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

關燈
以成其慈愛之心耳。

    若先有忿疾之心,厲色臨之,豈爲民父母之意哉?況今民生汲汲如淺,豈忍以重法繩之哉?朝廷宜以哀痛惻惶之心,發爲寬大之令,以恤民隱,而其有嚴酷之吏,當深惡痛疾,以此明示好惡,庶乎其少救也。

    近日晉州牧使李濟臣上疏,而上敎之曰:『爾其道德齊禮,恩威竝立。

    』此誠人君之言也。

    當以此意,明示承化之臣。

    但未知濟臣,能奉上意否耳。

    「 夏四月 4月19日 ○甲午,朝講。

    齊、宋江黃盟于貫,止會于陽穀,有志乎民者。

    宇顒曰:「志者心之所之也。

    人君必其心,專在乎民,若保赤子,念念不忘,無斯須之間,是謂有志。

    雖曰愛民,而愛心間斷,或有他岐之惑,皆非有志也。

    自古人君有志者少,無志者多,有志、無志生於一念之勤慢,而其符驗之見於外者如此。

    經所載者,可不愼歟:凡人志之立與不立皆然,而人君則所繫甚重且大,尤不可不戒。

    」成龍曰:「志立,則萬事皆擧,志不立,則萬事皆墜。

    如文公者,初豈欲如是墜廢哉?魯之衰,自文公始。

    但不能自立於一念之間,而委靡頹廢,事事滅裂,不復可收拾。

    雖其身心,且不何奈,所以陵夷至此也。

    豈不大可戒?」然左相守愼曰:「有志乎民,隻是言愛民雲爾。

    不必如此推言,至懼天災、恤民隱。

    」宇顒曰:「王者,父視天,子視民,眞箇一體,非假合也,人子於父母之怒,敢不戒懼耶?父母於子之隱痛,其可一刻忘耶?認得天地萬物皆是一體,則天災自不得不懼,民隱自不得不恤。

    所謂滿腔子,皆惻隱之心,針箚亦痛,刀割亦痛,其勢自不得不爾,此君國子民之道也。

    如其不然,則人我彼已,自不相幹,如痿痺之人,血氣不貫,皆不屬己,雖欲勉強,懼之恤之,自是不相應,然則人君可不明一體之理歟?」講畢,成龍及尹先覺,皆言民間疾苦。

    宇顒啓曰:「小民流散,固是由守令不職,而邊將侵暴,實是根本。

    今日邊將,割剝士卒之狀,有不可忍言。

    士卒不堪而流散,餘人皆不得活。

    國家搜括閑丁,付之邊將之手,而暴虐如此,使之失所,豈不大可寒心?」左相守愼曰:「諸人每言民間疾苦,而不言救之之策,何用?」宇顒曰:「救之之策,臣愚不曉但列鎭雖不能盡擇,兵、水使若得人,則列鎭自當畏戢。

    又巡撫禦史,若得人差送,則邊將畏戢,必須有益矣。

    臣在民間,聞兵、水營士卒,尤被侵苦,甚於列鎭。

    大將如此,列鎭可知。

    」左相守愼曰:「兵、水使差送時,其廉貪豈可知之?」其說甚糊塗。

     4月23日 ○戊戌,朝講。

    冬公子殳如齊莅盟,止盟于召陵。

    榻前啓辭,言上敎示已甚於尹家雲雲。

    極爲未安。

    成龍曰:「銖事當初國人皆知,閭巷憤心,而緣是時用事之輩。

    所爲乖錯,爲淸議所不容。

    若發此事,恐人心澆薄,必有構陷之謗,緻誤朝廷大議,故臣等以爲難。

    厥後金誠一於筵中泛論時弊,初非有發此之意,而自上下問,遂不敢隱爾。

    此事首末,自上固已洞照也。

    豈有一毫私怨於尹家而爲此哉?隻以贓獄爲重而已,無他意也。

    」宇顒曰:「銖事,不過一贓獄耳。

    雖或開釋,亦何大關?但以爲有私害尹家之意,則不可尹家之罪,自是偏執己意,擾亂朝政,是其大失,固不必執此事,此示己甚也。

    」宇顒又啓曰:「今日是非纔定,國論歸一,然而人心澆薄,群憾窺伺,所恃者聖心堅定,朝廷賴以不恐。

    凡今日一言一動之間,皆是觀瞻所係,利害極不細,願聖上,以大公至正之道,建極於上,有以潛消其禍亂之階。

    凡一批答擧措之間,皆當愼重,勿使觀聽疑駭,或能啓窺伺,而成亂階也。

    」成龍亦曰:「願上加意。

    」 五月 5月22日 ○丙子,朝講。

    沙鹿崩,止震夷伯之廟。

    說到至誠無息,宇顒啓曰:「帝王之學,自精一執中、格緻誠正上做出來,故表裏輝光,終始如一羈者,則都無此根本,隻以才能智力,假借仁義,做事安得不至於怠廢乎?」又曰:「誠心而王則王矣,假之而伯則伯矣。

    隻在人主所爲而已。

    」講訖,兩司進啓:熙政堂修理停役事。

    上曰:「予作阿房、建章,則如此論執可矣。

    修理有何關,而如此雲雲乎?」宇顒啓曰:「臣等,方以《春秋》進講窮經,將以緻用也。

    《春秋》凡用民力,必書藏公新延廐於大無之歲,深加譏貶。

    今災異如此,民生極艱苦,餓殍滿野,正當恐懼修省之時,非所當作爲之時也。

    願監《春秋》停此役。

    」 ○以司諫院大司諫召李珥。

    珥辭疾不至,而上疏論東西分黨,而東人攻西太甚,欲強定是非,請打破東西,保合士類,使之一心徇國。

    上以