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酆堵身陷迷陣
關燈
小
中
大
我忽然起了疑心,心想這家夥是不是扯謊在騙我?他一心要深入古北京去尋找哪吒陵墓,所以故意說出這一番話吓唬我們,讓我們跟他走,這個可能也是存在的。
可我看貝不住神情肅然,一時又拿不準主意了。
我轉念一想,反正在這裡呆着也是等死,不如闖出去搏一搏,便閉嘴不去質疑。
于是我們兩個從山頂爬下來,把其他兩個人叫醒。
貝不住把他的理論又說了一遍,大營子肌大無腦,說什麼就聽什麼,甄缳狐疑地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我。
我悄悄點了下頭,她這才開口同意。
我們四個打起精神,打點行裝——其實也沒什麼好打點的,行裝都丢的差不多了——我們拆着幾根松脂圓厚的松枝,點着了,盡量節省光源。
我們打着火把,慢慢沿着山邊時斷時續的小路前行。
這條路應該是古人修的,兩側還有已鏽斷了的半截扶欄,當作路标倒是合适。
沿途不斷有各種屍骨,或躺或卧,看起來真是觸目驚心。
走着走着,很快我們就置身于如裹屍布般慘敗的霧霭之中,隻有帶着刺鼻松油味道的火光,能稍微帶給我們一些安全感。
我拼命睜大了眼睛,提醒自己不要被突然出現骸骨撞到。
這裡屍骨數量愈加密集,男女老少都有,全都簇擁在一起,擠的不得了。
他們空洞的眼窩朝着前方,即使在這麼多年以後,我仍舊可以感受到他們臨死前的茫然與郁憤。
大營子隻顧着四下張望,忽然“哎呀”慘叫一聲,跟一具屍骨正正撞了個正着。
那屍骨朝前倒去,嘩啦啦一下子撞到了幾十具屍骨,連綿着倒出二十多米。
大營子吓了一跳,以為自己闖了大禍,卻看到在隊伍盡頭,有個古怪的小東西。
我連忙把他扶起來問怎麼了,大營子驚慌地說前頭有東西!我舉起火把一看,前頭原來是個一人多高的神龛,一具佝偻的骸骨探身進去,手執平頭小鏟,面前一個滿月鐵盤,鐵盤旁還有好多瓶子,瓶中盛着可疑的粉末——貝不住說這是負責勘測天象地勢的堪輿師。
我說從他這裡能看出迷陣的地勢麼?貝不住惋惜地聳聳肩,說這不過是古人的迷信罷了:這種堪輿手段也一樣,叫做面蔔,他們會先給鐵盤加熱,然後用調制好的面漿澆上去,再灑上各種秘藥,用平鏟調出各種形狀,以此判斷吉兇,和觀察龜殼燒裂的紋路或者飛鳥的内髒形狀來占蔔的手法并無二緻,從前探索頻道專門做過一期節目。
“就算我們想占蔔,也沒有面漿。
”貝不住說。
在神龛的旁邊,還有個比它更大的屋棚,裡面擺放着許多紙質卷帙。
這次不用貝不住解釋,我也知道這是文淵閣——古代存放資料文獻的地方。
不過這裡的卷帙都不厚,大多是薄薄的一冊,封面有些是古裝女子男子,有些卻分辨不出是什麼東西。
我随手拿起一卷,翻開來看,以我的古文水平,根本看不成篇,隻是匆匆掃過幾眼,不知所雲。
“快走吧,火把可不能在這裡浪費。
”甄缳催促道。
我放下卷帙,離開屋棚,在如林的死者之間穿行了好久。
這裡不愧被稱為西直酆堵,道路四通八達,忽上忽下,讓人眼花缭亂,很快就喪失了方向感。
前頭帶路的貝不住,也隻是憑着直覺朝屍骨堆積多的地方走罷了。
甄缳在隊伍裡又輕輕唱起了那一首北京歡迎你,聲音空靈清澈,在這酆堵之中聽起來格外有感覺。
遠遠地,看到一座模糊的建築。
這建築是平頂的,入口陰森,進入以後是一段下伸的寬闊台階,屍骨們排着隊沉默地站在那,仿佛在等待回歸九泉下的平靜。
貝不住站在門口良久,最終下了決心,一揮手,讓我們跟着他進去。
一下了台階,我們發現這裡似曾相識,和我們穿行的那個洞窟祭壇差不多。
但這裡比那個祭壇要寬闊多了,欄杆擺成九宮八卦之象,到處都是上下的台階,光是曲折通道的入口就有十幾處,那帶着一雙閘刀的斷頭台也觸目皆是。
整個場子裡沒有燈光,看起來如墳墓一般死氣沉沉。
看來這個酆堵迷陣的核心迷宮,正是在這裡。
“快看,這裡好像有路标哎。
”大營子忽然嚷道。
我們湊過去,看到從天花闆上垂下一片烤藍鐵片,上面鏽迹斑斑模糊不堪,火把靠近之後,勉強能分辨出幾個箭頭,指向不同的方向。
每一個箭頭後面,都綴着一個古阿拉伯數字。
這個我倒是認識,在語文課上還給學生們講過。
牌子上的數字一共有三個,分别是2、4、13。
這三個數字,顯然是指向了三條路。
但該怎麼走呢?貝不住也給
可我看貝不住神情肅然,一時又拿不準主意了。
我轉念一想,反正在這裡呆着也是等死,不如闖出去搏一搏,便閉嘴不去質疑。
于是我們兩個從山頂爬下來,把其他兩個人叫醒。
貝不住把他的理論又說了一遍,大營子肌大無腦,說什麼就聽什麼,甄缳狐疑地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我。
我悄悄點了下頭,她這才開口同意。
我們四個打起精神,打點行裝——其實也沒什麼好打點的,行裝都丢的差不多了——我們拆着幾根松脂圓厚的松枝,點着了,盡量節省光源。
我們打着火把,慢慢沿着山邊時斷時續的小路前行。
這條路應該是古人修的,兩側還有已鏽斷了的半截扶欄,當作路标倒是合适。
沿途不斷有各種屍骨,或躺或卧,看起來真是觸目驚心。
走着走着,很快我們就置身于如裹屍布般慘敗的霧霭之中,隻有帶着刺鼻松油味道的火光,能稍微帶給我們一些安全感。
我拼命睜大了眼睛,提醒自己不要被突然出現骸骨撞到。
這裡屍骨數量愈加密集,男女老少都有,全都簇擁在一起,擠的不得了。
他們空洞的眼窩朝着前方,即使在這麼多年以後,我仍舊可以感受到他們臨死前的茫然與郁憤。
大營子隻顧着四下張望,忽然“哎呀”慘叫一聲,跟一具屍骨正正撞了個正着。
那屍骨朝前倒去,嘩啦啦一下子撞到了幾十具屍骨,連綿着倒出二十多米。
大營子吓了一跳,以為自己闖了大禍,卻看到在隊伍盡頭,有個古怪的小東西。
我連忙把他扶起來問怎麼了,大營子驚慌地說前頭有東西!我舉起火把一看,前頭原來是個一人多高的神龛,一具佝偻的骸骨探身進去,手執平頭小鏟,面前一個滿月鐵盤,鐵盤旁還有好多瓶子,瓶中盛着可疑的粉末——貝不住說這是負責勘測天象地勢的堪輿師。
我說從他這裡能看出迷陣的地勢麼?貝不住惋惜地聳聳肩,說這不過是古人的迷信罷了:這種堪輿手段也一樣,叫做面蔔,他們會先給鐵盤加熱,然後用調制好的面漿澆上去,再灑上各種秘藥,用平鏟調出各種形狀,以此判斷吉兇,和觀察龜殼燒裂的紋路或者飛鳥的内髒形狀來占蔔的手法并無二緻,從前探索頻道專門做過一期節目。
“就算我們想占蔔,也沒有面漿。
”貝不住說。
在神龛的旁邊,還有個比它更大的屋棚,裡面擺放着許多紙質卷帙。
這次不用貝不住解釋,我也知道這是文淵閣——古代存放資料文獻的地方。
不過這裡的卷帙都不厚,大多是薄薄的一冊,封面有些是古裝女子男子,有些卻分辨不出是什麼東西。
我随手拿起一卷,翻開來看,以我的古文水平,根本看不成篇,隻是匆匆掃過幾眼,不知所雲。
“快走吧,火把可不能在這裡浪費。
”甄缳催促道。
我放下卷帙,離開屋棚,在如林的死者之間穿行了好久。
這裡不愧被稱為西直酆堵,道路四通八達,忽上忽下,讓人眼花缭亂,很快就喪失了方向感。
前頭帶路的貝不住,也隻是憑着直覺朝屍骨堆積多的地方走罷了。
甄缳在隊伍裡又輕輕唱起了那一首北京歡迎你,聲音空靈清澈,在這酆堵之中聽起來格外有感覺。
遠遠地,看到一座模糊的建築。
這建築是平頂的,入口陰森,進入以後是一段下伸的寬闊台階,屍骨們排着隊沉默地站在那,仿佛在等待回歸九泉下的平靜。
貝不住站在門口良久,最終下了決心,一揮手,讓我們跟着他進去。
一下了台階,我們發現這裡似曾相識,和我們穿行的那個洞窟祭壇差不多。
但這裡比那個祭壇要寬闊多了,欄杆擺成九宮八卦之象,到處都是上下的台階,光是曲折通道的入口就有十幾處,那帶着一雙閘刀的斷頭台也觸目皆是。
整個場子裡沒有燈光,看起來如墳墓一般死氣沉沉。
看來這個酆堵迷陣的核心迷宮,正是在這裡。
“快看,這裡好像有路标哎。
”大營子忽然嚷道。
我們湊過去,看到從天花闆上垂下一片烤藍鐵片,上面鏽迹斑斑模糊不堪,火把靠近之後,勉強能分辨出幾個箭頭,指向不同的方向。
每一個箭頭後面,都綴着一個古阿拉伯數字。
這個我倒是認識,在語文課上還給學生們講過。
牌子上的數字一共有三個,分别是2、4、13。
這三個數字,顯然是指向了三條路。
但該怎麼走呢?貝不住也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