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紀

關燈
外丙之弟中壬,是為帝中壬。

    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宮。

    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

    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此傳統之說,與《紀年》異。

    《禦覽》卷八三引《瑣語》雲:‘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乃自立四年。

    ’所引過簡,但所反映之史事,與《紀年》同,可證戰國時有此種傳說存在。

    湯死後,其長子太丁已前卒,伊尹乃立太丁之弟外丙;外丙死,繼立其弟仲壬,政權皆為伊尹所控制。

    仲壬死,按商朝繼承之制,應由太丁之子太甲即位。

    伊尹囚太甲篡立。

    伊尹統治七年,太甲從被囚之桐宮潛出,殺死伊尹,恢複王位。

    太甲不承認伊尹篡立七年,故其殺伊尹時稱為‘太甲七年’。

     [五]按《紀年》太甲唯得十二年。

    《史記·魯世家》索隐 案:《存真》據此作‘[大甲十二年,陟]’,《輯校》無‘大甲’二字。

    《尚書·無逸》:‘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

    ’《僞孔傳》以祖甲為‘湯孫太甲’。

    王肅說同。

    馬融、鄭玄則以為‘武丁子帝甲’(見《史記·魯世家》集解及索隐)。

    《無逸》述祖甲事在武丁之次,當非太甲。

    《廣弘明集》卷一一法琳《對傅奕廢佛僧事》引《陶公年紀》:‘太甲治十年’,近于《紀年》。

     [六]《紀年》曰:沃丁絢即位,居亳。

    《太平禦覽》卷八三皇王部 案:甲骨文作‘○丁’,或釋‘羌丁’。

    郭沫若同志雲:‘○丁此片僅見(指《殷虛書契後編》上二一·一三)以沃甲作○甲例之,則此乃沃丁也。

    ’(《蔔辭通纂》考釋頁六四)陳夢家以此片○丁為父丁誤釋,别舉《殷虛書契前編》五·八·五及善齋舊藏甲骨二三三一片為說,認為‘可能是沃丁’(《殷虛蔔辭綜述》頁四二三)。

     [七]《紀年》曰:小庚辯即位,居亳(即太庚也)。

    《太平禦覽》卷八三皇王部 案:《存真》、《輯校》未引夾注‘即太庚也’四字。

    《訂補》已指出。

     《史記·殷本紀》作‘太庚’。

    《吉石盦叢書》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古鈔本《殷本紀》作‘大庚’。

    甲骨文作‘大庚’。

     [八]《紀年》曰:小甲高即位,居亳。

    《太平禦覽》卷八三皇王部 案:甲骨文作‘小甲’。

     [九]《紀年》曰:雍己□即位,居亳。

    《太平禦覽》卷八三皇王部 案:甲骨文作‘邕巳’。

     [一0]《紀年》曰:仲丁即位,元年,自亳遷于嚣。

    《太平禦覽》卷八三皇王部 案:影宋本及鮑刻本‘嚣’皆作‘嚚’,《存真》始改為‘嚣’。

    《訂補》雲:‘案《史記·殷本紀》:“帝仲丁遷于隞。

    ”索隐雲:“隞亦作嚣。

    ”《通鑒外紀》二:“仲丁自亳遷都嚣”,即作“嚣”。

    隞與嚣音近相通,嚣與嚚為字形之訛,此改作“嚣”,是。

    ’ 甲骨文作‘中丁’。

     [一一]《竹書紀年》曰:仲丁即位,征于藍夷。

    《後漢書·東夷傳》注 (《竹書紀年》)又曰:仲丁即位,征于藍夷。

    《太平禦覽》卷七八0四夷部 案:據《後漢書》注,《禦覽》影宋本及鮑刻本皆脫‘征’字,補。

     [一二]《紀年》曰:外壬居嚣。

    《太平禦覽》卷八三皇王部 案:《禦覽》影宋本及鮑刻本皆作‘居嚚’,《存真》、《輯校》改‘嚚’為‘嚣’,是(參前條)。

    甲骨文作‘蔔壬’。

     [一三]《紀年》曰:河亶甲整即位,自嚣遷于相。

    征藍夷,再征班方。

    《太平禦覽》卷八三皇王部 案:‘嚣’原作‘嚚’,據《存真》、《輯校》改。

     《呂氏春秋·音初》:‘殷整甲徙宅河西,猶思故處,實始作為西音。

    ’‘整甲’即‘河亶甲整’,‘徙宅河西’,即‘遷于相’,‘故處’即‘嚣’,所記為一事。

    甲骨文作戋甲,郭沫若同志雲:‘戋甲當即河亶甲,河亶者戋之緩言也。

    ’(《蔔辭通纂》考釋頁四一) [一四]《紀年》曰:祖乙勝即位,是為中宗,(居庇)。

    《太平禦覽》卷八三皇王部 案:《存真》、《輯校》皆作‘祖乙滕’,蓋據今本。

    《輯校》雲:‘《路史·國名紀》丁引“滕”作“勝”。

    ’似《禦覽》作‘滕’,《路史》作‘勝’,影宋本及鮑刻本《禦覽》皆作‘勝’。

    《輯校》所引《路史》見本書附錄。

     《尚書·無逸》:‘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甯。

    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

    ’《僞孔傳》、《史記·殷本紀》及鄭玄《詩·烈祖》箋皆以中宗為太戊。

    王國維雲:‘戬壽堂所藏殷契文字中,有斷片,存字六,曰:“中宗祖乙牛,吉。

    ”稱祖乙為中宗,全與古來尚書學家之說違異,惟《太平禦覽》八十三引《竹書紀年》曰:“祖乙滕即位,是為中宗,居庇。

    ”今由此斷片知《紀年》是而古今尚書學家非也。

    ’(《殷蔔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見《觀堂集林》。

    )王氏之說,又見所着《戬壽堂所藏殷虛文字考釋》及《古史新證》。

    甲骨文亦作‘下乙’,見胡厚宣《蔔辭下乙說》(見《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

     《史記·殷本記》:‘帝祖乙立,殷複興。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湯、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

    ’祖乙之稱‘中宗’或即以此。

     [一五]《紀年》曰:帝開甲踰即位,居庇。

    《太平禦覽》卷八三皇王部 案:開甲,《史記·殷本紀》作‘沃甲’。

    《世本》作‘開甲’(《史記》《殷本紀》、《三代世表》索隐引),與《紀年》同。

     甲骨文作‘○甲’,或釋‘羌甲’。

     [一六]《紀年》曰:祖丁即位,居庇。

    《太平禦覽》卷八三皇王部 案:甲骨文作‘且(祖)丁’。

     [一七]《紀年》曰:南庚更自庇遷于奄。

    《太平禦覽》卷八三皇王部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