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
關燈
小
中
大
以遇災修省者至矣。
眇餘涼德,夙夜祗懼,不敢邊寧,庶幾俯勤武議,上對天心,薦我明德,幸無獲戾于天地祖宗而已。
天心不豫,衆災俱興,水旱癘疫,奏狀繼踵,飛流彗孛,候占相望,歲無虛月,史不絶書。
予雖瞢昧,不能察形,厥有天誡,其影已著。
式至于今,一歲內大陽再蝕,此已可愕。
又有甚者,乃於今十二月十七日乙酉,京師地震,屋宇振動,究厥所由,豈曰妄作?若稽往牒,災異非一,而古人必以日蝕地震爲重。
一猶可懼,況又疊作,安知隱禍駭機,伏於冥冥之中?人不能知之,故皇天仁愛,出此災異,以警之耶?方今闕政,有足以召災者,不可毛擧,姑以大者言之,身爲牖民之則,而予不克修之;心爲出治之本,而予不克正之;吝於改過,而本源之偏係者,有所未祛;咈於從諫,而聲色之拒人者,不瑕大峻,宮闈有女謁之私,朝廷無相讓之風歟?士氣餒歟,民俗薄歟,下情若何以盡達,刑獄若何以盡平?抑紀綱不立,而百隷怠歟?用舍不明,而公道廢歟?凡政令施緩之間,誠意薄而澤不下究,使我民,顚連而無所控告歟?興言及此,若隕于淵,其所以緻災之由,何故弭災之術,安在?惟爾大小臣僚,草野韋布,上以寡昧,下以時政,與夫生民之於利病,日用之雲爲,有可以利國家,毋嫌訐直,毋憚批鱗,其各敷心悉陳,其幸敎之。
雖有不中,亦且優容。
惟爾政府,體予至意,曉諭中外。
」事下政府。
12月23日 ○辛卯,慶尙監司書狀:慶州呈內,今月十一日夜間,客舍西軒起火,適値西風大作,大廳東軒竝爲燒盡,客舍在於集慶殿至近之處,必緻驚動,極爲未安。
慰安祭當行與否,朝廷命令事。
「啓下禮曹。
○開城留守書狀:今月十七日巳時,地震自西北,向東南,屋宇振動,良久而止。
啓下禮曹。
○黃海監司書狀:吾乂浦萬戶元景全,長淵地大靑島,鮑作幹等船隻衣糧,爲賊被奪,以日次搜討將,緻令賊船恣行,辭緣推考事。
啓下備邊司。
12月24日 ○壬辰,黃海監司書狀:黃州居民等狀內,牧使李蘧,執心剛方,處事周詳,爲政和平,恤民以誠,三年之間,一州歡喜民之號訴,實非外假,改歲之後,賑貨爲急,遞改守令,亦非其時,朝廷議處事。
啓下吏曹。
○議政府翰林取才。
趙存性,《左傳》略,金尙容,《綱目》略,李春英,《綱目》略,趙希輔,《左傳》略。
12月25日 ○癸巳,有政。
以沈忠謙爲兵曹參議,趙存性爲檢閱,李聖任爲潭陽府使,金權爲修撰,吳億齡爲應敎,李幼澄爲禮曹正郞。
○院啓。
訓鍊奉事權連宗,欲爲部將及邊將,僞造吏曹參判李增書簡,請于兵曹半書李陽元,其用心無狀,事甚駭愕。
請命下禁府,推考治罪。
臣等伏覩政廳傳敎,以內醫許浚,救療王子,特命加資。
許浚雖有救活之功,而事體與兩殿侍藥廳醫員,大相不同,不可因一時自上喜悅之情,而過施無前之賞典也。
請命改正。
安州牧使李希得,人物愚庸,素無物望,不合於西方要害之地。
自上特命爲李元翼之代,至授嘉善重加,若以希得稍有治郡之聲,則前日已蒙擢陞之恩,況今未赴任之前,預加褒奬,其於政體,不亦傷乎?物情深以爲未便,請命遞改。
臣等伏見求言傳旨,有曰奏狀繼踵,奏字乃我國大小文書,所不得行用。
王言一下,四方鹹覩,尤不可不緻謹嚴,而色承旨不能詳察,不職甚矣。
請命推考治罪,奏字改以他字,俾無後日習謬之弊。
爵賞國家之公器,苟有一毫僭猥,則有功者解體,無功者生覬覦之心,不可不愼也。
樸彥春之就捕也,鳳山郡守李大和,別無措捕之功,隱然瞞報,攘爲己功,尤爲可駭。
豈可以本道推閱中模糊數語,濫授重加乎?請亟命罷改。
「答曰:」依啓。
李希得、李大和、許浚事,不允。
「 12月26日 ○甲午,府啓:「江華府使邊璣,曾於損竹之戰,喪師辱國,及爲邊帥,貪虐軍卒,請命罷職。
本府疲弊太甚,以勤幹慈詳之人,十分擇遣,直講禹世臣,衰耗凡庸,不合師儒。
請命遞差。
」答曰:「依啓。
」邊璣遞差。
○院前啓:「鳳山郡守李大和,堂上加改正,李希得不合安州,而不赴之前,遽授賞加,請命改遞。
」答曰:「大和發蹤指示,當受人功,李希得當今循吏此其人。
不允。
」 12月27日 ○乙未,有政。
以樸弘老爲掌令,李忠誠爲持平,梁思俊爲江華府使,趙庭芝爲廣州牧使,李時彥爲掌令,李山甫爲大司憲,柳思規爲尙衣院正,尹曄爲直講,黃璨爲司藝,崔洙爲典籍。
眇餘涼德,夙夜祗懼,不敢邊寧,庶幾俯勤武議,上對天心,薦我明德,幸無獲戾于天地祖宗而已。
天心不豫,衆災俱興,水旱癘疫,奏狀繼踵,飛流彗孛,候占相望,歲無虛月,史不絶書。
予雖瞢昧,不能察形,厥有天誡,其影已著。
式至于今,一歲內大陽再蝕,此已可愕。
又有甚者,乃於今十二月十七日乙酉,京師地震,屋宇振動,究厥所由,豈曰妄作?若稽往牒,災異非一,而古人必以日蝕地震爲重。
一猶可懼,況又疊作,安知隱禍駭機,伏於冥冥之中?人不能知之,故皇天仁愛,出此災異,以警之耶?方今闕政,有足以召災者,不可毛擧,姑以大者言之,身爲牖民之則,而予不克修之;心爲出治之本,而予不克正之;吝於改過,而本源之偏係者,有所未祛;咈於從諫,而聲色之拒人者,不瑕大峻,宮闈有女謁之私,朝廷無相讓之風歟?士氣餒歟,民俗薄歟,下情若何以盡達,刑獄若何以盡平?抑紀綱不立,而百隷怠歟?用舍不明,而公道廢歟?凡政令施緩之間,誠意薄而澤不下究,使我民,顚連而無所控告歟?興言及此,若隕于淵,其所以緻災之由,何故弭災之術,安在?惟爾大小臣僚,草野韋布,上以寡昧,下以時政,與夫生民之於利病,日用之雲爲,有可以利國家,毋嫌訐直,毋憚批鱗,其各敷心悉陳,其幸敎之。
雖有不中,亦且優容。
惟爾政府,體予至意,曉諭中外。
」事下政府。
12月23日 ○辛卯,慶尙監司書狀:慶州呈內,今月十一日夜間,客舍西軒起火,適値西風大作,大廳東軒竝爲燒盡,客舍在於集慶殿至近之處,必緻驚動,極爲未安。
慰安祭當行與否,朝廷命令事。
「啓下禮曹。
○開城留守書狀:今月十七日巳時,地震自西北,向東南,屋宇振動,良久而止。
啓下禮曹。
○黃海監司書狀:吾乂浦萬戶元景全,長淵地大靑島,鮑作幹等船隻衣糧,爲賊被奪,以日次搜討將,緻令賊船恣行,辭緣推考事。
啓下備邊司。
12月24日 ○壬辰,黃海監司書狀:黃州居民等狀內,牧使李蘧,執心剛方,處事周詳,爲政和平,恤民以誠,三年之間,一州歡喜民之號訴,實非外假,改歲之後,賑貨爲急,遞改守令,亦非其時,朝廷議處事。
啓下吏曹。
○議政府翰林取才。
趙存性,《左傳》略,金尙容,《綱目》略,李春英,《綱目》略,趙希輔,《左傳》略。
12月25日 ○癸巳,有政。
以沈忠謙爲兵曹參議,趙存性爲檢閱,李聖任爲潭陽府使,金權爲修撰,吳億齡爲應敎,李幼澄爲禮曹正郞。
○院啓。
訓鍊奉事權連宗,欲爲部將及邊將,僞造吏曹參判李增書簡,請于兵曹半書李陽元,其用心無狀,事甚駭愕。
請命下禁府,推考治罪。
臣等伏覩政廳傳敎,以內醫許浚,救療王子,特命加資。
許浚雖有救活之功,而事體與兩殿侍藥廳醫員,大相不同,不可因一時自上喜悅之情,而過施無前之賞典也。
請命改正。
安州牧使李希得,人物愚庸,素無物望,不合於西方要害之地。
自上特命爲李元翼之代,至授嘉善重加,若以希得稍有治郡之聲,則前日已蒙擢陞之恩,況今未赴任之前,預加褒奬,其於政體,不亦傷乎?物情深以爲未便,請命遞改。
臣等伏見求言傳旨,有曰奏狀繼踵,奏字乃我國大小文書,所不得行用。
王言一下,四方鹹覩,尤不可不緻謹嚴,而色承旨不能詳察,不職甚矣。
請命推考治罪,奏字改以他字,俾無後日習謬之弊。
爵賞國家之公器,苟有一毫僭猥,則有功者解體,無功者生覬覦之心,不可不愼也。
樸彥春之就捕也,鳳山郡守李大和,別無措捕之功,隱然瞞報,攘爲己功,尤爲可駭。
豈可以本道推閱中模糊數語,濫授重加乎?請亟命罷改。
「答曰:」依啓。
李希得、李大和、許浚事,不允。
「 12月26日 ○甲午,府啓:「江華府使邊璣,曾於損竹之戰,喪師辱國,及爲邊帥,貪虐軍卒,請命罷職。
本府疲弊太甚,以勤幹慈詳之人,十分擇遣,直講禹世臣,衰耗凡庸,不合師儒。
請命遞差。
」答曰:「依啓。
」邊璣遞差。
○院前啓:「鳳山郡守李大和,堂上加改正,李希得不合安州,而不赴之前,遽授賞加,請命改遞。
」答曰:「大和發蹤指示,當受人功,李希得當今循吏此其人。
不允。
」 12月27日 ○乙未,有政。
以樸弘老爲掌令,李忠誠爲持平,梁思俊爲江華府使,趙庭芝爲廣州牧使,李時彥爲掌令,李山甫爲大司憲,柳思規爲尙衣院正,尹曄爲直講,黃璨爲司藝,崔洙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