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類的教師:釋迦牟尼、孔子、蘇格拉底、耶稣

關燈
希臘所征服。

    先進文化,能教化後來的民族,這在中國和歐羅巴均如出一轍。

    同樣,羅馬文化不應當被視為希臘文化的一個發展階段,秦漢文化也并非先秦文化的一個發展階段。

    不斷受到希臘文化教育的羅馬最終發展出了羅馬文化,不斷受到先秦文化教育的秦漢也最終發展出了秦漢文化。

    如果能正視這一層關系,那麼,孔子作為一種文化的總結而出現的說法,就沒有什麼可懷疑的了。

     中國的民族,常常被稱作&ldquo漢人&rdquo。

    然而,&ldquo漢&rdquo其實隻是中國這一地域之内一個時代的國名,并不宜于用來指稱這一地域之内的所有民族。

    漢代黃河流域的民族,是創造了周文化的民族之中混雜了異民族後的産物,當然,這一民族也持續了四五百年之久,從漢末到隋唐,又迎來了一次壯闊的民族融合過程,蒙古人、突厥人、西藏人相繼加入。

    這一時期,與之前不同的是,異民族的人在黃河流域自己建立起了國家,這便是所謂&ldquo五胡十六國&rdquo,其交替之頻繁可見一斑。

    不過,這當中也有如鮮卑人所建立的北魏那樣盛極一時的國度。

    鮮卑人,實則就是蒙古人。

    這樣的狀态持續了兩三百年之久,其民族構成勢必發生了新的變化。

    因此,随後迎來的隋唐統一時代的中國,從文化上講,和漢文化有着顯著的區别,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這一時代美術、文藝的形式,事實上發生了徹底的變化。

    這樣的統一時代持續了三百年,唐末五代之際,突厥人再一次進入黃河流域,建立了國家。

    接下來進入宋代,北邊的蒙古族契丹國同樣非常強大,以至于西方對中國的稱謂經曆了從Kitai到Cathay的演變。

    這種情勢讓滿洲民族也實現了崛起,最終建立了從滿洲跨越到黃河流域的、強盛的金國,為中國以北注入了滿洲民族的血液。

    宋一方面被迫向揚子江流域遷移,另一方面也和南方諸民族實現了同化,在這裡實現了強有力的民族融合。

    這之後就是成吉思汗所統率的蒙古人,由北方開始壓迫邊境,滅了金國、南宋,将中國全境都納入元的有力統治。

    進入中國,統治中國的諸民族,卻并不為中國文化所同化,相反,試圖将本族的風俗加之于中國的諸民族,就是始自蒙古人。

    元的統治不過百年,但是卻徹底壓制了中國本來的知識階層,或者說完全消滅了這一知識階層也不為過。

    元末所掀起的反抗運動,全部是當地農民發動起來的,沒有一個讀書人參與其中。

    這樣延綿不斷的民族入侵持續了三百年的時間,而後終結為明的統一,但這個時候明的文化,已經和唐的文化有了顯著的差異,這一點也是情理之中。

    唐的制度盡管被當時定為永世不變的模範,但到了明代卻有了根本的改變,極端的君主獨裁制度也被創立出來了。

    律令、兵制,都有了改變。

    社會組織也發生了改變。

    現代仍存在的鄉黨制度,可以說正是在這一時期奠定的基礎。

    此外,與唐宋時期豐贍、華麗的詩文相比,明代的特征則體現在《水浒傳》《西遊記》《金瓶梅》這樣的作品之中。

    與唐宋時期醇美的雕刻繪畫相比,明代的特征則體現在宣德、嘉靖、萬曆的陶瓷、剔紅、填漆等之中。

    此外,在學術領域,與唐宋時期佛教哲學和儒學的隆盛相比,明代的創造力則可謂明顯的空疏。

    這一傾向,曆經清朝,并一直延續到當下。

     從以上可見,同是在中國這一地域之下興起的國度,秦漢、唐宋和明清,其相異程度堪比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和近代歐洲諸國。

    歐洲始終将拉丁語作為書面語言來使用,但即便如此,也不好說歐洲文化就是一以貫之地延續了下來。

    與之相類似,中國的古典也延續不斷地被閱讀,自古以來的漢文未曾中斷地為人們所使用,但也不好因此就說先秦文化、漢文化完全一貫地延續了下來。

    即便如此,也有說法認為先秦、秦漢、唐宋和明清,乃是同一種文化的不同時代,而且這主要歸因于&ldquo漢字&rdquo這一不可思議的文字形式。

    本來,文字就是&ldquo書寫下來的語言&rdquo,和&ldquo說出來的語言&rdquo相對立。

    當語言要付諸視覺形象時,既可以用一種形象,将語言的意思直接表現出來,也可以将表達這一意思的聲音,以記号的方式表現出來。

    現代世界使用得最廣的是始于腓尼基的表音文字,每一個字隻表一個音,一個個字排列起來,就表示一定音的連續體。

    到這個時候,講出來的語言終于得到了書寫呈現。

    因此,即便一個個的文字可以是共通的,但借這些文字來表現的語言卻可以是全然不同的。

    不僅如此,為了盡可能忠實于發音,即便同樣一種語言,産生分化的傾向也是存在的。

    例如,同樣是拉丁語,在不同地域就會發生訛變。

    如果完全按照發音來記錄的話,就會形成與拉丁語相異的意大利語和法語。

    然而,這種分化的傾向對古代文化傳統的保存會産生不便。

    因此,會出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