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類的教師:釋迦牟尼、孔子、蘇格拉底、耶稣

關燈
些情況,早先出現的文化,其文字仍舊保持不變,但每一個字所表示的語音卻發生了改變。

    法語為了維持其拉丁語的源流,就忠實地襲用拉丁語的拼寫,但用來表示不同的語音連續體,便是一個例子。

    步入近世之初,當法國人想要從拉丁文中獲得解放,開始書寫本國語言的文章時,法國人便使用能夠忠實記錄自己語音的拼寫。

    不過,這便呈現出了一種同自己的拉丁文化根源相分離的觀念。

    因此,這一運動很快發生逆轉,變為一種盡可能按原樣保留拉丁語拼寫的運動。

    與tempus寫得幾乎相同的temps,卻可以用來表示法語裡ta這樣的發音[2],就是一個例證。

    因此,即使是拼音文字,也并非徹底地表示這一發音,文化的傳統會阻礙這種徹底性。

    那麼,或許有人會認為,倘若用别的文字樣式,即直接表現其意義的象形文字,其獨特的生命就能夠得以保存了。

    在與腓尼基非常相近的埃及,自古以來就有了象形文字,這也是書寫文字的一種。

    然而,埃及的象形文字由于被腓尼基的拼音文字所取代,最後滅亡了。

    從實用性上來講,恐怕它并不能與腓尼基文字相匹敵。

    而漢字,雖然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發端于象形文字,但最終克服了象形文字直觀上的繁雜性,約有一半實現了表音文字的功用,從而能夠直接表義,其發達程度相當之高。

    其原因之一,恐怕是在中國域内創造了文化的民族講的是單音節語言。

    然而,在我看來,最有力的原因當屬于漢字的本質是通過視覺形象來表達意思。

    語言一定要通過聲音來表現,但是,并非隻有表現聲音的記号才是文字。

    不經由聲音這一媒介,直接表現其意義,同樣也屬于文字。

    如果寫下來的形象并不會給使用帶來任何不便,那麼毋甯說,作為文字而言,它完全沒有偏離其本質。

    漢字,在直觀性和抽象性上實現了适度的交錯,作為一種書寫合宜的象形文字,它成功了。

    一旦這種便于書寫的文字創立起來,它就會發揮出和表音文字不同的效用,即同一個文字,可以用來表示聲音不同的語言。

    即便語言因為地方差異産生訛變,文字上的表現卻可以是始終如一的。

    此外,即便随着時代的演變,語音發生了變遷,文字也可以絲毫不變。

    正是因為漢字的這一機能,中國域内顯著的方言差異也好,随着時代而産生的顯著的語言變化也好,可以說都在很大程度上被隐去了。

    在現代中國,如果使用一種完全忠實于語音的表音文字的話,那麼其語言的多樣性恐怕與現代歐羅巴相比也毫不遜色。

    此外,如果中國古代的語言用表音文字來記錄的話,那麼,先秦、秦漢、唐宋的語言與現代語言的差異之處,恐怕也和古希臘語、拉丁語、日耳曼語同現代歐洲語言的差異之處不分高下了。

    然而,漢字可以打破所有的這些差異,實現一種共通。

    也就是說,&ldquo寫下來的語言&rdquo,無論地域,也無論時代,全是統一的。

    換言之,中國域内,兩千多年的時間内都由同一種語言在支配。

    作為一個文化圈統一的象征,漢字是一種不能無視的、強有力的存在。

    正是基于此,我們才會認為先秦文化和漢文化是同一種文化的不同時代,其根源就在于此。

    襲用了腓尼基文字的諸多文化國恐怕很難都歸入腓尼基文化圈之中,與之相仿,襲用了漢字的我們日本文化,同樣很難被歸入中國文化圈。

    漢字正是基于其自身的性質,也可以用來表示日語,在語言學上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一種語言。

    日語的&ldquoヤマ(yama)&rdquo可以寫作&ldquo山&rdquo,日語的&ldquoカワ(kawa)&rdquo可以寫作&ldquo河&rdquo,這類情況固然都有,但這些事實并不能直接表示我們國家的文化和中國文化是統一的。

    與之相同,文字的統一,并不能夠直接抹殺先秦、秦漢、唐宋之間在文化上的差異性。

     在我看來,我們如果要理解孔子是如何獲得了作為人類教師的普遍性,就不得不正視以上事實。

    孔子是作為先秦文化的結晶而出現的,漢文化與先秦文化存在差異性,但孔子的影響依舊延續其中,并教化着漢文化;再往後的唐宋文化同樣存在差異性,但依舊受到了孔子的教化。

    當然,漢代所理解的孔子,和宋代所理解的孔子,并非一個孔子。

    漢代的儒學是基于其所理解的孔子,創造了漢代文化,宋學也是基于其所理解的獨特的孔子,創造了宋代文化。

    正是随着這一曆史的發展,作為魯國一夫子,孔子獲得了作為人類教師的普遍性。

    在這一點上,孔子和其他人類的教師并無不同之處。

     [1]原文為&ldquo無甯死于二三子之手乎?&rdquo。

    本書所有注釋均為譯者注。

    和辻哲郎以口語串講《論語》大意處,則以注釋形式補充《論語》原文。

     [2]Temps,法語名詞,可以表示時間、階段、時态、拍子。

    Tempus為其拉丁語詞源,亦指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