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國際銀行家和美國總統的百年戰争(上)
關燈
小
中
大
些物品的成色、規格、接受度和可保存性都相差很大,難以進行标準計量,所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沒有貨币的燃眉之急,但仍然構成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
長期的金屬貨币奇缺和替代實物貨币應用的不便促使當地政府跳出傳統思維,開始了一種嶄新的嘗試,那就是由政府印刷和發行紙币(Colonial*)來作為統一和标準的法币。
這種紙币和歐洲流行的銀行券最大的區别就是它沒有任何金銀實物作抵押,是一種完全的政府信用貨币。
社會上的所有人都需要向政府交稅,而隻要政府接受這種紙币作為繳稅的憑證,它便具備了市場流通的基本要素。
新的貨币果然大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商品貿易日趨繁榮。
同時代的英國的亞當.斯密也注意到了北美殖民地政府的這一新的貨币嘗試,他相當清楚這種紙币所帶來的對商業的巨大刺激作用,特别是對于缺少金屬貨币的北美地區,“基于信用的買和賣,使得商家可以每月或每年定期結算相互之間的信用餘額,這将減少(交易的)不便。
一個管理良好的紙币系統,不僅不會産生任何不便,甚至可以在某些情況下擁有更多的優勢。
” 但是,一種沒有抵押的貨币是銀行家的天敵,因為沒有政府債務作抵押,政府就不需要向銀行借當時最為稀缺的金屬貨币,銀行家手上最大的砝碼一下子就失去了威力。
當本傑明·福蘭克林在1763年訪問英國時,英格蘭銀行的主管問他新大陸的殖民地如此興旺發達的原因時,福蘭克林回答:“這很簡單。
在殖民地,我們發行自己的貨币,名叫‘殖民券’。
我們按照商業和工業的需要來發行等比例的貨币,這樣,産品就很容易地從生産者那裡傳遞到消費者手中。
用這種方式,創造我們自己的紙貨币,并保證它的購買力,我們(的政府)不需要向任何人支付利息。
” 這種新的紙貨币必然會導緻美洲殖民地脫離英格蘭銀行的控制。
憤怒的英國銀行家們立刻行動起來,在他們控制之下的英國議會在1764年通過“貨币法案”(CurrencyAct),嚴厲禁止美洲殖民地各州印發自己的紙币,并強迫當地政府必須使用黃金和白銀來支全部向英國政府的稅收。
福蘭克林痛苦地描述這個法案給殖民地各州帶來的嚴重經濟後果,“隻一年的時間,(殖民地的)情況就完全逆轉了,繁榮時代結束了,經濟嚴重衰退到大街小巷都站滿了失業的人群。
” “如果英格蘭不剝奪殖民地的發币權,殖民地人民是樂意支付茶葉和其它商品額外的少量稅賦的。
這個法案造成了失業和不滿。
殖民地不能發行自己的貨币從而将無法永久地擺脫國王喬治三世和國際銀行家的控制,是美國獨立戰争最主要的原因。
” 美國的開國奠基者們對于英格蘭銀行對于英國政治的控制和對人民的不公有着相當清醒的認識。
年僅33歲就完成了萬古流芳的美國“獨立宣言”的作者,也是美國第三屆總統的托馬斯.傑弗遜有一句警世名言: “如果美國人民最終讓私有銀行控制了國家的貨币發行,那麼這些銀行将先是通過通貨膨脹,然後是通貨緊縮,來剝奪人民的财産,直到有一天早晨當他們的孩子們一覺醒過來時,他們已經失去了他們的家園和他們父輩曾經開拓過的大陸。
” 當200多年後我們再來聆聽1791年傑弗遜的這一段話時,我們不禁驚歎他預見驚人的準确。
今天,美國私有銀行果然發行了國家貨币流通量的97%,美國人民也果然欠着銀行44萬億美元的天文數字般的債務,他們也許真的有一天一覺醒來就會失去家園和财産,就像1929年發生過的一樣。
當美利堅的偉大先驅們用他們智慧和深邃的目光審視着曆史和未來時,他們在美國憲法第一章第八節開宗明義地寫下:“國會擁有貨币的制造和價值規定的權利。
” 3.國際銀行家的第一次戰役:美國第一銀行(TheFirstBankoftheUnitedStates,1791-1811) “我堅信銀行機構對我們的自由的威脅比敵人的軍隊更嚴重。
”——美國第三屆總統的托馬斯.傑弗遜,1809 亞曆山大.漢密爾頓是一個與羅斯切爾德家族有着密切聯系的重量級人物。
他出生在英屬西印度群島,在隐瞞了他的年齡、真名和出生地的情況下來到美國并與紐約望族的女兒成親,據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付款收據顯示,漢密爾頓接受過羅斯切爾德家族的資助。
1789年,漢密爾頓被華盛頓總統任命為美國第一任财政部長,他始終是美國中央銀行制度的主要推手。
1790年,面對獨立戰争之後嚴重的經濟困境和債務危機,他強烈建議國會成立類似于英格蘭銀行的私
長期的金屬貨币奇缺和替代實物貨币應用的不便促使當地政府跳出傳統思維,開始了一種嶄新的嘗試,那就是由政府印刷和發行紙币(Colonial*)來作為統一和标準的法币。
這種紙币和歐洲流行的銀行券最大的區别就是它沒有任何金銀實物作抵押,是一種完全的政府信用貨币。
社會上的所有人都需要向政府交稅,而隻要政府接受這種紙币作為繳稅的憑證,它便具備了市場流通的基本要素。
新的貨币果然大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商品貿易日趨繁榮。
同時代的英國的亞當.斯密也注意到了北美殖民地政府的這一新的貨币嘗試,他相當清楚這種紙币所帶來的對商業的巨大刺激作用,特别是對于缺少金屬貨币的北美地區,“基于信用的買和賣,使得商家可以每月或每年定期結算相互之間的信用餘額,這将減少(交易的)不便。
一個管理良好的紙币系統,不僅不會産生任何不便,甚至可以在某些情況下擁有更多的優勢。
” 但是,一種沒有抵押的貨币是銀行家的天敵,因為沒有政府債務作抵押,政府就不需要向銀行借當時最為稀缺的金屬貨币,銀行家手上最大的砝碼一下子就失去了威力。
當本傑明·福蘭克林在1763年訪問英國時,英格蘭銀行的主管問他新大陸的殖民地如此興旺發達的原因時,福蘭克林回答:“這很簡單。
在殖民地,我們發行自己的貨币,名叫‘殖民券’。
我們按照商業和工業的需要來發行等比例的貨币,這樣,産品就很容易地從生産者那裡傳遞到消費者手中。
用這種方式,創造我們自己的紙貨币,并保證它的購買力,我們(的政府)不需要向任何人支付利息。
” 這種新的紙貨币必然會導緻美洲殖民地脫離英格蘭銀行的控制。
憤怒的英國銀行家們立刻行動起來,在他們控制之下的英國議會在1764年通過“貨币法案”(CurrencyAct),嚴厲禁止美洲殖民地各州印發自己的紙币,并強迫當地政府必須使用黃金和白銀來支全部向英國政府的稅收。
福蘭克林痛苦地描述這個法案給殖民地各州帶來的嚴重經濟後果,“隻一年的時間,(殖民地的)情況就完全逆轉了,繁榮時代結束了,經濟嚴重衰退到大街小巷都站滿了失業的人群。
” “如果英格蘭不剝奪殖民地的發币權,殖民地人民是樂意支付茶葉和其它商品額外的少量稅賦的。
這個法案造成了失業和不滿。
殖民地不能發行自己的貨币從而将無法永久地擺脫國王喬治三世和國際銀行家的控制,是美國獨立戰争最主要的原因。
” 美國的開國奠基者們對于英格蘭銀行對于英國政治的控制和對人民的不公有着相當清醒的認識。
年僅33歲就完成了萬古流芳的美國“獨立宣言”的作者,也是美國第三屆總統的托馬斯.傑弗遜有一句警世名言: “如果美國人民最終讓私有銀行控制了國家的貨币發行,那麼這些銀行将先是通過通貨膨脹,然後是通貨緊縮,來剝奪人民的财産,直到有一天早晨當他們的孩子們一覺醒過來時,他們已經失去了他們的家園和他們父輩曾經開拓過的大陸。
” 當200多年後我們再來聆聽1791年傑弗遜的這一段話時,我們不禁驚歎他預見驚人的準确。
今天,美國私有銀行果然發行了國家貨币流通量的97%,美國人民也果然欠着銀行44萬億美元的天文數字般的債務,他們也許真的有一天一覺醒來就會失去家園和财産,就像1929年發生過的一樣。
當美利堅的偉大先驅們用他們智慧和深邃的目光審視着曆史和未來時,他們在美國憲法第一章第八節開宗明義地寫下:“國會擁有貨币的制造和價值規定的權利。
” 3.國際銀行家的第一次戰役:美國第一銀行(TheFirstBankoftheUnitedStates,1791-1811) “我堅信銀行機構對我們的自由的威脅比敵人的軍隊更嚴重。
”——美國第三屆總統的托馬斯.傑弗遜,1809 亞曆山大.漢密爾頓是一個與羅斯切爾德家族有着密切聯系的重量級人物。
他出生在英屬西印度群島,在隐瞞了他的年齡、真名和出生地的情況下來到美國并與紐約望族的女兒成親,據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付款收據顯示,漢密爾頓接受過羅斯切爾德家族的資助。
1789年,漢密爾頓被華盛頓總統任命為美國第一任财政部長,他始終是美國中央銀行制度的主要推手。
1790年,面對獨立戰争之後嚴重的經濟困境和債務危機,他強烈建議國會成立類似于英格蘭銀行的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