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黃繡球同畢太太,等黃通理回家說了一番,都道:“難得有這樣好官,自這官到任以來,也不看見有什麼政績,就是那書院所改的學堂,并無整作,同他此番所做的所說的,似乎不符,倒有些不解。
”黃通理道:“這其中自有原故,無非是事情辦在他的前頭,一齊有人把持牽涉,不能操切更張,所以他要慢慢的另外生法。
據這官的人品看來,卻是當今黑暗世界上一盞明燈,能夠照在我們村上,原是極好,隻怕燈前遇着了風,吹得搖搖晃晃的,火光不定,或是竟被那風吹熄了,可就不妙。
風比地方上的壞人,禁不住有幾個壞人糾纏幹預,便算好官,也難辦事。
我看這官,也是自己怕風,用心甚苦,所以前任已辦的事,不肯急于改變,要自做一出戲,翻翻花樣,這卻是你要繡地球的原料,不可不去看看他這花樣,裁量裁量。
所慮的他怕風吹,我們軋進去,也碰着些風吹草動,所以我總遲疑。
如今說不得了,我就在家塾挑選幾個學生,請他再在别處,考選幾個,升入他那中學堂。
我仍情願當個教習,不去充那經理。
章程照着他的,也不替他更換。
倒是你同畢大嫂子進去,怎樣聯絡他太太,好叫這女學堂發達起來?”黃繡球道:“這個我自有道理。
”畢太太笑說:“莫非又要裝神托夢麼?”王老娘、曹新姑在旁,都忍不住也笑了。
王老娘又問:“這官是那裡人?姓甚名誰?真正算得好官。
”黃通理道:“他姓施,官名叫有功,是江蘇籍貫,捐班出身,捐班裡有這樣人才,可想不到的。
” 第二日,黃繡球果然同畢太太一早就進了這施有功的衙門。
衙門裡太太,原已預備有這兩位女客到來,登時迎入上房。
見那施有功的太太,年紀四十以外,舉止應酬,落落大方,頗與黃繡球性情相合。
當下一五一十,談了許久。
施太太又同畢太太說些廣東、香港、澳門、葡萄牙以及西貢、槟榔嶼、新嘉坡的風景,似乎都約略曉得。
原來這施太太,自幼跟他父親也到過廣東、西洋一帶,開過眼界,現在跟施有功做官到此,悶在衙門裡,不料有黃繡球、畢太太這兩人可以結交,話到投機,越談越暢,不但把施小姐放心送到女學堂裡去,還提起文毓賢、徐進明、胡進歐一班人,要叙會叙會,再分設幾處女學堂。
黃繡球道:“地方不大,學堂倒也不在乎多,第一是難的任事得人;第二是難的費用經久。
講任事的人,我學堂裡,将近兩年以來,還挑得出幾位,都肯擔任義務;就是初下手,購買圖書器具這筆款子,以及常年添補的錢,要籌得寬餘。
我們女學堂,不是有個陳老太太創捐了幾百吊,又大家湊起來才開的?不然,我同畢姊姊,雖已花用千把,怕同寶塔一樣,至今還不能合尖呢。
”施太太問:“那個陳老太太可是本地方人?肯出幾百吊捐入學堂,就難得了。
”黃繡球便将陳老太太怎樣怎樣,述了一遍。
施太太道:“便是陳膏芝的老太太麼?聞得陳膏芝家自從他老太太故後,先被賊偷,後被拐騙,好端端一個人家,已拖得幹幹淨淨。
至今他那竊案,移到上海縣去,沒有了結。
他夫婦二人也病死在上海了。
剩得一個兒子,不知去向。
”黃繡球、畢太太同聲歎息了一回。
施太太又問:“培植女孩子們,除了學堂,還有什麼?”黃繡球道:“女孩子那樣不與男孩子相同,是男孩子學得的本事,女孩子那樣不應學?從來陰陽對待,隻有陰能生陽,中國幾千年積弊,反隻扶陽抑陰。
後來又起了纏腳的惡俗,弄得女人連路都難走,說是纏小了腳,娉婷好看,你想同是一個人,同是一雙腳,何以女人的腳該纏小了,讨人好看的呢?豈非笑話!要講叫小孩子個個讀書,自然要叫女孩子不許纏腳,這是施老爺做得到,可以重申诰誡的。
施太太,你問學堂之外第二件事,沒有比此事要緊的了。
”施太太問:“這樣說來,你那學堂中,一定都收的大腳小姐,幸虧我小女腳也沒裹,可以列入門牆。
但如畢家嫂子,生長廣東,所以是一雙大腳,你黃嫂子看來竟是半路上放的,放掉腳有幾年了?”黃繡球道:“為放這雙腳,還在這衙門跪過公堂。
”施太太聽得詫異,畢太太代述了一番。
施太太便道:“你黃嫂子有這樣的烈性,如今對着兩位,不但自慚形穢,覺得也不能對付自己的女兒。
從明日起,我也放掉了他,能夠弄些人,到各街坊各鄉鎮,同講鄉約一般勸人都把腳放大,不是一件大好事嗎?這個不是他們男子漢肯盡心竭力做的,讓我請我家老爺再多出幾張告示,把那告示編成白話,叫人家個個懂得,有能勸化女人放了腳的,紳衿人家不消去說,那經紀鄉下人家,就重重的給他獎賞,這法子可好不好?”黃繡球道:“這是沒有再好的了,我們已經拿這個法子用過,叫人裝着
”黃通理道:“這其中自有原故,無非是事情辦在他的前頭,一齊有人把持牽涉,不能操切更張,所以他要慢慢的另外生法。
據這官的人品看來,卻是當今黑暗世界上一盞明燈,能夠照在我們村上,原是極好,隻怕燈前遇着了風,吹得搖搖晃晃的,火光不定,或是竟被那風吹熄了,可就不妙。
風比地方上的壞人,禁不住有幾個壞人糾纏幹預,便算好官,也難辦事。
我看這官,也是自己怕風,用心甚苦,所以前任已辦的事,不肯急于改變,要自做一出戲,翻翻花樣,這卻是你要繡地球的原料,不可不去看看他這花樣,裁量裁量。
所慮的他怕風吹,我們軋進去,也碰着些風吹草動,所以我總遲疑。
如今說不得了,我就在家塾挑選幾個學生,請他再在别處,考選幾個,升入他那中學堂。
我仍情願當個教習,不去充那經理。
章程照着他的,也不替他更換。
倒是你同畢大嫂子進去,怎樣聯絡他太太,好叫這女學堂發達起來?”黃繡球道:“這個我自有道理。
”畢太太笑說:“莫非又要裝神托夢麼?”王老娘、曹新姑在旁,都忍不住也笑了。
王老娘又問:“這官是那裡人?姓甚名誰?真正算得好官。
”黃通理道:“他姓施,官名叫有功,是江蘇籍貫,捐班出身,捐班裡有這樣人才,可想不到的。
” 第二日,黃繡球果然同畢太太一早就進了這施有功的衙門。
衙門裡太太,原已預備有這兩位女客到來,登時迎入上房。
見那施有功的太太,年紀四十以外,舉止應酬,落落大方,頗與黃繡球性情相合。
當下一五一十,談了許久。
施太太又同畢太太說些廣東、香港、澳門、葡萄牙以及西貢、槟榔嶼、新嘉坡的風景,似乎都約略曉得。
原來這施太太,自幼跟他父親也到過廣東、西洋一帶,開過眼界,現在跟施有功做官到此,悶在衙門裡,不料有黃繡球、畢太太這兩人可以結交,話到投機,越談越暢,不但把施小姐放心送到女學堂裡去,還提起文毓賢、徐進明、胡進歐一班人,要叙會叙會,再分設幾處女學堂。
黃繡球道:“地方不大,學堂倒也不在乎多,第一是難的任事得人;第二是難的費用經久。
講任事的人,我學堂裡,将近兩年以來,還挑得出幾位,都肯擔任義務;就是初下手,購買圖書器具這筆款子,以及常年添補的錢,要籌得寬餘。
我們女學堂,不是有個陳老太太創捐了幾百吊,又大家湊起來才開的?不然,我同畢姊姊,雖已花用千把,怕同寶塔一樣,至今還不能合尖呢。
”施太太問:“那個陳老太太可是本地方人?肯出幾百吊捐入學堂,就難得了。
”黃繡球便将陳老太太怎樣怎樣,述了一遍。
施太太道:“便是陳膏芝的老太太麼?聞得陳膏芝家自從他老太太故後,先被賊偷,後被拐騙,好端端一個人家,已拖得幹幹淨淨。
至今他那竊案,移到上海縣去,沒有了結。
他夫婦二人也病死在上海了。
剩得一個兒子,不知去向。
”黃繡球、畢太太同聲歎息了一回。
施太太又問:“培植女孩子們,除了學堂,還有什麼?”黃繡球道:“女孩子那樣不與男孩子相同,是男孩子學得的本事,女孩子那樣不應學?從來陰陽對待,隻有陰能生陽,中國幾千年積弊,反隻扶陽抑陰。
後來又起了纏腳的惡俗,弄得女人連路都難走,說是纏小了腳,娉婷好看,你想同是一個人,同是一雙腳,何以女人的腳該纏小了,讨人好看的呢?豈非笑話!要講叫小孩子個個讀書,自然要叫女孩子不許纏腳,這是施老爺做得到,可以重申诰誡的。
施太太,你問學堂之外第二件事,沒有比此事要緊的了。
”施太太問:“這樣說來,你那學堂中,一定都收的大腳小姐,幸虧我小女腳也沒裹,可以列入門牆。
但如畢家嫂子,生長廣東,所以是一雙大腳,你黃嫂子看來竟是半路上放的,放掉腳有幾年了?”黃繡球道:“為放這雙腳,還在這衙門跪過公堂。
”施太太聽得詫異,畢太太代述了一番。
施太太便道:“你黃嫂子有這樣的烈性,如今對着兩位,不但自慚形穢,覺得也不能對付自己的女兒。
從明日起,我也放掉了他,能夠弄些人,到各街坊各鄉鎮,同講鄉約一般勸人都把腳放大,不是一件大好事嗎?這個不是他們男子漢肯盡心竭力做的,讓我請我家老爺再多出幾張告示,把那告示編成白話,叫人家個個懂得,有能勸化女人放了腳的,紳衿人家不消去說,那經紀鄉下人家,就重重的給他獎賞,這法子可好不好?”黃繡球道:“這是沒有再好的了,我們已經拿這個法子用過,叫人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