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義曰:“疾者,相思之疾也。
”元曲中語乃與經疏暗合,當然雅訓,何止非俗。
王夢樓有五雲,曰素雲、寶雲、輕雲、綠雲、鮮雲,年皆十三四,垂髫弓足,善歌舞。
越數年,輕、綠、鮮三雲各遣嫁,自攜素、寶二雲至鄂,以贈靈嚴畢公。
谛審,則美男耳。
為返初服,署為小史,絕警慧解人意。
閩縣王可莊,文勤之孫,丁醜狀元。
造科名之極峰,兼勳舊之嫡裔。
傳聞玉音褒美,指顧“大用可期”。
會館課,賦題《輔人無苟》,中有一聯雲:“危不持,颠不扶,焉用彼相。
進以禮,退以義,我思古人。
”觸閱卷者之忌,以竟體工麗,得置一等末。
王固知名士,下月課題,名士如畫餅賦,則為王而發也。
未幾,外放蘇州遺缺知府,終鎮江府知府,論者以未竟其用惜之。
織業盛于蘇、杭,皆有機神廟。
蘇州祀張平子,廟在祥符寺巷。
杭州祀褚登善,廟在張禦史巷。
相傳登善子某遷居錢塘,始教民織染,後遂奉為機神,并其父祀之。
今猶有褚姓者為奉祀生,即居廟側。
阮文達撰《褚公廟碑記》,詳載此事,當必有本。
惟蘇州祀張平子不知其由。
史稱平子善機巧,嘗作渾天儀、候風地動儀等。
崔瑗為撰碑文,稱其制作侔造化。
又雲,運情機物,有生不能參其智。
意者,機杼之制當時或有所發明。
而載籍弗詳,未可知耳。
按:唐時以七月七日祭機杼,奉織女為機神,則尤名誼允葉,所謂禮亦宜之也。
長洲沈文悫少時家貧,無僮仆,每晨必攜一筐自向市中購物,售者索值若幹,悉照付,無稍争執。
久之,市人知其寬厚,亦無複敢欺者。
吳縣某巨公未達時,每晨沽米于市,辄脫破帽如盂仰而盛之,捧持以歸。
衣敝而貌臞,離離如病鶴也。
未幾,廷對首選,官至大學士。
晉秩師傅,其貴盛視文悫有加。
乃至世易滄桑,猶安富尊榮如故。
阊門父老,多有能言其轶事者。
凡此皆士林佳話,獨惜名德碩學,未免文悫專美于前耳。
某太守加道銜,有贻書稱觀察者。
一小史粗谙文義,見之憤然曰:“彼藐吾官已甚。
觀察者,捕役之别名也。
”衆皆不解,則檢《水浒傳》“緝捕使臣何觀察”雲雲為證,衆亦不能非之。
蓋元、明之際固确有此稱也。
按:世俗稱謂,一經研究,舛戾良多。
如中丞為唐女官之名,宗伯非禮部尚書,司空非工部尚書,沿用皆為未合。
至大帥尤賊渠之稱,而可屬之疆圻長吏乎。
又小姐二字,古者以稱宮人侍姬,《玉堂逢辰錄》:“有宮人韓小姐。
”下至于樂妓,今時為宦女之美稱,失之甚矣。
鹹豐朝,變起金田,東南鼎沸,練兵籌饷,日不暇給,疆臣節帥,握吐求賢,缙紳先生鹹出而相助為理。
向所謂仰望林泉者,亦複手版腳靴,随班聽鼓。
大約為鄉闾計者十之二三,為身家計者十之七八,或作《字字雙》曲嘲之曰: 花翎紅頂氣虛嚣,闊老。
打恭作揖認同僚,司道。
厘金軍務一包糟,胡鬧。
果然有事怎開交,完了。
劉蔥石屬校《荊钗記》,見一字絕新,左從骨,右從上皮下川,在第二十九出,錢孫交哄曲文中葉韻處。
此字各字書所無,雲齋博洽,必有所本。
宋代神弩弓,亦曰克敵弓。
立于地而踏其機,可三百步外貫鐵甲。
元滅宋,得其式,曾用以取勝,至明乃失傳。
《永樂大典》載其圖說。
又紀文達筆記,載前明萬曆時,浙江戴某有巧思,好與西洋人争勝,嘗造一鳥铳,形若琵琶,凡火藥鉛丸皆貯于铳脊,以機輪開閉。
其機有二,相銜如牝牡,扳一機,則火藥鉛丸自落筒中;第二機随之并動,石激火出而铳發矣,計二十八發,火藥鉛丸乃盡。
據此,則制造槍炮之法,吾中國舊亦有之,特道德之蓄念,仁厚之善俗深入人心,由來已久,或尼以好生惡殺、因果報施之說,遂不複精研擴充之,尤不肯傳之子孫。
其人往,其半生精力所寄,乃與之俱往,為可惜耳。
戴某曾官欽天監,以忤南懷仁坐徙。
青浦王述庵侍郎少時家綦貧,體貌不逾中人,瘦削而修長,玉樓峻聳。
鄉人無親疏,以寒乞相目之,遭白眼者數矣。
未幾,捷南宮,入詞林,谒假錦旋,則曰:“王公鶴形,故應貴也。
”二十年前舊闆橋,薄俗炎涼,又奚責焉。
其後薦曆清華,益複斂抑。
某年,省親珂裡,肩輿過外館驿,适值某典史到任,輿衛俨然,钲锳锽而蓋飛揚也。
亟命停輿讓道,而驺從或呼之出,重谯呵之。
公于是局蹐路隅,而珊珠孔翠與青金練雀相照映也。
典史駭絕,亟降輿,蒲伏泥途,俟公登輿去遠,而後敢起。
吾謂典史或過矣,典史雖末秩,地方命官也,述庵誠巨公,在籍薦紳也,停輿讓道,即謂禮亦宜之,可也,為典史者當坦然乘輿行,抵署,亟懲責此冒昧之從者,以謝王公,庶不失卑亢之宜焉。
述庵通人,為裡闬計,得如是風力之典史,方契賞之不暇,而顧有意督過之乎?吾知述庵必不然矣。
有緻書何秋辇者,誤書“辇”為“輩”;書中用“研究”字,又誤“究”為“宄”。
秋辇友人某君,戲撰聯語雲:“辇輩同車,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各蓋,九九還将八八除。
”又某君為之改定雲:“辇輩同車,人盡知非矣;究宄各蓋,君其忘八乎。
”改聯尤隽妙,然而虐矣。
癸卯日俄之戰,戰地屬中國領土,而中國乃以中立國自居,誠千古五洲未有之奇局也。
明年,有俄國兵艦三艘,一名阿斯歌,一名奧斯科,一名滿州,為日本春日艦所迫,駛入吳淞口。
當道嚴守中立,盡收其器械軍火及艦中行駛緊要機器,存制造局,而任保護其艦隊。
是時南洋大臣為周玉山,蘇松太道為蔡和甫,洋務律法官為羅誠伯。
一日,洋務局得俄領事公牍,謂“該艦兵士等離家日久,歸國尚未有期,比以陰陽失調,多生疾病,非醫藥所能奏功。
敝國向章,凡海軍士卒,每月準其上岸遊戲運動數次,所以便衛生,示體恤也。
夙仰貴國尚武恤兵,凡可以加惠赤籍者,無微不至。
王道不外人情,區區法外之意,用敢為兵請命。
查《萬國國際公法》,彼國一切人等,居留此國,營業之暇,出入行院,例所弗禁。
從前貴國廣東省濱海地方聞有一種土妓,名曰蜑戶,頗能熟習外情,外國商民孑身旅寄者,常有與之往還。
現在上海地方,有無前項蜑妓,能否設法暫時招集,以應急需。
貴國昔在姬周時代,晏嬰相齊,設女闾七百,以招徕遠人。
今推而仿之,至于交通中外,僅範圍加闊耳,于政體無傷也。
敝領事為優待軍人、慎重衛生起見,事雖瑣屑,情實迫切,為此商請貴洋務局,查照辦理。
實為公便,立候惠覆施行。
”牍文到局,法律官已下鹹駭笑。
繼思之,亦屬實情。
不得已,商同滬道,具禀南洋大臣,并抄錄原牍黏附。
未幾,奉準南洋批饬,遵于東清碼頭以南,覓隙地一區,圈拓廣場,為該兵士練習之所。
并搭蓋蘆栅,俾資憩息,惟不許越界他往,以免日人啧有煩言。
建設甫畢,一時蜑妓寓滬者,聞風麕集,不待洋務局之羅緻也。
彼于思棄甲者流,不得為跋浪之鲸,差幸為得水之魚,凡為留髡而來者莫不纏頭而去,絕無嗔莺叱燕,搗麝拗蓮之舉,殆勢绌情見使然耶。
是誠海邦師律之異聞,而亦震旦外交之趣史矣。
某名士遊寓日本有年,近甫歸國。
據雲,曩在彼都,曾見秦火已前古本《孟子》,與今世所傳七篇之本多有不同。
因舉其首章雲:“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裡而來,仁義之說
”元曲中語乃與經疏暗合,當然雅訓,何止非俗。
王夢樓有五雲,曰素雲、寶雲、輕雲、綠雲、鮮雲,年皆十三四,垂髫弓足,善歌舞。
越數年,輕、綠、鮮三雲各遣嫁,自攜素、寶二雲至鄂,以贈靈嚴畢公。
谛審,則美男耳。
為返初服,署為小史,絕警慧解人意。
閩縣王可莊,文勤之孫,丁醜狀元。
造科名之極峰,兼勳舊之嫡裔。
傳聞玉音褒美,指顧“大用可期”。
會館課,賦題《輔人無苟》,中有一聯雲:“危不持,颠不扶,焉用彼相。
進以禮,退以義,我思古人。
”觸閱卷者之忌,以竟體工麗,得置一等末。
王固知名士,下月課題,名士如畫餅賦,則為王而發也。
未幾,外放蘇州遺缺知府,終鎮江府知府,論者以未竟其用惜之。
織業盛于蘇、杭,皆有機神廟。
蘇州祀張平子,廟在祥符寺巷。
杭州祀褚登善,廟在張禦史巷。
相傳登善子某遷居錢塘,始教民織染,後遂奉為機神,并其父祀之。
今猶有褚姓者為奉祀生,即居廟側。
阮文達撰《褚公廟碑記》,詳載此事,當必有本。
惟蘇州祀張平子不知其由。
史稱平子善機巧,嘗作渾天儀、候風地動儀等。
崔瑗為撰碑文,稱其制作侔造化。
又雲,運情機物,有生不能參其智。
意者,機杼之制當時或有所發明。
而載籍弗詳,未可知耳。
按:唐時以七月七日祭機杼,奉織女為機神,則尤名誼允葉,所謂禮亦宜之也。
長洲沈文悫少時家貧,無僮仆,每晨必攜一筐自向市中購物,售者索值若幹,悉照付,無稍争執。
久之,市人知其寬厚,亦無複敢欺者。
吳縣某巨公未達時,每晨沽米于市,辄脫破帽如盂仰而盛之,捧持以歸。
衣敝而貌臞,離離如病鶴也。
未幾,廷對首選,官至大學士。
晉秩師傅,其貴盛視文悫有加。
乃至世易滄桑,猶安富尊榮如故。
阊門父老,多有能言其轶事者。
凡此皆士林佳話,獨惜名德碩學,未免文悫專美于前耳。
某太守加道銜,有贻書稱觀察者。
一小史粗谙文義,見之憤然曰:“彼藐吾官已甚。
觀察者,捕役之别名也。
”衆皆不解,則檢《水浒傳》“緝捕使臣何觀察”雲雲為證,衆亦不能非之。
蓋元、明之際固确有此稱也。
按:世俗稱謂,一經研究,舛戾良多。
如中丞為唐女官之名,宗伯非禮部尚書,司空非工部尚書,沿用皆為未合。
至大帥尤賊渠之稱,而可屬之疆圻長吏乎。
又小姐二字,古者以稱宮人侍姬,《玉堂逢辰錄》:“有宮人韓小姐。
”下至于樂妓,今時為宦女之美稱,失之甚矣。
鹹豐朝,變起金田,東南鼎沸,練兵籌饷,日不暇給,疆臣節帥,握吐求賢,缙紳先生鹹出而相助為理。
向所謂仰望林泉者,亦複手版腳靴,随班聽鼓。
大約為鄉闾計者十之二三,為身家計者十之七八,或作《字字雙》曲嘲之曰: 花翎紅頂氣虛嚣,闊老。
打恭作揖認同僚,司道。
厘金軍務一包糟,胡鬧。
果然有事怎開交,完了。
劉蔥石屬校《荊钗記》,見一字絕新,左從骨,右從上皮下川,在第二十九出,錢孫交哄曲文中葉韻處。
此字各字書所無,雲齋博洽,必有所本。
宋代神弩弓,亦曰克敵弓。
立于地而踏其機,可三百步外貫鐵甲。
元滅宋,得其式,曾用以取勝,至明乃失傳。
《永樂大典》載其圖說。
又紀文達筆記,載前明萬曆時,浙江戴某有巧思,好與西洋人争勝,嘗造一鳥铳,形若琵琶,凡火藥鉛丸皆貯于铳脊,以機輪開閉。
其機有二,相銜如牝牡,扳一機,則火藥鉛丸自落筒中;第二機随之并動,石激火出而铳發矣,計二十八發,火藥鉛丸乃盡。
據此,則制造槍炮之法,吾中國舊亦有之,特道德之蓄念,仁厚之善俗深入人心,由來已久,或尼以好生惡殺、因果報施之說,遂不複精研擴充之,尤不肯傳之子孫。
其人往,其半生精力所寄,乃與之俱往,為可惜耳。
戴某曾官欽天監,以忤南懷仁坐徙。
青浦王述庵侍郎少時家綦貧,體貌不逾中人,瘦削而修長,玉樓峻聳。
鄉人無親疏,以寒乞相目之,遭白眼者數矣。
未幾,捷南宮,入詞林,谒假錦旋,則曰:“王公鶴形,故應貴也。
”二十年前舊闆橋,薄俗炎涼,又奚責焉。
其後薦曆清華,益複斂抑。
某年,省親珂裡,肩輿過外館驿,适值某典史到任,輿衛俨然,钲锳锽而蓋飛揚也。
亟命停輿讓道,而驺從或呼之出,重谯呵之。
公于是局蹐路隅,而珊珠孔翠與青金練雀相照映也。
典史駭絕,亟降輿,蒲伏泥途,俟公登輿去遠,而後敢起。
吾謂典史或過矣,典史雖末秩,地方命官也,述庵誠巨公,在籍薦紳也,停輿讓道,即謂禮亦宜之,可也,為典史者當坦然乘輿行,抵署,亟懲責此冒昧之從者,以謝王公,庶不失卑亢之宜焉。
述庵通人,為裡闬計,得如是風力之典史,方契賞之不暇,而顧有意督過之乎?吾知述庵必不然矣。
有緻書何秋辇者,誤書“辇”為“輩”;書中用“研究”字,又誤“究”為“宄”。
秋辇友人某君,戲撰聯語雲:“辇輩同車,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各蓋,九九還将八八除。
”又某君為之改定雲:“辇輩同車,人盡知非矣;究宄各蓋,君其忘八乎。
”改聯尤隽妙,然而虐矣。
癸卯日俄之戰,戰地屬中國領土,而中國乃以中立國自居,誠千古五洲未有之奇局也。
明年,有俄國兵艦三艘,一名阿斯歌,一名奧斯科,一名滿州,為日本春日艦所迫,駛入吳淞口。
當道嚴守中立,盡收其器械軍火及艦中行駛緊要機器,存制造局,而任保護其艦隊。
是時南洋大臣為周玉山,蘇松太道為蔡和甫,洋務律法官為羅誠伯。
一日,洋務局得俄領事公牍,謂“該艦兵士等離家日久,歸國尚未有期,比以陰陽失調,多生疾病,非醫藥所能奏功。
敝國向章,凡海軍士卒,每月準其上岸遊戲運動數次,所以便衛生,示體恤也。
夙仰貴國尚武恤兵,凡可以加惠赤籍者,無微不至。
王道不外人情,區區法外之意,用敢為兵請命。
查《萬國國際公法》,彼國一切人等,居留此國,營業之暇,出入行院,例所弗禁。
從前貴國廣東省濱海地方聞有一種土妓,名曰蜑戶,頗能熟習外情,外國商民孑身旅寄者,常有與之往還。
現在上海地方,有無前項蜑妓,能否設法暫時招集,以應急需。
貴國昔在姬周時代,晏嬰相齊,設女闾七百,以招徕遠人。
今推而仿之,至于交通中外,僅範圍加闊耳,于政體無傷也。
敝領事為優待軍人、慎重衛生起見,事雖瑣屑,情實迫切,為此商請貴洋務局,查照辦理。
實為公便,立候惠覆施行。
”牍文到局,法律官已下鹹駭笑。
繼思之,亦屬實情。
不得已,商同滬道,具禀南洋大臣,并抄錄原牍黏附。
未幾,奉準南洋批饬,遵于東清碼頭以南,覓隙地一區,圈拓廣場,為該兵士練習之所。
并搭蓋蘆栅,俾資憩息,惟不許越界他往,以免日人啧有煩言。
建設甫畢,一時蜑妓寓滬者,聞風麕集,不待洋務局之羅緻也。
彼于思棄甲者流,不得為跋浪之鲸,差幸為得水之魚,凡為留髡而來者莫不纏頭而去,絕無嗔莺叱燕,搗麝拗蓮之舉,殆勢绌情見使然耶。
是誠海邦師律之異聞,而亦震旦外交之趣史矣。
某名士遊寓日本有年,近甫歸國。
據雲,曩在彼都,曾見秦火已前古本《孟子》,與今世所傳七篇之本多有不同。
因舉其首章雲:“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裡而來,仁義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