道子遂入洞中,以手招上,上不能入。

    須臾門閉,莫知道子所之。

    其所畫牆,仍瑩白如舊,無有餘墨矣。

     王皎先生 善□術于曆數。

    永嘗言:天寶中,偶與客,夜中露坐,指星月曰:時将亂矣。

    為鄰人所訟,時上春秋高頗垧。

    忌其語,于是密诏殺之。

    刑者镢其頭數十方死。

    因破其腦視之,腦骨厚一寸八分。

    皎先與達奚侍郎還往,及安史平,皎杖屦至達奚家,人方知其異。

    後訪杜甫于浣花溪,曰:君今雖偃蹇,他日當大名垂之萬世,同少微垣中宿也。

    即前王旻重出。

     羅公遠 鄂人,唐玄宗好仙術。

     開元中,中秋,宮中玩月,公遠請玄宗遊月宮。

    後玄宗學隐形之術于公遠,不盡傳之,或衣帶,或巾角,不能全隐。

    玄宗诘之,公遠曰:陛下不能脫屣天下,而以道為戲,若盡臣術,必懷玺人家,将困于垂腹也。

    玄宗怒,慢罵之。

    公遠遂走入殿柱中,且疏上失。

    上愈怒,令易柱破之。

    複大言于石磶中,乃易磶觀之磶。

    明瑩見公遠形在其中,長寸餘,因碎為十數段,悉有公遠形。

    上懼謝,不複見。

    後有使者八蜀,見公遠黑水道中,笑曰:為我謝陛下,我姓羅,名公遠,以蜀當歸寄獻之。

    後玄宗幸蜀,始悟當歸之意。

     羅子房 号沖虛子,玄宗開元中,父子修行于玊笥元貞觀,其父刀解,葬空棺于觀側。

    沖虛子繼亦成仙,駕空舟于門外高杉表,飄飄騰雲而去。

     申泰芝 字元之,唐洛陽人。

    母楊氏,夢吞芝而孕,故名。

     與玄宗同誕,曰曆覽勝地。

    後往邵陵餘湖山修煉。

    玄宗夢湖南有白雲居士,物色覓召至京,賜号大國師,住玄真觀。

    與張果、邢和璞、羅公遠、葉法善、尹愔、何思遠、史崇秘常從帝遊,善清談。

    上每延問,動辄移晷。

    惟貴妃與内人張雲容嘗侍,上亦數侍元之茶藥。

    雲容乘間乞長生藥,元之曰:吾不惜,但汝在世不久耳。

    雲容複懇求不巳。

    元之憐其恭勤,乃與绛雪丹一粒,曰:汝服之,死必不壞。

    但大其棺,廣其穴,含以珠玉,使魂不飄蕩,魄不淪汨,百年外遇生人之氣,可以複活,此太陰煉形之道當為地仙複。

     百年,遷洞天矣。

    後雲容從幸東洛,病于蘭昌宮。

    以元之之言,哀請于帝,帝命中人陳玄造,如其所請而葬之。

    至憲宗元和,未巳百年。

    雲容果遇薛昭,得再生元之還山。

    未幾升仙。

    宋封妙寂靈修真人。

     薛昌 幽薊人,為唐進士。

    天寶間,栖止于蜀之。

    青城洞天觀偶,得商陸酒,飲之,耳鼻流血,死經三日,蹶然而蘇,肌膚潔白,容狀頓少,身輕目明,勢欲飛舉,洞見遠近,雖山材崖??不隔視聽。

    時玄宗崇尚至道,節度使延至賓館,欲乘以驿騎送京,忽失所在。

    後有見其在大面山者。

     薛季昌 河東人。

    遇司馬承祯于南嶽,授以玊洞經,簏研真窮妙,勤修不解。

    高真屢降異香妙藥于其室。

    唐明皇召入禁掖,延問道德,談論極精微。

    上喜,恩寵優異,即懇還山。

    上賦詩贈之曰:洞府修真客,沖陽念舊居。

    将成金阙要,願奉玊清書。

    雲路三天近,松墟萬籁虛。

    猶宜傳秘訣,來往候仙輿。

    丹成。

    一日,忽曰:祝融峰今夕有天真會,予被召當往。

    遂淩虛而去。

     徐佐卿 蜀人。

    唐天寶中道士,常化為鶴。

    玄宗獵西苑,見孤鶴,射之,卿帶矢而歸,謂弟子曰:吾遊出山為飛。

    失所中。

    乃挂箭于壁,曰:待箭主來付之。

    後玄宗果幸蜀。

    遊觀中,識其箭。

     武攸緒 則天皇後從子,年十四,潛于長安市中,賣下一處,不過五六日,因徙升中嶽,遂隐居,服赤箭茯苓。

    貴人王公所遺鹿裘藤器,上積塵蘿,棄而不用。

    晚年肌肉殆盡,目有紫光,畫見星月,又能詳辨數裡外語。

    安樂公主出降,上遣玺書召令勉受國命,??屈高标。

    至京,親貴候谒,寒溫之外,不交一言。

    封國公不受。

    及還山,敕學士賦詩送之。

     裴玄靜 李言妻也,無考何許人。

    嘗獨居,夜中常有笑語聲。

    言疑潛于壁隙窺之,見二女子,年可十六七,鳳髻霓裳,端妙絕世。

    侍女數人,皆雲鬟绛服,綽約于側。

    言驚呼,忽侍女奏樂,白鳳載玄靜升天而去。

     帛和 字仲禮,師董先生,行氣斷谷。

    又詣西城山,師王君。

    君謂曰:大道之訣,非可卒得,吾暫往瀛洲,汝居此石壁中,可熟視石壁,久當見文字,見則讀之,得道矣。

    和視一年,了無所見。

    二年,似有文理,三年始見。

    太清經神丹方三皇文、五嶽圖和,朝莫誦之。

    王君回曰:子得之矣。

    乃作神丹,服半劑,延年無極;以半劑作黃金五十斤,救人貧病。

    後仙去。

     張氲 晉州人,号洪崖子,隐姑射洞中,仙書秘典,無所不通。

    唐玄宗召問曰:先生善長嘯,可得聞乎?即應聲而發,拜官不受,還山絕粒服氣。

    洪州太疫,有狂道士市藥,服者立愈。

    玄宗聞之,意必氲也,果然,三召不至。

    天寶末,忽大霧屍解。

    乾元中,诏立應聖宮,奉肅宗,以氲配焉。

     邊洞玄 棗強人,自幼于紫雲觀修行得道,白日上升。

    唐玄宗禦制詩詞褒揚之,牌刻尚存于觀。

     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