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中學一年級學生所臆想的概念模糊的“英雄主義”背後,似乎隐藏着某種被恐懼裹挾的陰影。

    一切無非是陰影唆使之下的謊言而已。

    說實話,所謂的英雄概念,充其量不過是從集團中習得的個人主義罷了。

     這與多年後誠拿手的論調相似,也就是說:通常,人們通過正常狀态的社會來認知“個人主義”。

    然而,在異常的社會中,少年們對于“英雄主義”的認知卻先行了一步。

    随着社會振幅(準确地說是痙攣)增大,“個人主義”的振幅也随之加大,從而誘發了“個人主義”的痙攣。

    所謂的“英雄主義”,不過是全身披挂以自我保護為目的的“個人主義”,是聲嘶力竭用演說腔調高叫着反抗社會的“個人主義”。

    三十年代成長起來的少年們,為此而喊啞了嗓門。

     誠升到K中二年級時,二哥念五年級。

    川崎家三兄弟就像約好了似的,不但各個學習成績第一,而且都擔任着級長。

    小學時,穿袴上學的全校隻有川崎家的三個兒子。

    袴俨然成了名門世家聰慧子弟的标志。

    仿佛除了他家,别的孩子都沒有資格穿。

     誠與二哥比較要好,碰巧同時放學時兩人常結伴回家。

    初夏的一天,聽說五年級的壞小子在回家的路上打埋伏,二哥放學後順帶護衛弟弟一同回家。

     兩人沿着縣道往家走,隻見人稱“阿兵婆”的五十上下的老女人正迎面過來。

    這老女人遇上當兵的,總是死纏着打聽她子虛烏有的兒子的消息。

    對方一臉尴尬不知如何應對,她便不顧一把年紀現出一副媚态來,對方這才明白遇上了瘋子。

    女人手裡常挽着一個裝滿破爛的小包裹,打扮得幹淨利索,還淡淡地化了妝。

    隻是口紅塗得有些偏。

     阿兵婆鄭重其事地低頭示意,向二人行了一禮後擦身而過。

    兄弟倆面面相觑,撲哧笑了起來。

    這時,身後傳來卡車駛來的轟鳴和鳴笛聲。

     回頭一看,一輛載滿工兵的軍車飛馳而來,兄弟二人趕緊讓出了道躲在一旁。

    阿兵婆還在往前走,等到發現車上是士兵時,距離車已不過十來米遠。

    隻見阿兵婆毫不踯躅地沖了上去擋在車前,嘴裡邊大聲叫着:“阿兵哥!” 卡車來不及躲閃,像是冷靜地從女人身上碾了過去,停在了前方。

    車上的人被這出其不意的急刹車弄得東倒西歪。

     從駕駛座跳下面色蒼白的年輕司機,叫住兩兄弟詢問是不是自己家人。

    聽了二哥的話,司機頓時來了精神,對着亂成一團的車上喊話說撞到了一個瘋子。

     二哥發現誠不見了,慌忙四下裡尋找。

    卻見誠擠在圍成人牆的士兵裡,死死盯着躺在地上行将咽氣卻還蠕動着的肉塊。

    誠意識到自己居然能面對慘景不為所動,不由得意起來。

     “原來人死是這樣的。

    就這樣,手指像嬰兒那樣一動一動……” 誠巨細無遺地觀察了死亡的過程并牢牢記在了心上。

    誠學到了關于死亡的新知識,帶着忠實履行義務的滿足感回味着自己的冷靜,為此興奮不已。

     二哥心裡發怵,好不容易上前拽着弟弟的手,将誠從人堆裡拉了出來,返回原路。

    一群白粉蝶紛紛揚揚飛舞着穿過道路。

    二哥這才稍稍安下心來。

     “你還真敢看呐!” 誠快活地仰起臉望着哥哥: “嗯,我就是想弄清楚人究竟是怎樣死的呀。

    ” 二哥聽了瞠目結舌。

     誠上K中三年級時,是昭和十二年。

    這一年七月爆發了“盧溝橋事變”。

     K中後來以軍事訓練成為名校。

    從那時起,就在明治神宮全國體育大會上取得過短跑、跳高等田徑項目的一等獎。

    學校裡專設了風紀糾察員,在風紀方面要求嚴格。

     誠是級長兼風紀糾察員。

    乍一看似乎也找不出比他更合适的人選。

    永遠筆挺的褲縫,雪白的衣領,修得幹幹淨淨的指甲,短短的小平頭。

    襪子打了補丁,書包是哥哥用舊的。

    路上遇見高中部的女學生,盡量避開視線露出一臉不屑。

    誠挺直而單薄的鼻梁更給他的形象增添了幾分冷淡。

    誠的做法招緻了女學生們的反感。

    其實,誠是怕自己臉紅才故意裝出冷淡的樣子。

     戰争年代度過青春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