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李綱谏車駕南行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高宗自命張所前往河北招撫已後,政令已布四方,潰兵及為盜者皆從招安。
時祝靖、薛廣、黨忠、閻瑾、王在之徒凡十餘萬人,俱赴行在。
帝與群臣商議處置之計,李綱奏曰:“今日盜賊正當因其力而用之,如光武用銅馬、綠林、下江之屬以定天下;曹操亦用黃巾以破袁紹,顧所以駕馭之者如何耳。
乞陛下準其降例:元系良民願歸業,及有營房兵卒願歸營者給券遣之,又擇其羸弱不勝兵的放散。
獨留強壯願充行立功者,以新法團結。
每一軍差大小使臣充部隊将,擇有才略雄偉之士為統制官以統之。
此制之以術,使由而不知則可。
”帝允奏。
遣去就業、歸營者大半。
其屬部曲之衆,無叛去者。
獨淮南劇賊杜用,山東李昱、丁順、楊進,皆擁衆數萬,不可招。
又拱州之黎驿、單州之魚台,皆有潰兵數千人作過,往往官府不能制服,地方百姓受害不可勝言。
高宗憂深,以問李綱。
綱曰:“方今朝廷外有大敵,而盜賊乘間竊發,擾吾郡縣。
其勢不先靖内寇,則無以禦外侮。
盜賊雖主于招安,然不震耀威武,使知畏懼,則彼無所忌憚,勢難平乎。
陛下宜分遣兵将,讨殄數處盜賊,則餘者自服。
”高宗從其言,乃下命禦營都統制王淵率兵抵淮南讨杜用,都巡檢劉光世領兵讨拱州叛兵,統制官喬仲福引兵讨李昱,韓世忠引兵讨魚台賊。
衆将官領命,各部兵辭卻高宗,在教場中操練軍士,即日分道征進。
且說禦營都統制王淵部領精兵一萬,離了京城,望淮南進發。
三軍将抵其界,王淵下令紮了大營,吩咐:“如今杜用知我大軍來到,必須準備。
爾衆人今夜手不離刀,身不離甲,謹防劫奪之謀。
”衆軍得令,俱各自守營寨,不在話下。
原來杜用淮南人,最是骁勇。
靖康間金兵犯阙,聚五百強輩,倚五虎山為巢穴,往往出入騷亂淮南地方軍民。
無賴者皆往投之,衆到數萬人。
聽得哨賊報道大朝統軍來征讨他,即與部下商議曰:“今宋軍遠來,人馬疲困,不知我之虛實,今夜乘其無備,劫取寨栅,無不勝矣。
”部下姚武、章雄等齊道:“此計大妙!”杜用部領數千賊衆下山,留郭興領餘衆鎮守山寨。
杜用分撥已定,是夜乘月黑悄悄離了五虎山,将近宋營邊,正是三更左節,遙望見宋軍中燈火尚明,杜用遣一喽啰前往打探。
喽啰去了,回報宋軍中并無人馬行動,隻中軍有明燈一盞。
杜用喜曰:“中吾計矣!”吩咐衆人前後殺入。
自持利刀,随騎大叫一聲,殺入軍中。
衆賊一齊金鼓喧天,随後殺進。
不知宋兵已有準備,聽得帳外金鼓之聲,四下伏兵齊起,點着火炬,照耀天地如同白日。
杜用與姚武、章雄等知勢頭不好,勒騎拚死殺出。
四下喊聲大震,宋軍漫郊塞野而來。
章雄正遇王淵部将範越,二騎在火光中交戰數合,被越一戟刺來,章雄措手不及,搠死馬下。
杜用見殺了章雄,與姚武拚力殺透重圍。
走未數裡,忽喽啰報說:“宋軍見大王離寨才二時間,于山隘邊踴出一彪軍馬,架起風火大炮,殺上山寨來。
主将郭興不知持防,被數十骁騎搶進,一時綁縛了,放火燒着山寨。
衆人見郭興被捉,又見四下宋兵大舉,隻得盡數拜降。
我因傷了一刀,走脫山寨。
大王可速奔往他路,前面宋軍阻住,難以過去。
”杜用等聽此消息,各驚慌抛戈棄甲而走。
後面範越催動大隊人馬一齊掩殺,賊衆自相踐踏,死者不可勝計。
杜用不顧其衆,勒回馬望僻路逃走。
行未二裡,前面火光迸天,一彪人馬攔住去路。
為首一員大将,生的濃眉大眼,聲若巨鐘,乃禦營都統王淵也。
那時正遇見杜用軍馬逃生,大罵:“無端匹夫,苦擾生靈,今日天兵到來,不及早引頸受死,尚爾拒敵!”言罷,舉槍直奔杜用。
杜用雖是獨自,素恃力大,亦抖擻威風,舞刀來迎王淵。
二馬相交,戰上二十餘合,杜用不敢戀戰,刺斜殺開血路而走。
王淵不舍,勒騎追去。
杜用走上一裡,不覺坐馬前蹄一半陷在泥澤中。
待杜用扯得馬上岸,王淵趕騎已到,一槍從肋下刺落在地,衆宋軍近前斬了首級。
時天色正明,王淵鳴金收軍,及升帳計點,将士被殺死者亦多,斬獲賊首并得其辎重者無算。
淮南官屬各出郭以牛酒犒賞王師,淵各吩咐遣回。
次日下令班師回京。
捷音已報入金陵,高宗聞奏大喜,重封王淵;其下有功将士,各依次升賞。
不旬月間,劉光世讨拱州叛兵,喬仲福讨李昱,範瓊破李孝忠,韓世忠讨魚台賊,皆破之,得甲馬寶貨無算。
惟丁順、楊進見官軍屢勝,乃就招撫司投降。
時高宗正與李綱在内殿,以道君皇帝自燕山遣使臣赍來劄中有親書八字,因以示綱。
綱曰:“此乃陛下受命于道君者,宜藏之宗廟,以示後世道君遠幸沙漠所望于陛下者如此!臣敢不竭盡驽鈍,措置邊事以副陛下聖孝思慕之意。
”綱正留身奏事,聞奏諸路破賦捷音到,高宗喜不自勝,顧謂綱曰:“靖康之初,若有如此破敵,金人其敢再來哉!”綱曰:“今日機不可失,願陛下以靖康為鑒,審處決斷,不惑衆議,庶幾可以成功。
”高宗曰:“今四方粗定,藩鎮之臣屢請朕車駕幸東京,而内臣黃潛善、汪伯彥等勸朕留金陵,卿以何所為當?”綱曰:“臣當建巡幸之策,以關中為上,襄陽次之,建康為下。
時祝靖、薛廣、黨忠、閻瑾、王在之徒凡十餘萬人,俱赴行在。
帝與群臣商議處置之計,李綱奏曰:“今日盜賊正當因其力而用之,如光武用銅馬、綠林、下江之屬以定天下;曹操亦用黃巾以破袁紹,顧所以駕馭之者如何耳。
乞陛下準其降例:元系良民願歸業,及有營房兵卒願歸營者給券遣之,又擇其羸弱不勝兵的放散。
獨留強壯願充行立功者,以新法團結。
每一軍差大小使臣充部隊将,擇有才略雄偉之士為統制官以統之。
此制之以術,使由而不知則可。
”帝允奏。
遣去就業、歸營者大半。
其屬部曲之衆,無叛去者。
獨淮南劇賊杜用,山東李昱、丁順、楊進,皆擁衆數萬,不可招。
又拱州之黎驿、單州之魚台,皆有潰兵數千人作過,往往官府不能制服,地方百姓受害不可勝言。
高宗憂深,以問李綱。
綱曰:“方今朝廷外有大敵,而盜賊乘間竊發,擾吾郡縣。
其勢不先靖内寇,則無以禦外侮。
盜賊雖主于招安,然不震耀威武,使知畏懼,則彼無所忌憚,勢難平乎。
陛下宜分遣兵将,讨殄數處盜賊,則餘者自服。
”高宗從其言,乃下命禦營都統制王淵率兵抵淮南讨杜用,都巡檢劉光世領兵讨拱州叛兵,統制官喬仲福引兵讨李昱,韓世忠引兵讨魚台賊。
衆将官領命,各部兵辭卻高宗,在教場中操練軍士,即日分道征進。
且說禦營都統制王淵部領精兵一萬,離了京城,望淮南進發。
三軍将抵其界,王淵下令紮了大營,吩咐:“如今杜用知我大軍來到,必須準備。
爾衆人今夜手不離刀,身不離甲,謹防劫奪之謀。
”衆軍得令,俱各自守營寨,不在話下。
原來杜用淮南人,最是骁勇。
靖康間金兵犯阙,聚五百強輩,倚五虎山為巢穴,往往出入騷亂淮南地方軍民。
無賴者皆往投之,衆到數萬人。
聽得哨賊報道大朝統軍來征讨他,即與部下商議曰:“今宋軍遠來,人馬疲困,不知我之虛實,今夜乘其無備,劫取寨栅,無不勝矣。
”部下姚武、章雄等齊道:“此計大妙!”杜用部領數千賊衆下山,留郭興領餘衆鎮守山寨。
杜用分撥已定,是夜乘月黑悄悄離了五虎山,将近宋營邊,正是三更左節,遙望見宋軍中燈火尚明,杜用遣一喽啰前往打探。
喽啰去了,回報宋軍中并無人馬行動,隻中軍有明燈一盞。
杜用喜曰:“中吾計矣!”吩咐衆人前後殺入。
自持利刀,随騎大叫一聲,殺入軍中。
衆賊一齊金鼓喧天,随後殺進。
不知宋兵已有準備,聽得帳外金鼓之聲,四下伏兵齊起,點着火炬,照耀天地如同白日。
杜用與姚武、章雄等知勢頭不好,勒騎拚死殺出。
四下喊聲大震,宋軍漫郊塞野而來。
章雄正遇王淵部将範越,二騎在火光中交戰數合,被越一戟刺來,章雄措手不及,搠死馬下。
杜用見殺了章雄,與姚武拚力殺透重圍。
走未數裡,忽喽啰報說:“宋軍見大王離寨才二時間,于山隘邊踴出一彪軍馬,架起風火大炮,殺上山寨來。
主将郭興不知持防,被數十骁騎搶進,一時綁縛了,放火燒着山寨。
衆人見郭興被捉,又見四下宋兵大舉,隻得盡數拜降。
我因傷了一刀,走脫山寨。
大王可速奔往他路,前面宋軍阻住,難以過去。
”杜用等聽此消息,各驚慌抛戈棄甲而走。
後面範越催動大隊人馬一齊掩殺,賊衆自相踐踏,死者不可勝計。
杜用不顧其衆,勒回馬望僻路逃走。
行未二裡,前面火光迸天,一彪人馬攔住去路。
為首一員大将,生的濃眉大眼,聲若巨鐘,乃禦營都統王淵也。
那時正遇見杜用軍馬逃生,大罵:“無端匹夫,苦擾生靈,今日天兵到來,不及早引頸受死,尚爾拒敵!”言罷,舉槍直奔杜用。
杜用雖是獨自,素恃力大,亦抖擻威風,舞刀來迎王淵。
二馬相交,戰上二十餘合,杜用不敢戀戰,刺斜殺開血路而走。
王淵不舍,勒騎追去。
杜用走上一裡,不覺坐馬前蹄一半陷在泥澤中。
待杜用扯得馬上岸,王淵趕騎已到,一槍從肋下刺落在地,衆宋軍近前斬了首級。
時天色正明,王淵鳴金收軍,及升帳計點,将士被殺死者亦多,斬獲賊首并得其辎重者無算。
淮南官屬各出郭以牛酒犒賞王師,淵各吩咐遣回。
次日下令班師回京。
捷音已報入金陵,高宗聞奏大喜,重封王淵;其下有功将士,各依次升賞。
不旬月間,劉光世讨拱州叛兵,喬仲福讨李昱,範瓊破李孝忠,韓世忠讨魚台賊,皆破之,得甲馬寶貨無算。
惟丁順、楊進見官軍屢勝,乃就招撫司投降。
時高宗正與李綱在内殿,以道君皇帝自燕山遣使臣赍來劄中有親書八字,因以示綱。
綱曰:“此乃陛下受命于道君者,宜藏之宗廟,以示後世道君遠幸沙漠所望于陛下者如此!臣敢不竭盡驽鈍,措置邊事以副陛下聖孝思慕之意。
”綱正留身奏事,聞奏諸路破賦捷音到,高宗喜不自勝,顧謂綱曰:“靖康之初,若有如此破敵,金人其敢再來哉!”綱曰:“今日機不可失,願陛下以靖康為鑒,審處決斷,不惑衆議,庶幾可以成功。
”高宗曰:“今四方粗定,藩鎮之臣屢請朕車駕幸東京,而内臣黃潛善、汪伯彥等勸朕留金陵,卿以何所為當?”綱曰:“臣當建巡幸之策,以關中為上,襄陽次之,建康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