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國際銀行家和美國總統的百年戰争(上)
關燈
小
中
大
我有兩個主要的敵人:我面前的南方軍隊,還有在我後面的金融機構。
在這兩者之中,後者才是最大的威脅。
我看見未來的一場令我顫抖的危機正在向我們靠近,讓我對我們的國家的安危顫栗不已。
金錢的力量将繼續統治并傷害着人民,直到财富最終積聚到少數人手裡,我們的共和國将會被摧毀。
我現在對這個國家安危的焦慮勝過以往任何時候,甚至是在戰争之中也是如此。
”——林肯 本章導讀 如果說中國的曆史是圍繞着政治權力鬥争而展開,不理解帝王心術就無法洞察中國曆史的精髓。
那麼西方曆史則是沿着金錢角逐而進化的,不明了金錢的機謀就不能把握西方曆史的脈絡。
美國是曆史上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她迅猛的崛起和廣泛的影響力在人類曆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美國的成長曆程充滿了國際勢力的幹預和陰謀,其中,尤以國際金融勢力對美國的滲透和颠覆最令人驚心動魄,而卻最不為人所知。
民主制度的設計和建立幾乎是全神貫注地防範封建專制勢力的威脅,并在這方面取得了可觀的成效,但是,民主制度本身對金錢權力這一新生的、緻命的病毒,卻沒有可靠的免疫力。
新生的民主制度對于國際銀行家通過控制貨币發行權,來控制整個國家這一戰略主攻方向的判斷和防禦出現了重大漏洞。
“金錢超級特殊利益集團”與美國民選政府在南北戰争前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雙方在美國私有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一金融制高點上進行了反複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行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
美國曆史學家指出,美國總統的傷亡率比美軍二戰期間,諾曼底登陸的一線部隊的平均傷亡率還要高! 随着中國金融的全面開放,國際銀行家将大舉深入中國的金融腹地,昨天發生在美國的故事,今天會在中國重演嗎? 1.刺殺林肯總統 1865年4月14日星期五晚上,在艱難困苦和重重危機中度過了四年殘酷内戰的林肯總統,終于在5天前迎來了南軍将領羅勃特·李将軍向北方格蘭特将軍投降的勝利消息,總統高度緊張的神經一下子松弛下來,興緻頗高地來到華盛頓的福特劇院看表演。
10點15分,兇手潛入沒有守衛的總統包廂,在距離林肯不到兩英尺的後面,用一把大口徑手槍向總統的頭部開槍,林肯總統中彈後倒向前方。
第二天淩晨,林肯總統去世。
兇手是一個名叫布斯(JohnWilkesBooth)的在當時頗有名氣的演員。
他在刺殺林肯之後倉皇出逃,4月26日兇手在逃亡途中被擊斃。
在兇手的馬車裡,發現了很多用密碼寫成的信件和一些猶大·本傑明的私人物品,這個猶大是當時南方政府的戰争部長和後來的國務卿,他也是南方金融方面的實權人物,因為他和歐洲的大銀行家們過從甚密。
他後來逃到了英國。
林肯刺殺事件被廣泛認為是一個大規模的陰謀。
參與陰謀的可能有林肯的内閣成員、紐約和費城的銀行家、南方的政府高官、紐約的報紙出版商和北方的激進分子。
兇手的孫女伊左拉在她的回憶錄中提到,林肯的被刺和歐洲的神秘人物有關,布斯在行刺之前,至少去過歐洲一次。
兇手和猶大·本傑明關系很近,而猶大被廣泛地認為是羅斯切爾德銀行的代理人。
要理解林肯被刺殺的真正動機和圖謀,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曆史縱深來審視美國立國以來,民選政府和金錢權力在控制貨币發行權這一國家戰略制高點上的反複與殊死搏鬥。
2.貨币發行權與美國獨立戰争 在有關美國獨立戰争的起源分析的曆史課本中,比較多地采取了全面地和抽象地論述大的原則和意義。
在這裡我們将從另一個視角,去闡述這場革命的金融背景和其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最早到美洲大陸謀生的人大多是非常窮困的貧民,他們除了随身的簡單行李,幾乎沒有什麼财産和金錢。
當時的北美還沒有發現大型的金礦和銀礦,所以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币極為短缺。
加之與母國英國的貿易嚴重逆差使得大量金銀貨币流向英國,更加劇了流通貨币的稀缺。
北美的新移民通過辛勤的勞動所創造出來的大量産品和服務由于流通貨币短缺而無法進行充分和有效的交換,從而嚴重地制約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為了應對這個難題,人們不得不使用各種替代貨币進行商品交易。
諸如動物的皮毛、貝殼、煙草、大米、小麥、玉米等接受程度較高的物品被各地用來當錢使。
僅在北卡羅萊納州,1715年時就有多達17種不同的物品被當作法定貨币(LegalTender),政府和民間可用這些物品進行稅務繳納、公私債務償還和商品服務買賣。
當時所有這一切替代貨币都以英鎊、先令作為會計結算标準。
在實際運作中,由于這
在這兩者之中,後者才是最大的威脅。
我看見未來的一場令我顫抖的危機正在向我們靠近,讓我對我們的國家的安危顫栗不已。
金錢的力量将繼續統治并傷害着人民,直到财富最終積聚到少數人手裡,我們的共和國将會被摧毀。
我現在對這個國家安危的焦慮勝過以往任何時候,甚至是在戰争之中也是如此。
”——林肯 本章導讀 如果說中國的曆史是圍繞着政治權力鬥争而展開,不理解帝王心術就無法洞察中國曆史的精髓。
那麼西方曆史則是沿着金錢角逐而進化的,不明了金錢的機謀就不能把握西方曆史的脈絡。
美國是曆史上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她迅猛的崛起和廣泛的影響力在人類曆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美國的成長曆程充滿了國際勢力的幹預和陰謀,其中,尤以國際金融勢力對美國的滲透和颠覆最令人驚心動魄,而卻最不為人所知。
民主制度的設計和建立幾乎是全神貫注地防範封建專制勢力的威脅,并在這方面取得了可觀的成效,但是,民主制度本身對金錢權力這一新生的、緻命的病毒,卻沒有可靠的免疫力。
新生的民主制度對于國際銀行家通過控制貨币發行權,來控制整個國家這一戰略主攻方向的判斷和防禦出現了重大漏洞。
“金錢超級特殊利益集團”與美國民選政府在南北戰争前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雙方在美國私有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一金融制高點上進行了反複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行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
美國曆史學家指出,美國總統的傷亡率比美軍二戰期間,諾曼底登陸的一線部隊的平均傷亡率還要高! 随着中國金融的全面開放,國際銀行家将大舉深入中國的金融腹地,昨天發生在美國的故事,今天會在中國重演嗎? 1.刺殺林肯總統 1865年4月14日星期五晚上,在艱難困苦和重重危機中度過了四年殘酷内戰的林肯總統,終于在5天前迎來了南軍将領羅勃特·李将軍向北方格蘭特将軍投降的勝利消息,總統高度緊張的神經一下子松弛下來,興緻頗高地來到華盛頓的福特劇院看表演。
10點15分,兇手潛入沒有守衛的總統包廂,在距離林肯不到兩英尺的後面,用一把大口徑手槍向總統的頭部開槍,林肯總統中彈後倒向前方。
第二天淩晨,林肯總統去世。
兇手是一個名叫布斯(JohnWilkesBooth)的在當時頗有名氣的演員。
他在刺殺林肯之後倉皇出逃,4月26日兇手在逃亡途中被擊斃。
在兇手的馬車裡,發現了很多用密碼寫成的信件和一些猶大·本傑明的私人物品,這個猶大是當時南方政府的戰争部長和後來的國務卿,他也是南方金融方面的實權人物,因為他和歐洲的大銀行家們過從甚密。
他後來逃到了英國。
林肯刺殺事件被廣泛認為是一個大規模的陰謀。
參與陰謀的可能有林肯的内閣成員、紐約和費城的銀行家、南方的政府高官、紐約的報紙出版商和北方的激進分子。
兇手的孫女伊左拉在她的回憶錄中提到,林肯的被刺和歐洲的神秘人物有關,布斯在行刺之前,至少去過歐洲一次。
兇手和猶大·本傑明關系很近,而猶大被廣泛地認為是羅斯切爾德銀行的代理人。
要理解林肯被刺殺的真正動機和圖謀,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曆史縱深來審視美國立國以來,民選政府和金錢權力在控制貨币發行權這一國家戰略制高點上的反複與殊死搏鬥。
2.貨币發行權與美國獨立戰争 在有關美國獨立戰争的起源分析的曆史課本中,比較多地采取了全面地和抽象地論述大的原則和意義。
在這裡我們将從另一個視角,去闡述這場革命的金融背景和其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最早到美洲大陸謀生的人大多是非常窮困的貧民,他們除了随身的簡單行李,幾乎沒有什麼财産和金錢。
當時的北美還沒有發現大型的金礦和銀礦,所以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币極為短缺。
加之與母國英國的貿易嚴重逆差使得大量金銀貨币流向英國,更加劇了流通貨币的稀缺。
北美的新移民通過辛勤的勞動所創造出來的大量産品和服務由于流通貨币短缺而無法進行充分和有效的交換,從而嚴重地制約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為了應對這個難題,人們不得不使用各種替代貨币進行商品交易。
諸如動物的皮毛、貝殼、煙草、大米、小麥、玉米等接受程度較高的物品被各地用來當錢使。
僅在北卡羅萊納州,1715年時就有多達17種不同的物品被當作法定貨币(LegalTender),政府和民間可用這些物品進行稅務繳納、公私債務償還和商品服務買賣。
當時所有這一切替代貨币都以英鎊、先令作為會計結算标準。
在實際運作中,由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