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象列仙全傳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也。
于是雲房乘雲冉冉而去。
洞賓既得雲房之道,兼火龍直人天遁劍法。
始遊江淮,試靈劍,遂除蛟害,隐顯變化,四百餘年。
常遊湘潭、嶽、鄂及兩浙、汴、谯間,人莫之識,自稱回道人。
宋政和中,宮中有崇白。
書見形,盜金寶,妃嫔林靈素、王文卿諸人治之,息而複。
作上精齋處禱奏詞兒六十日書寝,見東華門外有一道士,碧蓮冠,紫鶴氅,手持水晶如意,揖上曰:臣奉上帝命來治此祟。
即召一金甲丈夫,捉祟,劈而啖之。
且盡上問:丈夫何人?道士曰:此乃陛下所封崇甯真君關羽也。
上勉勞再四,因問:張飛何在?羽曰:張飛為臣累劫,世世作男子身,今巳為陛下,生于相州嶽家矣。
上問道士姓名,道士曰:臣姓陽,四月十四日生。
夢覺錄之,知其為洞賓也。
自是官禁帖然。
遂诏天下有洞賓香火處,皆正妙通真人之号。
其神通妙用,不能盡述。
仍有詩詞歌訣、碑文,存行于世。
後嶽武穆父果夢張飛托世,故以飛命名雲。
張志和 字不同,唐金華人。
母夢楓生腹上而生。
肅宗擢明經,賜名志和,命待诏翰林,始名龜齡。
兄名松齡。
後親喪,不複仕,遨遊江湖,自号煙霞釣徒,又号玄真子。
垂鈞不設餌,志不在魚也。
說盡,飲酒三鬥不醉。
守直養氣,卧雪不寒,入水不濡。
與陸羽、顔真卿友善。
真卿為湖州刺史,時日相唱和。
真卿遊平望驿,志利酒酣,鋪席水上,獨坐而酌,席來去如舟,俄有雲鶴旋後其上。
真卿僚佐觀者,莫不驚異,遂揮手謝真卿,漸升而去。
季賀 字長吉,系出鄭王後,唐之宗子也。
纖瘦通眉,指瓜長尺許。
七歲能辭章。
韓愈、皇甫湜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賦詩,賀援筆辄就,自明曰:高軒過。
二人大驚。
後為協律郎,卒年二十七。
賀将終,忽見一绯衣天使,駕赤虬,持一版書,若太古??霹靂石文者,雲:奉帝命召李長吉。
賀不能讀,欿欿下榻,扣頭,言:母老且病,不願去。
绯衣人笑曰:帝白玉樓成,立,召君為記,天上殊樂不苦也。
賀泣下沾襟,人盡見之,少頃氣絕而去。
韓湘子 字清夫,韓文公之猶子也。
落魄不羁,遇純陽先生。
因從遊,登桃樹,堕死而屍解,來見文公。
文公勉之學。
湘曰:相之所學與公異。
公不悅,令作詩以觀其志。
詩曰:青山雲水窟,此地是吾家。
子夜餐瓊液,寅晨咀绛霞。
琴彈碧玉調,爐煉白珠砂。
寶鼎存金虎,芝田養白鴉。
一瓢藏造化,三尺斬妖邪。
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
有人能學我,同共看仙葩。
公覽曰:子豈能奪造化耶?公即為開樽,果成佳醞,複緊土。
無何,開碧花一朵,似牡丹,差大,顔色更鹿,花間擁出金字一聯,雲: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公讀之,不解其意。
湘曰:他曰自驗。
未幾,公以極谏佛骨事,谪官潮州,途中遇雪,俄有一人冒雪而來,乃湘也,曰:公能憶花間之句乎?公詢其地即藍關,嗟歎久之,曰:吾為汝足此詩,即韓集中一封朝奏九重天雲雲。
遂與相宿藍關傳舍。
公方信相之不誣也。
相辭去,出藥一瓢與公,曰:服一粒,可以禦瘴毒。
公怆然。
湘曰:公不久即西,不惟無恙,且當複用于朝。
公曰:此後複有相見之期乎?湘曰:前期未可知也。
瑕丘仲 甯人也,賣藥百餘年。
因地動宅壞,仲與裡中數十家皆死。
或取仲屍棄水中,收其藥賣之。
忽見仲披裘,詣之取藥,其人大懼,叩頭求哀。
仲曰:非恨汝也,使人知我耳,我去矣。
後為夫餘王驿使,自北乘傳至甯,北方人謂之谪仙。
江叟 善吹笛,槐上有神,教往荊山求鮑仙。
叟如言,得遇鮑仙,贈以王笛,吹之,龍來迎去,成水仙。
許栖岩 家岐山下,唐貞元中,下第寓長安。
見一蕃馬,欲巾乏未決,請道王筮之。
得乾之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道士曰:此馬龍種也。
公市之,當升矢。
栖岩喜,遂市之。
時魏令公鎮,獨,栖岩乘馬往谒。
道經劍閣,馬忽失足,堕于萬丈之壑,積葉席之,人馬無損。
栖岩嗟歎久之,複乘信馬行數十裡。
至一洞口,見萬花林中,有青石池,池傍石屋中,有道士,白發丹臉,偃卧于石塌之上,傍侍二女。
栖岩叩首再拜。
二女駭曰:汝何人?遽至太乙元君之室。
栖岩語以故。
二女為白元君。
元君問曰:汝在人間何好?曰:好道。
常誦老、莊、黃庭經。
元君曰:汝于三書各得何句?栖岩曰:莊子則真人息之以踵,老子則其精甚真,黃庭則但思一部壽無窮。
元君曰:子頗知道。
乃命坐,玊女酌石髓而飲之。
元君曰:嵇康不能得,而汝得之數也。
栖岩乃跪謝玉女前曰:穎道士至矣。
元君命設榻而坐。
栖岩熟視道士,正昔蔔馬者,正驚異之。
道士曰:昔卦合今日矣。
俄頃,有仙童馭鹿龍而至,曰:東皇君迎元君玩月曲龍山。
元君謂栖岩曰:可與同遊,各跨鹿龍而去。
頃刻抵曲龍山,見危橋千步,聳柱萬尋。
元君命栖岩拜東皇。
東皇曰:汝許長史孫也。
我昨與汝祖同飲,亦知汝當來。
宴間,東皇命玉女歌青城丈人詞。
歌曰:王砌瑤階泉滴孔,王箫催鳳和煙舞。
青城丈人何處遊,玄鶴唳天雲一縷。
歌畢,元君與栖岩複乘龍鹿而返。
下視一太城郭。
栖岩問曰:此何處?元君曰:新羅國也。
至海畔小城,又問:此何處?曰:此唐國登州也。
俄到洞府。
栖岩再拜墾歸。
元君曰:汝得餌石髓,巳得人間千歲,願無漏洩,無荒淫,能守此猶。
更得一見吾也。
栖岩将上馬,元君曰:此馬乃吾洞之龍,因傷稼,谪人間。
汝到人間,無用此馬,但于渭溪解之,當化龍去。
玉女悄謂栖岩曰:龍馬回日,虢縣田婆針,幸寄少許。
栖岩遂跨馬,頃刻至虢縣舊莊,巳六十年矣。
時唐宣宗大中五年也。
栖岩為訪田婆覓針,田婆曰:太乙家紫霄姊妹書來,雲托人求針,其子耶?栖岩遂索針,系于馬鬣,放之渭水,果化為龍而去。
栖岩後栖匡慮間,每隐見不常焉。
俞靈貴 可間人,入衡山九真觀修道。
南嶽赤君授以回風術,行之二十年,能坐見天下事,如在掌中。
然自晦,不為異以驚俗。
唐憲宗元和中,彬州官吏見其談說,始異之,即曰:我偶然爾,非有知也。
遂閉門不出。
後入九疑山,絕粒仙去。
伊和玄解 鬒發童顔,氣自香潔。
常乘一黃牝馬,不啖刍粟,不施缰勒,惟以青氈籍其背。
常遊青、兖間,與人話千年事,皆如目擊。
唐憲宗聞其異,召人宮,處以九華之室,設紫芝,日飲龍膏酒。
躬親訪問,頗加敬仰。
而玄解魯樸,未嘗習人臣禮。
上因問:先生年高,顔色不老,何也?玄解曰:海上種靈草餌之。
因種于殿前,一曰雙麟芝,二曰六合葵,三曰萬根藤。
上餌之,殊覺神驗。
玄解欲辭還東海,上未之許,乃于宮中刻木作蓬萊三山,彩繪華□,□以□玉。
上因元日與玄解視之,上指蓬萊曰:若非上仙,何由得入此境?玄解笑曰:三島隻尺,何為難及。
臣雖無能,試??辭陛下一遊。
即湧身空中,覺漸微小,而入于金銀阙内。
左右連聲呼之,竟不複見。
上追思歎恨,幾成羸疾。
因号
于是雲房乘雲冉冉而去。
洞賓既得雲房之道,兼火龍直人天遁劍法。
始遊江淮,試靈劍,遂除蛟害,隐顯變化,四百餘年。
常遊湘潭、嶽、鄂及兩浙、汴、谯間,人莫之識,自稱回道人。
宋政和中,宮中有崇白。
書見形,盜金寶,妃嫔林靈素、王文卿諸人治之,息而複。
作上精齋處禱奏詞兒六十日書寝,見東華門外有一道士,碧蓮冠,紫鶴氅,手持水晶如意,揖上曰:臣奉上帝命來治此祟。
即召一金甲丈夫,捉祟,劈而啖之。
且盡上問:丈夫何人?道士曰:此乃陛下所封崇甯真君關羽也。
上勉勞再四,因問:張飛何在?羽曰:張飛為臣累劫,世世作男子身,今巳為陛下,生于相州嶽家矣。
上問道士姓名,道士曰:臣姓陽,四月十四日生。
夢覺錄之,知其為洞賓也。
自是官禁帖然。
遂诏天下有洞賓香火處,皆正妙通真人之号。
其神通妙用,不能盡述。
仍有詩詞歌訣、碑文,存行于世。
後嶽武穆父果夢張飛托世,故以飛命名雲。
張志和 字不同,唐金華人。
母夢楓生腹上而生。
肅宗擢明經,賜名志和,命待诏翰林,始名龜齡。
兄名松齡。
後親喪,不複仕,遨遊江湖,自号煙霞釣徒,又号玄真子。
垂鈞不設餌,志不在魚也。
說盡,飲酒三鬥不醉。
守直養氣,卧雪不寒,入水不濡。
與陸羽、顔真卿友善。
真卿為湖州刺史,時日相唱和。
真卿遊平望驿,志利酒酣,鋪席水上,獨坐而酌,席來去如舟,俄有雲鶴旋後其上。
真卿僚佐觀者,莫不驚異,遂揮手謝真卿,漸升而去。
季賀 字長吉,系出鄭王後,唐之宗子也。
纖瘦通眉,指瓜長尺許。
七歲能辭章。
韓愈、皇甫湜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賦詩,賀援筆辄就,自明曰:高軒過。
二人大驚。
後為協律郎,卒年二十七。
賀将終,忽見一绯衣天使,駕赤虬,持一版書,若太古??霹靂石文者,雲:奉帝命召李長吉。
賀不能讀,欿欿下榻,扣頭,言:母老且病,不願去。
绯衣人笑曰:帝白玉樓成,立,召君為記,天上殊樂不苦也。
賀泣下沾襟,人盡見之,少頃氣絕而去。
韓湘子 字清夫,韓文公之猶子也。
落魄不羁,遇純陽先生。
因從遊,登桃樹,堕死而屍解,來見文公。
文公勉之學。
湘曰:相之所學與公異。
公不悅,令作詩以觀其志。
詩曰:青山雲水窟,此地是吾家。
子夜餐瓊液,寅晨咀绛霞。
琴彈碧玉調,爐煉白珠砂。
寶鼎存金虎,芝田養白鴉。
一瓢藏造化,三尺斬妖邪。
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
有人能學我,同共看仙葩。
公覽曰:子豈能奪造化耶?公即為開樽,果成佳醞,複緊土。
無何,開碧花一朵,似牡丹,差大,顔色更鹿,花間擁出金字一聯,雲: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公讀之,不解其意。
湘曰:他曰自驗。
未幾,公以極谏佛骨事,谪官潮州,途中遇雪,俄有一人冒雪而來,乃湘也,曰:公能憶花間之句乎?公詢其地即藍關,嗟歎久之,曰:吾為汝足此詩,即韓集中一封朝奏九重天雲雲。
遂與相宿藍關傳舍。
公方信相之不誣也。
相辭去,出藥一瓢與公,曰:服一粒,可以禦瘴毒。
公怆然。
湘曰:公不久即西,不惟無恙,且當複用于朝。
公曰:此後複有相見之期乎?湘曰:前期未可知也。
瑕丘仲 甯人也,賣藥百餘年。
因地動宅壞,仲與裡中數十家皆死。
或取仲屍棄水中,收其藥賣之。
忽見仲披裘,詣之取藥,其人大懼,叩頭求哀。
仲曰:非恨汝也,使人知我耳,我去矣。
後為夫餘王驿使,自北乘傳至甯,北方人謂之谪仙。
江叟 善吹笛,槐上有神,教往荊山求鮑仙。
叟如言,得遇鮑仙,贈以王笛,吹之,龍來迎去,成水仙。
許栖岩 家岐山下,唐貞元中,下第寓長安。
見一蕃馬,欲巾乏未決,請道王筮之。
得乾之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道士曰:此馬龍種也。
公市之,當升矢。
栖岩喜,遂市之。
時魏令公鎮,獨,栖岩乘馬往谒。
道經劍閣,馬忽失足,堕于萬丈之壑,積葉席之,人馬無損。
栖岩嗟歎久之,複乘信馬行數十裡。
至一洞口,見萬花林中,有青石池,池傍石屋中,有道士,白發丹臉,偃卧于石塌之上,傍侍二女。
栖岩叩首再拜。
二女駭曰:汝何人?遽至太乙元君之室。
栖岩語以故。
二女為白元君。
元君問曰:汝在人間何好?曰:好道。
常誦老、莊、黃庭經。
元君曰:汝于三書各得何句?栖岩曰:莊子則真人息之以踵,老子則其精甚真,黃庭則但思一部壽無窮。
元君曰:子頗知道。
乃命坐,玊女酌石髓而飲之。
元君曰:嵇康不能得,而汝得之數也。
栖岩乃跪謝玉女前曰:穎道士至矣。
元君命設榻而坐。
栖岩熟視道士,正昔蔔馬者,正驚異之。
道士曰:昔卦合今日矣。
俄頃,有仙童馭鹿龍而至,曰:東皇君迎元君玩月曲龍山。
元君謂栖岩曰:可與同遊,各跨鹿龍而去。
頃刻抵曲龍山,見危橋千步,聳柱萬尋。
元君命栖岩拜東皇。
東皇曰:汝許長史孫也。
我昨與汝祖同飲,亦知汝當來。
宴間,東皇命玉女歌青城丈人詞。
歌曰:王砌瑤階泉滴孔,王箫催鳳和煙舞。
青城丈人何處遊,玄鶴唳天雲一縷。
歌畢,元君與栖岩複乘龍鹿而返。
下視一太城郭。
栖岩問曰:此何處?元君曰:新羅國也。
至海畔小城,又問:此何處?曰:此唐國登州也。
俄到洞府。
栖岩再拜墾歸。
元君曰:汝得餌石髓,巳得人間千歲,願無漏洩,無荒淫,能守此猶。
更得一見吾也。
栖岩将上馬,元君曰:此馬乃吾洞之龍,因傷稼,谪人間。
汝到人間,無用此馬,但于渭溪解之,當化龍去。
玉女悄謂栖岩曰:龍馬回日,虢縣田婆針,幸寄少許。
栖岩遂跨馬,頃刻至虢縣舊莊,巳六十年矣。
時唐宣宗大中五年也。
栖岩為訪田婆覓針,田婆曰:太乙家紫霄姊妹書來,雲托人求針,其子耶?栖岩遂索針,系于馬鬣,放之渭水,果化為龍而去。
栖岩後栖匡慮間,每隐見不常焉。
俞靈貴 可間人,入衡山九真觀修道。
南嶽赤君授以回風術,行之二十年,能坐見天下事,如在掌中。
然自晦,不為異以驚俗。
唐憲宗元和中,彬州官吏見其談說,始異之,即曰:我偶然爾,非有知也。
遂閉門不出。
後入九疑山,絕粒仙去。
伊和玄解 鬒發童顔,氣自香潔。
常乘一黃牝馬,不啖刍粟,不施缰勒,惟以青氈籍其背。
常遊青、兖間,與人話千年事,皆如目擊。
唐憲宗聞其異,召人宮,處以九華之室,設紫芝,日飲龍膏酒。
躬親訪問,頗加敬仰。
而玄解魯樸,未嘗習人臣禮。
上因問:先生年高,顔色不老,何也?玄解曰:海上種靈草餌之。
因種于殿前,一曰雙麟芝,二曰六合葵,三曰萬根藤。
上餌之,殊覺神驗。
玄解欲辭還東海,上未之許,乃于宮中刻木作蓬萊三山,彩繪華□,□以□玉。
上因元日與玄解視之,上指蓬萊曰:若非上仙,何由得入此境?玄解笑曰:三島隻尺,何為難及。
臣雖無能,試??辭陛下一遊。
即湧身空中,覺漸微小,而入于金銀阙内。
左右連聲呼之,竟不複見。
上追思歎恨,幾成羸疾。
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