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
關燈
小
中
大
鄭彥智,參議李誠中,正郞李恒福,佐郞姜紳。
4月3日 ○甲戌,府啓:「江原監司金應南,旣與李潔爲婚,又蔔妾于其門,且久執朝政,助成奸賊之勢,不可委以方面,請遞。
」依啓。
4月7日 ○戊寅,前領府事盧守愼卒。
4月8日 ○己卯,政院啓曰:「前領府事盧守愼,昨日卒逝,在前罷職人,不爲書啓,而曾經大臣,故敢啓。
傳曰:」前例有可爲之事,考啓。
「 ○禮曹郞廳啓曰:「罷職人緻賻無前例。
但曾經大臣,或有量施之事,敢稟。
」答曰:「無前例之事,爲之難矣。
」 ○領相李山海身病,呈辭入啓。
備忘記曰:「覽卿辭章,不覺嬰然起立。
此何等時,而乃欲辭退耶?深思厥由,必此寡昧之不足輔,國事之不可爲耳。
不然,何忍爲如此之擧?當今時事言之長也,惟幸有卿,家國是賴。
卿若不我遐棄,昔者疾未必不愈於今日,願速出仕。
」 ○右承旨姜紳身病,初度呈辭,入啓。
傳曰:「大禮臨迫,近侍之臣,不可呈辭。
速爲出仕。
」 4月11日 ○壬午,上親傳宗廟別祭香祝。
宗廟被兪儀物改排後,上蔔日將親祭,而玉體未寧,故命攝行。
4月24日 ○乙未,領議政李山海等,率百官上尊號,曰正倫立極盛德洪烈,中殿,曰章聖。
上禦仁政殿受賀。
仍行上壽宴,赦時推雜犯,死罪安置充軍,竝放之。
五月 5月2日 ○壬寅,院啓:「前司畜崔永慶,與逆賊最爲親厚,請命削奪官爵。
」答曰:「崔永慶,予不知何許人,逆賊賊交結時,無現著可據之事,置之未爲不可。
不須奪職。
」後允之。
〈永慶拿鞫供招時,有曰:「奸惡輩,如是構陷爲之。
」鄭澈曰:「奸惡輩誰也?」永慶曰:「如公輩也。
」澈卽避入房中曰:「受辱受辱。
」雲推官皆澟澟失色。
〉 5月19日 ○己未,傳曰:「鄭彥信欲斬告者,公然發說于廳中,事之駭愕,莫甚於此,而朝廷無一言,因儒生陳疏,始得以聞。
是亦可怪之事。
彥信身爲大臣,敢肆欺罔,其兄彥智,卽效之。
此二人者,其心已無君矣。
不勝駭愕痛憤之至。
〈其時,全州梁詗等上疏雲雲。
〉○左相鄭澈啓曰:「臣之入鼎司,在彥信被鞫之後,彥信欲斬告者之說,傳播已久,而遲延不以上聞,臣罪大矣。
且彥信之罪,旣已現露,不可置而問。
卽招他大臣議罪。
」傳曰:「知道。
」 ○上命推鞫同參大臣及禁府大臣,問彥信發言時,聽聞與否。
領府事金貴榮,則右耳偏聾,不得聞之。
李準坐處稍近,不能聞之。
兪泓、洪聖民聞之,竝言其曲折。
李山海則日久不能記憶。
黃海監司書狀回啓時,彥信之言,似發於此時矣。
○大司憲洪聖民啓曰:「彥信發言時,臣實抗之。
李山海亦言其不可,顧語臣曰:『吾與判書之意同矣。
』彥信再三唱說,則山海稍屈曰:『更思之,以直截之事言之,則右相之言是矣。
』彥信欲請推黃海監司,臣力言其不可,其事遂寢。
今者山海之啓,有曰:『不得分明記得。
』此必山海大病之餘,昏忘而緻此也。
然不能無怪焉。
然天日在上,鬼神在旁,欺罔君父,何以爲生?臣有此懷,今始陳達,與彥信厥罪惟均,請伏司寇之刑。
」答曰:「卿旣親見,則當初卽言,而今乃因儒生之疏,多費辭說,甚不合理。
凡可否之際,人言之或左或右,不是異事。
若其彥信之言,則固爲悖逆,而豈可因一人之言,而將欲橫嫁於他人之計乎?予實未曉其意也。
旣爲辭職,依啓遞差。
5月20日 ○庚申,領相李山海,身病呈辭。
傳曰:「卿有何此呈辭耶?百計圖卿之態,予已知之悉矣。
雖萬人攻之可也。
籲!卿去則他卿亦不能自全矣。
是豈美事?卿勿復呈辭,速爲出仕,則事多好矣。
不然,則人必有侮之者矣。
」 ○宣慰使李德馨復命。
上引見,慰奬備至,以多有周旋之功,以吏曹正郞,超拜直提學。
5月21日 ○辛酉,慶尙監司金睟,特除副提學,大司憲洪聖民特除慶尙監司。
5月24日 ○甲子,正言黃愼特拜高山縣監。
5月29日 ○己巳,吏曹判書柳成龍拜右議政,李陽元拜右贊成,崔滉拜吏曹判書。
十二月 12月22日 ○庚寅,傳:「蓋聞,天惟顯思,日監在玆。
雖高高在上,而類應之命,不僭於毫髮,故國有失道,先出災異,繼以怪異。
尙不知變而後,傷敗乃至,則其所以仁受人君,諄諄譴告,若口語而面命者,甚可畏也。
古昔帝王,以六事自責,八章側身,凡所
4月3日 ○甲戌,府啓:「江原監司金應南,旣與李潔爲婚,又蔔妾于其門,且久執朝政,助成奸賊之勢,不可委以方面,請遞。
」依啓。
4月7日 ○戊寅,前領府事盧守愼卒。
4月8日 ○己卯,政院啓曰:「前領府事盧守愼,昨日卒逝,在前罷職人,不爲書啓,而曾經大臣,故敢啓。
傳曰:」前例有可爲之事,考啓。
「 ○禮曹郞廳啓曰:「罷職人緻賻無前例。
但曾經大臣,或有量施之事,敢稟。
」答曰:「無前例之事,爲之難矣。
」 ○領相李山海身病,呈辭入啓。
備忘記曰:「覽卿辭章,不覺嬰然起立。
此何等時,而乃欲辭退耶?深思厥由,必此寡昧之不足輔,國事之不可爲耳。
不然,何忍爲如此之擧?當今時事言之長也,惟幸有卿,家國是賴。
卿若不我遐棄,昔者疾未必不愈於今日,願速出仕。
」 ○右承旨姜紳身病,初度呈辭,入啓。
傳曰:「大禮臨迫,近侍之臣,不可呈辭。
速爲出仕。
」 4月11日 ○壬午,上親傳宗廟別祭香祝。
宗廟被兪儀物改排後,上蔔日將親祭,而玉體未寧,故命攝行。
4月24日 ○乙未,領議政李山海等,率百官上尊號,曰正倫立極盛德洪烈,中殿,曰章聖。
上禦仁政殿受賀。
仍行上壽宴,赦時推雜犯,死罪安置充軍,竝放之。
五月 5月2日 ○壬寅,院啓:「前司畜崔永慶,與逆賊最爲親厚,請命削奪官爵。
」答曰:「崔永慶,予不知何許人,逆賊賊交結時,無現著可據之事,置之未爲不可。
不須奪職。
」後允之。
〈永慶拿鞫供招時,有曰:「奸惡輩,如是構陷爲之。
」鄭澈曰:「奸惡輩誰也?」永慶曰:「如公輩也。
」澈卽避入房中曰:「受辱受辱。
」雲推官皆澟澟失色。
〉 5月19日 ○己未,傳曰:「鄭彥信欲斬告者,公然發說于廳中,事之駭愕,莫甚於此,而朝廷無一言,因儒生陳疏,始得以聞。
是亦可怪之事。
彥信身爲大臣,敢肆欺罔,其兄彥智,卽效之。
此二人者,其心已無君矣。
不勝駭愕痛憤之至。
〈其時,全州梁詗等上疏雲雲。
〉○左相鄭澈啓曰:「臣之入鼎司,在彥信被鞫之後,彥信欲斬告者之說,傳播已久,而遲延不以上聞,臣罪大矣。
且彥信之罪,旣已現露,不可置而問。
卽招他大臣議罪。
」傳曰:「知道。
」 ○上命推鞫同參大臣及禁府大臣,問彥信發言時,聽聞與否。
領府事金貴榮,則右耳偏聾,不得聞之。
李準坐處稍近,不能聞之。
兪泓、洪聖民聞之,竝言其曲折。
李山海則日久不能記憶。
黃海監司書狀回啓時,彥信之言,似發於此時矣。
○大司憲洪聖民啓曰:「彥信發言時,臣實抗之。
李山海亦言其不可,顧語臣曰:『吾與判書之意同矣。
』彥信再三唱說,則山海稍屈曰:『更思之,以直截之事言之,則右相之言是矣。
』彥信欲請推黃海監司,臣力言其不可,其事遂寢。
今者山海之啓,有曰:『不得分明記得。
』此必山海大病之餘,昏忘而緻此也。
然不能無怪焉。
然天日在上,鬼神在旁,欺罔君父,何以爲生?臣有此懷,今始陳達,與彥信厥罪惟均,請伏司寇之刑。
」答曰:「卿旣親見,則當初卽言,而今乃因儒生之疏,多費辭說,甚不合理。
凡可否之際,人言之或左或右,不是異事。
若其彥信之言,則固爲悖逆,而豈可因一人之言,而將欲橫嫁於他人之計乎?予實未曉其意也。
旣爲辭職,依啓遞差。
5月20日 ○庚申,領相李山海,身病呈辭。
傳曰:「卿有何此呈辭耶?百計圖卿之態,予已知之悉矣。
雖萬人攻之可也。
籲!卿去則他卿亦不能自全矣。
是豈美事?卿勿復呈辭,速爲出仕,則事多好矣。
不然,則人必有侮之者矣。
」 ○宣慰使李德馨復命。
上引見,慰奬備至,以多有周旋之功,以吏曹正郞,超拜直提學。
5月21日 ○辛酉,慶尙監司金睟,特除副提學,大司憲洪聖民特除慶尙監司。
5月24日 ○甲子,正言黃愼特拜高山縣監。
5月29日 ○己巳,吏曹判書柳成龍拜右議政,李陽元拜右贊成,崔滉拜吏曹判書。
十二月 12月22日 ○庚寅,傳:「蓋聞,天惟顯思,日監在玆。
雖高高在上,而類應之命,不僭於毫髮,故國有失道,先出災異,繼以怪異。
尙不知變而後,傷敗乃至,則其所以仁受人君,諄諄譴告,若口語而面命者,甚可畏也。
古昔帝王,以六事自責,八章側身,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