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普瓦捷有一條漂亮的公用步道,一直延伸到山頂。
小鎮環山而建,四周樹密林茂,俯瞰着下方肥沃的土地。
就是在那片土地上,昔日的英國王子們為了自己的權力而戰,并大獲全勝[237]。
第二天,紐曼差不多大半天時間都在那條甯靜的步道上走來走去,眼睛無意識地往來徘徊于周圍的景色,然而遺憾的是,如果後來您問起周圍的風景,他都說不清看到的是煤礦區還是葡萄園。
他完全沉浸在怨恨苦惱之中,所有的回憶更加重了苦惱的分量。
他害怕就這樣無可挽回地失去德·辛特雷夫人,正如他自己所說,放棄她,他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他發現自己不可能就這麼轉身離開福樂裡雷和住在這兒的人,似乎于他而言,隻要手伸得足夠遠,他就可以摘到必定潛藏在什麼地方的希望之種或得到補償。
他的手仿佛抓住了門把手,捏緊了拳頭,重重地捶打着、叫喊着,用自己有力的膝蓋抵着門,拼盡全力地搖晃着,然而,回應他的是死一般的沉寂。
還有一件事讓他無法離去&mdash&mdash那是一件讓他抓得更緊的事。
他追求幸福的心理太過強烈,整個計劃太過周全缜密,對幸福的憧憬太過豐富詳盡,隻要輕輕一擊,這種完美的心理架構就轟然倒塌。
雖然元氣大傷,但他還是執意要力挽狂瀾,他的心中充滿了被冤屈的疼痛感,這種痛感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更加強烈,或者說比他以為他可能知道的那種痛感還要強烈。
性情好的人會接受傷痛,頭也不回地轉身離去,可他發現自己做不到。
他還是一心一意地、不斷地回頭,然而,看到的一切卻無法緩解他的怨懑。
而他自己則是一個講誠信的人,慷慨、開明、耐心、随和,總是盡量控制發火,對人報以無限的謙遜态度。
吃的是粗茶淡飯,飽受白眼,屈尊就駕,承受冷嘲熱諷,這些都是些讨價還價的條件,做所有這些事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在必要時有申辯的權利。
就因為他是商人而被拒之門外!好像從他與貝樂嘉家族有聯系以來,他就是在談一樁生意或夢想商業發達&mdash&mdash無處不利用任何商業機會&mdash&mdash似乎是他不願承認自己以感情之名行商業之實,而不是貝樂嘉家族在捉弄自己!假定一個人因為從商,人們就去捉弄他,那他們就太小瞧那個人地位的确立和他視蠅頭小利如糞土的魄力了!正是過去不斷的挫折造就了紐曼持久的耐力,這樣一想他的怒火消減了不少,轉而映現在他下一步追求計劃裡的是一派碧空如洗的景象。
不過,眼下他的怨氣依然很深,恨意綿綿,他覺得自己是被冤屈的好人。
德·辛特雷夫人的行為讓他頗為驚訝,事實是他無法理解那種行為或者無法體會其動機所在,這更加深了她對自己的吸引力。
紐曼從來不在意德·辛特雷夫人是個天主教徒,天主教對他來說隻是個名稱而已。
他自己是虔誠的新教徒,在他看來,對她傾注感情的宗教形式表示不信任,未免有些自命不凡、矯揉造作。
如果天主教的土壤能長出如此絢麗的花朵,那麼說明其土壤還是肥沃的。
然而,一個曾經的天主教信徒卻變成了修女&mdash&mdash而且都是您一手造成!紐曼剛剛産生的樂觀情緒就遭遇了這一陰暗的舊教權宜手段,不免有些黑色幽默。
看到自己心愛的女人和自己孩子的母親在這種悲劇性的黑色幽默中被耍弄掉了,那簡直就是往自己的眼睛裡揉沙子,是噩夢,是幻覺,是欺騙。
然而,時間一點一點過去了,他沒有找到任何反擊的證據,隻有擁抱德·辛特雷夫人留下的那訣别時的熾熱。
他回憶她的音容笑貌,在腦海裡反複揣摩,試圖琢磨出其中的奧秘,盡最大可能诠釋其中的含義。
當她說她身處一種宗教時,她的意思是什麼?那隻不過是家規宗教,是她不可通融的母親任最高女祭司的宗教。
德·辛特雷夫人本人非常寬宏大度,所以,反過來一想,一定是她母親和兄長對她施加了淫威。
她以自己的寬容之心為他們脫罪,掩蓋他們的過錯,一想到這兩個人沒有受到任何懲罰,他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恨不得立刻給他們加以顔色。
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翌日清晨,紐曼跳起來,決定回到福樂裡雷,請求再當面見一次德·貝樂嘉老夫人和她的兒子。
說幹就幹,他駕着普瓦捷酒店提供給他的輕便小馬車,在平坦的大道上飛一般行駛着。
這時,從他内心深處可以說是最安全的地方,想起了可憐的瓦倫汀留給他的最後信息。
瓦倫汀告訴過他必要時可以使用那條信息,紐曼認為現在就是用它的最佳時機。
當然,近來這并不是他第一次考慮使用這條信息。
信息本身很粗略&mdash&mdash模模糊糊,令人迷惑,但紐曼卻覺得有了依靠,不再擔心害怕。
瓦倫汀雖然沒有把開門的鑰匙直接交到他的手中,但他的目的很清楚,顯然是給了他一把強有力的工具。
即使瓦倫汀沒有真正告訴他那個秘密,至少他提供了線索&mdash&mdash而這條線索的另一端就握在古怪的布萊德老太太手中。
布萊德太太過去總是提防着紐曼,好像她知道什麼秘密。
表面上,紐曼很享受所受到的重視,他覺得也許可以引導布萊德太太說出她所知道的
小鎮環山而建,四周樹密林茂,俯瞰着下方肥沃的土地。
就是在那片土地上,昔日的英國王子們為了自己的權力而戰,并大獲全勝[237]。
第二天,紐曼差不多大半天時間都在那條甯靜的步道上走來走去,眼睛無意識地往來徘徊于周圍的景色,然而遺憾的是,如果後來您問起周圍的風景,他都說不清看到的是煤礦區還是葡萄園。
他完全沉浸在怨恨苦惱之中,所有的回憶更加重了苦惱的分量。
他害怕就這樣無可挽回地失去德·辛特雷夫人,正如他自己所說,放棄她,他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他發現自己不可能就這麼轉身離開福樂裡雷和住在這兒的人,似乎于他而言,隻要手伸得足夠遠,他就可以摘到必定潛藏在什麼地方的希望之種或得到補償。
他的手仿佛抓住了門把手,捏緊了拳頭,重重地捶打着、叫喊着,用自己有力的膝蓋抵着門,拼盡全力地搖晃着,然而,回應他的是死一般的沉寂。
還有一件事讓他無法離去&mdash&mdash那是一件讓他抓得更緊的事。
他追求幸福的心理太過強烈,整個計劃太過周全缜密,對幸福的憧憬太過豐富詳盡,隻要輕輕一擊,這種完美的心理架構就轟然倒塌。
雖然元氣大傷,但他還是執意要力挽狂瀾,他的心中充滿了被冤屈的疼痛感,這種痛感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更加強烈,或者說比他以為他可能知道的那種痛感還要強烈。
性情好的人會接受傷痛,頭也不回地轉身離去,可他發現自己做不到。
他還是一心一意地、不斷地回頭,然而,看到的一切卻無法緩解他的怨懑。
而他自己則是一個講誠信的人,慷慨、開明、耐心、随和,總是盡量控制發火,對人報以無限的謙遜态度。
吃的是粗茶淡飯,飽受白眼,屈尊就駕,承受冷嘲熱諷,這些都是些讨價還價的條件,做所有這些事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在必要時有申辯的權利。
就因為他是商人而被拒之門外!好像從他與貝樂嘉家族有聯系以來,他就是在談一樁生意或夢想商業發達&mdash&mdash無處不利用任何商業機會&mdash&mdash似乎是他不願承認自己以感情之名行商業之實,而不是貝樂嘉家族在捉弄自己!假定一個人因為從商,人們就去捉弄他,那他們就太小瞧那個人地位的确立和他視蠅頭小利如糞土的魄力了!正是過去不斷的挫折造就了紐曼持久的耐力,這樣一想他的怒火消減了不少,轉而映現在他下一步追求計劃裡的是一派碧空如洗的景象。
不過,眼下他的怨氣依然很深,恨意綿綿,他覺得自己是被冤屈的好人。
德·辛特雷夫人的行為讓他頗為驚訝,事實是他無法理解那種行為或者無法體會其動機所在,這更加深了她對自己的吸引力。
紐曼從來不在意德·辛特雷夫人是個天主教徒,天主教對他來說隻是個名稱而已。
他自己是虔誠的新教徒,在他看來,對她傾注感情的宗教形式表示不信任,未免有些自命不凡、矯揉造作。
如果天主教的土壤能長出如此絢麗的花朵,那麼說明其土壤還是肥沃的。
然而,一個曾經的天主教信徒卻變成了修女&mdash&mdash而且都是您一手造成!紐曼剛剛産生的樂觀情緒就遭遇了這一陰暗的舊教權宜手段,不免有些黑色幽默。
看到自己心愛的女人和自己孩子的母親在這種悲劇性的黑色幽默中被耍弄掉了,那簡直就是往自己的眼睛裡揉沙子,是噩夢,是幻覺,是欺騙。
然而,時間一點一點過去了,他沒有找到任何反擊的證據,隻有擁抱德·辛特雷夫人留下的那訣别時的熾熱。
他回憶她的音容笑貌,在腦海裡反複揣摩,試圖琢磨出其中的奧秘,盡最大可能诠釋其中的含義。
當她說她身處一種宗教時,她的意思是什麼?那隻不過是家規宗教,是她不可通融的母親任最高女祭司的宗教。
德·辛特雷夫人本人非常寬宏大度,所以,反過來一想,一定是她母親和兄長對她施加了淫威。
她以自己的寬容之心為他們脫罪,掩蓋他們的過錯,一想到這兩個人沒有受到任何懲罰,他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恨不得立刻給他們加以顔色。
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翌日清晨,紐曼跳起來,決定回到福樂裡雷,請求再當面見一次德·貝樂嘉老夫人和她的兒子。
說幹就幹,他駕着普瓦捷酒店提供給他的輕便小馬車,在平坦的大道上飛一般行駛着。
這時,從他内心深處可以說是最安全的地方,想起了可憐的瓦倫汀留給他的最後信息。
瓦倫汀告訴過他必要時可以使用那條信息,紐曼認為現在就是用它的最佳時機。
當然,近來這并不是他第一次考慮使用這條信息。
信息本身很粗略&mdash&mdash模模糊糊,令人迷惑,但紐曼卻覺得有了依靠,不再擔心害怕。
瓦倫汀雖然沒有把開門的鑰匙直接交到他的手中,但他的目的很清楚,顯然是給了他一把強有力的工具。
即使瓦倫汀沒有真正告訴他那個秘密,至少他提供了線索&mdash&mdash而這條線索的另一端就握在古怪的布萊德老太太手中。
布萊德太太過去總是提防着紐曼,好像她知道什麼秘密。
表面上,紐曼很享受所受到的重視,他覺得也許可以引導布萊德太太說出她所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