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見偶錄
關燈
小
中
大
夫名馬小,貧無以自活,假居嶽家。
有富人翟連者,見其色而慕之,託馬小鄰人張邱以重資誘之,小惑,微言於氏,為氏叱吒。
小度難理即還,所與而謝絕之。
而翟連之慕未已也。
於是仍託張邱謀,邱因潛入段氏臥內,竊其睡鞋與連氏覺,憤怒以為玷已,立即刎頸而死。
時雍正四年四月十七日也。
地方各官上聞,將翟連張邱等置之於法,而旌氏節烈焉。
端硯 雍正丁未季秋下旬,於皖江使院晤秋厓陳其凝,偶爾講論硯品,因言十年前館於金陵,駐防都統家。
有郡人以一端硯質銀三十金,其硯長七寸許、闊約五寸、高二寸,而有隱隱白文二道,彷彿龍蛇其跡有似薄紗蒙障者,各自邊相向而起,漸騰漸近,觸即退回。
少刻,仍復如是。
每一時辰騰回約有二三次。
畢歲玩視,始終無異。
天將陰雨,若有雲霧紛蒸,誠異物也。
未三載,加息贖去。
今此人已歿,硯不知所在矣。
兩產麒麟 世宗朝雍正十年、十一年兩次產麟,一在山東、一在四川。
山東巡撫嶽濬題:钜野縣新城保李恩家,於十年六月初五日辰時,有牛產麟,細加看視,瑞麟身長一尺八寸、高一尺七寸,麕身、牛尾、頭含肉角、頂帶旋毛、目如水晶、額如白玉,遍身鱗甲悉係青色。
甲縫俱有紫色絨毛,脊背黑毛三節:中直豎、前向前、後向後。
胯腹蹄腕皆有白毫尾長五寸五分,尾尖有黑毫四縷其賀表雲:「欽惟我皇上,道協清寧,功參化育。
體元立政,六府修而三事和,建極敷民,五典惇而九疇敘。
宏繼述於文,謨武烈萬邦其荷生成廣經綸於帝治,王猷四海同躋熙皞恩膏覃被,逮昆蟲草木以均霑;愷澤殷流,統海澨山陬而胥洽。
聖德克孚於天德,春台化宇皆高厚之難名;天心永契於聖心,象緯方輿慶嘉祥之疊至。
華星順軌,丹霄麗雙璧之輝;湛露凝甘繡甸潤千珠之液,九穀登而穎舒九穗三芝;發而秀吐三華。
乃若黃河清於曹單之間,不獨波澄秦隴慶雲,現於洙泗之涘。
豈徒彩煥滇黔。
茲當钜野之鄉,復睹瑞麟之毓。
麕身牛尾,允擅殊姿;一角員蹄,鹹推異品。
臣伏稽書傳,《春秋》服虞注曰:『王者視明禮修則麒麟至。
』又《禮鬥威儀》曰:『王者政訟平則麒麟在郊』。
又《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鳥獸,則麒麟臻。
』是以軒轅之朝,麟遊有紀;成康之世,麟趾有歌。
撫茲神物之誕生,益見瑞符之昭格。
良由我皇上履信思順,懋惟精惟一之修;積厚還淳,施引養引恬之惠。
欽恭光乎四表,如日月之照臨;安阜遍於八紘,比乾坤之愛戴。
況東省壤聯畿輔,沐化尤先,路接康衢,蒙庥最渥表崇至聖,宸衷倍篤於宮牆,懷保群黎,睿慮時勤於蔀屋。
是以知麟之所兆,信而可徵。
五色含章,蔔文明之大啟;四靈冠首,占戩,穀之方成。
臣忝任封疆,欣逢盛美。
自天申命,已知純嘏緝熙;在地成形,更識太和翔洽。
願效升恒之頌,用抒拜舞之誠。
伏祈詔付史臣,宣示中外。
毓於郊藪,千秋摽河嶽之奇。
載在圖書,萬古煥奎婁之象。
臣實切踴躍懽忭之至。
」四川總督黃廷桂題:監亭縣永賢鄉十一年五月初八日申刻,風雨兼至,有鄉民楊上榮耕地,避雨見牛產瑞麟,即往驗看。
瑞麟身高二尺,長二尺五寸。
頭中挺一肉角,兩耳如鹿,孔內皆黃尖白毛;眼形長細,色如水晶;高鼻準,頭紅眼膛黃,凹鼻梁,其鼻準兩傍似如意雲樣;遍身鱗甲。
青霞四射,微暈黃翠,彷彿孔雀翎羽,各甲縫內俱白毛黃尖夾,紫毫數根;三乳、兩脊旁至尾各有肉粒一道如豆大,金黃色;脖項至腹及四腿內亦皆白毛黃尖;尾根長六寸,尾尖有紫毛一綹,旁雜白色黃尖長毛;麕身、馬腿、牛蹄,蹄殼色如玳瑁,周身光彩。
其賀表雲恭惟皇上德協重華,仁涵宇宙。
建中立極,至誠貫徹二儀;景運流長,恩澤潤洪九土。
綱陳紀立而聲教覃敷,禮備樂明而容儀靖肅。
百度奏雍熙之績,萬邦承悅豫之麻。
八紘廣壽域之春,億兆萃盈寧之福。
信孚子育,垂仁愛而順協神靈,默契天心,賡光昌而謳歌帝力。
是以瑞應頻書,冊府遍播難名;嘉徵屢奏,封圻頌揚莫罄。
茲於四川,喜經大有之年,復見毓麟之慶。
紅光繚繞,召專一之精符;文質彬班,顯不群之碩。
頌瑞育四靈之首,祥開千歲之徵。
考諸紀載:『帝王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麒麟見。
』又雲:『王者德,洞淪冥化及群動,則麒麟見。
正惟聖人臨禦啟天下,文明表應,萬國朝宗,太平之大瑞也。
臣恭遇奇徵,倍深忻懌,良由我皇上至仁大孝,無一日不運繼述之精勤;盡敬竭誠,無一事不廑載幬之粹念。
久而彌勵,蹈履弗渝。
上年山左已見瑞麟,今歲四川復生仁獸。
欽聖主之撝謙,史館未蒙宣付;召冥穹之眷德,大瑞慶衍彌臻。
川省綿邈蜀疆,雖巨箐深峒,靡不仰邀聖澤,蠶叢界聯滇楚,即蠻鄉窮穀,無不頫首抒誠。
所以麟之應見,特著怙冒之凝禧;瑞以表仁,會享舒長之化日。
惟丕揚至,治周六合而同春;斯道洽天,經絜五行而順序。
頌升恒者眉壽萬年,慶太平者曆符億載。
矣臣不勝踴躍歡忭之至。
俟雲山水 蘇屬之畫山水者,康熙間有王翬,字石谷。
專摹大癡,名重海內,但其作皆匹實一種,亦不甚仿別家筆法。
相繼而起則有黃鼎,字遵古,與石穀仿佛,不甚有異,此皆虞山人也。
郡中前有高簡,字澹遊。
筆緻高古,而皴法亦止於一種,所作多寫意。
予遠族伯父名白,字天藻,號俟雲主人,少從高簡遊。
而出筆清潤秀拔,所畫蒼古工細無不臨摹盡妙,而少枯澀生硬一路,人皆以不老蒼疵之籲,此何足以為俟雲病乎?其所以見取於識者正在於此,豈可以為疵也?惜一生不遇,窮困而歿。
子二,生孫不育,以至無後。
其筆墨雖有及門殷文見、王賡南、陸漢偉之流,俱未得其真傳。
今名家絕少,俟雲遺筆頗為時重。
予幼時,為予作《考亭公四時讀書樂》詩意四幅見授,其高二尺餘,闊則過半,或清潤、或秀麗、或空靈、或蒼古,至今藏之。
毀禁邪神 吳俗有五通神,相傳為明太祖定鼎後,夢中求封者甚眾,由是令各處鄉裡立小廟。
每祀五人,以仿軍中隊伍之意,故俗稱為:「五聖」。
吳中之上方山建有大廟,塑神像正中一婦,名太母。
謂生五神者也。
左列五男,即為「五通」。
右列五女,為五夫人,謂「五通之妻」。
最下傍側有白老者,名馬阿公,謂其仆也。
能降禍於人,有病或事故即問巫者,無非雲:觸犯某相公;或雲某相公要某女某婦服侍,須用某某物件、某等筵席到廟祈禱,畫船簫鼓闐塞於石湖,焚香禮拜絡繹於西郊。
一日之費不下數百金,雖係奸邪小人鼓惑,然時或有驗如有愚邪小人向神稱貸者,至廟禱祝,取神前,紙鏹而歸。
後或負販、或賭博等類,即有利益,每歲必上息若幹。
幾年還以若幹倍,但無完日。
稍或不然,則財利斷絕,而且人口俱消滅矣。
或有少艾為某相公所悅,其女於神來之時如醉如迷,已嫁者夫婦不得回衾枕,在室者父母不得至床前。
並或現手足之類,以示靈異。
有禱而愈者,有百計。
供獻而仍死者,是以吳中娶婦之家必先禮五神,豐潔其儀,倩男巫宣祝疏意,樂人度曲吹彈,盈晝徹夜,謂之「待茶筵」,然後迎娶。
又有花髻送與新婦,戴以入門,髻上為紙人一百有八,取天罡地煞以鎮壓邪神之意,因常有新婦入門之際猝然暴卒,故也。
自是花燭之夕,新郎則下拜,新婦袖手一福已耳。
邑有諸生,範姓。
其妻亦為神悅而歿,憤控當事。
睢陽湯公斌巡撫江南,奏於朝康熙二十四年,乙醜歲十月毀之。
將上方山神像投於石湖,並行文各省,鹹即投之水火,此患遂絕。
然今吳俗凡娶婦者猶踵待茶筵、戴花髻之陋習,愚矣。
更見常州府署左有五通神廟,毀滅時添塑二像為七,偽稱他神,得免焚毀,至今猶存。
夫為邪求利,蚩蚩之輩尚且不可,況五馬之榮、黃堂之貴,逆令私奉,妄希邀利,不更可(恥乎)?予考此祟明祖令民間廟祀或有之,非因廟祀而始有也。
宋洪鄱陽《夷堅志》載《獨腳五通》雲:「吳十郎者,新安人,淳熙初,避荒挈家渡江居於舒州宿鬆縣。
初以織屨,漸至賣油,數歲資業巨萬,莫不緻疑。
會豪室遭寇劫,共指為盜,執送官,困於考掠,具以實告,雲:『頃者,夢一腳神來言,吾將發跡於此,汝能謹事我,凡錢物百需,皆可如意。
明日訪屋側,得一毀廟,問鄰人曰:『舊有獨腳五郎廟,今亡矣。
』默感昨夢之異,隨力繕葺,復夢其來曰:荷爾至誠,即當有以奉報。
淩晨起,見錢充塞,逐日以多。
遂營建華屋。
方徙居之夕,堂中得錢龍兩條,滿腹皆金銀。
自後廣置田土,今將十年,未嘗敢為大盜也。
』邑宰驗其非妄,即釋之。
吳創神祠於家,值時節及月朔日,必盛具奠祭,殺雙羊、雙豬、雙犬,並毛血糞穢,悉陳列於前,以三更行禮,不設燭。
率家人拜禱訖,不問男女、長幼皆裸身暗坐,錯襍無別,逾時而退常。
夕不閉門,恐神人往來。
妨礙婦女率有感接,或產鬼胎。
慶元元年,長子娶官族女,不肯隨眾為邪祭,時不預,旋抱病與翁姑,相繼亡。
所積之錢飛走四出,吳氏告啟謝罪乃止。
」又載:「南康建昌縣雲居山大禪刹,所祀五通甚靈異,名『安樂神』。
居於塔上,嘗出與監僧語,無見其形、其聲全如五六歲兒。
」可見宋時即如此也。
又明黃岡王同軌《耳談》雲:「高郵李毛保母,為五通所據,屢除治不能。
然所欲無不立緻,家漸殷潤。
一日欲得金首飾,五通曰:『向見姑蘇有為守徐公者,與家姬飲。
姬所戴首飾頗珍異,往可得也。
』數日跛蹇而返,曰:『首飾已得,過堂側西小樓,遇黑臉醜惡胡子擊我一鐵簡,傷左股,驚懼投所竊於井而逋。
為汝幾喪命。
』毛保聞之,欲察五通所懼,因假賣蔔抵蘇。
徐守家果以失首飾為問,曰:『某婢某奴盜乎?』毛保布卦成,便曰:『物在井中』。
其家撈取果得焉。
大詫以為神,婢奴德之尤甚。
延款西小樓,見所供鍾馗像,正五通所談,故紿之曰:『惡神不宜以鎮宅,可移祀廟中,宅安矣。
』其家許之,即攜歸置己堂中,五通避不敢入,遙屬耳於保母曰:『此神正即擊我鐵簡者,汝忘我以竊物得禍,又向所遺無算,而反毒治我,汝禍不遠矣。
』因去不至。
明朝乃奉命廟祀之。
邪不能勝,正如此可見。
邪祟古今俱有,特無正氣治之耳。
今蘇郡得遇湯公撫治,請於朝而毀滅之,豈不快哉!」 硯名手 國初,吳郡有顧德麟號顧道人者,讀書未就,工琢硯。
凡出其手,無論端溪、龍尾之精工鐫鑿者,即村常石,隨意鏤刻,亦必有緻。
自然古雅,名重於世。
德麟死,藝傳於子,子不壽,媳鄒氏襲其業,俗稱顧親娘也。
常與人講論曰:「硯係一石琢成,必圓活而肥潤,方見鐫琢之妙,若呆版瘦硬,乃石之本來面目。
琢磨何為?」其意乃效宣德年鑄造香爐之意也。
其所作,古雅之中兼能華美,名稱更甚,當時實無其匹。
鄒氏無子,螟蛉二人俱得真傳,惜夭其一。
鄒死,僅存一人,名顧公望,號仲呂。
此人實鄒女之侄而冒姓顧者。
公望亦無子,即螟蛉未有相得之人,將來不知何所傳也。
指頭畫 高其佩,號且園,鑲黃旗漢軍。
歷官監司,至少司寇,雍正間又任都統。
善指頭畫,無論大幅尺紙、山水人物、樹木鳥獸,莫不盡善。
其作畫並非止於五指,或拳或掌,隨意揮灑而墨氣淋漓,神緻宛然自成名作。
有師而效之者,皆所不及。
時人以指畫絕少,遂謂且園特創,非也。
昔唐張璪員外,畫山水鬆石,常以手摸絹素而成。
畫者畢宏問璪所援,璪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畢君於是擱筆,手摸作畫,自古有之,但非如高之專以手指得名也。
且園後又有朱淪瀚,號涵齋,亦旗人,官禦史。
其畫校高為細緻,亦當時有名者也。
沒骨畫 蘭陵惲壽平,字正叔,號南田,少時畫山水。
有虞山王翬,字石穀,號烏目山人,亦畫山水。
二人友善,後王藝益進,而南田不能過,遂別攻花卉。
吳中畫花卉者舊有二種:「一曰點厾,一曰勾染。
」點厾者:隨筆點抹以成花葉,甚不經意,自有生趣。
如王武、湯光啟是也;勾染者:先將花葉枝榦用墨細勾,然後渲染濃淡均勻,精密工整,鮮妍奪目。
如淩恒馬扶義是也。
南田所畫不用墨勾,竟渲染以成花葉。
比之勾染而無墨筆之痕,比之點厾則精工細膩,更能用色鮮麗,遂得名高海內,當時稱為古今第一。
昔宋少保李端願有圖一幅,畫芍藥五本,雲是聖善齊國獻而穆大長公主房中物。
其畫皆無筆墨,惟用五彩布成。
徐崇嗣畫《沒骨圖》也。
南田之花卉乃其遺意。
然點厾一家亦無筆墨,不過粗率耳。
南田歿數十年,其族侄孫女二,俱能繼其精妙。
幼者尤佳,名冰,字清於。
適同邑貧士毛宏調。
婦人能畫 吳郡婦人能畫者多,而康熙間有範雪儀、傅德容乃為翹楚。
二人專於人物,範尤在傅上。
傅畫雖工,未免略有作家氣,是以有遜於範。
雍正乾隆間,虞山有馬荃,字江香,乃馬扶義之女。
專工花卉,係勾染一派,與蘭陵惲冰畫法不同,悉為畫家之名流也。
優曇花 優曇世傳為西域名花,中土原無見者。
乾隆丙辰,予遊滇中,於省城見過三株,唯巡撫署中一株最大。
高可二丈許,本大可圍二尺,蒼苔斑駁,枝榦夭矯。
此外,如總督署及雲南郡署二株,俱不及也。
其葉其花仿佛,玉蘭所異者,大小與香色耳。
三四月交,作花茂者,七八月亦花。
花朵大於玉蘭,色白而不潔,花英略帶微綠。
每朵九瓣,初開三瓣,其餘含而不放,甚可觀玩。
次日,又吐三瓣,中心尚含。
第三日九瓣,全舒則花敗,不堪著目矣。
其香遠則清,若采折在手,近鼻聞之,則蜀不可耐,以其濃鬱太甚也。
此花滇中三株,之外亦不多見。
又一日,遊安寧州之碧玉泉,渡螗螂川有曹溪寺,寺有護花樓。
究其所以,乃知樓因護優曇而構。
今樓雖存,而花已不可問矣。
可知即在滇中,亦非易生之物也。
碧玉泉 安寧州在雲南府之西九十裡,又州北十裡有碧玉泉,在螗螂川東岸。
泉之南半裡許皆山,玲瓏峭削、參差層疊、宛然圖畫,可為名勝。
山勢迤北將盡,泉出其麓,清潔香溫,澄徹見底。
《雲南通志》謂:「『石皆深碧如玉』,非也。
此水置之磁碗,明淨無色,而浴人坐於池中,肌膚雖白亦成綠色,故以是名。
至浴去,垢膩悉浮水面漂出。
是以池內潔淨無滓,人若患病,連浴數次,亦可痊愈。
曆來冬末,多至此浴者。
夫溫泉,雖各處有之,而佳者西北推臨潼之白玉,西南則此碧玉,再無第三處可與比並也。
(螗螂川,水中有洲,形類螗螂,故名。
) 八面觀音 八面觀音,乃吳三桂侄孫女,郭壯圖之子婦也。
國朝世祖定鼎後取滇,前明之永曆在焉。
吳三桂等由粵西、四川直入雲南,至省城而永曆已出阿瓦,避去緬甸矣。
三桂重購得之,縊於黔之貴陽。
三桂以功封平西王,駐劄雲南建造府第於城之西隅,第東有池名「翠海」,今俗呼菜海子,即其故址也。
康熙癸醜,三桂抗命僭號,出攻長沙而死,其孫世璠建偽號「洪化」。
戊午,討賊官兵亦由粵西入雲南省城,蔡毓榮以將軍而為雲貴總督。
城破,世璠自縊,所存家屬例應入官,壯圖子婦亦在其列,拘係於督署花園,即壯圖故宅。
造冊俟解,蔡往園中查看,見有美者二:一曰「四面觀音」,其尤者為八面觀音。
八面見蔡,吸煙以獻。
蔡甚愛,遂有心隱匿之,籍去其名而為已妾,他俱解送京師,後事敗露而八面觀音已經懷孕,又不得不為送往,行至中途而殞,蔡由是落職。
滇為蠻地,以觀音為最美。
稱四面者,前後左右無不美也。
此雲八面,甚言美好,非止四面而已也。
予遊
有富人翟連者,見其色而慕之,託馬小鄰人張邱以重資誘之,小惑,微言於氏,為氏叱吒。
小度難理即還,所與而謝絕之。
而翟連之慕未已也。
於是仍託張邱謀,邱因潛入段氏臥內,竊其睡鞋與連氏覺,憤怒以為玷已,立即刎頸而死。
時雍正四年四月十七日也。
地方各官上聞,將翟連張邱等置之於法,而旌氏節烈焉。
端硯 雍正丁未季秋下旬,於皖江使院晤秋厓陳其凝,偶爾講論硯品,因言十年前館於金陵,駐防都統家。
有郡人以一端硯質銀三十金,其硯長七寸許、闊約五寸、高二寸,而有隱隱白文二道,彷彿龍蛇其跡有似薄紗蒙障者,各自邊相向而起,漸騰漸近,觸即退回。
少刻,仍復如是。
每一時辰騰回約有二三次。
畢歲玩視,始終無異。
天將陰雨,若有雲霧紛蒸,誠異物也。
未三載,加息贖去。
今此人已歿,硯不知所在矣。
兩產麒麟 世宗朝雍正十年、十一年兩次產麟,一在山東、一在四川。
山東巡撫嶽濬題:钜野縣新城保李恩家,於十年六月初五日辰時,有牛產麟,細加看視,瑞麟身長一尺八寸、高一尺七寸,麕身、牛尾、頭含肉角、頂帶旋毛、目如水晶、額如白玉,遍身鱗甲悉係青色。
甲縫俱有紫色絨毛,脊背黑毛三節:中直豎、前向前、後向後。
胯腹蹄腕皆有白毫尾長五寸五分,尾尖有黑毫四縷其賀表雲:「欽惟我皇上,道協清寧,功參化育。
體元立政,六府修而三事和,建極敷民,五典惇而九疇敘。
宏繼述於文,謨武烈萬邦其荷生成廣經綸於帝治,王猷四海同躋熙皞恩膏覃被,逮昆蟲草木以均霑;愷澤殷流,統海澨山陬而胥洽。
聖德克孚於天德,春台化宇皆高厚之難名;天心永契於聖心,象緯方輿慶嘉祥之疊至。
華星順軌,丹霄麗雙璧之輝;湛露凝甘繡甸潤千珠之液,九穀登而穎舒九穗三芝;發而秀吐三華。
乃若黃河清於曹單之間,不獨波澄秦隴慶雲,現於洙泗之涘。
豈徒彩煥滇黔。
茲當钜野之鄉,復睹瑞麟之毓。
麕身牛尾,允擅殊姿;一角員蹄,鹹推異品。
臣伏稽書傳,《春秋》服虞注曰:『王者視明禮修則麒麟至。
』又《禮鬥威儀》曰:『王者政訟平則麒麟在郊』。
又《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鳥獸,則麒麟臻。
』是以軒轅之朝,麟遊有紀;成康之世,麟趾有歌。
撫茲神物之誕生,益見瑞符之昭格。
良由我皇上履信思順,懋惟精惟一之修;積厚還淳,施引養引恬之惠。
欽恭光乎四表,如日月之照臨;安阜遍於八紘,比乾坤之愛戴。
況東省壤聯畿輔,沐化尤先,路接康衢,蒙庥最渥表崇至聖,宸衷倍篤於宮牆,懷保群黎,睿慮時勤於蔀屋。
是以知麟之所兆,信而可徵。
五色含章,蔔文明之大啟;四靈冠首,占戩,穀之方成。
臣忝任封疆,欣逢盛美。
自天申命,已知純嘏緝熙;在地成形,更識太和翔洽。
願效升恒之頌,用抒拜舞之誠。
伏祈詔付史臣,宣示中外。
毓於郊藪,千秋摽河嶽之奇。
載在圖書,萬古煥奎婁之象。
臣實切踴躍懽忭之至。
」四川總督黃廷桂題:監亭縣永賢鄉十一年五月初八日申刻,風雨兼至,有鄉民楊上榮耕地,避雨見牛產瑞麟,即往驗看。
瑞麟身高二尺,長二尺五寸。
頭中挺一肉角,兩耳如鹿,孔內皆黃尖白毛;眼形長細,色如水晶;高鼻準,頭紅眼膛黃,凹鼻梁,其鼻準兩傍似如意雲樣;遍身鱗甲。
青霞四射,微暈黃翠,彷彿孔雀翎羽,各甲縫內俱白毛黃尖夾,紫毫數根;三乳、兩脊旁至尾各有肉粒一道如豆大,金黃色;脖項至腹及四腿內亦皆白毛黃尖;尾根長六寸,尾尖有紫毛一綹,旁雜白色黃尖長毛;麕身、馬腿、牛蹄,蹄殼色如玳瑁,周身光彩。
其賀表雲恭惟皇上德協重華,仁涵宇宙。
建中立極,至誠貫徹二儀;景運流長,恩澤潤洪九土。
綱陳紀立而聲教覃敷,禮備樂明而容儀靖肅。
百度奏雍熙之績,萬邦承悅豫之麻。
八紘廣壽域之春,億兆萃盈寧之福。
信孚子育,垂仁愛而順協神靈,默契天心,賡光昌而謳歌帝力。
是以瑞應頻書,冊府遍播難名;嘉徵屢奏,封圻頌揚莫罄。
茲於四川,喜經大有之年,復見毓麟之慶。
紅光繚繞,召專一之精符;文質彬班,顯不群之碩。
頌瑞育四靈之首,祥開千歲之徵。
考諸紀載:『帝王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麒麟見。
』又雲:『王者德,洞淪冥化及群動,則麒麟見。
正惟聖人臨禦啟天下,文明表應,萬國朝宗,太平之大瑞也。
臣恭遇奇徵,倍深忻懌,良由我皇上至仁大孝,無一日不運繼述之精勤;盡敬竭誠,無一事不廑載幬之粹念。
久而彌勵,蹈履弗渝。
上年山左已見瑞麟,今歲四川復生仁獸。
欽聖主之撝謙,史館未蒙宣付;召冥穹之眷德,大瑞慶衍彌臻。
川省綿邈蜀疆,雖巨箐深峒,靡不仰邀聖澤,蠶叢界聯滇楚,即蠻鄉窮穀,無不頫首抒誠。
所以麟之應見,特著怙冒之凝禧;瑞以表仁,會享舒長之化日。
惟丕揚至,治周六合而同春;斯道洽天,經絜五行而順序。
頌升恒者眉壽萬年,慶太平者曆符億載。
矣臣不勝踴躍歡忭之至。
俟雲山水 蘇屬之畫山水者,康熙間有王翬,字石谷。
專摹大癡,名重海內,但其作皆匹實一種,亦不甚仿別家筆法。
相繼而起則有黃鼎,字遵古,與石穀仿佛,不甚有異,此皆虞山人也。
郡中前有高簡,字澹遊。
筆緻高古,而皴法亦止於一種,所作多寫意。
予遠族伯父名白,字天藻,號俟雲主人,少從高簡遊。
而出筆清潤秀拔,所畫蒼古工細無不臨摹盡妙,而少枯澀生硬一路,人皆以不老蒼疵之籲,此何足以為俟雲病乎?其所以見取於識者正在於此,豈可以為疵也?惜一生不遇,窮困而歿。
子二,生孫不育,以至無後。
其筆墨雖有及門殷文見、王賡南、陸漢偉之流,俱未得其真傳。
今名家絕少,俟雲遺筆頗為時重。
予幼時,為予作《考亭公四時讀書樂》詩意四幅見授,其高二尺餘,闊則過半,或清潤、或秀麗、或空靈、或蒼古,至今藏之。
毀禁邪神 吳俗有五通神,相傳為明太祖定鼎後,夢中求封者甚眾,由是令各處鄉裡立小廟。
每祀五人,以仿軍中隊伍之意,故俗稱為:「五聖」。
吳中之上方山建有大廟,塑神像正中一婦,名太母。
謂生五神者也。
左列五男,即為「五通」。
右列五女,為五夫人,謂「五通之妻」。
最下傍側有白老者,名馬阿公,謂其仆也。
能降禍於人,有病或事故即問巫者,無非雲:觸犯某相公;或雲某相公要某女某婦服侍,須用某某物件、某等筵席到廟祈禱,畫船簫鼓闐塞於石湖,焚香禮拜絡繹於西郊。
一日之費不下數百金,雖係奸邪小人鼓惑,然時或有驗如有愚邪小人向神稱貸者,至廟禱祝,取神前,紙鏹而歸。
後或負販、或賭博等類,即有利益,每歲必上息若幹。
幾年還以若幹倍,但無完日。
稍或不然,則財利斷絕,而且人口俱消滅矣。
或有少艾為某相公所悅,其女於神來之時如醉如迷,已嫁者夫婦不得回衾枕,在室者父母不得至床前。
並或現手足之類,以示靈異。
有禱而愈者,有百計。
供獻而仍死者,是以吳中娶婦之家必先禮五神,豐潔其儀,倩男巫宣祝疏意,樂人度曲吹彈,盈晝徹夜,謂之「待茶筵」,然後迎娶。
又有花髻送與新婦,戴以入門,髻上為紙人一百有八,取天罡地煞以鎮壓邪神之意,因常有新婦入門之際猝然暴卒,故也。
自是花燭之夕,新郎則下拜,新婦袖手一福已耳。
邑有諸生,範姓。
其妻亦為神悅而歿,憤控當事。
睢陽湯公斌巡撫江南,奏於朝康熙二十四年,乙醜歲十月毀之。
將上方山神像投於石湖,並行文各省,鹹即投之水火,此患遂絕。
然今吳俗凡娶婦者猶踵待茶筵、戴花髻之陋習,愚矣。
更見常州府署左有五通神廟,毀滅時添塑二像為七,偽稱他神,得免焚毀,至今猶存。
夫為邪求利,蚩蚩之輩尚且不可,況五馬之榮、黃堂之貴,逆令私奉,妄希邀利,不更可(恥乎)?予考此祟明祖令民間廟祀或有之,非因廟祀而始有也。
宋洪鄱陽《夷堅志》載《獨腳五通》雲:「吳十郎者,新安人,淳熙初,避荒挈家渡江居於舒州宿鬆縣。
初以織屨,漸至賣油,數歲資業巨萬,莫不緻疑。
會豪室遭寇劫,共指為盜,執送官,困於考掠,具以實告,雲:『頃者,夢一腳神來言,吾將發跡於此,汝能謹事我,凡錢物百需,皆可如意。
明日訪屋側,得一毀廟,問鄰人曰:『舊有獨腳五郎廟,今亡矣。
』默感昨夢之異,隨力繕葺,復夢其來曰:荷爾至誠,即當有以奉報。
淩晨起,見錢充塞,逐日以多。
遂營建華屋。
方徙居之夕,堂中得錢龍兩條,滿腹皆金銀。
自後廣置田土,今將十年,未嘗敢為大盜也。
』邑宰驗其非妄,即釋之。
吳創神祠於家,值時節及月朔日,必盛具奠祭,殺雙羊、雙豬、雙犬,並毛血糞穢,悉陳列於前,以三更行禮,不設燭。
率家人拜禱訖,不問男女、長幼皆裸身暗坐,錯襍無別,逾時而退常。
夕不閉門,恐神人往來。
妨礙婦女率有感接,或產鬼胎。
慶元元年,長子娶官族女,不肯隨眾為邪祭,時不預,旋抱病與翁姑,相繼亡。
所積之錢飛走四出,吳氏告啟謝罪乃止。
」又載:「南康建昌縣雲居山大禪刹,所祀五通甚靈異,名『安樂神』。
居於塔上,嘗出與監僧語,無見其形、其聲全如五六歲兒。
」可見宋時即如此也。
又明黃岡王同軌《耳談》雲:「高郵李毛保母,為五通所據,屢除治不能。
然所欲無不立緻,家漸殷潤。
一日欲得金首飾,五通曰:『向見姑蘇有為守徐公者,與家姬飲。
姬所戴首飾頗珍異,往可得也。
』數日跛蹇而返,曰:『首飾已得,過堂側西小樓,遇黑臉醜惡胡子擊我一鐵簡,傷左股,驚懼投所竊於井而逋。
為汝幾喪命。
』毛保聞之,欲察五通所懼,因假賣蔔抵蘇。
徐守家果以失首飾為問,曰:『某婢某奴盜乎?』毛保布卦成,便曰:『物在井中』。
其家撈取果得焉。
大詫以為神,婢奴德之尤甚。
延款西小樓,見所供鍾馗像,正五通所談,故紿之曰:『惡神不宜以鎮宅,可移祀廟中,宅安矣。
』其家許之,即攜歸置己堂中,五通避不敢入,遙屬耳於保母曰:『此神正即擊我鐵簡者,汝忘我以竊物得禍,又向所遺無算,而反毒治我,汝禍不遠矣。
』因去不至。
明朝乃奉命廟祀之。
邪不能勝,正如此可見。
邪祟古今俱有,特無正氣治之耳。
今蘇郡得遇湯公撫治,請於朝而毀滅之,豈不快哉!」 硯名手 國初,吳郡有顧德麟號顧道人者,讀書未就,工琢硯。
凡出其手,無論端溪、龍尾之精工鐫鑿者,即村常石,隨意鏤刻,亦必有緻。
自然古雅,名重於世。
德麟死,藝傳於子,子不壽,媳鄒氏襲其業,俗稱顧親娘也。
常與人講論曰:「硯係一石琢成,必圓活而肥潤,方見鐫琢之妙,若呆版瘦硬,乃石之本來面目。
琢磨何為?」其意乃效宣德年鑄造香爐之意也。
其所作,古雅之中兼能華美,名稱更甚,當時實無其匹。
鄒氏無子,螟蛉二人俱得真傳,惜夭其一。
鄒死,僅存一人,名顧公望,號仲呂。
此人實鄒女之侄而冒姓顧者。
公望亦無子,即螟蛉未有相得之人,將來不知何所傳也。
指頭畫 高其佩,號且園,鑲黃旗漢軍。
歷官監司,至少司寇,雍正間又任都統。
善指頭畫,無論大幅尺紙、山水人物、樹木鳥獸,莫不盡善。
其作畫並非止於五指,或拳或掌,隨意揮灑而墨氣淋漓,神緻宛然自成名作。
有師而效之者,皆所不及。
時人以指畫絕少,遂謂且園特創,非也。
昔唐張璪員外,畫山水鬆石,常以手摸絹素而成。
畫者畢宏問璪所援,璪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畢君於是擱筆,手摸作畫,自古有之,但非如高之專以手指得名也。
且園後又有朱淪瀚,號涵齋,亦旗人,官禦史。
其畫校高為細緻,亦當時有名者也。
沒骨畫 蘭陵惲壽平,字正叔,號南田,少時畫山水。
有虞山王翬,字石穀,號烏目山人,亦畫山水。
二人友善,後王藝益進,而南田不能過,遂別攻花卉。
吳中畫花卉者舊有二種:「一曰點厾,一曰勾染。
」點厾者:隨筆點抹以成花葉,甚不經意,自有生趣。
如王武、湯光啟是也;勾染者:先將花葉枝榦用墨細勾,然後渲染濃淡均勻,精密工整,鮮妍奪目。
如淩恒馬扶義是也。
南田所畫不用墨勾,竟渲染以成花葉。
比之勾染而無墨筆之痕,比之點厾則精工細膩,更能用色鮮麗,遂得名高海內,當時稱為古今第一。
昔宋少保李端願有圖一幅,畫芍藥五本,雲是聖善齊國獻而穆大長公主房中物。
其畫皆無筆墨,惟用五彩布成。
徐崇嗣畫《沒骨圖》也。
南田之花卉乃其遺意。
然點厾一家亦無筆墨,不過粗率耳。
南田歿數十年,其族侄孫女二,俱能繼其精妙。
幼者尤佳,名冰,字清於。
適同邑貧士毛宏調。
婦人能畫 吳郡婦人能畫者多,而康熙間有範雪儀、傅德容乃為翹楚。
二人專於人物,範尤在傅上。
傅畫雖工,未免略有作家氣,是以有遜於範。
雍正乾隆間,虞山有馬荃,字江香,乃馬扶義之女。
專工花卉,係勾染一派,與蘭陵惲冰畫法不同,悉為畫家之名流也。
優曇花 優曇世傳為西域名花,中土原無見者。
乾隆丙辰,予遊滇中,於省城見過三株,唯巡撫署中一株最大。
高可二丈許,本大可圍二尺,蒼苔斑駁,枝榦夭矯。
此外,如總督署及雲南郡署二株,俱不及也。
其葉其花仿佛,玉蘭所異者,大小與香色耳。
三四月交,作花茂者,七八月亦花。
花朵大於玉蘭,色白而不潔,花英略帶微綠。
每朵九瓣,初開三瓣,其餘含而不放,甚可觀玩。
次日,又吐三瓣,中心尚含。
第三日九瓣,全舒則花敗,不堪著目矣。
其香遠則清,若采折在手,近鼻聞之,則蜀不可耐,以其濃鬱太甚也。
此花滇中三株,之外亦不多見。
又一日,遊安寧州之碧玉泉,渡螗螂川有曹溪寺,寺有護花樓。
究其所以,乃知樓因護優曇而構。
今樓雖存,而花已不可問矣。
可知即在滇中,亦非易生之物也。
碧玉泉 安寧州在雲南府之西九十裡,又州北十裡有碧玉泉,在螗螂川東岸。
泉之南半裡許皆山,玲瓏峭削、參差層疊、宛然圖畫,可為名勝。
山勢迤北將盡,泉出其麓,清潔香溫,澄徹見底。
《雲南通志》謂:「『石皆深碧如玉』,非也。
此水置之磁碗,明淨無色,而浴人坐於池中,肌膚雖白亦成綠色,故以是名。
至浴去,垢膩悉浮水面漂出。
是以池內潔淨無滓,人若患病,連浴數次,亦可痊愈。
曆來冬末,多至此浴者。
夫溫泉,雖各處有之,而佳者西北推臨潼之白玉,西南則此碧玉,再無第三處可與比並也。
(螗螂川,水中有洲,形類螗螂,故名。
) 八面觀音 八面觀音,乃吳三桂侄孫女,郭壯圖之子婦也。
國朝世祖定鼎後取滇,前明之永曆在焉。
吳三桂等由粵西、四川直入雲南,至省城而永曆已出阿瓦,避去緬甸矣。
三桂重購得之,縊於黔之貴陽。
三桂以功封平西王,駐劄雲南建造府第於城之西隅,第東有池名「翠海」,今俗呼菜海子,即其故址也。
康熙癸醜,三桂抗命僭號,出攻長沙而死,其孫世璠建偽號「洪化」。
戊午,討賊官兵亦由粵西入雲南省城,蔡毓榮以將軍而為雲貴總督。
城破,世璠自縊,所存家屬例應入官,壯圖子婦亦在其列,拘係於督署花園,即壯圖故宅。
造冊俟解,蔡往園中查看,見有美者二:一曰「四面觀音」,其尤者為八面觀音。
八面見蔡,吸煙以獻。
蔡甚愛,遂有心隱匿之,籍去其名而為已妾,他俱解送京師,後事敗露而八面觀音已經懷孕,又不得不為送往,行至中途而殞,蔡由是落職。
滇為蠻地,以觀音為最美。
稱四面者,前後左右無不美也。
此雲八面,甚言美好,非止四面而已也。
予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